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
1.
已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因此患有白化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10000。设白化病致病基因频率为q,则有:
患有白化病的人数 / 总人数 = q^2 = 1/10000
因此,q = sqrt(1/10000) = 0.01。
又因为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引起的,因此白化病基因携带者频率为2pq,其中p为正常基因频率,等于1-q,即0.99。因此,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频率 = 2pq = 2×0.99×0.01 = 0.0198(约为0.02)。
2.
对于一个正常男子和正常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婚配,根据孟德尔遗传学原理,可以列出以下可能的子代基因型与相应的概率:
- 子代基因型为正常基因和白化病基因的组合:
- 概率为p × q = 0.99 × 0.01 = 0.0099。
- 子代基因型为两个白化病基因的组合:
- 概率为q^2 = 0.01 × 0.01 = 0.0001。
- 子代基因型为一个正常基因和一个白化病基因的组合:
- 概率为2pq = 0.02 × 0.99 = 0.0198。
因此,子代患有白化病的概率为两个白化病基因的组合概率,即0.0001,约为0.01%。
[create_time]2023-03-24 14:18:48[/create_time]2023-03-04 11:32: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生物微讲堂[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268763757e0344825219164db8f6b16b.jpeg[avatar]生物教师[slogan]生物微讲堂,专注于高中生物教学。[intro]85[view_count]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容有哪些?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容如下: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高中生物复习策略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等等。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create_time]2022-03-21 10:42:17[/create_time]2022-04-01 15:06: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八爪娱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8b58862.gCPWe32HujJbgpFt5hiBAg.jpg?time=7595&tieba_portrait_time=7595[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85[view_count]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或是硫化氢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是高中生物重点内容。下面我给高中生带来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其过程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 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 C3+[H]+ATP→(CH2O)+ C5
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应注意:一是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需要光能;二是应理清两个反应阶段在场所、条件、原料、结果、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条件
需要叶绿素、光、酶和水
需要酶、ATP、[H](NADPH)、CO2
场所
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在叶绿体基质中
物质转化
1.水的光解:2H2O→4[H]+O2
2.ATP形成:ADP+Pi+能量→ATP
1.CO2的固定:CO2+C5→2 C3
2.C3的还原:C3→C5+(CH2O)+ H2O
能量转化
光能→电能→储存于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并生成O2
同化CO2形成(CH2O)、储存能量
联系
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⑵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了物质和能量,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形成有机物,并最终储存能量的过程,没有暗反应,有机物不能合成;因此,二者是一个整体,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目录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节 细胞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第五节 细胞中的有机物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第1.1节 酶的作用和本质 ;
第1.2节 酶的特性;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4.1节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4.2节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高中 生物 学习 方法
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 。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第三、理解图表,提高能力。近年两高考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精做习题,举一反三 。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练题、测验题等,精做习题,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基础差的同学更要冷静和清楚。
[create_time]2022-06-01 13:43:42[/create_time]2022-06-12 00:13: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华源网络[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da57034.Ka_C7foUo-WdM44LpZjJrw.jpg?time=707&tieba_portrait_time=707[avatar]TA获得超过465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
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
光合作用就是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光合作用知识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3、叶绿体的色素
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4、叶绿体的酶
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5、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7、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所以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
8、在光合作用中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
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6H2O+6CO2+阳光→C6H12O6(葡萄糖)+6O2(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化学反应式12H2O+6CO2→C6H12O6(葡萄糖)+6O2+6H2O箭头上标的条件是:酶和光照,下面是叶绿体)
H2O→2H++2e-+1/2O2(水的光解)
NADP++2e-+H+→NADPH(递氢)
ADP+Pi+能量→ATP(递能)
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2C3化合物+4NADPH→C5糖(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C3(一部分)→C5化合物(C3再生C5)
C3(一部分)→储能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有的还生成脂肪)
ATP→ADP+Pi+能量(耗能)
C3:某些3碳化合物
C5:某些5碳化合物
能量转化过程: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注:因为反应中心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后,叶绿素a激发出了一个电子,而旁边的酵素使水裂解成氢离子和氧原子,多余的电子去补叶绿素a分子上缺的。产生ATP与NADPH分子,这个过程称为电子传递链。
光合作用练习题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光
D、叶绿体
3、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
4、“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5、通过“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光
B、二氧化碳、氧气、叶绿体
C、光、水、氧气
D、光、叶绿素、二氧化碳
猜你喜欢:
1.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关笔记
2.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3.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4.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与呼吸知识点
5.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
[create_time]2022-06-24 06:18:53[/create_time]2022-07-02 16:08: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天罗网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5668a1.MCbbKeRMln4YrBR5C-et5Q.jpg?time=4976&tieba_portrait_time=4976[avatar]TA获得超过521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view_count]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点 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 1.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负反馈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2.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3.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缓解症状,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份为什么是血浆蛋白?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4.判断: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不对,因为只有感觉没有行动 5.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取都位于脊髓吗?举例说一下 不对;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6.区别: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 简单地说,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二氧化碳等非激素物质的调节。 7.淋巴细胞可否在血浆中? 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 8.什么时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顺便举几个简单例子。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些需要细胞免疫。 9.人体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侵时都会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 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create_time]2022-06-27 06:50:14[/create_time]2022-07-05 18:06: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0715380.3wrHbS9twV35WJQ00PyivQ.jpg?time=8859&tieba_portrait_time=8859[avatar]TA获得超过463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9[view_count]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重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④原核细胞如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类上是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②组成每种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或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即无系统层次只有器官。 单细胞:细胞 →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单细胞的一个细胞即为一个个体。 病毒没有结构层次,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地球是最大的生物圈。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3、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4、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统一性具体体现于,生物界中的化学元素均能在自然界找到 差异性又体现于,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 5、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记忆口诀:铁猛碰新木桶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6、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7、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蔗糖不是还原糖。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4)脂肪的检测较特殊,有两种方法: ①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染色情况(此法不用显微镜)
