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时间:2024-06-29 14:44:37编辑:思创君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公民献血可献全血或成分血,其中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献成分血(指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要达到1个月,不能过于频繁,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1   我们人类的血液根据血型可以分为A型、B型、O型、AB型这几种比较常见的,当然还有一些比较稀有的血型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而我们血液的组成成分也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水分、红细胞、白细胞、血浆等,但是我们身体内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鲜的血液,所以献血的过程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体内血液缺少,但是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补充。所以并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伤害。   我们经常听到,说献血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身体代谢,这些其实都是没有任何医学根据的谎言,但是这也不是说献血没有好处,如果能够做到科学献血,那么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以增强身体的造血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贫血症状,而且如果个人累计献血量超过1000毫升,那么就可以获得终生免费用血的资格。   当然献血之后身体会产生这些正常的身体反应,大家遇到的话不必惊慌    身体乏力   刚刚献血之后,身体会感觉到明显的虚弱,整个人开始出现疲惫、犯困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张,也不要硬抗,其实这是因为身体内新生血液补充不及时造成的正常反应,只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就能够得到恢复。    头晕目眩   有些人在献血之后,有时候会出现头晕目眩的感觉,其实这也是正常的身体反应,因为体内血液缺失导致的低血糖症状,身体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这个时候可以给身体补充点甜食,这种症状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缓解。   大家献血一定要理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实际条件,在保证身体健康不受影响的条件下,科学献血,把握好献血的量以及献血的频率,这样才能够在帮助他人的基础上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2    献血一次多少毫升   200—400毫升。   《鲜血法》规定,捐献全血每人一次可捐献200毫升至400毫升,最多捐献400毫升;如果是捐献成分血,每人一次可捐献一至两个治疗量,最多捐献两个治疗量。    为什么献血量有规定   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影响到机体正常运转。所以,规定每次献血200~400ml比较适宜。    两次献血间隔多久   公民献血可献全血或成分血,其中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献成分血(指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要达到1个月,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到身体正常运转。    献血后多长时间能恢复   献血后血液各种成分恢复的快慢是不一致的,这与献血量、献血间隔、献血后的营养和个体差异有关。   1、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   2、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   3、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血小板一般是7—9天,红细胞需要120天。   4、一个月内,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也可逐渐恢复。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3    献血证的主要用途   1、医疗用血后的血费报销。无偿献血证是奉献爱心的`证明,是健康的储蓄,一个献血证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献血1000毫升以下时,自己可以三倍报销医疗用血;献血1000毫升以上时,本人可无限量用血。父母、子女和配偶可以报销献血等量的医疗用血费用。   2、用血紧张时优先用血的凭证。   3、到外地就医时用血享受当地用血待遇的凭证。   4、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献血证的享受权利   凡无偿献血者有受表彰和奖励的权利。献血量的计算:全血二百毫升按一次,四百毫升按两次计算。成份血每一个机采单位按肆次计算。   金奖 :无偿献血40次。   银奖:无偿献血30次。   铜奖:无偿献血20次。   献血者人格不受侮辱,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力。献血者参加献血可享受免费体检、血液检查的特遇。根据江苏省公民临床用血及互助保证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免交用血互助保证金,并且自己或本人直系亲属用血可以免费用血。    献血证的用法   在医院用血是按照程序交钱,出院后带上以下原件及复印件两份:   (1)献血证。   (2)双方身份证。   (3)用血者与献血者关系证明(户口本)。   (4)所在医院的用血证明(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品种、医生签名和医院公章)   (5)用血的发票单据。 带齐后到血站报销。还有重要的是你要回献血的地方的血站报销!或者你直接咨询血站。

献血到底伤身体吗??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科学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约有20%~25%的血液在体内备而不用,只有当特殊情况下才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我们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才只占总血量的5%~10%,显然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而且献血后人体能迅速恢复血液的相对稳定,如血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可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1~2小时就可得到补充,血液中的蛋白质则由肝脏合成,200毫升中的蛋白量只相当于6个鸡蛋所含的蛋白量,很易补充。同时正常人体每时每刻都有一定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和不断有新的补充,不献血时血细胞会照样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 *** 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血液更具活力,尤其是对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因此适量献血对身体还是有利的,是一件利国、利民和利己的大好事。

其他回答:

合理献血决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无论从科学论点或献血者的自我感觉均说明了这一点。从血量上看,每个成人全部血量大约在4000 ml左右,献血一次为200~400 ml,不足全部血量的5%~10%,科学测定,健康人一次失血10%以下极少引起症状。所以健康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我们身体在造血和贮备血方面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生命在于活动,一个健康机体的血液循环也不例外,自始至终处于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进程;同时,机体的血液也并不是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转,真正参与血液循环的只占全身总血量的80%,其余的均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中。定量献血后,贮血库中血液会立即释放,在不影响机体功能的前下,短期内可得到完全补充,国内数万计的献血实践告诉大家,即使一个人一年献血2~3次,每次200~400 ml,对人的健康也不会有影响。



