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综艺节目

时间:2024-06-05 13:56:10编辑:思创君

这2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超越《朗读者》,你信吗?

最近,《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三档安安静静,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作品,硬生生从各种聒噪、浮夸、直白的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被人们称为综艺节目中的清流,收视率、话题指数、豆瓣评分都高于同期大部分的综艺节目。

三档节目的火爆,让人不禁畅想,是否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到了?而且按照娱乐业一贯同质竞争的尿性,想必各大台会相继出品大量类似节目,那么就让我们猜想一下,最有可能接棒《朗读者》,能够引发又一轮追捧刷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会长什么样?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三档节目成功的共同点:

一、都有复古的人文情怀

《诗词大会》自不必说,做为一档专门记诵古诗词的节目,每一集都能把观众带回到风花雪月般的过去。

《见字如面》读的是信,在如今Email都少有人写的即时通信时代,光是“信”这个字就将人带回到“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从前。

《朗诵者》读老舍,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不是读鸡汤文,读速成干货,目的也是让人去怀念回不去的曾经。

二、都很尊重观众

三档节目都对观众心怀敬意,站在观众的角度,对节目编排下足了功夫。

《见字如面》设置嘉宾讲评环节,帮助观众了解信后面的历史背景,让观众有更强的共鸣。

《诗词大会》设百人团、飞花令,组织形式非常新颖,把从小就让我们昏昏欲睡的诗背诵,做成了紧张刺激的PK赛。

《朗诵者》以一个主题词(如第一期的“遇见”)为核心,精心挑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字,由各个领域的人去读,这种筛选背后的苦功,让观众看起来觉得诚意满满。

三、明星效益显著

讲真,《见字如面》我就是冲着这些出镜的老戏骨,台词控们去的呀,这些孤立的信,由他们读出来,仿佛都有了生命,而且姿态万千,没有审美疲倦。

至于《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董卿的主持本身就让人期待。而年轻的武亦姝,迅速爆红,真不知是《诗词大会》捧红了她,还是她让《诗词大会》更火。

所以下一个要火的文化综艺节目至少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复古的人文情怀、尊重观众、明星效应。

节目一:遗落的国宝

以寻找遗落民间、国外的文物为主线,每集选一类文物,如陶瓷、诗画、孤本等,由选手(爱好收藏的名星、作家等)必答、抢答各类国宝历史渊源、鉴别方式等问题,再由专家解读各类文物的常识、遗失的文物的去向等,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悲痛感。

刷屏点:满足三项条件,摆脱了民间寻宝的低级趣味,单纯专家鉴宝的云里雾里,纪录片的非娱乐性,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难点:邀请的答题选手要具备一定的知名度。


节目二:古典新用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看腻了一本正经的于丹等人的《百家讲坛》,看烦了嘴炮姑娘咪蒙等人的《圣人请卸妆》,不如尝试用考记古典名句的方法包装历史类节目。

形式上可以参考《诗词大会》,背记各种名句,从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信念、辩证等多个角度出发,让选手PK背诵同一角度的所有古典名句,在娱乐观众的同时,引发观众对人生的思考。

刷屏点: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无数充满哲理的古典名句,或引人向上,或教人向善,其疗效比今天的鸡汤文强百倍,而且观众多多少都懂一些,再加上专家解释,选手PK,节目精彩程度可以说不亚于《诗词大会》。

难点:形式上与《诗词大会》雷同,可能会造成审美疲劳。

这两档节目,如果做好了,相信超越《朗读者》也是有可能的吧。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这部综艺为何说是成功了

《 朗读者》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相互配合,共同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描绘出中国几代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在当下这样一个被互联网大数据充斥的时代。朗读者这一档节目的出现最初可谓是“逆流而行”。毕竟每一个制作人在制作一档节目之前都会考虑节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其说它是一档综艺节目,更不如说它是一段文字情感节目来得更为妥当。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快节奏的工作所充斥,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而《朗读者》通过名人读书的方式再一次带我们领略真正的经典。我记得董卿说她觉得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红楼梦》,他说里面有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元妃省亲时派专人赏了的宝玉的糖蒸酥酪。落在笔上的味道叫风格,落在心上的味道叫乡愁。她将文字用最质朴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恰恰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或许总有那么几个人在质疑在当下,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用?但董卿用《朗读者》用文字清楚明白的证明了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字,我们需要这样一档节目带我们回归经典。《朗读者》不只是一档节目,更是一位教导我们灵魂的长者,一盏前行路上的灯。

《朗读者》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有哪些特点

传播美学;文化与情感。一、朗读之美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传播活动的发展。从早期的口语传播时代到如今的电子传播时代,每个发展阶段的传播活动叠加组成了今天多样的传播形式。但是在众多的传播活动中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灵活和最常用的传播手段。朗读是指把一段文字有感情的读出来。因此,在朗读之前必须对这段文字有所感悟,才可以对它进行再一步的加工。通过朗读,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所朗读的文字的魅力,也可以感受到朗读者本身在朗读过程中传递出的情感。语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沟通与相互了解的渠道,被作为种种文化价值和意义的载体。我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理解事物,生产和交流意义,通过语言才能够共享意义[1]。这也是朗读在当今社会中任然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仪式之美美的事物总是形象的、具体的。美是凭着欣赏者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2]。观众只有先感受到了美,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才会继续观看下去。《朗读者》从头至尾,充满的仪式之美。节目的录制场所,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大一点的主舞台,屏幕上呈现出书柜的样式,让整个演播厅像书房一样,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这是主持人开场和嘉宾朗读的场所,这样的舞台没有绚烂的效果,但是确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平静,让观众专注到朗读这件事情上。舞台的另一部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访谈室,这个房间有两个沙发,与一般的访谈节目侧身而坐不同,访谈时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而坐,就像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畅谈自己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这两部分有一扇门相隔,关起门来讲故事,打开门来读文章。三、语言符号之美一档节目吸引观众以后,内容才是真正留住观众并让其认同节目传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唯一因素。《朗读者》作为一档以语言为主要元素的节目,除了朗读之外,节目至始至终都体现着语言符号之美。在一般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只是起到介绍和引领作用。节目主要主持人介绍嘉宾,介绍节目环节,保证节目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但是在《朗读者》这个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不仅起到了介绍和引领作用,而且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是节目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位朗读者。通过主持人自己的理解为每一期的主题词配以最恰当的诗词歌赋,或简单温馨的语句。让观众在嘉宾朗读之前先在内心奠定一个基调,有了平静的心态才能让嘉宾的朗读更能深入观众的内心,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个人审美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审美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们总是乐于接受那些引发个人审美情感活动的信息。节目所表达的情感,只有打动观众的内心,观众才能发自肺腑的接受这个节目传播的观念,感受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美的享受。四、情感之美朗读者,一个人,一段文。人与文字的遇见往往是偶然的,在阅读之前,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哪段文字会吸引你,并在你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每个人的阅读量都是有限的,嘉宾如果只是直接朗读文章,由于我们的阅历不同,对一些事情的感悟不同等一些因素,部分观众可能无法与这些文字产生共鸣。《朗读者》通过与嘉宾的温情对话,把嘉宾身上的温情故事伴随着朗读呈现在观众面前。扩展资料:《朗读者》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而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正是这一环节的呈现及作用,使得原本能打八十分的《朗读者》,可以打上九十分,甚至更高分。参考资料:朗读者·百度百科

上一篇:欣旅通

下一篇:厦门房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