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近义词
愤世嫉俗的近义词 忿世嫉俗 避世绝俗 众醉独醒 愤世妒俗 卓然自立。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是指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良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成语寓意:韩愈原来说的“愤世疾邪”,是愤恨黑暗的社会,增恨不良的社会习俗,“世”“俗”是指社会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愤世嫉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攻击社会也被叫作“愤世嫉俗”。增恶世俗、痛恨社会黑暗的人从古到今都存在着,在如今看来,他们是一群爱抱怨的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人,一方面社会确实有许多问题,引人不满。另一方面,愤世嫉俗者往往对社会抱有更高的期望,但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又无力改变,所以只能借抱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抱怨来得到纠正和解决的。太多的牢骚还可能会挫伤行动的积极性。所以有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相比愤世嫉俗,人们更应该将目光放远大一些,从自身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世界。例句:闻一多愤世嫉俗的思想,全都通过演讲表现了出来。近义词:忿世嫉俗、避世绝俗、众醉独醒、愤世妒俗、愤世疾俗。反义词:随俗浮沉、随遇而安、安贫乐道、随俗沉浮。
愤世嫉俗是褒义词吗
愤世嫉俗褒贬含义看语境而定,一般是褒义。
释义: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痛恨、憎恶腐朽的社会现状及庸俗的世态。
用法:联合式;含褒义;作谓语、定语;指憎恨世俗。
近义:愤时嫉俗、愤世疾邪、避世绝俗。
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词语分解:
愤世的解释:愤恨世事的不平。《汉书-邹阳传》:“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於世也。”唐韩愈《后汉三贤赞》之二:“愤世着论,《潜夫》是名。”
嫉俗的解释:憎恨不良的社会习俗。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非敢以玩世嫉俗之言,骂尽天下也。”
愤世嫉俗的读音
愤世嫉俗的拼音是:(fen shi ji su)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作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愤世嫉俗的意思解释
描述一种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感。愤世嫉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感。这种情绪常常与对人类行为的负面看法、对社会问题的批评和反叛,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规范的怀疑和否定有关。愤世嫉俗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加聪明、有洞察力和理性,在他们看来,社会的规范、道德标准和文化习惯都是虚伪、荒谬和过时的,因此他们对它们持怀疑态度,并表现出一种对整个世界的厌恶和敌对情绪。"愤世嫉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描述那些对社会现实持有消极态度并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人持有敌对情绪的人。这个词通常被用来描述那些感到失望、沮丧或不满的人,他们认为社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公正、腐败、虚伪、浅薄等等。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难以理解和接受所谓的“常规”或“主流”的价值观念。因此,他们可能表现出愤怒、抱怨、挑剔、讽刺、嘲笑等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