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的这几句话?
韩寒的这几句话要结合这个小清新电影去理解。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说的是生活的状态有很多很多种。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电影讲的是一个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所以不要那么强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等哪天你遇上这么个彼此觉得赏心悦目的人,就像看见美丽的彩虹,别人说的再美丽你也没见过,亲眼见了才觉得真是这样美不胜收。
另外赞一个,看他bbc还是cnn 的采访时觉得他英语可以,确实,到了一定地步,制约英语水平的就不再是英语,而是对汉语的理解,显然韩寒在这点上完全没有问题。
那些年,我所看过的韩寒电影,《后会无期》篇。
最近在网上新开通一个分享生活的个人电台,自从做了一期关于《老师好》的电台节目之后,就一直想做韩寒电影系列。韩寒执导的三部电影,两部是在首映第一天便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的,而《后会无期》年份较早,是在电视上偶然看得。
因为电影我才知道了韩寒,他之前所写的小说书籍,我全然没有看过,却仍自认为算是韩寒的粉丝。韩寒的诸多身份,我只了解他作为导演的这个身份,自以为已经足够喜欢上他,人生之路跌宕起伏则更具有丰富的情愫,也容易让人关注。韩寒的人生路,可从他的电影中一窥情怀大部。
《后会无期》是韩寒最早的作品,在没看到电影之前,就已被主题曲圈住,大概没人不记得当年的《平凡之路》。韩寒词朴树曲,就已经决定了这首歌的少年意气。然而这首主题曲与电影的内容更是十分契合,大概都是关于路和方向。
电影开头是胡生的独白:“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他们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书,我才知道,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个样子的。”
告白与告别。三个人自驾的路上,刚开始就把胡生丢了。
我现在已经熟悉韩寒电影的开头,必定是欢快的曲子作为陪衬,一首《东极岛岛歌》是很令人惊艳的,如果你去搜索哈萨克斯坦国歌,你会发现两者同工之妙处。颇有暗喻那个年代,那时人们心理的意味。
浩汉:“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回来,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栋楼这么小,这棵树这么矮,这段路这么短,这条街这么窄。”这话说出了离乡远漂的人的共感。
《东极岛之歌》的原唱是美国电影《波拉特》主题曲《O Kazakhstan》,改编自哈萨克斯坦国歌。电影中的中文版歌曲带着浓浓的苏联味。如果是年少时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文学作品的一代人,应该会触动一些惆怅。
胡生唱改过词的《东极岛之歌》:“第一天我们去见周沫姐,第二天浩汉哥约会刘莺莺,第三天,第四天,他们俩要睡两晚,第五天,我们俩,要送江老师去西天。”大体上是他们旅程的概括。有人认为这暗示了江老师的死。西天也可以理解为“西天取经”的象征意味,为一个莫名的目标长途跋涉。
仙人跳,有人经历过吗?江河老师和王洛宾在旅馆的精彩对戏,这短短的一段戏,插入了韩寒不少的情怀。将要搞起来,警察敲门,熟悉吗,觉得熟悉就是你没叫只好鸡。
苏米(王珞丹饰)的手机铃声,是那首经典歌曲,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的母亲,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会变漂亮吗?我会变得富有吗?这是她对我说的话,不管是什么,都不是我们的未来。
还有一首,苏米从走廊缓缓走来的曲子,我当时找了很长时间。找到最后才发现,是一首尚未发行的曲子,不得不说韩寒,朋友真多。
在宾馆前浩汉注意到一辆满是泥点的普桑,就是后来三叔团伙的车。
宾馆前台说“转角遇到爱”。江河在转角的走道遇到苏米。
(据说)在宾馆被门夹到然后竖中指的手和修车店吃面时夹鸡蛋的手,是韩寒客串出演的。
江河说“不,我开,我决定的事,不会被改变。”下一镜头,司机换成浩汉。片中这种上一秒树立一个东西、下一秒立刻推翻的情境比比皆是。
从宾馆出来,三叔一伙人追到加油站,为什么说韩寒朋友真多呢,从这个仙人跳的团伙就看出来了,王大锤,贾樟柯!
