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

时间:2024-07-18 21:56:52编辑:思创君

如何正确处理中印经贸关系

2006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从2005年排名第50位一跃而上升到第43位,首次在排行榜上超越了中国。在本届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并列成为主要议题。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 世纪两个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较快,贸易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

中印贸易开始于1951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贸易规模很小,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05年,中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是中印经贸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06 年3月,中印双方高层召开了中印经贸科技联委会第七次会议,确定了落实《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的工作计划,启动了中印区域贸易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同意建立工作机制讨论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2006年11月,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亿美元,提出了包括“确保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巩固贸易和经济交往”等10项战略,强调“中印全面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006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至249亿美元。目前,印度是中国第10大贸易伙伴。从贸易总密度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印度学者分析,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自印度进口的产品主要为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近年来,印度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大量私营企业积极投资,计划新建公路、桥梁、铁路、港口和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中印承包工程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印投资合作也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印度投资累计金额为1700万美元。投资领域主要有电子、通信和轻工等。同期,印度在华非金融类投资项目256个,合同金额 5.48亿美元,实际投入1.72亿美元。此外,中印双边商务人员往来频繁,中印资源合作和技术合作均有较大发展潜力。

二、快速发展的背后

伴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印经贸合作中的很多问题成为了制约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印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凸显,印度保护本国落后制造业及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等。

1.中印双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凸显

1975 年,印度开始建立反倾销法律制度;1992年,印度发起了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近年来,印度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其反倾销调查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启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06年,印度共启动反倾销调查457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国多 22.5%;保障措施15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约旦和智利多36.4%。1994年前,印度未曾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而1995~2006年,印度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救济调查,年均7.6起,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此外,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涉案金额也逐步提高,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增大。

尽管随着印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印度对华反倾销案日益受到重视,应诉率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美国和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应诉率。此外,由于印度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定在形式上充满了随意性,表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定义模糊,确定正常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涉案中国企业如何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等核心问题的规定尚缺乏可操作性,“非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问题仍是困扰中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胜诉的几率很低。

2.印度保护本国落后的制造业

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两大类型,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引起了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市场恐慌,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目前,印度制造业还很落后,印度制造业在三大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足30%,工业制成品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工业制成品的质量普遍低劣。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很多印度企业声称中国产品将给印度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有些印度人甚至称之为“中国产品侵略”,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要求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

3.印度贸易壁垒较高

尽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印度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但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目前,印度的贸易壁垒在南亚地区居首位。印度有许多普通的商品被列入禁止/限制进口商品清单之中。禁止商品中包括小鸡、蛋、石膏、石油气体、丝织品、府绸、斜纹布、灯心绒、渔网及棉织品。限制进口的商品还包括食盐及化肥等。目前,印度总体关税水平还很高。印度的海关税率分为:5%、15%、25%和35%共4个档次。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采取一些措施,逐步降低总体关税税率,争取在近几年内降低到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即平均关税不超过20%,峰值关税不超过30%。但除关税外,印度进口商一般还须交纳附加税、增值税、预期收入税、调节税及基础设施建设费、进口许可费等各种进口费用。比如,对我国有很强出口优势的空调、冰箱分别加征42.5 %、30 %的附加税。因此,印度目前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仍然较高,阻碍了我国商品的进一步出口。

4.中印贸易竞争性较强

中印贸易结构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从两国各自对外经济的总体结构来看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首先,从贸易对象国分布来看,两国都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作为主要的外贸合作对象,而且这种外贸伙伴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其次,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也是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从目前来看,印度反倾销调查主要集中在化工/石化、医药品、纺织品、钢铁和其他金属、消费品等。就这些行业而言,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比较接近,容易形成竞争,这些行业的中国出口企业容易成为印度反倾销的调查对象。

在出口方面,印度传统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50 年的约70%下降到目前的约20%,而中国现在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因此,在占印度出口总额约20%的初级产品出口中,中印两国具有互补性,而在占印度出口总额近80%的制成品出口中,总体上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进口方面,原料及中间产品进口额占印度进口总额的70%~75%,在这部分商品中,一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但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市场(如东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等。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有很多是印度需要进口的,由此可以形成互补性。

