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富尔

时间:2024-05-26 17:12:00编辑:思创君

介绍下达尔富尔事件的背景及情况??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等国毗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达尔富尔地区包括三个州,即北达尔富尔州、西达尔富尔州和南达尔富尔州。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达尔富尔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多从事家庭畜牧业。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长期以来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历史上,由于苏丹边界是十九世纪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和实行殖民统治时人为划定,达尔富尔地区不少部落曾被划到不同的国家,因而该地区的部族与周围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随着达尔富尔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部族之间为争夺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一些邻国也以各种形式卷入其中。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迄今,冲突已造成一万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达尔富尔地区的严重局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和担忧,为缓解达尔富尔地区紧张局势,包括联合国、非盟在内的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4月,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组织达成停火协议,由7000多人组成的非盟部队随后进驻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可是,由于非盟自身能力的限制、维和经费的缺乏,再加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干扰,达尔富尔的稳定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局部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非盟于2006年1月宣布,非盟部队在3月底任期结束后将难以继续执行维和任务,建议把维和任务移交联合国。联合国随后表示,愿意承担这项任务。联合国安理会于2004年7月和9月先后通过第1556号决议和第1564号两项决议,以改善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同年11月,联合国召开苏丹问题特别会议,通过第1574号决议,敦促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加速政治谈判。2004年7月和2005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两次前往达尔富尔地区,以推动和平进程。非盟也一直是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举行和谈的重要协调方。为监督冲突各方停火和实现该地区稳定,非盟还向达尔富尔派出军事观察员和维和部队。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始末是怎么一回事?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等国毗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达尔富尔地区包括三个省,即北达尔富尔省、中达尔富尔省和南达尔富尔省。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达尔富尔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多从事家庭畜牧业。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长期以来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历史上,由于苏丹边界是十九世纪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和实行殖民统治时人为划定,达尔富尔地区不少部落曾被划到不同的国家,因而该地区的部族与周围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随着达尔富尔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部族之间为争夺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一些邻国也以各种形式卷入其中。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迄今,冲突已造成一万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达尔富尔地区的严重局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和担忧,为缓解达尔富尔地区紧张局势,包括联合国、非盟在内的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4月,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组织达成停火协议,由7000多人组成的非盟部队随后进驻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可是,由于非盟自身能力的限制、维和经费的缺乏,再加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干扰,达尔富尔的稳定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局部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非盟于2006年1月宣布,非盟部队在3月底任期结束后将难以继续执行维和任务,建议把维和任务移交联合国。联合国随后表示,愿意承担这项任务。联合国安理会于2004年7月和9月先后通过第1556号决议和第1564号两项决议,以改善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同年11月,联合国召开苏丹问题特别会议,通过第1574号决议,敦促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加速政治谈判。2004年7月和2005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两次前往达尔富尔地区,以推动和平进程。非盟也一直是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举行和谈的重要协调方。为监督冲突各方停火和实现该地区稳定,非盟还向达尔富尔派出军事观察员和维和部队。



2006年8月31日, 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决定在得到苏丹政府认可后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帮助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落实和平协议。俄罗斯、中国和卡塔尔投了弃权票。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推动下,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先后进行了多轮谈判。2006年3月10日,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4月底之前达成全面和平协议。5月5日,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了和平协议,从而为结束达尔富尔长达3年多的流血冲突迈出关键的一步。根据这项和平协议,反政府武装将被解散,而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将被解除武装。

2006年6月,由安理会15个成员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与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举行了会谈,双方就苏丹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在2007年1月份将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给联合国。

2006年8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6号决议,决定在得到苏丹政府同意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苏丹政府重申,为维护国家主权,坚决反对这一决议。

2006年11月16日,苏丹原则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的“安南三阶段方案”。随后,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了少量军事顾问,开始了三阶段方案的第一阶段计划,但后两个阶段的部署未能落实。2007年3月8日,苏丹总统巴希尔表示,支持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但对混合维和行动的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2007年4月9日,苏丹、非盟和联合国三方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原则同意启动第二阶段计划,但苏丹仍对其中少数要点持保留意见。