[create_time]2022-06-20 01:46:45[/create_time]2022-06-28 09:18: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慧圆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71b4cad.Rgw38a9dxBAbEi7qW4srDA.jpg?time=4738&tieba_portrait_time=4738[avatar]TA获得超过408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2022年高一生物知识点必修一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2022年 高一生物 知识点必修一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高一生物知识点必修一,欢迎查阅! ↓↓↓点击获取更多“高一生物知识点 ”相关内容↓↓↓ 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复习知识点 高一生物知识点的归纳 高一生物知识点必修一 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2、脂质: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2)组成蛋白质数目不相同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4)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一、实验原理与步骤: 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发生变化。 步骤:⑴低温诱导。⑵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再用95%的'酒精冲洗2次。⑶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⑷显微镜观察。 二、课后讨论题答案: 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都是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卡诺氏固定液(Carnoy's Fluid) 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有极快的渗透力,根尖材料固定15—20min即可,花药则需1h左右,此液固定最多不超过24h,固定后用95%酒精冲洗至不含冰醋酸为止;如果材料不马上用,需转入70%酒精中保存.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配方: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一、实验原理与步骤: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步骤: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③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④汇 总结 果,统计分析 二、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二、实验注意事项 1. 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2. 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 处理 方法 : 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高一生物必备知识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1.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2)非同源染色体:指大小,形态不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 配对 的染色体。 2.联会和四分, (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3)四分体: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3.染色单体 (1)染色体:生物体中的大多数细胞处于染色体状态,因为一般认为染色体只存在于有丝分裂的间期,而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状态,而只有极少数的细胞处于分裂期,拥有染色单体。 (2)染色单体: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即2条脱氧核苷酸链;而在分裂期的染色体有两个DNA分子,也就是两条染色单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 (3)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 (4)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二、减数分裂: 1.定义: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3.时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 4.场所:生殖器官内(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精巢、卵巢内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 5.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6.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数目减半 7.实质: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8.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前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4个精细胞:(n) ↓变形 4个精子(n) 9.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中期:(n) 后期:(2n) 末期:(n) 2022年高一生物知识点必修一相关 文章 : ★ 2022年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2022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 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中生物教师2022教学工作总结11篇 ★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2022年 ★ 重点高中2022年学校工作计划10篇 ★ 2021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e0527ff43f5dcd963bc29aa7b5223b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create_time]2022-07-21 00:44:48[/create_time]2022-08-04 13:34: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0715380.3wrHbS9twV35WJQ00PyivQ.jpg?time=8859&tieba_portrait_time=8859[avatar]TA获得超过463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view_count]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0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0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磷脂 蛋白质 糖类 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0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0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0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0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它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 措施 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0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 种植 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 雨水 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 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 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3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01细胞的增殖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1、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2、动物细胞: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02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0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①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③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 - 细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学说②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必修一) 期中总结必备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六章 ★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 2020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create_time]2022-05-30 06:08:04[/create_time]2022-06-12 13:29: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达人方舟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2af923.N8WfeBIM4TX0VV_XJfyE6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2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view_count]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变小 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恢复原位 基本不变 3、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4、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 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 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 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 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 判断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细胞膜的伸缩性。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2 第五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实验?理由是什么? 3、欲使细胞破裂,对所选材料进行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 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什么?不具膜结构的是什么? 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 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 10、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15、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是什么?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 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20、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create_time]2022-07-22 13:25:09[/create_time]2022-08-06 09:33: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正香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3ba84a8.l92DY8hM0-a4DohyMkjxh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56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view_count]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有哪些知识点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和我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