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有一集写了时节和美食,请帮我写出其中的时节和菜名,要一个时节中的美食,急急急!
《时节》 2014.05.02
冬季:
黑龙江——炖鱼,玉米饼=(铁锅炖鱼贴饼子),冻豆腐
春季:
浙江——雷笋,多味笋干,黄泥拱,(咸肉蒸黄泥拱)
江西——黎蒿炒腊肉,蒿粑,九层皮。
北京——榆钱饭,香椿芽----烧鱼,摊鸡蛋,拌豆腐
夏季:
浙江——清水螺蛳,家鱼
台湾——飞鱼干
新疆——葡萄干,玛仁糖(切糕),手抓饭
夏秋之际:
安徽——虾籽+小刀面
秋季:
苏州——桂花酱(桂花糯米藕),板栗烧鸡,扎肝,雁来蕈酱,老鸭雁来蕈
[create_time]2017-11-21 18:18:52[/create_time]2015-09-29 19:59: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7[alue_good]宫城楚[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2b12aba.kPRddiTk7CDUFG9EzIsKrw.jpg?time=4156&tieba_portrait_time=4156[avatar]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slogan]淡泊[intro]1126[view_count]
如何从纪录片的角度评价《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从纪录片的角度上来说,许多其它评论都已经指出了舌2的不足之处——过度强调了人文关怀而忽视了“食物”本身的制作工艺和流程,食物已变成了叙事的附属,甚至,部分叙事内容采用了故事片而非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如留守儿童的远望,麦客的秦腔等,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可能是摆拍而成……等等。
但是,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去认识《舌尖》系列片子,看清其希望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以及纪录的是什么内容,也许我们便不会从狭隘的“讲吃的少了啊”这个点去理解了。
《舌尖》系列,固然讲的是中餐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各地独具特色的美食,但这仅是第一层意义。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美食片,至少不是一部具有严谨科学探索性的食物介绍纪录片。
这部片子本身,也犹如中餐一样——不严谨,但讲求“意境”和“味道”。
与其说它介绍了中华文化中的美食,倒不如说通过美食传达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中国社会在剧变之下的世间百态——这一切,都由“吃”给符号化,物质化,从而以一种抽象的方式传递给了大家。
中餐,无疑是中华文化最具对外传播力的一个文化内容,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力,甚至远超中国的艺术和商品。
这其中原因,除了中餐菜色丰富,口味鲜美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哲学理念,生活习惯等等,都倾注在了“吃”中。
中国人衡量生活品质的最高标准是吃,所有庆典活动的主体都是吃。
中国东西南北人们口味,菜式差别之大,譬如山东大饼和广东精致小盘之间的区别,绝不只是气候,食材的不同,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区别——看懂了吃,便看懂了中国文化,想看懂中国文化,恐怕相当部分需要从“吃”下手。
从这个角度来看,《舌尖2》的意图也许已经并非单纯客观地描述食物本身的工艺,口感等内容,而是将食物做成了一个线索,去纪录中国当代社会下,人性的美好,人们为了生活的奔波,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舌尖2》第一集《脚步》,描写了西藏采蜂少年,夫妻养蜂队,陕西麦客,浙江夫妻船,各种面食,贵州打工夫妇,福建归国老华侨等人的故事。每个故事中,都有一种或几种食物作为线索,但侧重描写的,却是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非常内敛,隐晦,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特点的。
而情感的强烈部分,却“尽在不言中”地被食物的画面所传达了——譬如片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了贵州鱼酱和稻花鱼的复杂工艺,事实上已将难得的打工父母与孩子团聚的时光一并描写了。
而在短暂的团聚之后,父母几句看起来很平淡的“走了啊”便离开了孩子,但那种感情,却仿佛浓缩在了几罐随身带走的鱼酱中,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除了食物,还有什么更适合成为中国人的情感寄托呢?除了中国人,还有谁会在吃中倾注了如此的情感呢?
