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思张籍
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张籍的古诗秋思,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赏析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 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 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 “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 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 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 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 ‘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 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create_time]2022-07-17 07:29:14[/create_time]2022-07-26 16:28: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吃瓜群众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dd00f48.MWvhGKc9OkklC0KxM6_V9w.jpg?time=4624&tieba_portrait_time=4624[avatar]TA获得超过644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张籍的秋思古诗
《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我收集了张籍的秋思古诗,欢迎阅读。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create_time]2022-08-28 14:47:18[/create_time]2022-09-09 03:22: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46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view_count]《秋思》翻译是什么?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处:唐·张籍《秋思》《秋思》赏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create_time]2021-05-14 20:51:47[/create_time]2021-05-29 00:00:0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35[alue_good]爱娱乐的小鸽子[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d6b732847f680b73d00994d4b401d0f8.jpeg[avatar]小鸽子,爱娱乐,专注分享娱乐知识[slogan]小鸽子,爱娱乐,专注分享娱乐知识[intro]14481[view_count]秋思古诗意思翻译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翻译: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全诗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赏析: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create_time]2023-01-11 07:01:08[/create_time]2022-09-15 07:50:12[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愚若智4[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72309f7905298229dae33bdc7ca7bcb0a46d42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slogan]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intro]1559[view_count]秋思唐张籍的诗句意思
1. 关于秋思的诗句意思
关于秋思的诗句意思 1.秋思的诗意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 唐代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 梁仁祖 萧悫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秋思》【唐】岑参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秋思》 唐 王昌龄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 唐 黄涛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秋思》 唐 杜牧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秋思》 唐 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秋思》 宋 释文珦听说相思情绪,难禁最是秋时。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秋思》 唐 许浑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秋思》 宋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秋思·秋来情味更堪论秋来情味更堪论,身寄城南五亩园。
委辔看山无铁獭,拾樵煎茗有青猿。陂塘夜雨添新涨,原野烟芜减旧痕。
岂是平生少亲友,略无人肯访孤村。秋思·露浓压架葡萄熟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
商略人生如意事,及身强健得还乡。秋思·一篇旧草天台赋一篇旧草天台赋,六幅新传太华图。
占尽人间清绝事,紫藤香起竹根炉。秋思·老子斋居罢击鲜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箸每随缘。
邻僧不用分香钵,莲芡犹堪过半年。秋思·乌桕微丹菊渐开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翦得秋光入卷来。秋思·水际柴门一扇开水际柴门一扇开,白头羸病亦堪哀。
阿谁得似桄榔杖,肯为闲人万里来?秋思·苍颜莫怪少曾开苍颜莫怪少曾开,触目人情但可哀。死去肯为浮世恋?此身元自不应来。
《秋思》 唐 白居易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秋思》 唐 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2.秋思的诗句的意思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秋思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秋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秋思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秋思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秋思 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许浑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秋思王昌龄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3.秋思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诗意: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秋思》 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扩展资料: 关于秋思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参考链接:天净沙·秋思 百度百科。
4.秋思诗句的意思
秋思 一、唐?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二、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三、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
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青山遮不住悲秋。
秋,易使人 悲叹,伤心泪涟。
5.张籍秋思诗句的意思
注释:
见:现。
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开封,打开信封。
译文:
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
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6.张籍的《秋思》的诗句意思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明”,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而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的情谊,着神而不露形。)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7.秋思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诗意: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秋思》
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扩展资料:
关于秋思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参考链接:天净沙·秋思 百度百科
8.张籍的秋思的诗意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9.秋思的诗意
《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
全诗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全诗的字面意思: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create_time]2022-07-03 09:00:49[/create_time]2022-07-16 18:20: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96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6[view_count]
秋思唐张籍的古诗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拆封。诗歌意译: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今年我还是不能回家。想给家人写一封信,心中有万千情意,但是一时之间,哪里说得完。信使说他马上就要出发,可是我又把写好的信,重新拆了封。张籍所处的时代,正是唐诗主流风格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因此这首诗是典型的以赋为诗。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简直是大白话加平铺直叙。但是细细咀嚼,却是有意思的。中国歌诗从《楚辞》开始,“秋风”在古诗中自带凄凉意象。晋代张翰见秋风起,就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辞官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诗中说“见秋风”,就是想家了。
[create_time]2022-10-10 19:24:02[/create_time]2022-10-15 10:47: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九溪烟云1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4a6d0b0.5xekan1ofDnhGH-4fUdWbw.jpg?time=7301&tieba_portrait_time=7301[avatar]TA获得超过42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view_count]张籍《秋思》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create_time]2022-10-06 07:11:39[/create_time]2022-10-20 22:52: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46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秋思》张籍
秋思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create_time]2022-10-02 05:26:17[/create_time]2022-10-13 20:05: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7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秋思张籍译文及注释
秋思张籍译文及注释如下: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注释:1、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2、复恐:又恐怕;3、行人:指捎信的人;4、临发:将出发;5、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作品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作者简介: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长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五言诗和近体诗,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诗篇有《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create_time]2022-11-26 08:56:04[/create_time]2022-10-25 16:4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继续嚣张z[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5d988bd.Gg9Ld0GQjJjGkdngUMFHpg.jpg?time=2707&tieba_portrait_time=2707[avatar]TA获得超过27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24[view_count]《秋思》张籍译文是什么?
翻译为: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唐代张籍《秋思》,原文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主旨赏析: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create_time]2021-04-25 19:24:42[/create_time]2021-05-09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8[alue_good]我爱学习112[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64761072,572425246&fm=3012&app=3012&autime=1660578685&size=b200,200[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39[view_count]张籍的《秋思》全文是什么?
在一个寂寞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它圆圆的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真添了 \x0d\x0a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一件棉袄。 \x0d\x0a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但心我,我过得很好。 \x0d\x0a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x0d\x0a王三正准备,走了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写到:你们要快乐的过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x0d\x0a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可以给妈妈写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x0d\x0a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x0d\x0a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x0d\x0a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x0d\x0a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create_time]2022-11-16 18:26:55[/create_time]2022-12-01 18:26: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秋思》古诗张籍
导语:《秋思》是一首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秋思古诗张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create_time]2022-07-03 06:04:00[/create_time]2022-07-14 19:37: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7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诗词赏析:张籍《秋思》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译文二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赏析二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create_time]2023-01-24 22:42:19[/create_time]2023-02-08 13:24: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22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秋思张籍译文及注释
秋思 [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注释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复恐:又恐怕。行人:指送信的人。临发:将出发。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作者介绍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create_time]2022-12-01 07:29:18[/create_time]2022-11-30 14:06: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smile韩辰[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4093196980,59527825&fm=3012&app=3012&autime=1688038202&size=b200,200[avatar]超过9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1[view_count]秋思唐张籍的古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create_time]2022-09-27 20:34:01[/create_time]2022-09-29 17:55: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职场小能手Y1t[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5b7d73e.ZuCkYGhHuBOKnlo9BxNp5w.jpg?time=434&tieba_portrait_time=434[avatar]TA获得超过3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古诗《秋思》的诗意?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的字面意思: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全诗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赏析: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create_time]2022-10-13 19:54:46[/create_time]2022-10-28 19:49:3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愚若智4[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72309f7905298229dae33bdc7ca7bcb0a46d42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slogan]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intro]56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