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妮宝贝的文字
我觉得这跟个人对她的理解以及她前后风格的转变有关。
首先,她自己对小说曾有过评价。对她来说小说是一种跟高层次的创作。因此,创作小说是必须的,因为小说可以为她心中更宽广的思想构建一个舞台。
而另一方面就是看不同的人对她的风格文字的理解。这就好像对于科技类文章,有些人喜欢看科普性小品文而另一些人喜欢看纯专业文章一样。她的文字风格趋向于精练,决绝,个人风格非常强烈,自成一派。所以假如你更欣赏张小娴啊,藤井树啊那种温婉文风的小说,则自然认为她的文字更适合写议论文和说明文。同时她的《素年锦时》中诸多文字的深刻性也确实非常出众。但这并不能成为判断她更适合哪一种文体的依据。
还有一个跟重要的因素就是她在父亲死后文风与思想的转变。很多读过她早期文字的读者,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她自《蔷薇岛屿》后思想的转变,这种变化到了《莲花》中则更为明显。同时,她的行走的增加使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更加开阔,她从早期那种偏激,绝望的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对生命与生活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到了《月》则可以用小说中出现的那句陶诗来形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女儿出生后的她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新的作品《春宴》将于明年3月出版,仍为长篇小说。
所以,单纯的判断她的文字更适合小说还是杂谈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这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思想需要以一种什么风格以及何种载体来阐述。
以上仅为个人想法,可能文不对题,仅供参考。
安妮宝贝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试论安妮宝贝小说的语言艺术
同样,写到自己生存的状态时,安妮宝贝也丝毫不手下留情的搬出来砸痛我们麻木地快乐着的神经。
“从没有拥抱。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她。她和母亲。”(《蔷薇岛屿》)
这段话出现在父亲和母亲的一次争吵后,父亲与她变成了沉默的人,而她的母亲亦因为绝望不再对他们存有拥抱的热情。试想,一个孩子的幸福生活是离不开自己的双亲的。如果面对穷困的生存状态,父亲沉默,母亲冷淡,那小孩受到的只有伤害。“拥抱”对于背负着家庭重担的父亲,对于孤独忧郁的小孩来说,是这样企及的事情,但小孩奢望不到它。所以她在长大后对自己说“成长是这样痛苦的事情。”在这段话中,这样反反复复地念诵,看似极其简单而清雅的笔触,失却的却是一个小孩快乐成长的心。安妮宝贝的语言就是有这样的特点,暖色调的文字是成长中痛失的东西,她却毒辣地通过这些文字去看透世间的冷酷无情。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看得更通透。
在小说中把柔软甜美的意象和画面变成传递生存之痛楚的载体;把心中的创伤附着在无法企及的幸福之上;用凝重和绝望更好的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沟通与交流;用短促的、温暖的笔调勾勒出生存的艰难处境,拂去蒙蔽着我们双眼的尘埃,让我们看清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便更好地把握今日。她的文字有诗的美感、散文的诗意,也有如同诗歌般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
这,就是安妮宝贝独特的行文风格,就是安妮宝贝的语言艺术。
二、 对形象独特比喻的热爱
比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古老的辞格,“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墨子�6�1小取》),比喻是以达到形象、生动为目的的。但安妮宝贝的比喻有着鲜明的“安妮宝贝”的特质,她的比喻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描绘事物与塑造形象,还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在她这些比喻中蕴涵深幽绵远的暗示,她的比喻带有一种别样的气质,是读者与作者灵魂沟通的又一捷径。
在她著名的有关网络情缘的中篇小说《告别薇安》中,出现了无数绝妙、令人遐想而又让人心痛的比喻。
“走出地铁车站以后,他要经过大街中心的一个广场。那里有大片的樱花树林。是他眼中的这个城市最温情的地方。走进公司所在的大厦,在等电梯的时候,他会低下头,轻轻呼吸残留在肩上的花朵清香。衣服上常常粘着细小的粉色花瓣。他把它们摘下来咀嚼。那一天,也是在电梯里,乔对他说,它们有味道吗。她是他的同事,不在同一个部门。他面无表情地看着她。他说,也许和你的嘴唇一样。乔微微吃惊地睁大眼睛。然后她笑了。”
“她唇上的口红开始颓败。象黑暗中被烧灼着的花瓣。无法自控。”
“电梯依然狭小闷热。让他想起那个狂乱的夜晚。乔蔷薇般醺然的脸在他的手心中如花盛开。”
“推开卫生间的门,他看到乔躺在放满冷水的浴缸里。浴缸里的水已经被血染成深红。但从她悬空的手臂滑落在瓷砖上。她的脸很寂静地仰在那里。就像朵枯萎的洁白的花朵。”
