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1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诸侯及大臣共同拥立被废的太子直臼为天子,即周平王。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历史上将迁都前称为“西周”,其后称为“东周”。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名存实亡,诸侯分争,先后有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周共存在八百年,后被秦所灭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2 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让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褒姒听了周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5篇)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1 一直以来,“烽火戏诸侯”的典故都是这样讲的:西周最后的王叫周幽王,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但却是个冷美人,从未“开颜一笑”。为博美人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褒姒登上城楼,命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便风风火火地领兵赶到城下救援,却见城上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如此的荒唐事儿,众诸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褒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事隔不久,周幽王废了申后,让褒姒做皇后,申后的娘家申侯于是联合西境的游牧民族犬戎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起了烽火,但各诸侯以为他故伎重演,没人派兵来救,结果都城被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从此灭亡了。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褒姒是个苦命弱女子 褒姒到底是什么人呢?《史记》记载,她是贫苦出身、从小被父母遗弃的一个女婴,后来被一位姓姒的大人抱养。《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可见褒姒的确很美。她14岁时,几经辗转进了宫中,成为太子宫、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的妃子。对于二者的感情,《史记》中写道:“太子宫非常喜欢褒姒,二人恩爱缱绻,生下了儿子伯服。伯服聪明伶俐,十分可爱。”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褒姒并非是半路杀出的“小三”,抢了谁的王后宝座,而是周幽王做太子时就已经入宫,并成为太子妃的,两人非常恩爱。“褒姒生子伯服”就说明伯服是大儿子,因为古代人名中的伯、仲、叔、季是代表此人排行大小的。“伯”者,老大也,亦即兄弟群中的大哥,既然褒姒是周幽王妻妾中的年长者,而她的儿子又是长子,那么她理应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可是为什么后来当上王后的却是申后而不是褒姒呢?原来,当时的申伯是周幽王父亲周宣王的娘舅,他在朝中势力很大,经常干预朝政。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提出要把女儿嫁与太子宫。宣王对申侯唯唯诺诺,自然一口答应了,于是太子宫只好在父亲的压力下违心娶妻,他同申后这个蛮横的侯门女关系一直不佳,结婚后许多年才生下了儿子宜臼。 王后废立真相 后来,宣王去世,宫登上了王位,即幽王。他打算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可是,申伯的儿子申侯以褒姒出身寒门为由,坚决反对立她为王后,更反对把她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当时的申侯在朝中党羽众多,而且当初周宣王为了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将自己的舅舅申伯的封国迁到了“谢”(今河南南阳)这一战略要地来拱卫京畿,这个位置正好堵在西周都城镐京(今西安市西北)和远方的东方诸侯之间,所以一旦爆发冲突,申国可以在关东诸侯赶到之前直取京城。于是,在申侯的胁迫下,幽王只好违心地暂时立申侯之妹为王后,立宜臼为太子。 后来,周幽王经过多年的准备,并且得到了自己叔父郑桓公的鼎力支持,于是决定和申侯公开决裂,毅然“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嫡长子继承制对于周王朝维护统治秩序意义重大,周幽王废后以及改立太子必须是有礼制依据的,否则一旦“违礼”关东诸侯绝不会坐视不管。周幽王宣布“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之后,各地诸侯特别是有“周礼之邦”之称的鲁国根本就没有发难。要知道,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正是周公当年定立下周朝所有的规章礼仪,因此鲁国一向被认为是最有道德权威的诸侯国,连鲁国都没有过问这事,说明周幽王此举没有违背正统。 