创新河南创新出彩

时间:2023-10-04 20:07:51编辑:思创君

“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着力重塑产业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 江凌

省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十大战略”,创新既摆在首位,又贯穿始终。

近年来,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细化实化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主体落在企业上。全市创新平台建设亮点频出,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关键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创新人才队伍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向好……

如今,创新正成为洛阳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顶层设计优化布局

顶层设计,服务战略全局。

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第一战略”后,洛阳市聚焦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全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科创委会议等,推动部署要求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洛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洛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更依赖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龙门实验室展厅

为深化“第一战略”决策部署,洛阳市出台《洛阳市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3年洛阳市建设国家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推进工作方案》等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龙门实验室顺利揭牌运行、乌拉尔大学筹备顺利推进、伊滨科技新城建设全面起势、科技产业社区高标准建设……全市重要科技创新载体遍地开花,为洛阳现代化建设培育新动能;谋划实施2023年科创高地建设、创新平台提质、创新主体倍增等八大行动……科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平台提质主体培育双提升

“创新平台提质和创新主体培育,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表示,洛阳市持续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进高素质创新主体倍增,完善全周期全链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高效能创新生态优化。

走进位于伊滨区的国宏智能装备科技产业社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长臂挥舞,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繁忙景象。

“一期进度已超七成,计划于年底前正式投用”,洛阳国宏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新杰介绍,“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两个主导产业,园区重点围绕龙门实验室和国家农机装备中心两位‘行业大咖’的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协同中州时代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

国宏智能装备科技产业社区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的根本动力,新一轮产业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今年以来,洛阳市创新平台建设亮点频出:编制完成伊滨科技城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高新区“管委会+公司”和“三化三制”改革任务大头落地,矿山重型装备、拖拉机动力系统等2个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市今年累计新增各类创新平台266家,总数达到3160个,构建覆盖洛阳“十大产业集群”的创新平台网络。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启动2023 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首批遴选入库企业615家;开展2023年度首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首批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53家。截至目前,洛阳市瞪羚企业达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达到2925家。

打造人才发展新格局

全职“落户”!

今年 1 月,龙门实验室首次全职引进外籍院士团队 — —谷宇院士团队,标志着实验室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引进方面取得新突破。

人才是创造创新的源泉活水。截至目前,龙门实验室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等5位两院院士,入驻科研团队达9个,涵盖五大科创中心。

谷宇院士团队“加盟”龙门实验室

人才展风华,政策来护航。

去年年底,全省规模最大的国资人才项目基金在洛阳设立,基金总规模 5亿元,重点投向洛阳市河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支持全市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了“科创基金”与“人才基金”联动。

截至目前,洛阳市拥有省级以上领军人才54名,累计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3个、青年创新创业人才50名,创新人才队伍呈现加速集聚态势。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今年 7月,全球首台 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该机组核心部件主轴轴承由洛轴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再次刷新我国大功率风电主轴承的研制纪录。

国内首台套16MW平台风电主轴轴承下线

“此次主轴轴承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不能研制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主轴承的历史,是我国大功率风电主轴轴承,从跟跑到并跑的重要转折点。”洛轴总经理于海波介绍。

科技创新唯有“华山一条路”。近年来,洛阳市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速创新突破和产业应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洛阳市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省、市重大科技专项、 “揭榜挂帅”项目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50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中信重工球磨机+高压辊磨机交付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第44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排第49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83%,连续4年领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千家大关;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13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第一战略”落地洛阳,近两年来刷出亮眼成绩单。

洛阳市副市长任丽君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继续锚定“第一战略”,让科技赋能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为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上一篇:浇灌创新之花,构建社会化科普发展新格局-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

下一篇:海信:以创新“加速度”推动激光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