三、中印经贸关系发展前景

1.建立中印贸易区存在天然条件

2006 年7 月6 日,中印已经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了两国中断40 多年的边境贸易,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双边贸易,而且有助于两个大国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从而使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成为可能。中国已经与东盟国家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2010 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也注意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印度计划在2015 年前将完成与东亚邻邦之间的自由贸易路线图。由于中印两国都为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在经贸合作中遵循自由贸易、公平的原则,同时,两国在地缘上关系密切,也有着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天然条件。

2.中印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有相互依存的要求

中国和印度都在国际分工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和发挥优势的突破点,都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在7.5 万亿美元的全球出口商品市场中占5.9%,外界称之为“世界工厂”。印度在1.7万亿美元的全球服务出口市场中占1.6%,外界描绘其为“世界办公室”。但是,中印两国毕竟还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中国承接的是低端制造业,印度承接的是低端服务业。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学者预测,中国每出口1美元,仅30 美分附加值是国内生产的,20美分是利润和折旧。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显示,过去在美国而现在转移到印度的每1美元的服务,印度赚取的净利润是33美分,表现为政府税收的形式。中印两国都已经意识到,仅靠制造链中分割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业中的一些分解服务,容易造成将自己锁定在国际分工低端的风险,使生产具有高度商品化、高度标准化、不可细分及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特点。


[create_time]2009-12-17 16:10:40[/create_time]2009-12-17 16:17: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8[alue_good]白寿尘聊国学[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048d3f7ed85a6412b61ef4b7cbae14b9.jpeg[avatar]心理咨询师[slogan]易经与道德经资深研究者传统阴阳哲学复兴者[intro]1905[view_count]

如何推动中印关系六个要

1、正确看待对方发展,增进战略互信。2、及时有效开展战略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合作,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3、切实提升军事安全交往合作水平。4、深化务实合作,拉紧利益纽带。5、丰富人文交流,筑牢友谊根基。6、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


[create_time]2022-11-23 17:11:43[/create_time]2022-12-08 17:11: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HB9102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a85e223.Es7IVKsTJqeaYi0YDi0QlQ.jpg?time=12704&tieba_portrait_time=12704[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67[view_count]

为什么票号也叫山西票号

  票号开始于清朝初期,兴盛开清朝晚期,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 构,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总号设于北京,分号遍于各省市,所发庄票随处皆可汇 付。因管理者多为山西人,故称山西票号,也称山西票庄二

  票号首创于山西是有原因的。早在乾隆时期,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就已比较雄 厚,慈禧太后曾经向山西乔家借钱还国债 另外,已_}西商人多数从事商品流转和资 本流转较慢的长途贩运生意,需要垫支巨大的资本,资本一旦不足,就只能从社会 借贷。为了满足营销活动的需要,山西商帮首创了账局,经营存放款,账局也就是 票号的基础。第三个原因是 山西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络, 各地商号的盈利,必须拉回山西总号统一结账分红,总号与分号之间的资金调拨若 用保镖运现银的方式,极不安全,因此汇兑形式的山西票号就出现了。

  著名的山西票号有大德通、合盛元、中兴和等等,平遥古城是当时最大的票号 中心。平遥人雷履泰开设的日升昌曾经有天下第一票号的美誉,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闻名全国。

  票号的主要业务是存放款、发放贷款、汇兑京银、汇兑铁路经费等等。19世纪 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许多票号因无力支付挤兑风潮,而纷纷倒闭。 辛亥革命后,票号由盛而衰,进人尾声。民国初期,盛极一时的票号完成了它的历 史使命。


[create_time]2023-01-14 15:05:27[/create_time]2023-01-24 04:52:2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老周在此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0ebe49.37dgLmF0E00C2nKKGd2Smw.jpg?time=7636&tieba_portrait_time=7636[avatar]TA获得超过41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为什么票号也叫山西票号

票号开始于清朝初期,兴盛开清朝晚期,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 构,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总号设于北京,分号遍于各省市,所发庄票随处皆可汇 付。因管理者多为山西人,故称山西票号,也称山西票庄二

票号首创于山西是有原因的。早在乾隆时期,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就已比较雄 厚,慈禧太后曾经向山西乔家借钱还国债 另外,已_}西商人多数从事商品流转和资 本流转较慢的长途贩运生意,需要垫支巨大的资本,资本一旦不足,就只能从社会 借贷。为了满足营销活动的需要,山西商帮首创了账局,经营存放款,账局也就是 票号的基础。第三个原因是 山西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络, 各地商号的盈利,必须拉回山西总号统一结账分红,总号与分号之间的资金调拨若 用保镖运现银的方式,极不安全,因此汇兑形式的山西票号就出现了。