由此可见,幽王封褒姒为王后和伯服为太子并无丝毫的过错,只不过出身“弃婴”的褒姒,没有像申后这样强大的社会背景罢了。 烽火亦非“戏”诸侯 而且,只凭常识,我们就会发现“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里存在许多漏洞。例如故事中提到,褒姒在幽王举烽火的当晚就因看到前来勤王的各路人马的慌乱场面而嫣然一笑。可实际上,当时镇守边疆的诸侯国鲁、齐、秦、燕等与拱卫京师的诸侯国虞、虢、唐、郑等距离镐京远近不一,例如虞国距镐京约206公里,唐国(晋国前身)距离镐京近280公里,郑国距镐京380余公里.卫国距镐京约400多公里,而鲁、齐、秦、燕等国就更远了。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部队从调动、集结、备粮、行军,直至最后赶到镐京,近的少说也要十天半月,远的大概需要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一个晚上就兵至城下,更不可能同时到达。因此,要想看到故事中的场面,除非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边野营露宿等候几个月。 再说烽火台,当时可还没有修筑长城,即便是最近的诸侯国也隔着上百公里,不大可能瞅见骊山烽火台上燃起的火警,更不用说其他诸侯国了。实际上,骊山上的烽火台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子,是用来让诸侯国前来勤王的。它只不过是王畿以内的战警,如同三国时关羽在长江沿岸设立的烽火台一样,只能对内起到敌情预告的作用。 当时周天子的军队主要是三军──西六师、东八师和殷八师,西六师驻守在都城镐京一带,也就是今日的陕西西安附近,守卫周王朝的本土,骊山烽火台主要是调动这些王师协同作战或者进行操练演习的。更重要的是,骊山之役是幽王主动讨伐申国,根本用不上什么预警。即便幽王真的点了烽火,那也只能是在讨申战役前调动王师之用,跟戏弄诸侯并无干系。 所以说,“烽火戏诸侯”所述的故事并非历史的真相,真相是周幽王为了摆脱申侯对朝政的把持,而向申国发动的一场战争。而申侯则为了帮自己的外甥宜臼(后来的周平王)夺取王位,联合西境的游牧民族犬戎攻击幽王,这本质上是一场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只不过由于幽王低估了对方的实力,没想到当自己全力在东南方向对申国用兵时,申侯联合西面的犬戎攻击了他空虚的后方,从而被前后夹击,死在了骊山战场上。 在这个流传几千年的子虚乌有的故事里,褒姒非常冤枉,她只是个美丽、善良,而且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变得有些冷漠的苦命弱女子,同周幽王之死以及西周的灭亡并无半点联系。她之所以被后世说成是亡国妖妃,被不断地妖魔化,是因为最后获胜并成为所谓“正统”的是申侯以及申后的儿子平王。这种可笑的黑白颠倒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夏有喜、商有妲己、吴有西施、唐有杨妃……酿成多少红颜的千古奇冤。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xx.2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2 西周时候,周幽王十分喜爱一个叫褒(bāo)姒(sì)的女子。褒姒容貌美丽,倾城倾国,但她不爱笑。 为了让美人展颜一笑,幽王用了许多办法,但褒姒仍然不笑。幽王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令美人发笑的好办法。 原来,西周在京城遍置烽火台和大鼓,并与四方诸侯约定:一有外敌来犯,便点燃烽火,擂起大鼓。诸侯们看见,便会发兵来救援。这次,幽王想到的“好办法”就是燃点烽火,引美人一笑。他下令点燃了烽火,一时间,京城上空狼烟滚滚。各路诸侯见到烽火狼烟,认为有敌人入侵,纷纷发兵赶赴京城。但等人马到时,却又没有见到敌人的踪影,只得匆匆地各自撤退回去。 看到诸侯们的军队急慌慌地赶来,又乱哄哄地蜂拥退去的狼狈景象,褒姒忍不住了,终于大笑起来。周幽王见他的办法生了效,高兴极了。为了讨美人欢心,他又几次下令点燃烽火。终于,诸侯们不再相信他,不再上当受骗了。 后来,西方的犬戎族攻打幽王,危急之中,他下令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救助。但吃尽了苦头的诸侯们都未派出救兵。于是,幽王被犬戎人杀死在骊山之下,褒姒被虏走,周王朝的财宝被洗劫一空。 含义及用法:后来用“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形容君主沉溺(chénnì)于女色,导致亡国。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3 【典故】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4 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让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褒姒听了周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个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么说,以周文王、周武王的英明神武,他们的子孙后代应该也是很不错的,可是事实证明,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异。这不,周朝的不肖子孙周幽王来了,我们一起瞧瞧他吧! 