其他回答续:

正如上面回答者所说,合理献血不会影响健康。鲜血还能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所以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当然,为了保险,我们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或采血站去献,以避免在献血的时候被感染上病毒。

其他回答续:

“人过三十不宜献血”没有科学根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教授 马明信

《家庭医药》2002年12月号

血液常被誉为“生命之河”,正常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是,对于献血,在民间却流传着“年轻人不应该献血,尤其是还没有结婚的人”、“人过三十不宜献血,否则易患高血压或贫血”等种种说法。为此,山西省的刘心宇等读者感到有些纳闷,献血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应该说,上面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说明许多人对于献血缺乏更多的了解。事实上,我们国家对献血极为重视,也为之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规范献血,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对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

什么是献血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就是由健康成年人献出少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

那么献血会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育呢?科学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约有20%~25%的血液在体内备而不用,只有当特殊情况下才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我们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才只占总血量的5%~10%,显然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而且献血后人体能迅速恢复血液的相对稳定,如血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可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1~2小时就可得到补充,血液中的蛋白质则由肝脏合成,200毫升中的蛋白量只相当于6个鸡蛋所含的蛋白量,很易补充。同时正常人体每时每刻都有一定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和不断有新的补充,不献血时血细胞会照样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 *** 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血液更具活力,尤其是对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因此适量献血对身体还是有利的,是一件利国、利民和利己的大好事。所谓“年轻人不应该献血,尤其是还没有结婚的人”和“人过30岁后不宜献血,否则易患高血压和贫血”等说法是无科学依据的。

当然身体不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贫血等,是不宜献血的,献血对这些人的身体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医生自己从不献血,因为献血对身体有危害”,这实际上是一句谣言。献血是一项公益行动,医护人员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因为他们知道,足够的血液在一些紧急状态下是挽救生命的基石。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失血的刺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般而言,一次献血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在1-2个小时内可恢复正常水平;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1-2天内能得到补充;血小板需要2-3天,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需要7-10天即可恢复至献血前水平。扩展资料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偿献血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助人为乐事项,适量的献血对身体健康是不用担心健康的,还会有不少的好处,但还是有很多人带有疑虑,下面和大家分享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1 因为有很多关于献血的谣言,才有人认为不要去献血。谣言及辟谣如下: 1、无偿献血会使人上瘾 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 血液能够救助病人的生命,这种“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才是献血者多次献血的主要原因。 2、无偿献血会导致健康人贫血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毫升至5000毫升,献血量一般只占总血量的5%至10%。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同时,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的血液代偿性的释放,也可进行补充调节。所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规范献血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无偿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从生理角度讲,构成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占了较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正常成年人一次献血200ml至400ml,所捐献的白细胞仅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白细胞1至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献血人群的要求: 献血有体重要求,男性体重50公斤(含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45公斤(含45公斤)以上,体重达标,身体健康以及在献血的年龄要求内,才可以献血。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凡男性体重大于或等于50kg,女性大于或等于45kg年龄在18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均能参加无偿献血,至少可以献200ml/次;如果体重能超过55kg,可以献400ml/次。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2 人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水分及其它一些营养物质。这其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白细胞是9-13天,血小板8-9天,它们的生命周期结束以后,会被分解,破坏掉,骨髓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来补充。因此,血液的成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从长期来看,短时间的失血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献血主要对患者有好处,因为你的献血,可以帮助患者,帮助他们康复,甚至是救命,如果是大出血的患者,输血是救命的手段。但是,有人说献血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等,这些都是没有确切医学证据的,这都属于善意的谎言。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和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和抵抗力的提高。献血是好事,传递的是积极的正能量,心灵得到升华。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成人达己。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3 首先要说,正常的献血对身体健康是无碍的,只有过度的鲜血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另外,关于医生不愿意献血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医护工作者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之一。 人体血液大约有4000毫升,一般来讲一次献血400毫升以内,也就是献出人体血液的1/10,对机体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原因在于循环血一般只占人体血液的80-90%,还有10-20%储存的'人的肝脏和脾脏中,因此献出了这部分血,可以迅速通过肝脏、脾脏的储备血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以保证血压和渗透压的正常。 储备血中各种成分的补充可以在几个小时到几周内完成,如血液中的水和电解质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得到补充,血浆蛋白可以在一两天内得到补充,血细胞大约需要两周左右时间可以完全恢复。 当然,如果过度、频繁献血的话,失血量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则是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可以造成一过性低血压,贫血、高含铁血黄素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献血原则上一次不超过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半年。 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很多医院在血液短缺的时候,还会紧急动员医务工作者献血,在我周围的医生护士中,献血总量超过1000毫升的大有人在。当然有的时候动员太频繁了,也会引起部分医务工作者的抵触情绪,但这不能说明医务工作者不愿意献血。

上一篇:youxiwang

下一篇:石景山游乐园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