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体

时间:2024-06-08 06:00:47编辑:思创君

什么是脑残体文字

脑残体”,有些字在字典里是找不到的,它们多为两个字的偏旁组合或者是汉字的部分笔画,这些字通常只读一半偏旁的读音。因为独特、另类,“脑残体”被许多追求个性的人视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格,然而更多的网友却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字的侮辱,于是,一场“拯救汉字”的运动在网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众多网友表示要联合抵制非主流字体。
如:
早已绝望旳爱情,不值得畱恋。皒们旳爱情,注定勒是悲剧。在男人面前,永远卟要做聪明旳女人。其实,有时候有些事,有些话。卟能问,有尓;\这样疼着皒,就够ㄋ;/皒狠满足勒。亲艾旳"\!宥时候卜知道脑子哩菑想什麽。

狠嫘。狠想停下麳歇歇。狠想长眠卜起。

峩卜敢说以前怎样,峩只看得清现在。每天简单惪话语,应付著每一个人。
(baidu不支持繁体,效果不佳)

支持方:汉字是中华文化精华

“常加加班的管道工”的号召立刻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要抵制非主流字体。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这种将汉字娱乐化的行为应该抵制”“那些异体字就太差劲了,看都看不懂。文字就是用来交流的,看不懂交流什么?”

还有的网友则愤愤地表示,“中国文化他们都了解多少就开始自以为是地创造,自己感觉挺牛的,其实就是无聊的产物,跟时尚根本就不沾边!”


反对方:“非主流”仅是非“主流”

但也有不少网友站在了支持“非主流字体”的一边。网友“我不是一点魅力都没有”就回应道, “非主流字体”不会造成“以后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不明白中华文字的意义”的严重后果,因为“非主流字体”仅仅是一种“非主流”,非主流的字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只是一种娱乐形式,“无伤大雅的东西,可有可无,如果有人要用就用,不用把他提高到糟蹋汉字的高度上来。使用非主流字体是叛逆的一种体现,因此大家要做的不是去一味地批判,而是应该进行引导。”


长期从事语言研究的李葆嘉教授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表示,社会应该鼓励非主流字体的发展。

他认为,文字本来就不存在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每个人都有创造文字的权利。这些特殊文字的创造,属于个人行为,对社会并不造成危害。“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这也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社会应该鼓励他们发展。”

李葆嘉教授同时表示,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有其独立性,网络的发展本身就是个创新吸收的过程,之前网上一些创造也渐渐被社会大众吸收(如造词等),因此不必要盲目地反对非主流字体的发展。


这些字并不是乱码,相反,类似文字已经在一些网络游戏和网上个人博客中呈现蔓延趋势。日前某著名网上论坛对此类现象发起“论战”,一些网友痛斥“看不懂,没文化,糟蹋传统汉字”,并将此类字体贬为“脑残体”、“火星文字”。

“火星文字”成网络“流行”

新民网调查发现,在QQ空间,论坛以及“X舞团”等网络游戏内均有不少玩家大量使用非正规汉字符号作为个人签名、简介以及聊天字体。据了解,此类文字大多由汉字中的生僻字,异体字、繁体字以及符号组成。这些字体可通过特殊从智能ABC和微软输入法设置中找到。由于大多数字体不常见,网友只能通过文字的偏旁或字型猜测其对照读音,因此有网友将此类文字戏称为“火星文字”,也有人斥之为“脑残体”。

17岁的高三女生KUYA平时也常在自己的QQ签名上使用非正规汉字作为签名,她向新民网表示,由于这些字体平时不常见,一般人看不懂,用输入法一般也很难打出来,所以使用这些文字让人感觉自己很有个性。“我偶尔用着好玩,身边有很多同学上网打字全都使用这类字。”一些网友还推出“火星文字输入攻略”指导网友如何打出这类“有个性”的字。一些网友专门收集此类文字的话语进行破解游戏


有谁知道脑残体字体的由来?

