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辅导笔记

时间:2024-06-11 13:55:44编辑:思创君

初三学霸整理最全的化学笔记 重点都在这了!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整理重点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初三学霸整理最全的化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初三重点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

2KClO3=(MnO2=△=2KCl+3O2↑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三学霸整理最全的 化学笔记 ,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

  学习初三化学要细心,对于化学式的任何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搞错,最好能整理成笔记。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初三化学的笔记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一)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 方法 :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 雨水 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 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1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三)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6、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7、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8、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9、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①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②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③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10、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总结归纳

对于初中生来说,牢记知识点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我整理了一些九年级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基本概念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2)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1)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3)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以上是我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下面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2)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3)量的意义: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2)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为紫黑色 3.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4.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 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④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Mn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加热=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电解=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高温==2Fe+3CO2 9.熟石灰[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高温=CaO+CO2↑ 化学价记忆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钡锌钙镁正二价, 一二铜,二三铁,亚铜亚铁是低价, 铝是正三氧负二,氯是负一最常见, 硫有负二正四六,正二正三铁可变, 正四硅,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其他元素有变价,先死后活来计算。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碳,三五氮。 二四六硫铁二三,铜汞一二是变价。 单质零价永不变。

上一篇:yto官网

下一篇:深圳世界之窗门票 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