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明园的图片

时间:2024-05-31 00:02:00编辑:思创君

圆明园罹难162年,技术复原圆明园被毁前样貌,圆明园是否应该被修复?

从集体记忆的角度看来,圆明园没有重建恢复的必要,只有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进步,无论是保持原貌还是整修复建圆明园,始终是一个浓缩了中国近代史的意象,被焚毁之前它是辉煌的象征,被焚毁之后,他也是一段深刻的记忆。圆明园有着万园之园的称号,毁于第2次鸦片战争,拥有着很高的建造艺术,结合了中国各地的园林样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列强的侵略,圆明园也遭到了洗劫,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一种耻辱,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我认为圆明园不应该被重建,废墟中的圆明园更能体现当年的耻辱。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在圆明园被焚毁之前,已经被保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圆明园曾经是一座由万寿山、长春园、万春湖等诸多湖泊组合而成的大型宫殿式皇家园林。现在的圆明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文化圆明园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也是中国文化独特表现形式的载体。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遭受到空前浩劫,圆明园作为近代中国建立起的第一个近代建筑艺术殿堂,以其恢弘的规模和丰富的园林艺术赢得了国人的喜爱。圆明园既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象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壮丽的建筑群”, 修复圆明园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是从集体记忆上来说,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圆明园重建了吗

圆明园目前没有重建。如今圆明园的定位为遗址公园,只是修复了个别建筑,比如绮春园宫门、长春园宫门、正觉寺还有一些桥染,比如南大桥,如意桥等。选址造园:圆明园17世纪中,满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建立了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渔猎和农耕生活,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干燥炎热的气候不适应,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建设时期: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鼎盛时期:圆明园鸟瞰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长什么样子

圆明园的样子:宫殿是古代高耸的样子,外面放置两个狮子头,长长的走廊和现代繁华的街道一样。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又有江南风景的亭台楼阁与回廊、小桥、假山以及蜿蜒的河流加以点缀,园内增设正大光明殿、内阁、军机处,御以避喧听政。有人士运用实景和三维合成的技术还原了圆明园的原貌,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最初这座园子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并以雍正的法号“圆明”提扁,故而称作圆明园。此时的圆明园只是一处普通的园林,面积也不大。后来,再次对圆明园的景观进行了调整与扩建,增加了建筑组群,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临,新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并且在长春园内建立了西式的洋楼建筑,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也是在这个时期建成。圆明园的文物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景泰蓝麒麟、四库全书、圆明园印、四十景图、乾隆大阅甲胄、寒食帖、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圆明园

圆明园原貌是什么样的?

一、绮春园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二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在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下来。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在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二、长春园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整体布置疏朗开朗,疏密得当。园门为长春园宫门,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门为澹怀堂,九楹,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亭西为长春桥,十孔。过桥向北,经山口,即为园内核心建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前设牌楼三座,两面为八字影壁。入门为五楹含经堂,是乾隆帝吟经之所。再北为淳化轩(圆明三园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阁帖》摹版),蕴真斋。出后门为“得胜盖”敞厅,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获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为纪念。此外还有涵光室、理心楼、味腴书屋。东墙外买卖街等建筑。含经堂建筑群规模富丽宏大,布局参考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计划退位后常居的住所。含经堂西为思永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斋前建小有天园。思永斋北为海岳开襟,是湖面上建造的双层圆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层。海岳开襟之东隔水为仙人承露台,台南为茜园,以石取胜,建有茜园八景。乾隆帝自杭州运来的南宋德寿宫遗石“青莲朵”亦陈列于此。含经堂之东为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鉴园等景点,园东北角为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园北有法慧寺、多宝琉璃塔、宝相寺、泽兰堂等建筑。再北即为西洋楼景区。三、长春园西洋楼景区清朝皇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超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士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园林特色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大量运用对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间处理技巧,汇聚各种造园手法,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和顶峰杰作,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或“东方凡尔赛宫”。整个圆明园的规模宏大,三园的总平面呈倒“品”字形,占地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周长10余公里。三园共有园景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三园设园门19座,水闸5座。园内有殿堂楼阁、轩馆廊榭等各种建筑140多组,木制和石制桥梁100多座,各种风景点100多处,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字画和文房珍宝,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和《淳化阁帖》摹版等。圆明园是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它的水主要来自玉泉山,通过颐和园的昆明湖和清河支流万泉河,由西马厂铁闸从西北注入圆明园的紫碧山房,然后散布于各园。这种将水源布置在西北角的布局参考了中国神话中天下之水发源于昆仑山的传说。雍正年间大规模修整了水道,将全园的湖泊相连,形成了整座园林的脉络。这些河道、湖泊和遍布全园的假山、岛屿等相互烘托映衬,具有山水写意画般的意境。圆明园的景观大量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诗画意境,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蓬莱仙岛)、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馆(仿杜牧杏花村诗意)等。园内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称为“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一些被计入圆明园四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取自南京瞻园的茹园、取自苏州狮子林的狮子林、取自杭州汪氏庄园的小有天园等。此外长春园北部还有欧式建筑群——西洋楼,这是首次在皇家园林中大规模仿建西洋建筑。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圆明园

上一篇:seliao

下一篇:预选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