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 端午节的别称都是什么
导读:端午节作为我国夏季最重要的节日,一直以来关于端午节的别称和叫法也是众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有端阳节、粽子节、诗人节、龙舟节等,但大家听说过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而下面我就来详细盘点下端午节的别称都是什么。 端午节有女儿节这个别称,这里的女儿节是特指父母之女儿。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在端午节这天中午之前,大家来到天坛,午后方出。 端午节为什么叫女儿节 第一种说法 相传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4年)的端阳节这一天,蜀北重镇利州(今四川广元)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处,有一官船正荡桨于此。船上管弦悠扬、歌舞轻曼。忽然,天上乌云密布,江面波翻浪涌。只见一道电光霹雳一闪,从江心猛然腾出一条金龙来。那金龙在天上一阵狂舞后便直扑官船而来,顿时将端坐于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杨氏吓昏过去。当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来后,风已停浪也静,那满天的乌云也消去无影无踪,只有明媚的阳光正温暖地洒在清清的江面上。桨橹款款,风和日丽,一切是那样的宁静而又安详,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女婴,再后来这个女婴长大成人在历经了一段艰辛后就成了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边上的乌龙山上修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所”。每年在武则天生日这天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全城妇女将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第二种说法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拜年是主要重要的活动,拜年最晚能到农历二月二,但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女人是不出门的,等到拜年罢,女人们走动又没有了气氛,加上农忙已开始,最没有走动的时间了,怎么办呢?于是古人就选中了端午节。女人选择端午节回门有很多好处,但有一点是古人最看重的,那就是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 第三种说法 其实,端午节叫女儿节还有一种解释,很多人不知道。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阴和阳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一样,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也是这样,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有女人的节日,因此中国出现了三个女儿节,分别是端午节、七夕节和重阳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古做女儿节。七夕当在最前,属小闺女节;重阳其次,属已嫁女;最后为端午,属老闺女,也属于所有已嫁女。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还有什么别称 1、端阳节: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农历五月为“午月”,而午时又称为“阳辰”,所以端午又被称为“端阳”节。 2、重五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又是午月,五、五相重,有些地方端午节又名“重午节”也叫“五月节”。 3、龙舟节,在中国南方每到端午节都要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祀水神或者龙神的重要活动,最早起源于新时期时代。而赛龙舟作为端午节庆活动已有两千年之久。 4、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为早期方言演变而来。 5、天中节,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6、浴兰节,由于端午正值仲夏,为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7、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一个游戏,把解下的粽叶来比长度,长着为盛。 8、端礼节,湘南地区沿古俗,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9、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五毒尽出,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
端午节的别称最多,据称有20多个,其中之一就叫作“女儿节”。一、端午节为什么叫“女儿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目前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来源于纪念诗人屈原,所以,端午节又叫“诗人节”。 还有一个传说,在南方一带,有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所以,端午节也叫“女儿节”。 当然,关于女儿节的来历还有其他说法,最有影响的是在北京一带。老北京人过端午节很是隆重,他们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从五月初一到初五都看作是节日。 老北京人从明代起就把端午节称为“女儿节”。这是源于当地习俗。老北京人过端午节,要把出嫁的女子接回娘家探亲。还有就是在端午节时,女孩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成为端午节的一道亮丽风景。所以,这个节日就叫作“女儿节”。 当然,端午节时,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习俗,不只是北京有,南方也有,比如在宁波一带也有此俗,也叫“女儿节”。二、关于“女儿节”的典故 “女儿节”的典故是关于曹娥的。在古代典籍《会稽典录》中曾经有所记载:女子曹娥是浙江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能够弹弦唱歌。在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节这天,在江水中溺死。曹娥当时才十四岁,就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哭嚎七日,最终投江而死。后来,浙江人为了纪念曹娥,就称端午节为“女儿节”。 当然,这个典故只是关于“女儿节”由来在浙江地区的一个说法。三、关于“女儿节”的寓意 在古代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男尊女卑”社会,还能专门设立“女儿节”,让女子成为节日的主角,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寓意是相当美好的,至少是表达了古人对“男女平等”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在节日上的体现。 虽然,这一叫法现在已经被淡化,但在古代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四、“女儿节”的庆祝方式 根据旧俗,端午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门避瘟,称之为“躲午”。后来这一风俗已演变成了欢乐的“女儿节” 所以,端午节这天过“女儿节”,其主要方式就是:已婚的女子回娘家探亲;未婚的女子则打扮得美丽动人,主要是父母给小女孩系上五彩丝线,祝愿她健康长大。 女儿节这天,那些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女儿们”就成了端午节的一景。 最后,顺带说一下,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在古代也叫“女儿节”,主要习俗是女子“乞巧”,又叫“乞巧节”。如今,这个古代的“女儿节”被变为“情人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