在修车店吃面时,电视机里放的是朱茵唱的《追月》(大话西游片尾曲)
莺莺,一个和浩汉通信了19年的女孩,当等到见面以为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开始,但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对于爱情,导演对袁泉太残忍,竟然让她的爱如此克制,无处宣泄的克制。这也是唯一让我不理解的地方。谈话结束后,知道真相的浩汉呆立在台球桌旁边,现实原来是如此操蛋,真相原来这么残酷,心中英雄的突然坍塌也让他价值观出现了彻底的改变。
继续走下去,钟汉良来骗车了。
阿吕。
写点游记,赚点稿费。却听不明白“步行”。
这段地方很熟,骑摩托车走过很多遍。却意外地说“这隧道怎么这么长?”
一般人的职业,一眼就能看出来。却认为浩汉是教书的。
“什么为什么不行了?我行的很”“命根子肯定硬”。但是收音机里面广告“男根固本丸”立刻被关掉。(不过电影的剪辑上并没有突出是阿吕关掉收音机,更像是江河关掉。因此这未必是呼应,更可能是韩寒经常开的低俗玩笑)
骑行中国,带“老婆”去追逐卫星发射。却转眼骗走了浩汉的车。
——这个人物充满矛盾,让人分不清他哪句真哪句假。
最后,他们还是从中国的最东端,走到了中国的最西端。
独特的叙事结构,江河老师多年后又回到东极岛,带着他的作品。东极岛成为旅游地变得热闹起来,江河老师在风雨中back。
主题曲朴树的《平凡之路》和邓紫棋的《后会无期》,初听时觉得歌词平淡,看完电影再听会更明白其所指,于是平淡就变质朴了。
剧情略显多元,韩寒在这部电影中,想表达的太多。有太多情怀和细节,希望人懂。但我觉得,若真是如此,从后两篇电影中可以看到更多。
后面两部电影均是在影院看过,所感所想请看下次文章。
觉得好就点个赞吧!
如何评价韩寒的《后会无期》?
韩寒的这几句话要结合这个小清新电影去理解。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说的是生活的状态有很多很多种。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电影讲的是一个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所以不要那么强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等哪天你遇上这么个彼此觉得赏心悦目的人,就像看见美丽的彩虹,别人说的再美丽你也没见过,亲眼见了才觉得真是这样美不胜收。
另外赞一个,看他bbc还是cnn 的采访时觉得他英语可以,确实,到了一定地步,制约英语水平的就不再是英语,而是对汉语的理解,显然韩寒在这点上完全没有问题。
如何评价《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不是一部有完整故事的电影,可以说没有开头,没有结局......所有故事和旅程都一样,都是段落式的,停下脚步不是结局,每一句再会也不是结局,每一次相遇和离开都不是结局;与此同时,每一次停下脚步都可能是结局,每一句再会都可能是结局,每一次相遇和离开都可能是结局。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诗也不止在远方的田野,它也在家乡和眼前……重看《后会无期》让我想到了最近热议的远方和苟且之争,其实我们争错了,应该是诗和苟且之争,和远不远方并无干系。想远行的人自会远行,要在路上的也终究会在路上,眼前的人也不必急眼,眼前和苟且并不是固定搭配,身边的温馨也是诗句,只有那些天天嚷嚷着要上路去远方,却不停在原地抱怨的人才会心生苟且。扩展资料《后会无期》适合所有在人生中摔倒过、向往过、迷惘过的人。韩寒原本写了好几版结局,我相信他更倾向于所有角色“后会无期”,而不是如今刻意给出的光明。影片中的旅程其实没有结局,韩寒的旅程也是。他能做的是把他在旅程中的所有选择和所有困惑都展现在世人面前,令那些跟他有过相似感受的观众欣慰地感叹“原来所有人都是一样”。因此,《后会无期》没有野心,但它很有诚意。
《后会无期》你如何评价?