著名的山西票号有大德通、合盛元、中兴和等等,平遥古城是当时最大的票号 中心。平遥人雷履泰开设的日升昌曾经有天下第一票号的美誉,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闻名全国。

票号的主要业务是存放款、发放贷款、汇兑京银、汇兑铁路经费等等。19世纪 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许多票号因无力支付挤兑风潮,而纷纷倒闭。 辛亥革命后,票号由盛而衰,进人尾声。民国初期,盛极一时的票号完成了它的历 史使命。


[create_time]2023-02-18 04:26:03[/create_time]2023-02-27 04:39: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蜜糖豆沙包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be3b825.fSBfF4eDbewGJHnu7Gsnow.jpg?time=7179&tieba_portrait_time=7179[avatar]TA获得超过3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印度尼西亚语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旅游、外贸、教育领域。印度尼西亚语作为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在国际交流和商务合作中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外贸和教育领域。首先,旅游业是印度尼西亚的重要支柱产业,能够为掌握印度尼西亚语的人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酒店接待等职位。其次,随着印度尼西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外贸领域对会说印度尼西亚语的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涉及跨文化交流、商务谈判等工作岗位。另外,印度尼西亚语教育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许多学校、语言培训机构需要教授印度尼西亚语的教师和翻译人员。综上所述,掌握印度尼西亚语的人在旅游、外贸和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create_time]2023-07-17 19:55:08[/create_time]2023-08-01 19:55: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岩心七[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158042645,489572579&fm=3012&app=3012&autime=1686860214&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570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怎么样_主要学什么_就业前景好吗

高考 填报志愿 时,印度尼西亚语 专业怎么样 、主要学什么、 就业前景 好吗等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印度尼西亚语 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培养目标、 就业 前景等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印度尼西亚语专业简介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 语言 。全世界约有1700万到3000万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的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同时在荷兰、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国也有许多人使用印尼语。为了能与马来语 书 面文字的统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马来文拼写系统为标准的精确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到现在印尼语跟马来语拼写非常接近。



2、印度尼西亚语专业主要课程



基础相应语、高级相应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相应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相应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相应国家国情等。



3、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相应语语言基础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 工作 的相应语言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 学习 相应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应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 理工 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毕业生 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相应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相应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印度尼西亚语专业 就业方向 与就业前景



毕业 生一般从事各级政府涉外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关、学校、三资企业等部门,从事外事、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或者从事一些教育教学的工作。


[create_time]2023-01-03 10:01:43[/create_time]2023-01-12 12:58: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王音乐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43f46e5.dqMcQPjTuCOT8XVef1W_5w.jpg?time=5018&tieba_portrait_time=5018[avatar]TA获得超过47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出口和进口各主要商品是什么?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钢材、肥料、电话机、医药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家具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棉花、塑料、汽车零件、宝石及贵金属等。拓展资料贸易阶段内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行情调研和制订方案。(一)行情调研行情调研为了获得与贸易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国际市场行情特点,判定贸易的可行性并进而据以制定贸易计划。行情调研范围和内容包括:经济调研;市场调研;客户调研。1、经济调研经济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经济法律和条约、消费水平和基本特点等。总之,是对经济大环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预估可能的风险和效益情况。对外贸易总是要尽量与总体环境好的国家和地区间开展。2、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选定的商品,调查其市场供需状况、国内生产能力、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成本、产品性能、特点、消费阶层和高潮消费期、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该产品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等内容。目的在于确定该商品贸易是否具有可行性、获益性。3、客户调研客户调研在于了解欲与之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外厂商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历史、资金规模、经营范围、组织情况、信誉等级等其自身总体状况,还包括它与世界各地其他客户和与中国客户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只有对国外厂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以与之建立外贸联系。中国对外贸易实际工作中,常有因对对方情况不清,匆忙与之进行外贸交易活动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发生。因此在交易磋商之前,一定要对国外客户的资金和信誉状况有十足的把握,不可急于求成。调研信息的主要来源有:(1)一般性资料,如一国官方公布的国民经济总括性数据和资料,内容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际收支状况、对外贸易总量、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2)国内外综合刊物。(3)委托国外咨询公司进行行情调查。(4)通过中国外贸公司驻外分支公司和商务参赞处,在国外进行资料收集。(5)利用交易会、各种洽谈会和客户来华做生意的机会了解有关信息。(6)派遣专门的出口代表团、推销小组等进行直接的国际市场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