[create_time]2016-05-24 16:44:05[/create_time]2014-12-01 12:01: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07[view_count]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五集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相逢。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8月,锡林郭勒草原刚刚苏醒,乌力吉把牛群赶到自家的草场。丰沃的土地给予牛羊养料,还催生了一种珍稀的精灵。晾晒成干的口蘑含有充沛的鸟苷酸盐,牧民用它和鸡肉一同炖煮,鲜味成倍提升。何福志,口蘑商人,经常驱车几百公里收购蘑菇。口蘑只生长在蘑菇圈上,辨识它要靠草的色深,这种神奇现象得益于蘑菇分泌的一种物质,让草拥有含量更高的叶绿素。何福志要到乌力吉家询问蘑菇的收成。女儿玉凤23岁,大学毕业后回到草原。口蘑中白蘑最为珍贵,晒干后可以卖到2000多元1公斤,今年的收成不多。牧民们已经开始储藏牛羊过冬的饲料,这意味着口蘑季节即将结束,父女俩决定再做最后的努力。口蘑的萌发需要雨水眷顾,预报中的秋雨迟迟未到,老何很不甘心,父女俩决定借宿在牧民家继续等待。雨后的草原清新如洗,蘑菇圈上白蘑终于露出身影。何福志父女明白,此后的几天他们终将得偿所愿。创作背景:陈晓卿向台里申请选题的时候,临时选了个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一度叫过“舌尖上的旅行”,最后剧组讨论才定下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呈现,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的。大框架确定之后,剧组在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座谈中,剧组得到了一本《中国烹饪大全》,里边罗列了和烹饪有关的所有素材,任长箴复印了书中很多关于“酱板鸭”“调味料”“湘西腊肉”具体的材料,后来还让三、四集的两位导演在网上各自买了一本,专门研究里面的“转化的灵感”和“时间的味道”。
[create_time]2021-10-12 10:40:49[/create_time]2021-10-23 10:31: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宝我想去看看[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4628535e5dde711fff57e67b5efce1b9d16617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记录生活热爱生活分享生活[slogan]记录生活热爱生活分享生活[intro]567[view_count]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哪里可以看到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xE7sRCzpDW4qMXy0-9gtg 提取码: rue3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共7集,第一季由陈晓卿任总导演。第一季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该片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以食物为线索,以食带民,将中国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礼仪、生活状态等一路铺开,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1] 。
[create_time]2022-10-27 01:47:56[/create_time]2022-09-09 23:09: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默默一笑柳无言[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567419142,1340373859&fm=3012&app=3012&autime=1689661351&size=b200,200[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舌尖上的中国》的简介 。
我也喜欢这类节目,也追看到了第6集。只是简介的话,我恐怕只能复制给你作参考了。不好意思哦。希望能帮到你。
《舌尖上的中国》(外文名:A Bite of China)
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2012年5月22日,该片在播出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完美收官。
《舌尖上的中国》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将以从日本归来的“世界中餐大师”、“淮扬菜大师”居长龙作为纪录片主角,在央视的平台上展示淮扬菜的风采。
分集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共七集。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作为最后一集,本集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
这一集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create_time]2016-08-19 11:02:24[/create_time]2012-12-10 20:05:01[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40[alue_good]chen30288242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ead268d.ckeCf1TR6-oFltiOhamiOw.jpg?time=3768&tieba_portrait_time=3768[avatar]TA获得超过2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616[view_count]
《舌尖上的中国》总共有几季,分别有那几集
舌尖上的中国一共有3部,共有23集,其中1-7集为第一季,8-15集为第二季,9-23集为第三季。具体分集情况如下:1、自然的馈赠:以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2、主食的故事: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3、转化的灵感: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4、时间的味道: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5、厨房的密码: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6、五味的调和:本集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7、我们的田野:本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8、脚步: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宁夏固原,回乡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9、心传:传统食物的流散和古老制作秘诀的消失是门派宗师和山野高人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10、时节:东北,冬季绵长,铁锅炖鱼贴饼子,还有冻豆腐,炖鱼时贴上玉米饼子,一餐美味。天目山,春雷响起,深山中的村民来到大山挖掘雷笋,以笋为生的临安人,用雷笋制作各色美味,雷笋炒肉丝、多味笋干,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11、家常:除了红烧肉等广为人们所喜爱的家常菜,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伦常与亲情,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古诗中描绘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这羹汤中所饱含的,远不止日常的柴米油盐。