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体验的思考:概念及如何提升

时间:2023-10-04 19:46:10编辑:思创君

用户体验,这四个字在工作中经常被提到,感觉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些想法。例如订单成交量低、页面访问率低、功能满意度低等等,大家都会不自然的归结于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好,这似乎成为了产品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

最近有一次面试,面试官问了一道问题:你认为用户体验的本质是什么?

当时我的回答是对用户的同理心以及人性需求的挖掘,偏向于“术” 的解释,最终面试官给出的答案是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

这次面试经历让我不得不停下来认真思考——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

对于用户体验定义的解释是比较一致,它是指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这句话主要关键词是“产品”和“纯主观”,每一个人对产品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或愉悦、或痛苦等。

不仅仅在使用互联网产品,还包括线下的服务,都涵盖有用户体验。我们在海底捞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感知到宾至如归,非常愉悦地享受美食。

用户体验的底层核心是对用户的共情和对人性需求的洞察。

这里的底层核心代表着用户体验的基础,也是产生用户体验各种思想或方法的源头。这里的“共情”意味着用户体验必须围绕着使用者,能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避免陷入“知识诅咒”而站在专家角度。

从用户体验的定义来看,心理感受就绕不开人性,我们必须剖析和洞察人性,才能从“心”打造体验。

用户体验的本质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成就用户。

用户体验的根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脱离了这个就是“无根之水”,所以我们在思考用户体验的大前提就是有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我们谈到的用户体验设计,它包括着功能架构、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UI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的需求,所以用户需求才是最核心的。

所谓的用户体验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设计手段,是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设计。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目标,以及他们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思考过程,帮助我们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用户行为所处的场景,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所言,和隐藏在用户身后的心理诉求。

大部分产品经理设计的产品,用户并不是自己,甚至身份跨度非常大。例如在线教育产品中设计备课系统,它本身是为教师提供服务,而我们产品经理有可能未从事过教学,也没有备课经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充分理解,到头来最终设计的备课系统根本就不是教师所需要的,而变成是产品经理的臆想。

用户体验虽然是用户的主观感受,但在设计用户体验时,是可以量化的,评估体验的好与坏。我个人比较推荐从三个方面来做判断——有效性、效率性、满意度。

有效性是指用户通过产品来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基础。如果产品的视觉、交互、信息等都非常打动人心,但没有帮助用户解决痛点,这样的体验设计都是无意义的。例如我们在设计排课时,课程表的排版设计非常精美、可自定义、还有有趣的动效等,但是却没有考虑课程表的数据来源,课表的分班,这样的课程表,教师和学生完全用不了。效率性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最短路径解决用户的问题,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进阶。我们需要知道用户使用产品要完成哪些步骤,这些步骤是否必经环节。满意度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愉悦程度,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高阶。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用户的反馈,在实际体验中的情绪变化。如果仅仅关注统计数据,例如转化漏斗、跳出率等,是无法知道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波动,必须走出办公室,倾听用户想法,特别是观察用户的行为。

关于怎么提升用户体验的能力,我结合底层核心和本质,提出三个方面来做努力。

要做到同理心,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不妄判别人、识别用户情绪。

换位思考是用别人的视角看待世界,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产品经理最怕把自己当成用户,觉得自己有这个需求,用户就会有这个需求。我建议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请保持“空杯”心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去研究用户,例如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用户观察或问卷分析等。

不妄判别人就是不要轻易对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下结论。脱离用户所处的场景,是无法准确理解用户的行为。

识别他人的情绪主要是现场观察,通过用户旅程地图方式,记录每一个接触点,用户的情绪变化,找出可以优化的环节。

谈及体验设计时,我们可以从行为设计入手,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和认知引导,来达到提升体验的目的。

根据行为设计学理论,用户的行为是由动机、能力、触发点三个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

动机——用户想要做,内在动力驱使。例如搭建教师资源库,希望学校的教师上传课件,你需要找到驱使他们上传课件的动机是什么。

能力——用户能够做到的,这里是指流程足够简单,减少用户投入的成本。例如记录孩子的睡眠时间,除了家长主动记录外,是否有其他方式帮助家长记录了。

触发点——是指在适当时间提醒用户行动。

我们希望用户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感觉自己很棒!用户喜欢使用我们的产品,是因为喜欢使用产品时的感觉,是用户对自己的感觉。

用户能利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优秀的成果,并展示自我的形象。例如同样是打造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知识付费产品,如果这个产品能够帮助教师产出优质的课程,并能够感知到众多师生的喜欢,这样能令教师忠诚于该产品。

谢谢大家的阅读,以上是我个人对用户体验的浅见。当然用户体验还包含很多方面,例如交互设计、信息架构等,在“术”的操作层面上,还有很多可以说道的地方,我就不班门弄斧啦,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思考和实践,仔细打磨用户体验的“术”。

本文由@风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叔本华:阅读是思考的替代品

下一篇:汪英武:保持审慎 全面思考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