《后会无期》放映至今,对于这部电影是无聊还是好看,是个段子PPT还是有深沉的含义,甚至是喜剧还是悲剧,评价都泾渭分明,这是少有的,可能在90年代《大话西游》也引起了同样巨大的差异。几乎大部分的评论都指向这部电影没有内在逻辑,说明评价造成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理解,提纲挈领,那么我就来简单说下这部电影的内部逻辑结构: 电影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外部主线和内部主线,作为一部公路片,《后》的外部主线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的公路旅程;那么其内部主线是什么呢?所有零散故事和人性张力所依附的核心骨架是什么呢? 最浅表的一个层次是段子合集,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大部分人群看完这个电影后的感受。论证:如果是段子合集,那么这部电影的目的是让我们在这个闷热的夏季开心一下。但是这些段子让你微笑、大笑了那么多次以后你为什么还是开心不起来?笑得是脸,为什么不是心? 再深一个层次是无奈和悲凉,正如“夏河”评论,这部电影让你明白“大多数人的一生会与理想背道而驰,最终走向一条平凡之路”。(这个评论甚至是出品人之一的路金波认可的,这看出韩寒的独断和自信)。但这还是韩寒嘛?论证:无论是我还是片子中人物,都没有“成功”,怎么有“归于平凡“的资格?是这样,谦虚也是要有资本的。 前一个层次的理解与你的情感不合,后一个层次的理解与你的理智不合。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就停止思考,那么这次放肆之旅,这么多伤心笑语的真实主线是什么? 显而易见的是,《后》情节上讲两个男人遇到的各种糟糕境遇:没有混出来的发小,仙人跳,爱上的人或者是妓女或者是骗子,丢失同伴,引以为傲的父亲原来是混蛋,梦中情是兄妹,钱被偷了,车被骗了,然后火箭发射也能摔了,报名也赶不上了,都走了朋友也打架了,甚至“拍张合影都拍不齐”。。。所以,电影给出了尽量清晰的主线问题,就是:当一切境遇都糟透了时,你将如何。只不过有迷惑性的是到底是谁在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片中的主角到底是谁? 如果回答是马浩汉,那么你就没有懂,你可能理解到了段子,也可能感受到了悲凉;那么是江河嘛?你就接近懂了。 就像胡生在片子一开始所说,“两个他佩服的人”,片子的主角江河是正面一号,马浩汉是反面一号。对于遇到的共同的境遇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果。类似的境遇下江河和马浩汉不同的反应正像一条双螺旋,一阴一阳,电影中所有的其他都依附这清晰的螺旋结构向前发展。 马浩汉其实就是马好汉。是的,他演的就是一个好汉,他“正面积极”,重意气,行动力强,有“自信”,“朋友多”,“不轻信人”,重要的他“追求成功“。他勇于冒险,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的性格特征,他的所做所为,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一直在教育我们成为的那种人,我们也“被相信”如果我们努力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就会出任CEO,就任董事长,迎娶小野,走向人生巅峰。。。。。。。 但是在直接经验上, 当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走向出门,就像电影中出发时,现实世界就开始打击我们---甚至“烧一栋房子都烧不倒”、拍一个合影都拍不好。。。但我们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我们像马好汉一样屡败屡战,错过了发小错过了幸福,丢失了兄弟,碰到了仙人跳,钱被偷了,甚至引以为傲的父亲原来是混蛋,向歌里唱的梦中情人还真他妈是兄妹!这个时候,我们和马好汉一样,所有的自信基本消逝不见了,我们还能干嘛呢?马好汉真是好汉,他在车里唱起了歌来!如果你懂这个故事,我想你不能够压抑自己的眼泪。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碰到了“阿吕”,他负责给好汉最后一击,也暗示了好汉这条路未来的方向。 “活死人”阿吕。阿吕这个角色的作用是给马好汉致命一击。阿吕是个“精神导师”或者是“社会公知”。在你失去大部分的希望的时候,我们开始相信他们,如果我们对个人失去希望,他们就是精神导师,如果我们对社会失去希望,他们就扮演“社会公知”。他们来路可疑;他们说得好听“你那是生活,我追求自由”、“你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你们的偶像是明星,我的偶像是卫星”“我们看遍了天下,有人甚至不愿意打开一扇窗”;他们做的漂亮,阿吕骑行天下、自由自在,追踪卫星,还把去世的爱人照片印在头盔上。阿吕有爱有想法有经历,他曾经有梦想,被人看不起,但他成功了!追到了所爱的人(可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疑),于是,脆弱的马好汉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动力,阿吕说自己的偶像是卫星,他却成立马好汉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