无厘头的大王 周幽王他老爹也不算是特别昏庸无能的人,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儿子如此不争气。即位没几天,幽王就显露出了不肖子孙的潜力。 幽王这家伙是一个相当无厘头的人,他对朝政不感兴趣,只想多给自己积累点金银,好多吃喝玩乐一下。所以,他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拍马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变本加厉地剥削人民。于是,天怒了,各种天灾连年不断。 但是幽王还不醒悟,只知道花天酒地。这时候,有个人看不过去了,他就是大夫越叔。越叔劝周幽王把在美女身上的心思转移到朝政上去,幽王就恼羞成怒,革了他的职,把他给赶出去了。大臣褒响心中不满,就向幽王提出了抗议。幽王本来就一肚子火,被他这么一抗议,更是火上浇油:“来人,把这个不知深浅的老头给我关起来!” 就这样,褒响被关进了监狱。理由是:谁让你这么不长眼睛? 天上掉下个褒妹妹 褒响被抓了,他的儿子很着急!因为,以周幽王无厘头的性格,说不定哪天不高兴,他爹就人头落地了。他拿出了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到处跑,他要找一样东西,一样可以把他爹从狱中救出来的宝贝。 这天,他还是策马奔驰在寻找宝贝的路上,忽然,有个人挡住了他的马。心里窝火的他正准备破口大骂,低头却碰上了一张让他惊呆了的脸。 他也算是生在富贵之家了吧,从小见的美女也不少,可是他就是没有见过这么美的!他心里一阵暗喜,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宝贝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于是,穿着破烂却掩饰不了天生丽质的女孩跟着褒响的儿子到了褒府,开始接受淑女培训。培训过后,一位改变中国历史的美女诞生了,她就是褒姒。 美女不爱笑 新鲜出炉的贵族美女褒姒如期出现在了周幽王的面前。 看着褒姒,幽王的眼睛都直了:真是太美了!美女当前,周幽王似乎一下子忘记了褒响的罪过,不但当场释放,还赏了好多金银珠宝给他。由此可见,美女是很厉害的,因为连英雄都难过美人关,更何况周幽王还不是英雄呢。 周幽王真是太喜欢褒姒了!简直就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这个美女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喜欢笑。幽王很发愁,他挖空心思地想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逗她笑。 幽王找人搜集全天下的笑话讲给褒姒听,褒姒好像没听见一样,嘴角动也不动。幽王找街头小丑来宫里表演,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可是褒姒就是不笑。 幽王这下犯难了。可是他想,我一个人想办法肯定有局限性,要是我让天下所有人都一起来想办法逗她笑,肯定会成功的。说办就办,这天周幽王下诏:有谁能想出让褒姒笑一下的方法,赏赐千金! 原来这就是一笑倾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这天总理虢石父想到了一个高招:“大王,当年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咱们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只要敌人打进来,士兵们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让邻近的诸侯都瞧见,好出兵来救。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早就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让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肯定会笑的。您觉得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幽王听了大喜:“虢总理,你不愧是本王的左膀右臂啊!这么有创意的方法都能想出来,不枉本王这么多年来优待你。好,就交给你办了。” 这是历史上“辉煌”的一夜,因为沉默已久的烽火重新点燃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很是好看。周围的诸侯看到烽火燃起,以为天子有难,连夜起兵赶赴京城。诸侯到了京城一看,什么事也没有,而且天子根本不在京城。问了一下才知道,幽王去了细山。诸侯顾不上休息,又统率大军奔赴细山。
无锡古塔中最著名的塔
古塔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记,展现了当年这座城市的高度。时至今日,它们虽然不能与现代的高层建筑相提并论,但却展现了城市文化的底蕴和格局。无锡有哪些古塔?详见下文。1、龙光塔地址: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听松坊53-1号几百年来,龙光塔出现在历代画家和作家的作品中,黑白和彩色照片中,印在各种旅游纪念品上。历经朝代更迭,见证城市发展,是无锡的文化地标。2、妙光塔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向阳路32号南曾集是南禅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南禅塔”也是无锡著名的八景之一。此塔建于北宋雍正年间,崇宁三年被宋徽宗命名为妙光。明中叶以来,“南禅塔”被列为“梁溪八景”之一。鼎盛时期的妙光塔有七层八面,角上翘,飞檐翘角,每个角上都挂着一个风铃。每晚塔内点亮四盏灯,“妙光”无处不在,56个风铃叮当作响。