12、相逢:讲述的不仅是人与人的相逢,更是食材与食材的相遇。比如,辣椒与花椒的邂逅,开启了麻辣美味的篇章。又如,在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相会,也为崭新美食的诞生创造了机遇。13、秘境:将目光聚焦于隐秘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鲜活民间美食,以及这些独特食物背后的多样生活。这一集关注的是“饮食的末梢地区”,也就是那些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而得以保存食物原味的地方。14、三餐:细品中国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饭。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人一日食三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晋朝,甚至更早。今日的中国,人们在实现了温饱之后,讲究三餐吃得健康。15、三餐:《舌尖》第二季的拍摄花絮。主创团队跋涉千里寻觅各地美食,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将带给您别样的欣喜和感动。16、器具:有时候是厨具餐具创造了烹调方法,有时候烹调方法的需要则推动了厨具餐具的革新。漫长历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食材,烹调出最好的味道,从厨具到餐具,中国人发展出了独特的工具智慧和审美意识。17、小吃: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多样独特的小吃品类。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亲和、最能体现当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18、宴席:人们将饮食与社交紧密相连,饮食之事倾注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期许。人们通过宴会,不仅获得饮食艺术的享受,而且可增进亲和,达成和谐。19、食养:中国人以饮食养生来保健,发展出独特的植物学、医学、营养学体系,创造出具有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食养正气,随手可得的平常食材,蕴含着健康的奥秘,守护着中华民族的身心平安之路。讨论食养,希望帮助大家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20、厨人:这一集突出饮食里人的因素,着重展示人与食物的关系。无论家庭生存,还是宗族荣耀,食物构成了我们文化存续的基础,用心的人才能做出美食,我们从饮食中发现生活的真谛。21、点心:点心是中国烹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品类丰富、风味多变而著称。人们爱吃点心,是因为它们在美味之外,还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22、气节:天地万物,随四季更替,中国的农事劳动,也依循着大自然的韵律。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作和生活的一套独特系统,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生活智慧的体现。23、融合:餐桌上新的变化,同样是时代潮流的印证。本集聚焦中国人口迁移,探讨其如何影响着当今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些食物,又在以何种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口味和性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陈晓卿向台里申请选题的时候,临时选了个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一度叫过“舌尖上的旅行”,最后剧组讨论才定下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呈现,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舌尖上的中国
[create_time]2019-05-07 22:32:01[/create_time]2017-11-29 21:56:36[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25[alue_good]w106758275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bb247.vbt8WLZhKkAx-2Ho0kLKgQ.jpg?time=9356&tieba_portrait_time=9356[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043[view_count]舌尖上的中国 在哪些电视台有播放?
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2012年7月在台湾公视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会台播出,2012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通过对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第1集 自然的馈赠
烤松茸;油焖冬笋;雪菜冬笋豆腐汤;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椒盐藕夹;酸辣藕丁;煎焖鱼头泡饼;煎焗马鲛鱼;酸菜鱼;松鼠桂鱼;侉炖鱼;诺邓火腿;炮弹鱼;螺蛳粉;蒜烧池子鱼。
第2集 主食的故事
刀切馒头;三色开花馒头;椒盐葱花卷;干炒牛河;腊汁肉夹馍;羊肉泡馍;兰州牛肉面;岐山臊子面;竹升面;粽子;梭子蟹炒年糕;豆角焖面;芹菜猪肉饺子;印花清明团子;黄馍馍;馕;黎平米粉;菠菜面;云吞;捞面;脚板年糕。
第3集 转化的灵感
大煮干丝;豆腐脑;杏仁奶豆腐;迷迭香烤羊排;酸菜白肉;酸菜水饺;毛豆腐;糯米酒。
第4集 时间的味道
老鸭煲;虾酱、虾膏;醉蟹;金华火腿;苏式酱汁肉;梅菜烧肉;酱鸭;苗家腌鱼,苗家腊肉臭桂鱼;折耳根炒腊肉;腊味煲仔饭;蜜汁叉烧;腊肠;辣白菜;南安腊鸭;刀板香;蜜汁火方;香烤乌鱼子。
第5集 厨房的秘密
香菇灌汤包;蒸蛋饺;西湖醋鱼;咸鸭蛋;葱烧海参;金丝虾球;剁椒鱼头;炸臭豆腐;红烧狮子头(葵花大斩肉);大烫干丝;糖醋菠萝排骨;汽锅鸡;粉葛蒸肉;均安蒸猪;酒酿火方;紫炝虎尾;素汤;文思豆腐;鉴真素鸭;新式大闸蟹;云雾鸳鸯龙井虾仁。
第6集 五味的调和
茶香烟熏鸭;香菜陈皮鸭;小笼汤包;无锡酱排骨;冬瓜老鸭汤;盐焗鸡;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泡椒鸡杂;麻辣豆花鱼;麻婆豆腐;麻辣水煮鱼;糖葱;梁溪脆鳝;蟹黄小笼包;手推馄饨;肴肉;藤椒鱼;紫菜蛋花汤;鱼丸紫菜煲;白切鸡;清蒸鱼。
第7集 我们的田野
糯米团;香橙烤鱼;腌鱼;酸汤鱼;烤蚝;红烧珍珠鲍鱼;海胆水豆腐蒸蛋;角瓜馅饺子;清蒸大闸蟹;靖江蟹黄汤包;红烧肉烧芋头;酥油炒青稞;锅烧鸭;酸汤鱼;葱烧海参;赛螃蟹;蟹黄汪豆腐;糌粑。
[create_time]2015-10-09 08:34:06[/create_time]2012-10-19 10:57:12[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2[alue_good]caibo20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ea149d9.lrH7Mcp-Tt2qTckve76mQg.jpg?time=3226&tieba_portrait_time=3226[avatar]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slogan]宅男不解释[intro]3309[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