[create_time]2022-03-17 12:56:28[/create_time]2022-04-01 12:56: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小瑜儿百事通[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79387ab592c0a70773e27413687c85a3.jpeg[avatar]财务,黄佳瑜[slogan]一句话讲知识,分享干货。[intro]1274[view_count]

学习时事政治的意义

第一,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化。第二,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拓宽学生视野,积极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促进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第三,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运用时事进行教学,联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 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思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澄清在形势和 政策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第四、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便利了学生学习时事政治,深化了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促进了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 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社会主义信念。属于时事政治的有:1、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5个核武器国家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5个《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缔约国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仪式。2、美国财政部发言人5日表示,根据2010年出台的《美国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简称《合规法案》),美国已经同新加坡政府就税务信息共享达成实质性协议,正式的政府间协议预计将在年底前签订。此前美国已经与包括瑞士在内的60余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类似的政府间协议。3、世界银行国际比较计划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项成果一经发布,立刻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create_time]2021-06-15 22:32:53[/create_time]2006-08-23 22:36:47[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5[alue_good]小小绿芽聊教育[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4115811342,3275595343&fm=3012&app=3012&autime=1686925226&size=b200,200[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知识分享[intro]57780[view_count]

如何落实小学生时事政治教育

其实这个问题很矛盾,具体应该从两方面来说,也就是讲真话与讲假话的问题。
个人认为,小学生的话,让他们知道新闻上面的事就好,没必要让他们去挖掘和发现事件背后的真相,因为每个国家ZF对他的民众都不是完全透明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我们也不可能去要求知道所有的真相,因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不是光靠ZF就能做到的。


[create_time]2016-10-06 00:01:43[/create_time]2012-06-25 17:46:58[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6[alue_good]瓦片飞[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5439d89.7kh8Wkkf9tmC_TYLsWXcaw.jpg?time=3580&tieba_portrait_time=3580[avatar]TA获得超过47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17[view_count]

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如下:1、汉代及以前。印度和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政治接触。但是,自1世纪起这两个国家就已经进行了广泛而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特别是伴随着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关系承担着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和印度也有一定接触。在古印度文学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Chinas”的民族,现在被认为就是在指中国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约公元前5世纪)中有着“China”的记录,这可能是在指秦国,也就是之后的秦朝。孔雀帝国的首相,曾在塔克西拉大学担任过教授的考底利耶在他的作品《政事论》即用“cina”词头将中国丝绸称为“cinamsuka”(“cina”丝绸服装)和“cinapatta”(“cina”丝束)。在《史记》中,张骞和司马迁(使用了“身毒”来称呼印度河流域地区(在现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这一词应是来源于梵文中的“Sindhu”。当云南在1世纪被汉朝吞并时,中国政府报告在那里存在一个“身毒”社区。 2、唐朝至近代。在公元一世纪佛教开始从印度向中国传输后,许多印度的学者和僧人都前往中国,如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中国,并将梵文佛经《修多罗》译成中文;少林寺的创始人佛陀跋陀罗(约464-495年)和5世纪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成为禅宗的创办人少林寺第一位禅师。同时许多中国学者和僧侣也前往印度,如中国高僧法显于402年,访问印度并居住10年,之后他将许多梵文佛经译成了中文,其《佛国记》成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极具历史价值著作。7世纪玄奘于戒日王时期访问印度,在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他前往印度的旅程,这后来启发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create_time]2023-05-01 21:41:50[/create_time]2023-05-10 20:07: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卑微打工人n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b707607.syvxpjPHHfx9VAwhN4ymQw.jpg?time=7960&tieba_portrait_time=7960[avatar]TA获得超过43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7[view_count]

当今中印关系如何?