4月11日,作为中国政府特使结束对苏丹访问的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在北京表示,在达尔富尔问题上,苏丹方面已原则接受安南第三阶段方案,但对混合维和行动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4月13日,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扎嘎瓦部落和阿姆卡姆拉提部落在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签署和解协议,同意终止两部落间的流血冲突。

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4月15日报道,苏丹已经与联合国和非盟就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的混合维和部队的职责问题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联合国和非盟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的职责和作用。苏丹政府4月16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确认苏丹全面接受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驻联合国和非盟混合部队的第二阶段方案,包括同意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部署武装直升机。

4月23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过渡权力机构和达尔富尔重建与发展基金会总部启动仪式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过渡权力机构从当天起开始履行职责。

2006年11月16日,非盟、联合国、阿盟和苏丹政府就达尔富尔问题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联席会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联合国分三阶段向非盟驻达尔富尔部队提供支援的计划,即“安南三阶段方案”。根据方案,第一阶段,联合国向非盟部队提供价值21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和物资,并派遣近200名军官、警官和文职官员,在非盟部队中担任参谋和顾问等职务;第二阶段,联合国支援非盟部队的人员和装备将达到一定规模;第三阶段,在达尔富尔完成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部队,这支部队将由1.7万名军人和3000名警察组成,其指挥权将掌握在联合国手中。


苏丹达尔富尔是个什么的地方

达尔富尔(Darfur)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等国毗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达尔富尔地区包括三个州,即北达尔富尔州、西达尔富尔州和南达尔富尔州,有人口600多万。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

达尔富尔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多从事家庭畜牧业。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长期以来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那里呢?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等国毗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达尔富尔地区包括三个省,即北达尔富尔省、中达尔富尔省和南达尔富尔省。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达尔富尔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多从事家庭畜牧业。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长期以来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历史上,由于苏丹边界是十九世纪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和实行殖民统治时人为划定,达尔富尔地区不少部落曾被划到不同的国家,因而该地区的部族与周围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随着达尔富尔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部族之间为争夺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一些邻国也以各种形式卷入其中。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迄今,冲突已造成一万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达尔富尔地区的严重局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和担忧,为缓解达尔富尔地区紧张局势,包括联合国、非盟在内的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4月,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组织达成停火协议,由7000多人组成的非盟部队随后进驻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可是,由于非盟自身能力的限制、维和经费的缺乏,再加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干扰,达尔富尔的稳定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局部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非盟于2006年1月宣布,非盟部队在3月底任期结束后将难以继续执行维和任务,建议把维和任务移交联合国。联合国随后表示,愿意承担这项任务。联合国安理会于2004年7月和9月先后通过第1556号决议和第1564号两项决议,以改善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同年11月,联合国召开苏丹问题特别会议,通过第1574号决议,敦促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加速政治谈判。2004年7月和2005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两次前往达尔富尔地区,以推动和平进程。非盟也一直是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举行和谈的重要协调方。为监督冲突各方停火和实现该地区稳定,非盟还向达尔富尔派出军事观察员和维和部队。



2006年8月31日, 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决定在得到苏丹政府认可后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帮助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落实和平协议。俄罗斯、中国和卡塔尔投了弃权票。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推动下,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先后进行了多轮谈判。2006年3月10日,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4月底之前达成全面和平协议。5月5日,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了和平协议,从而为结束达尔富尔长达3年多的流血冲突迈出关键的一步。根据这项和平协议,反政府武装将被解散,而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将被解除武装。

2006年6月,由安理会15个成员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与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举行了会谈,双方就苏丹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在2007年1月份将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给联合国。

2006年8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6号决议,决定在得到苏丹政府同意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苏丹政府重申,为维护国家主权,坚决反对这一决议。

