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赴洛文言文翻译
蔡洪赴洛文言文翻译如下: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著《孤奋论》。②幕府:此指官府衙门。群公:百官。③仄陋:同" 侧陋" ,指出身卑微。岩穴:山洞。古代隐士多住在山里,所以以岩穴指代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夜光之珠:也叫隋侯珠。传说隋侯出行,路上见到一条受伤的蛇,隋侯救了它,后来蛇衔明珠来报答他。⑥得无:莫非,大概。苗裔:后裔,后代。「译文」: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 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征召呢?" 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
蔡洪赴洛文言文翻译
《蔡洪赴洛》文言文翻译如下:翻译: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狭窄简陋的地方寻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又是亡国者的后代,有什么特殊才能来参加这次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黄河里。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原文: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蔡洪赴洛》赏析《蔡洪赴洛》是出自南朝宋刘义庆创作的《世说新语》的一个故事,蔡洪(生卒年不详),西晋文学家。字叔开,吴郡人,有才辩,初仕吴。入晋为松滋令,著《化清经》十卷,文集二卷,皆佚,今存赋二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不一定处于大富之家,人均平等,没有贫贱之分,真正重要的只有自己本身的才华与光芒。一个人的能力,跟他的过去、出身、家境,没有任何关系,真正重要的还是这个人的才华与光芒。《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蔡洪赴洛》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学习了《魏晋风度》这前半部分后,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继续翻土。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丢回地上。还有一次,两人一齐在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华韵把书丢到一边,去看热闹了。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去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韵因为一时的搞笑,为了一时的富有,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觉得华韵没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宁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华韵从捡黄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黄金占为己有,只是怕管宁看到。我觉得我要像管宁一样,不为金钱失去良心、不为名和利失去良心。
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所记清谈场面,往往描摹如画,使读者若临其境,若见其人。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读《文房四谱》// 序
简介
《文房四谱》五卷,为笔谱、纸谱、墨谱、砚谱,记载历代笔、墨、纸、砚原委本末及其典故、轶闻。各谱体例大致相同,先叙事,次制作,三杂说,四辞赋。叙事重在说明定义、沿革及产地。制作重在介绍制造技术。杂说讲述典故、轶闻。辞赋汇集赞咏文房四宝之诗词。
作者苏易简(957~995),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广福镇)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第一,复试时大受太宗赏识,定为甲科状元。曾先后任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任邓州、陈州知州。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仅三十八岁。
序(意译)
圣人之道,为天地之要务,
遍及上下,绵亘古往今来,
探究啊,无边无际,
斟酌啊,永不枯竭。
因此君子学然后知不足。
然而士人立身处世,
功名既成,身已安泰,
仍然再孜孜不倦钻研讨论,
大概也确实少见。
往昔魏武帝独独赞叹袁伯业,
如今又见武功苏君易简敏而好学。
苏君出身世家因文采品行兼优,
被贤达举荐参加科举考试,
天子亲临御前殿考察选拔,
苏君被提拔为甲科状元。
为官数载,翱翔青云,
彩衣红带,官服光鲜,
荣耀乡里,其美至极。
而其为学益加勤勉,
不矜夸于学问老成,
而以钻研进益为乐事。
退朝居于家中之室,
唯图书、笔砚纸墨,
别无多余之物。
视此四者为研究学问之资材,
不可须臾缺少。
由此探究其根源,
记录其掌故旧闻,
参详古今之变化,
继之以赋颂之作,
各按其类别次序而写就此谱,
有条不紊,既精又博。
士人中有能精熟于此四者,
载于典籍的过往岂能散佚?
在下愚钝却也好学不怠,
阅览此书而珍爱有加,
所以作文于篇首为序,
以示来者。
东海徐铉书。
【注释】
(1)倪(ní):边际,端涯。
(2)魏武帝:曹操。袁伯业:袁遗,袁绍堂兄,自幼好学。
(3)武功:即今陕西武功。
(4)春官:古代六部中礼部别称,礼部主管的科举考试,被称为“春官”、“春闱”。
(5)朱绂(fú):古时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及贵族礼服,引申为高官。
(6)暎(yìnɡ):同“映”。里闬(hàn):原指里门,代指乡里。
(7)退食:指古代官员退朝就食于家,代指公余休息。
(8)长(旧读zhànɡ)物:多余的物品。
(9)阙(quē):缺少。
(10)徐铉:字鼎臣,宋初文学家、学者。历仕吴、南唐,南唐灭亡后,又出仕北宋。曾校定《说文解字》,又工书法,与弟徐锴,时称“二徐”。
文房四谱 - 文集 -
读《文房四谱》// 墨谱·一之叙事(二)
墨谱·一之叙事(意译)
续
古有九子之墨,
用来祝贺成婚之人多子,
是祈祷祝福的象征。
有祝词这样说:
“九子之墨,成于松烟。
本性长生,子孙无边。”
顾微《广州记》载:
怀化郡挖掘沟堑,
挖出很多石墨,
质精品佳可用来书写。
如今山中多产朱石,
也可在朱砚中使用。
戴延之《西征记》载:
石墨山往北五十里,
山上多产墨可用来书写,
因故得名“石墨山”。
盛弘之《荆州记》载:
筑阳县也出产石墨。
【注释】
(1)九子之墨:即九子墨,在墨上刻画九子图。多作为新婚贺礼,寓意多子多福。
(2)松烟:松木燃烧后所凝之黑灰,是制松烟墨的原料。
(3)顾微《广州记》:顾微,字微之,吴国吴(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刘宋时期人。《广州记》别称《南海经》,今已佚。
(4)怀化郡:在今湖南怀化县一带。
(5)戴延之《西征记》:戴延之即戴祚,字延之,江东(今安徽芜湖)人,晋、宋间小说家。曾随刘裕西征姚秦,作《西征记》二卷,后任西戎主簿。
(6)石墨山:在今山东宁津县境内,隶属武陵山余脉。
(7)《荆州记》:为记载刘宋时期荆楚自然地理、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名人轶事及历史遗迹的地记。书已亡佚。盛弘之其人生平行状亦不可考。
(8)筑阳县:秦时设置,为今湖北谷城县。
文房四谱 - 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