中日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日本侵华时对中国所犯下的罪孽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障碍,若日本能坦诚面对那段历史,勇于赎罪那样中日关系正常化那是很有可能的啊!可是那可能吗?也许等中国更强大再说吧.
中印关系表面上是很友好,但印度一直想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还有印度一直很中国比较,什么都要比,就如一个笑话说"印度国土面积比不过中国,要很中国比人口,现在印度人口才那么多啊!"笑死人了,她也不拿个镜子照照自己长什么样,还想和中国比.
总之,中印和中日关系很复杂,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互相利用而已!!!!!!!!!!!
印度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统治期间,印度的政策是向南扩张以控制印度洋,向北则控制喜马拉雅山区诸国,防范俄国的扩张。英国殖民势力撤出后,这样的战略方针仍然在印度占据着主导地位,只不过“北防俄国”变成了“北防中国”而已。同时印度继承了英国所划定的所谓“麦克马洪线”,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甚至长期不承认西藏是我国领土,对我国提出了无端的领土要求,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巩固其非法所得领土。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是这样打响的。此外,印度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世界性大国,争夺在南亚乃至整个亚洲范围内的主导权,而中国悠久的历史,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在世界上尤其是亚洲范围内的巨大影响,一直让印度很是羡慕和嫉妒。再有一点,就是中国一直对巴基斯坦提供各类援助,而巴基斯坦与印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关系紧张。


[create_time]2017-11-25 22:41:29[/create_time]2013-07-24 20:52:5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356[view_count]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出口和进口各主要商品是什么?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同期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业品、高科技产品。比如,“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有机化学品”,三大类就占到了62.5%。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资源产品、初级产品。比如,“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占比达到了19.1%。“棉花”达到了9.3%,“矿砂、矿渣及矿灰”达到了6.9%,“盐;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达到了4.9%,“铜及其制品”达到了4.5%,“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达到了2.7%。扩展资料未来前景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就全球来说,可以列入第12大贸易伙伴。从这样三个概念可以看出,中印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多么的密切,而且考虑到世界经济下行的大背景、复苏很乏力的情况下还有这样的规模,更能说明两国经济有内在的密切联系,互相离不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我们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为适应中国与南亚各国经贸合作发展需要,搭建中国与南亚各国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云南省向西南开放发展战略的实施,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南亚国家商品展自2013年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简称南博会。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create_time]2022-11-15 12:53:00[/create_time]2022-11-30 12:53: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股城网客服[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5e736d12f2eb938e88db166c7628535e4dd6f46[avatar]专注科普财经基础知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80[view_count]

关于中国古代的制糖技术

据近代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从自然界中的物质,例如蜂蜜、鲜果等之中获取甜味食物了,但这些甜味食物还只能算自然物质而不能算人类的加工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糖业发展基本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等三个大致阶段,这是世界糖业发展总的趋势,而我国则是这个总趋势的典型国家。早期的制糖工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的诗句,诗的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原(今陕西岐山),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据此我们可知,至少在西周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饴这种东西了。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制成的淀粉糖,现在一般叫麦芽糖,也称饴糖。史实证明,早在蔗糖问世之前,作为甜类食品,饴糖的食用已经很普遍了。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从西周至唐代之间的史籍中都有许多食用和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饧哺》中记叙最为详尽,乃至直到今天,一些家庭式作坊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并供应市场。


在甜味食品之中,蔗糖比饴糖更为重要。世界上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战国末期,位于南方的楚国不但已经有了甘蔗的种植,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来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又由于《招魂》一诗通篇描写的是民间常见的招徕亡魂的风俗礼仪,与之同时描写的还有稻、麦、鸡、牛等民间常用的食物,这足以说明蔗类制品的榨取与食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到了西汉时代,蔗类制品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所谓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固态制品,这与战国后期的液态“柘浆”,应该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高帝即是指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可知汉初的蔗糖制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则就不会作为贡品上献于皇帝。当然,汉代之际柘浆依然存在,不过功能又有了进展。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至迟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同样也是这个司马相如,他的名作《子虚赋》,其中在描述楚国的物产如何丰富时,也有“诸蔗猼且”的文字表述,其中“猼且”即是古代的芭蕉,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而“诸蔗”就是甘蔗。这可以说明,大致在司马相如在世时的西汉中期这两百余年之中,对于蔗汁的食用已经成为社会上层人物比较常见的事情。


