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电影有哪些
1959 2部
《女驸马》(黄梅戏) 海燕、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导演:刘琼
摄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安徽戏曲集锦》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江南电影制片厂协助
导演:郭筠
副导演:乔志良
摄影:张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闹学》(黄梅戏)、《拾棉花》(泗州戏)、《借罗衣》(庐剧)
1963 2部
《牛郎织女》(黄梅戏)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陆洪非、金芝、岑范、完艺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
特技摄影:周诗穆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柳(槐)荫记》(黄梅戏) 天马电影制片厂、香港长虹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桑弧
艺术顾问:严凤英、王少舫
导演:顾而已
摄影:吴蔚云
美工:卢景光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黄梅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庆市文化局,汪存顺、王寿之执笔
导演:邓一民、徐纪宏
摄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团
《红霞万朵》(黄梅戏) 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徽省安庆地区文化局《红霞万朵》创作组
导演:陈岗、李鸣
摄影:黄永湖、姚梅生
美工:罗声繁
演出: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
1984 2部
《杜鹃女》(黄梅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沙丹
导演:沙丹
摄影:李永福
美术:潘姚根、程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龙女》(黄梅戏)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丁式平、朱士贵、许成章
导演:舒适
副导演:冯笑
摄影:陈晨祥
美工:黄洽贵、黄剑锋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86 4部
《孟姜女》(黄梅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王冠亚、渐知
导演:沙丹
摄影:瞿金楼
美术设计:赵金声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母老虎上轿》(黄梅戏)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余治淮
导演:王枫
副导演:曲长科
摄影:冯秉镛
美术: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县黄梅剧团
《香魂》(黄梅戏)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云程
艺术顾问:傅超武
导演:张鸿眉、王金声
摄影:王文锡
美工:张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朱门玉碎》(黄梅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张亚非、潘忠仁
导演:陈怀皑
副导演:骆航民
摄影:黄心一 美工:屠居华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1991 1部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 湖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谢文礼
导演:李俊岩
副导演:姬鹏
摄影:李俊岩
美术:隋壮基
演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2000 1部
《山乡情悠悠》 安徽省电影公司
编剧:李光南、邓新生
导演、摄影:黄乔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金芝、草青
导演:王好为、李晨声
摄影:李晨声、尹其武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黄梅戏的优秀剧目: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和《玉堂春》、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黄梅戏经典有哪些?
1、《天仙配》《天仙配》无疑是大家最熟悉的黄梅戏曲目,在任何一个黄梅戏大全中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是当年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该剧获得第一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被评为建国50周年经典剧目,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女驸马》《女驸马》是黄梅戏经典选段之一,讲述了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素珍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的故事。3、《罗帕记》《罗帕记》是黄梅戏经典曲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故事中王科举进京赶考,家人江雄偷来王夫人金丝罗帕,赶考途中在客店诬陷夫人与自己有染。王科举闻之大怒,将夫人陈塞君休出家门,陈塞君路途生子,被好心店家收留,十余年后,陈塞君之子金龙与王科举同中状元,结为兄弟,王科举与金龙母亲相见,真相大白,全家终得团圆。4、《打猪草》《打猪草》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这个黄梅戏经典唱段,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5、《夫妻观灯》《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说的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龙灯、狮子灯、螃蟹灯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夫妻二人看完花灯之后,兴高采烈的回家去了,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黄梅戏代表人物
黄梅戏代表人物如下:1、严凤英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成影片。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2、王少舫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党。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3、潘璟琍潘璟琍的唱腔师承其父,运腔吐字均朴实无华,出色而又本色,富有浓郁的安庆地方乡土风味,观众听来亲切悦耳、韵味隽永。她的嗓音纯正、高亢,音域较宽,所以其唱腔常被同行和观众誉为有刚柔相济之美。这一特点在一些现代戏的演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加之她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使其演唱技巧得到较好的发挥。潘璟琍的戏路较宽,工于花旦、闺门旦、青衣,还善于演出现代戏中各种妇女形象。她的表演真实、细腻、淳朴,长于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咬字清晰,圆润委婉,刚柔并济,富有韵味。她在代表作有《春香闹学》、《女驸马》中,成功地塑造了天真无邪的丫环春香,贤淑明理的公主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黄宗毅黄宗毅是安徽当涂人。孙怀仁是江苏泰州人,1952年她随父母去合肥落户。1956年,他俩同时考取安徽省艺术学校,攻读黄梅戏表演专业。1959年,他们又双双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现在,夫妇俩都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宗毅演黄梅戏的天分是从他的每个细胞里溢出来的,尤其是其中的喜剧成分。和黄宗毅聊天,就象是置身于卡通片中,他会自始至终给你轻松和快乐。他就是这么一个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给人以快乐和真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