有一说火星文(包括脑残体)起源于台湾网民在网络上有时使用注音符号代替汉字进行交流,但这种说法很是缺乏说服力,因为这种行为的本意是有些字输入起来太麻烦,用拼音既快又能让对方看懂,从动机上来讲应该归入速记法一类。英语交流中也常有为了增加书写速度,把you简写成u、把for简写成4之类的方便写法,而USA、IBM、SARS等各种缩写的使用范围更是极为广泛。我们看,脑残体并不能达到加快输入的目的,相反,脑残体中的那些生僻字录入起来更加麻烦——这说明使用脑残体和使用缩写完全不同,纯属为了显示自己与别人不同、哗众取宠而费尽心机搞特别。
那么说起脑残体真正的起源,其实大家小时候学汉字字形,都接触过类似这样的教育:弓长张、白勺的……把一个字按偏旁分解进行记忆,也有一些因为字写得难看,“黄月坡”被误认为“黄肚皮”的冷笑话。网络在中国刚刚普及的年代,论坛上风行的以“走召弓虽”、“丁页”为代表的分裂体,不论从使用者意识形态上、还是阅读效果上分析,无疑正是脑残体的一种萌芽形态。
脑残体还有另一个比分裂体出现更早的祖宗是杂种体。如同白领小资们说话时动不动就夹杂些英语单词,网络上这种类似洋泾滨英语的东西非常流行,最常见的例子:不说“我”,说“me”,不分主格宾格所有格,不管在句子中什么地方都无条件替换,动不动就“me的音乐”、“me觉得”;还有日语版的,说“的”一律说“の”。这些人自以为自己很洋气,而在旁人看来不过是群土鳖。
当分裂体逐渐开始过时,被人笑话俗套,繁体字流行了起来。当时大陆的一些论坛上有时会有些台湾同胞留言,当然他们用的是繁体字,由于在这个地盘上台湾网友属于稀有品种,他们的行为也被当作新潮引来人们效仿,于是一些追时髦的大陆网民也开始使用繁体字。
说起繁体字的问题,也算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个特色。以前大陆推行简化字时,将很多意义完全不同的汉字整合为同一个字,比如“乾”和“干”简化后都为“干”,“发”和“发”都变成“发”等等。抛开政治因素等等,仅仅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种变革抹杀了很多沿用了千年的东西,确实有些难以接受,或许以前的台湾人对简体字的想法,就好像现在我们看脑残体一样。因为缺乏相关教育大部分台湾人都是不认识简体字的,但是由于从港台引进的小说、电视节目、漫画等娱乐文化风行大陆,内地人大多能看懂日常繁体字,不过也有“格门”(格斗)这种不识繁体字、分不清“门”和“斗”的笑话。
回到正题,能看懂归能看懂,会不会写又单说了。一个简体字往往对应多个繁体字,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就很可能用错,让人嘲笑没文化。由分裂体和杂种体的思路结合,并在繁体字流行的年代应运而生的脑残体就是对文化的极端抵抗——“既然没文化,就没文化到底”,写一堆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却又组成了大家都能看懂的话,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十分前卫的。记得很久以前,我的高中美术老师说过他的一个朋友就专门“排列不认识的怪字”,还办了个展览,可见当时脑残体还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艺术形式。
脑残体的使用者们,也是一个特征比较明显的人群。脑残体的大量使用90%以上是在脑残儿的QQ签名、个人说明、论坛/游戏ID中,有时也出现在聊天和博客中。常见成段脑残体写的“爱情诗”,其内容多半是无病呻吟,没有任何阅读价值,恐怕也正是内容空虚苍白,才需要用看似“华丽”的文字去掩盖。虽然他们也组建了脑残博客圈、脑残QQ群和脑残论坛专以脑残体进行交流,但网民们大多有QQ、博客以及常上的论坛,其中脑残儿也并不在多数。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叫做“劲舞团”的网络游戏——脑残儿的模范集会场所。
用大量文字论证劲舞团这个游戏为什么是脑残之家背离了本文的主题。总之,这个号称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却是连大部分交友网站都自愧不如的操B搜索引擎,这是事实;玩这个游戏的人大部分心智发育不成熟并且素质低下,这也是事实。很多人骂劲舞团害人,其实劲舞团只是一个引出脑残们本质的导火索,没有劲舞团,也会有另一个什么东西来做这件事。我想:劲舞团为什么集结了这些天天对着千里之外另一个屏幕前蓬头垢面的陌生民工叫老公的脑残女人、网吧里每隔几秒钟就用吃奶的劲梆梆拍空格的脑残男人,以及他们为什么都疯狂迷恋脑残体,有一个成语可以完美地概括:物以类聚。
脑残体在大众看来是一种不成熟的个性张扬,但在使用者看来,这除了让自己的文字看起来更炫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可以密封消息,防止被不应该看的人群明白其中的意义,如家长,长辈,30,40岁以上的网民。以及防止网络骚扰,"说白了,那相当于一个牌子'闲人免入' "。一使用者如是说。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空间,可以人群隔离,避免消息外传造成不必要的骚扰。


脑残非主流是从哪里传入我国的?

非主流是从西方的朋克(Punk)演变过来的`
朋克表面上看是一种音乐`,其实是一种精神`.
punk是西方早期被排挤的摇滚乐,后来渐渐被接受,
在前年,或者在更久以前,被东方引进过来.
不过精髓被改了,改得面目全非`,
如果你喜欢非主流据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非主流生于80、90年代。非主流,有人称之为文化现象,也有人称之为反文化现象或认为不能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80,90年代的男生女生。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接触和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和观望的态度,但同时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教师,家长和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不当性行为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些联系过为严肃,有时被认为偏颇和勉强,但“FZL人群”自身对此并不多加关心,也很少公开表示反对。  在网络中曾经一度有人激烈的指控“FZL”败坏风气,并将其通过谐音贬为“肥猪油”。这些指控也往往被“FZL人群”所漠视,少数的抗辩者也并不活跃。因为指控者来自不明确的阵营,以及“FZL”的消极态度,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论战。  一般来说,潮流人士对“FZL”采取轻蔑的态度,将其视为低级品味的代表;一部分人认为“FZL”人群是贫穷和虚荣心混合的产物。非常自相矛盾地,“FZL”认为自己也是潮流人士。但不可否认,二者的界限正在逐步淡化。  现在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80,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可以这么说,非主流生于80,90年代!答案补充 关于主流: 与非主流相对、大众化、顺从当今大众的潮流、是最流行的东西、不超前和不滞后、从人数上讲,追求非主流的人占相对少数,多了就叫主流了,主流与非主流是共存的。其中由相当一部分主流人群反对非主流中的“腐朽文化现象”,如:火星文、刻意颓废、逃学厌学等。主张不做作、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以最真实的自我面对生活。  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非主流"文化以及其衍生产物"非主流现象"的出现,并没有脱离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大背景.的话`,何不接受Punk呢`?


上一篇:失眠多梦的原因

下一篇:非色实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