我们可以认为,在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代,蔗糖的制取与食用应该是相当普遍的事情,这不但在司马相如的文赋中屡有出现,同时也见于同时代的其它人,例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南方有??之林……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多则伤人。是甘蔗能减多益少,凡蔗亦然。 ”“??”一词,后来逐渐写成了“甘蔗”。它不但指出了蔗类植物的产地,甚至还指出了“多则伤人”这样科学论断,这与当代医学之中认为糖类制品不宜多吃是相一致的,笔者据此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蔗糖食品的相应普及,当时的人们是不可能知道其“多则伤人”的医学知识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代的考古成果。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简牍中有“糖一笥”的记载,笔者认为,其物能放置于竹笥之中,当是固态的制成品而无疑。这不但与战国时期液态的“柘浆”,在技术上可说是大大地进了一步,而且与汉初越国王献与高皇帝的贡品石蜜,在其普及性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到了东汉的张衡著《七辨》,其中有“沙饴石蜜”的称谓。所谓“沙饴”,即是指结晶状糖类制品。我们知道,淀粉糖呈粘稠状,而要想得到结晶状糖类食品,除了蔗糖是不可能有第二种取代物的。应该说,最起码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能够食用到具有砂糖雏形的蔗糖制品了。西汉末年刘向作《杖铭》说:“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在铭中,刘向将甘蔗的特性用作人们常识的类比,可见甘蔗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二、 三国时期至唐代以前的食糖简况

《三国志·吴志》中记载:吴主孙亮曾使黄门(宦者)取交州所献“甘蔗饧”食用。所谓甘蔗饧,也就是蔗糖。如果说战国时代屈原所知道的“柘浆”还是一种稀薄的液体蔗糖的话,那么三国时代的“甘蔗饧”则已经已经是真正意义上蔗糖了,它的形态是一种特意为之的粘稠状,其软柔的特性更能适应人们的食用,其意义就象今天的人吃软糖远多于吃硬糖一样,这与战国时代相比确实进了一大步。此外,这则记载还明白地告诉了后人“甘蔗饧”的产地是交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一带。由于甘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三国时期的“甘蔗饧”来自于交州,这是合乎甘蔗生长特点的。


晋代嵇含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孙子,其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榨)取其汁曝晒数日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这则记载明确地说明了当时甘蔗的产地和蔗糖的生产方法。与之同时期的古《南中八郡志》(今已佚,唐宋之际尚存)有这样的记载:“笮(榨)甘蔗汁,曝成饴,谓之石蜜。”这与《南方草木状》和记载是基本相同的,“南中”一词,古代泛指南方的的广大地区,最早出现在《魏书·李寿传》中:“封(李寿)建宁王,以南中十二郡为建宁国”,今考当时的建宁国,即为今天云南的曲靖地区。至于它的具体生产过程,则是借助于太阳的曝晒。这样的生产方式,也许受到了食盐生产方式的影响。液态的蔗浆在太阳曝晒的光合与蒸发作用下,形成了固态的结晶体,这与后世以蒸煮方式制糖,在生产原理上还有其本质上的差别。


东晋卢谌著《祭法》一书,其中有“冬祀用甘蔗”的记载 ,这是中国古籍中第一次使用“甘蔗”这一名词,它与西汉时代的“诸柘”一样,都是由嚼食甘蔗时的嘴部动作“咀咋”一词变化而来的。与卢谌同时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嗜食甘蔗,但吃的方式与众不同,总是从尾吃到头,每逢有人因惊讶而相问时,他的解释是“渐入佳境” 。顾恺之的吃法我们今天虽然无可非议,但却使我们知道东晋时期人们对甘蔗的直接食用也相当普遍。
另一位东晋大学者陶弘景著《名医别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蔗出江东为胜,庐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最起码在公元六世纪的古代中国,已经能够制作“沙糖”了。所谓沙糖,即是指外表呈砂砾状的结晶糖,这与今天我们日常食用的砂糖在本质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