2006年11月16日,苏丹原则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的“安南三阶段方案”。随后,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了少量军事顾问,开始了三阶段方案的第一阶段计划,但后两个阶段的部署未能落实。2007年3月8日,苏丹总统巴希尔表示,支持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但对混合维和行动的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2007年4月9日,苏丹、非盟和联合国三方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原则同意启动第二阶段计划,但苏丹仍对其中少数要点持保留意见。

4月11日,作为中国政府特使结束对苏丹访问的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在北京表示,在达尔富尔问题上,苏丹方面已原则接受安南第三阶段方案,但对混合维和行动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4月13日,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扎嘎瓦部落和阿姆卡姆拉提部落在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签署和解协议,同意终止两部落间的流血冲突。

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4月15日报道,苏丹已经与联合国和非盟就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的混合维和部队的职责问题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联合国和非盟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的职责和作用。苏丹政府4月16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确认苏丹全面接受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驻联合国和非盟混合部队的第二阶段方案,包括同意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部署武装直升机。

4月23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过渡权力机构和达尔富尔重建与发展基金会总部启动仪式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过渡权力机构从当天起开始履行职责。

2006年11月16日,非盟、联合国、阿盟和苏丹政府就达尔富尔问题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联席会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联合国分三阶段向非盟驻达尔富尔部队提供支援的计划,即“安南三阶段方案”。根据方案,第一阶段,联合国向非盟部队提供价值21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和物资,并派遣近200名军官、警官和文职官员,在非盟部队中担任参谋和顾问等职务;第二阶段,联合国支援非盟部队的人员和装备将达到一定规模;第三阶段,在达尔富尔完成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部队,这支部队将由1.7万名军人和3000名警察组成,其指挥权将掌握在联合国手中。