它比惠山上的龙光塔早了近600年,是当时伊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3、宛山塔地址:董熙新城万山山顶它已有460多年的历史,也被称为石头建筑(因为它刻有佛像)和宝卿铁塔。万山塔为七级六角实心塔,层理清晰,结构简单,雕刻精细。因为一般的塔都是空心的,实心塔比较少见,也比较贵。有——云清寺,江南古刹,万山塔下,山南是美丽的万山秋千,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4、念劬塔地址:无锡梅园恒山风景区梁溪西路边家湾13号念作塔建在虎山上,三层八角楼,飞檐走壁,峰峦叠嶂,屹立在梅林之中。它简洁清新,大胆灵巧。登塔观园,远眺梅花香雪,远眺湖光山色美景,让人心情激动,心胸开阔。梅园“四面环山,皆画,一年无花”和“一园占尽湖光山色”的美誉,根源就在于“年娥塔”。5、凝春塔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环湖路18号无锡园林中有“无塔无园”之说,小梨园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宁春塔。这座小八角楼有五层,红砖青瓦,李峤博心,水榭倒影,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王余庆父子修建的。塔旁悬崖上,一簇簇千姿百态的杜鹃花,红云映波,唤醒一湖春水。春塔可与梨园景区整体欣赏。从梨园前步长廊东端湖中心的“清红烟绿”亭,到隔水的宁春塔红砖青瓦,都是梨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小巧玲珑,色彩对比强烈。6、兴国塔地址:无锡市江阴市西横街51-22号江阴南街,有一座千年古塔,塔身向东北倾斜0.25m,塔顶向北18度,故称“斜塔”;因火烧,只有砖塔如笔锋直指苍穹,故又称“写塔”。兴国塔建于宋初太平兴国(976983)。曾是太平兴国寺的七级宝塔,故称“兴国塔”。它与青阳镇悟空寺的华藏塔同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所以人们称这两座塔为“澄江双塔”。
无锡古塔大全最有名的塔
古塔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记,展现着当年城市的高度,到如今虽然已经不能和现代的高楼大厦比肩,但却彰显了城市文化的底蕴和格局,在无锡有哪些古塔呢?详情见下文。1、龙光塔地址: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听松坊53-1号 数百年来,龙光塔出现在历代书画家、文学家的笔下,出现在黑白、彩色照片中,被印在各式旅游纪念品上。历经朝代更替,见证城市发展,是无锡的人文地标。2、妙光塔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向阳路32号南禅寺南禅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其中的“南禅宝塔”也是著名的无锡八景之一,此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并由宋徽宗在崇宁三年赐塔名“妙光”。明朝永乐中以来,“南禅宝塔”就被列为“梁溪八景”之一。鼎盛时期的妙光塔,七层八面,翘角飞檐,每角悬挂着风铃一只。每到夜晚,塔内即燃灯四照,“妙光”四射,56只风铃,叮咚作响。它比惠山上的龙光塔要早建近六百年,是当时锡邑著名的地标建筑。3、宛山塔地址:锡东新城宛山之巅 距今已有460余年的历史了,它又称石幢(因上面刻着佛象)、宝清塔。宛山塔是七级六角形实心塔,叠层清晰,浇浆灌缝,结构简朴,雕琢精细。因为一般的塔都是空心,实心塔就显得少见,而更加稀贵。宛山塔下有江南古刹——云庆寺,山南即是风光秀美的宛山荡,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4、念劬塔地址:梁溪西路卞家湾13号无锡梅园横山风景区内念劬塔建在浒山之上,八角三层,飞檐攒尖,耸立于梅林之中,于古朴中见清新,在雄浑中见灵巧。登塔观园,那种俯瞰梅花香雪,远观湖山胜境的泱泱气度,令人心潮逐浪,襟怀开阔。梅园“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一园占尽湖山胜”的美誉,皆根源于“念劬塔”。5、凝春塔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环湖路18号 在无锡园林中,有“无园不塔”之说,小巧玲珑的蠡园,则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凝春塔。小塔五层八角,红砖青瓦,俏立波心,水榭映塔,有约百年历史,为王禹卿父子建造。塔畔石崖,那一丛千枝竞发的杜鹃花,红霞映波,点醒一湖春水。凝春塔可以与蠡园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从蠡园千步长廊东边尽头的湖心亭“晴红烟绿”,再到隔水相望的凝春塔红砖青瓦,小巧而色彩对比强烈,是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6、兴国塔地址:无锡市江阴市西横街51-22号江阴南街,有一座千年古塔,塔身向东北倾斜0.25米,顶心偏北18度,因此被称为“斜塔”;后因遭遇大火仅剩砖砌塔体如钢笔般直指天穹,故又被称为“文笔塔”。兴国塔始建于宋初太平兴国(976_983)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七级浮屠(即佛塔),故称“兴国塔”,与青阳镇的悟空寺华藏塔同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所以人们将两塔合称为“澄江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