到了唐代,蔗糖的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由于甘蔗的大量种植和消费的广泛普及,原来用日光爆晒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人们将目光移向国外,寻求更好的生产方式。《新唐书》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一年(647)遗使至“摩揭它国”求取熬糖法,然后下诏令扬州上贡当地种植的甘蔗进行试生产,其成品的色、味均远胜于摩揭它国 ,当时人们称之为“沙糖”,又称为“霜糖”。“摩揭它”(Magadha)为古印度时代的奴隶制城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曾一度统一印度全境,孔雀王朝时最为强盛,至公元四世纪的笈多王朝时仍为印度强国。中国晋、唐僧人法显、玄奘等都曾到此。摩揭它蔗糖的生产方式相对先进,它是利用火的热能作为蒸发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因而有更快的生产周期。唐太宗不惜远离数万里之遥而派人前往,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说,甚至比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更具实际意义。


当摩揭它的制糖法取来之后,扬州生长的甘蔗成了制糖的最好原料。但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扬州,并不是今天地理上的扬州地区,而是指唐初属于扬州管辖范围下的岭南东西两道,即今天的广东与广西。由于岭南甘蔗味甜而多汁,其质量远比西域摩揭它国的好,所以生产出来的蔗糖在味与色的方面都远胜于摩揭它国产品。


“沙糖”一词,从上文可知,出自于唐初,由于其呈河砂状,故名。今天一般写作“砂糖”。又由于其色泽为白色霜状物,因而当时又称为“霜糖”。我们知道,今天的砂糖有白砂糖与赤砂糖之分,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白砂糖远比赤砂糖复杂,既然唐代的蔗糖已被冠以“霜”名,其色当为白色或接近的白色,因此可以认为,唐代的制糖工人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的蔗糖提纯及脱色工艺,其生产流程应该与今天的现代法生产流程相去不远,在没有一定的化学工业知识为前提基础下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霜糖”的生产关键是脱色,据《新唐书》载,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国内的制糖工匠发明了“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其法是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入黄泥浆,以现代技术观点而言是把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制取白糖。这种办法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古代的蔗糖生产已经能够采用接近于现代化学脱色的生产方法而进行生产了。


综上所述,我国的蔗糖生产,源于战国而定型于唐初,这是史有明文的记载,应该成为基本的定论。

三、宋代以后人们对于蔗糖的食用及生产

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载:“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至此中国方有沙糖。”此后一些述及中国蔗糖历史的人,往往以此为据,认为中国的砂糖始于唐初。但此论其实并不确切,早在汉代以前,“沙糖”一词就已出现了。东汉名医张仲景曾以“沙糖”调制“青木香丸”;而南北朝是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又有“取(蔗)汁为沙糖甚益人”之语,可见远在唐初之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结晶状砂糖,只不过唐太宗派人从西域摩揭它国学习相对较先进的制糖技术后,使中国的砂糖生产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跃进罢了。
可以认为,中国蔗糖的生产,真正取得较大发展的是在唐、宋两朝之际,其中宋代的成就可能更大一些。据宋代洪迈所作《容斋随笔》载,宋代蔗糖的产区主要在福唐(今福建福清县东南)、四明(今浙江宁波)、番禺(今属广东)、广汉、遂宁(均属今四川)等五个地区,其中就质量而言以遂宁所产的为最好。远在唐代大历年间,有个姓邹的和尚来到遂宁(今属四川)北二十里的繖山居住,教当地的居民黄氏制造霜糖。到了北宋时期,繖山一带民众广植甘蔗,致使这一带居民以种植甘蔗为生的占十分之四,而以制糖为业的占十分之三,也就是说,宋代遂宁的居民中,绝大部分的居民就业都与蔗糖有关。遂宁所产的蔗糖当时称为糖霜,可知当为白色结晶状。


在遂宁当时所种的甘蔗之中,主要有四个品种,其名称分别是杜蔗、西蔗、艻蔗和红蔗。其中,红蔗又称为“昆仑蔗”,主要用于生吃;艻蔗又称为“获蔗”,可以用来制作沙糖;西蔗能够制作糖霜,但由于颜色并不纯白而略带浅色,因而在当地价格并不高;只有杜蔗最好,味甜而厚,用来制作糖霜,颜色雪白而似霜雪,因而价格最高。


在种植甘蔗方面,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甘蔗的种植最损耗地力,因而凡头年种过甘蔗的田地,第二年一定要改种五谷,用以休息地力,否则便得不到好的收成。


在蔗糖生产方面,据记载已经有了专业化较强的生产工具:削砍甘蔗的有蔗削和蔗镰;堆垛甘蔗的有专用的蔗凳;榨甘蔗汁的有蔗碾、榨斗和榨床;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特定作用。


