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量子通信卫星要以墨子的名字命名?
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一个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通过他们所做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那么墨子他们的实验是如何做的呢?当时墨子和他的弟子在一间黑暗房屋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然后,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房屋的外面,结果发现,房屋的墙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光学八条”中对这一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他说道:光就像箭一样沿着直线行进,人体的下部挡住了直射过来的光,通过小孔成像在上边,而人体的上部则挡住了直射过来的光,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这样就成了一个倒立的人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作出的科学解释,它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75)的光学记载还早百余年呢。墨子学说正在兴起,墨子学派所具有的科学理性的精神正在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著名西方汉学家,中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道:“墨家的科学水平超过了整个古希腊”。可以这样说,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始祖”和“科圣”。用“墨子”来命名这颗量子通信卫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自信。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正式命名为“墨子号”。这是量子卫星的名字首次公开。潘建伟说:“卫星之名取自于我国科学家先贤,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潘建伟说,这个实验指出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也是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墨子号”来命名量子卫星,和卫星本身的意义相符,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量子世界的领跑者指的是什么?
量子世界的领跑者指的是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的研究小组,采用光子级联编码的方式,实现了对于任意噪声都具有高容错率的薛定谔猫态,朝着实现大尺度量子网络乃至宏观纠缠态迈出了重要一步。1997年以来,他和他的团队在《自然》及《自然》子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被引用1万余次。量子世界的发展历程:199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理论物理硕士学位后,潘建伟投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蔡林格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彼时,导师正组织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方面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此前,量子信息一直处在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实验支撑。2004年,潘建伟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并称赞说,尽管五粒子纠缠的实现非常困难,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这一壮举。这种新颖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是量子纠错和分布式量子信息处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这一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出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这对中国科学家来说是第一次。
中国发射的量子卫星“墨子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墨子号”的三大目标分别是地星量子隐形传态、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以及星地量子纠缠分发。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通俗来讲,就是将甲地某一粒子的量子态信息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就好像是进行了一场“星际穿越”,但其实粒子本身并未被传输。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并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纠缠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处在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当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操作或测量,身处远方的其他粒子会瞬时发生相应的改变。命名缘由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光量子学实验卫星以中国科学家先贤墨子来命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墨子号”已实现三大科学目标 这颗量子卫星在做什么?
中科大最厉害的校友
中科大最厉害的校友如下:1、陈天石。在Computer Hardware & Architecture(计算机硬件及架构)细分学科领域中,全球共369人入选,中国(含港台)仅有18位科学家入选。其中,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在中国大陆地区中排名第一。2、刘庆峰。《中国企业家》杂志公布了2021年度“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荣登榜单。刘庆峰,9006校友,1973年2月出生于安徽泾县,科大讯飞董事长,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8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中国科协七届委员和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创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至今,2009年4月起同时兼任董事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董事长,伏羲智库联合发起人。曾获2017十大经济年度人物、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2019-2020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中科大最厉害的校友
中科大最厉害的校友当属骆利群。骆利群,1966年1月出生于中国上海,神经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1981年骆利群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6年1月获得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进入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获得斯洛恩基金奖,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骆利群科研成就:骆利群专研脑神经系统,利用果蝇发现了突触分枝发育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这种分枝机制与哺乳动物突触受损后的衰弱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对更多的分枝因子及这些因子影响的分子靶标进行深入研究。骆利群在神经发育、神经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神经科学的技术开发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对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