乔的出现直至死亡,是伴随着文中安与林的网络恋情的逐步升温以及孤独对男主人公林的残酷摧残而出现的。乔一直以花的形象示人。从最初的樱花般的嘴唇,到后来的逐渐颓败的花瓣,到最后的枯萎的花朵,这条在文中出现的脉络很清晰地展示了一个都市丽人在恋情的摧毁下的自取灭亡。其实,这也是对男主人公林的追逐自由的爱情同时又抵制不住欲望的牵引的矛盾心态的赤裸裸的揭露。乔、林与安他们都是所谓的小资,他们自恋并炫耀他们对那个大都市的奉献,他们深知爱情的不可靠却又迷恋爱情的相互取悦相互取暖的作用。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自怨自艾的喟叹与独白。
可以说,安妮宝贝用花来形容乔的人生是贴切的。乔正处在生命的花季中,她的嘴唇是鲜艳而且饱满的,但当她破坏了“都市夜归人”之间的爱情游戏规则后,她失却了对整个游戏的掌控权,她必然会被残酷的风暴摧毁,颓败是她不可避免的命运;可惜她深陷到不可自拔,于是,她最终走上了生命的不归路。安妮宝贝在这场城市男女爱情的追逐战中,在男欢女爱的情感世界里寄托了一种与小资情调相伴随的人性的虚无和绝望。在日光的照耀下,他们都是衣着光鲜、彬彬有礼的有为之士,但当黑夜降临,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的灵魂残缺不全。失眠、上网、情欲的空虚与折磨,安妮宝贝敏锐地捕捉到了都市白领的一种情态和心态,一种飘忽的不安定感和冷漠的孤独症。他们被按上了成功人士的印章,却独自承受着灵魂的漂泊和流浪。
安妮宝贝在《告别薇安》这部著名的网络情缘小说中,不仅展示了她语言上娴熟的驾驭能力,更是对都市人口是心非的生存面貌的辛辣讽刺。但她所有的冷笑与抗拒都是为了那些孤独的人能有一刻灵魂上的相互抚慰与取暖。
安妮宝贝的文字看着看着,在那个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眼睛莫名其妙地就会有潮湿的感觉,因为我们被感动着并且从中获取了慰藉;而安妮宝贝的比喻却不只是苍白的解释说明
,不只是为了凸显出事物的特征来,而且她也不仅仅是为了一时需要在文中的某处做出一个比喻,以便读者在脑海中建立起恰当的形象。她有一种比喻被标上了独特的安妮式印章,是她特别设置的一种比喻方式。在《七月与安生》和《交换》这两篇小说中我们可寻找到这种比喻的印记。那就是通篇文章中融入了一种比喻的概念,以便从整体上渲染一种灵魂的甘美与脆弱,使她的读者更能抵达小资情调的灵魂和核心。
在《七月与安生》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性格迥异却相伴一生的人物;七月与安生。七月是个安静温和的人,她总是一副憨憨的样子,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那种好人缘的美丽的女孩,并且甘守平静与寂寞,宁愿自己变成一个神情越来越平淡安静的女人;安生却像是一棵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她会迫不及待地想摆脱掉寂寞的生活,她只想不断的经历生命中新鲜的事物和体验。在这篇小说中,七月与安生这两个人物是作者的一种暗示,作者将人掰成两部分,进行性格分裂,将安生比作魔鬼,是人性中不安分、好奇、富有创新精神的一部分;将七月比作天使,是人性中安逸、甘于平淡、忍让一切事物的一部分。我们的人性中也是这样,一半纯白一半阴暗,一半像七月一半像安生。安妮宝贝将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当作比喻对象,这种独特的比喻方式,不仅统一了整篇小说的背景,推动了所有情节的展开,而且更完美地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中的两面性。不论是善良隐忍的七月,还是叛逆自虐的安生,她们都是这样好的女孩,它们仿佛就是一个人,肯为彼此做出让步,甚至牺牲。而作为背负着魔鬼与天使两个角色的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安妮宝贝敏锐地捕捉到了都市白领的这种情绪和心态,她虽有意地回避了对人性的奥秘作出直接的探寻,却在整篇文章的铺展中给出了答案,并且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灵魂得到了温暖和慰藉。
而在《交换》这篇小小说中,出现了四句让人感觉甜美与伤感的话。
“如果我长大以后,我可不可以嫁给你。”
“如果你以后离婚,我可不可以嫁给你。”
“如果我病好了,我可不可以嫁给你。”
“如果还有来生,我可不可以嫁给你。”
在这里,安妮宝贝设置了女主人公蓝分别在8岁时、初中毕业时、病危时、临死时对男主人公的四次追问,她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男主人公的“可以”二字正是蓝心中的希望。安妮宝贝将“希望”比作蓝对男主人公执意而无悔的等待。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他曾经用一条白色的小狗交换她的笑容。然后她用了一生的等待来交换他无法实现的诺言。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我们心中宛转的希望正是命运赐于我们的无法实现的诺言。正是由于诺言如同彩云追月般指引着我们,我们才有奔赴在命运旅途上的勇气。可安妮宝贝没有打破我们的幻想,她一直对世界和爱情心存怀疑和不信任,但她却为迷雾中的爱情开启一盏指引航向的希望的灯。她的这种比喻不是冷酷无情的,是充满着人性美的。并且比喻经过作家心灵之光的辐射和审美观照后,就已凝聚了作家的独特的个性与生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