北宋宣和初年,王黼创应奉司,专门管理各地上贡朝廷的贡品,其中遂宁就以糖霜为主,每年要进贡数千斤。宣和末年应奉司停办,当时的京城汴京才不太见到遂宁所产的糖霜产品。


宋代遂宁所产的糖霜,在当时有极高的知名度,这可以从宋人的诗作中得到反映。北宋苏东坡有一次游润州(今江苏镇江)金山寺,有遂宁僧名圆宝者为寺中住持,于是东坡作诗赠之云:“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盖因东坡知圆宝为遂宁人,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遂宁的特产糖霜,由于可见当时遂宁糖霜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黄庭坚也有一首极具风趣的糖霜诗,这是诗人在戎州(今四川宜宾)时因品尝到遂宁糖霜,感觉到其味极其鲜美而特地给好友梓州雍熙长老寄去一包并在信中所作的一首诗:“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在这里,黄庭坚采用了极具夸张的修饰手法,用舌尖舔舐鼻尖的描写,突出了糖霜的美味。


到了明代,宋应星作《开工开物》,其中的《甘嗜》篇也详尽地记叙了种蔗和制糖的各种方法,某些地方的叙述甚至比王灼的《糖霜谱》更为详尽。例如其中的牛拉石辘多次压榨取汁法,与现代制糖业所采用的多重压榨原理是相一致的;此外,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所叙的石灰法,其生产原理在现代制糖中仍然沿用。


至迟在唐宋之际,中国的蔗糖生产技术开始向海外传播。据日本鸟仓龙治所作《冲绳一千年史》载,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为日本带去了制糖技术。而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中国的福州、泉州一带制糖业十分发达,远销至海外。又隔了大约二、三百年,大约在明代中期,从中国移居海外的侨民将制糖技术传到了东南亚的菲律宾,然后再传至远隔重洋的夏威夷等地。至于西欧各国的蔗糖生产技术,则是公元七世纪时由印度经阿拉伯人所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 。


西方各国对于糖的研究,据记载始于十六世纪中叶,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弗首次从甜菜中分离出单糖,但并受到重视;直到1786年,马格拉弗的学生F·阿哈尔德由于其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获得成功,才促使他利用其老师的科研究成果而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单糖成为现实。从化学结构而言,这种单糖与蔗糖是相一致的,是以人们认为,阿哈尔德从甜菜中提取到了蔗糖。1799年,阿哈尔德正式发表论文,宣告了这一消息。到了1802年,阿哈尔德在西里西亚的库内恩建成了第一座甜菜糖厂。1822年,法国化学家佩恩采用脱色吸附剂用于甜菜糖的精制 ,也就是说,直到此时,国外才开始用自己发展起来的生产工艺制造糖类制品,与中国唐代初年就能生产纯白的蔗糖相比,在时间上晚了一千多年。


至于中国近代的机械化制糖,基本上沿袭了一条拿来主义的道路。清光绪四年(1878),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制糖企业,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天能处理土糖4000担。第三年,该公司又在广东汕头的角石镇开设精糖分厂,以适应内地的需求。除此之外,由英国商人管理的香港太古洋行也创办了太古炼糖公司,其后美、日等国商人相继来中国建厂制糖,但由于社会动荡等多方面原因,这些糖厂不久都相继倒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中国的东北开始有人种植制糖用甜菜。光绪三十四年,阿城糖厂建成投产,能日加工甜菜350吨,这是中国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制糖的民族企业。1915年,另一座同等规模的呼兰糖厂建成。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可以认为不论是甜菜制糖厂,还是甘蔗制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还是民族资本,都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国内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方式仍是遍布城乡。


从30年代开始直到建国之前,广东、广西等地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实力,对兴办机械化制糖业不遗余力。仅以广东一省而言,就能日产蔗糖7000吨,但由于时局动荡,再加上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多数糖厂都最后走向破产的归宿


[create_time]2017-10-02 15:21:03[/create_time]2007-03-03 19:18:36[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21[alue_good]百度网友6e17a4ef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ca37fe4.ahcktaUQbYGBv2Iphctgyw.jpg?time=2859&tieba_portrait_time=2859[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16[view_count]

上一篇:电视剧都挺好

下一篇:女娲传说之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