达尔富尔危机的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由来

2004年4月1日,在非洲联盟调解下,苏丹政府与苏丹解放军及正义与公正运动的代表在乍得首都举行了谈判,4月8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同年7月15日,双方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第二论谈判。反政府武装提出六点要求,主要是解除达尔富尔阿拉伯民兵组织武装、对所谓种族灭绝和种族清洗进行国际调查、释放战俘、把谈判地点从埃塞俄比亚转到中立国等要求,苏丹政府拒绝接受这些要求。4月17日,此次谈判宣告破产。同年12月,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又举行了第三论谈判,也未取得任何进展。一年多来,经过中立国乍得和非洲联盟多次协调,阿布贾谈判仍在继续,谈谈停停,至今仍未解决任何实质问题。为此联合国安理会于今年上半年曾发布1590和1593号两项决议,要求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非洲联盟的协调下尽快停止武装冲突,和平解决争端。自去年4月8日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签署停火协议以来,双方之间未发生严重武装冲突,但反政府武装袭击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人员和抢夺援助物资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 中国对非洲石油的探险是从苏丹开始的。1995年,中石油开始进入苏丹。短短几年时间,苏丹已成为中国重要石油来源。目前,中石油在苏丹拥有12家企业,占有苏丹最大石油公司大尼罗河股份公司40%、喀土穆炼油厂、石化厂各50%和95%股份,并修建了750公里输油管和苏丹港30万吨油轮输油终端。苏丹政府对华出口额一度占总额的55%,其中大部分为原油。2004年1至4月,从苏丹港出发的25艘油轮竟有19艘开往中国。通过中国的投资,苏丹在1999年成为石油出口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在苏丹的石油开发,中国开始逐步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正因如此,中国需要苏丹政府保持对国家的控制,以确保自己的能源利益;而苏丹方面也需要中国的扶持,从而能在日益孤立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周旋。 中国是苏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1997年以来,在石油开发项目带动下,双边贸易量猛增。2001年,苏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35%,其中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5%,从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14%。2003年1月到12月,中苏进出口总额达到19.2亿美元,其中中国从苏丹进口14.4亿美元。中国从苏丹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目前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投资已从苏丹撤走,只有中国公司仍继续活跃,其中以中石油的规模最大,占苏丹最大的石油财团40%股份。中石油拥有4个苏丹油田的开采权,其中3个已经投产,年产量超过2600万吨。中国还投资兴建炼油厂及铺设输油管道,协助苏丹出口石油,现时原油出口占苏丹外贸收入的70%,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国。1996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标获得苏丹穆格莱德油田1、2、4区块开发权,并负责组建作业集团———大尼罗河股份有限公司,中方占最大股份(40%)。该项目由3个区块和一条原油外输管线组成,1999年6月完工,8月底出口了第一船原油,目前日产原油25万桶。该项目自运营以来效益显著,对促进中苏两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中国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还有炼油厂、石油化工厂。中油集团和苏丹政府各占喀土穆炼油厂50%的股份,项目于2000年5月正式投产,年加工能力为250万吨原油,目前运行良好。中油集团占喀土穆石油化工厂股份的95%,苏丹政府占5%。2002年3月5日正式投产,设计年产1.5万吨聚丙烯。除了投资,中国早在1981年就开始在苏丹进行劳务承包。中国在苏丹的承建项目包括石油化工、港口、电站、房建、路桥等。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在苏丹大约有3000人。据了解,中方人员主要是公司代表和承包工程的劳务人员,但中国公司主要集中在苏丹中南部地区,而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因为在苏丹拥有重大的石油利益,若苏丹局势太过波动,也会影响中国的利益,所以中国对苏丹采取中庸政策,不向其施压,也不赞成制裁,游说苏丹政府接受联合国派驻维持和平部队,自己也积极参与了维和行动,先后派遣430名军人进驻苏丹,除协助维和任务外,也间接保护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利益。维和部队数千名成员以非洲联盟为主,中国是少数参与苏丹维和部队的非盟以外国家,可见苏丹如何信赖中国。美国去年要求扩大维和部队至两万人,幷要求派遣联合国其他国家的军人,该建议被苏丹拒绝,中国起初也反对建议,但近月态度转变,分析估计胡锦涛在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时会协助联合国进行游说。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在非洲的外交工作一向以国家利益先行,石油及矿产等天然资源是首要目的,其次就是非洲国家的票源。自2003年至今,胡锦涛先后三次出访非洲,三次访问的国家鲜有重复,几乎48个非洲邦交国都亲自探访过。虽然非洲国家都是穷国小国,但在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却拥有实实在在的投票权,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推动利益攸关的议题时,需要其他成员国的支持,而香港前卫生署长陈冯富珍得以当选为世卫总干事,已证明了非洲票源的实力。然而中国虽然付出很多,却没有收到预想的回报。由于担心中国的垄断地位,近年来苏丹政府通过种种手段打压中国石油公司。作为最大股东的中石油,却屡屡在当地各项招标中失败,或被迫以高价签标。西方对苏丹实行经济制裁导致在当地控股的中石油面临国际困局。中国政府坚持“不干涉”原则,对苏丹政府使用中国资金、武器支持阿拉伯民兵不闻不问。当地大使馆又对中资企业和中国经济利益保护不力,对中国企业间的协调问题熟视无睹,一味将问题往国内推诿,造成中石化、中石油恶性竞争,结果被苏丹利用而两败俱伤。 由于达尔富尔人道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出于构建国际战略的考量,不可能公然反对联合国相关决议。另一方面,顾及中国在苏丹石油利益,又势难转而支持国际社会对达尔富尔的干预,真可谓向前失分,向后也失分。苏丹拿着中国提供的武器在达尔富尔大打出手,给中国造成巨大外交麻烦,同时又毫不客气地打压中资石油公司,使其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困局,一些中国观察家认为是“美国力图打压中国的企图”,主张加大对苏丹政府的支持力度。但有识之士指出,必须检讨中国在苏丹的外交策略和经营理念,用更理性、更负责的政策来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

上一篇:立春电影

下一篇:科比2014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