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哪些节日民俗?
贵州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的节日多,活动丰富,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贵州三四月份的民俗节日。周甘南乡芦笙节时间:一月周甘南乡苗族芦笙节是黔东南最大的苗族节日之一。主要展示周西苗族服饰和代表性的芦笙舞蹈文化。主要活动有晚上起床、芦笙舞、唱苗族情歌等。此外,还会举行斗牛、斗鸡或赛马。场面也很壮观。台湾姐妹节这是苗族非常传统的节日,在台江一代还是很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每年这一天,青年男女都会穿上只有在节日才会穿上的衣服,然后邀请自己的恋人唱歌,吃姐妹饭,跳芦笙和木鼓,互赠信物。这也被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时间:农历三月肇兴谷雨节谷雨节是侗族人民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的谷雨节,侗族人民也有重要的超星活动。侗语叫“长嫩落”,意思是“吃黑米,播稻种”。这是一个弘扬农耕文化和爱的双节。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有人要黑米,每个人脸上都抹着花。时间:农历三月(谷雨)布依三月三布依族节日一般以时间为名。3月3日是三月三日,是布依族祭祖的节日。有点像我们的清明节,节前节后会持续30天左右。节日期间,美甲会制作五颜六色的花饭,祭祀社稷神灵和祖先。2014年,三月三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果你想体验一些这个节日,最好的体验地是黔西南、黔南的布依族地区,比如册亨、望谟、南龙布依族古村。时间:农历三月初三。苗族4月8日四月初八是贵阳的一个苗族节日,也叫雅努节。这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现在这个节日已经充分展示了当地的苗族文化。4月8日最好的体验是在贵阳花溪区高坡苗族乡。这里有一种流行的。与殷亲戚拍背牌的习俗,也成了背牌苗。因此,4月8日,高坡乡苗族盛装举行射背牌等民族活动,热闹非凡。时间:4月8日
[create_time]2023-05-25 16:54:00[/create_time]2023-06-09 16:54: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宸辰游艺策划[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480429a35d67e6d0c154d338789695a.jpeg[avatar]分享有趣专业的游艺小知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
贵州民族节日
四月八
贵州、湘西、桂北等地苗、布依、侗、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恁吊四月初八葬于现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规模最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贵阳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均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吹着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起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
贵阳市及邻县布依族群众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三月初三,贵阳及邻县布依族群众云集乌当新世界堡乡,或登台亮相放喉赛歌,或步入密林吹响木叶、相互对歌,或男女结伴沿溪而游、戏水欢歌,直到日落西山、月上树梢。
六月六
贵阳市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美丽能干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青山秀水宝图,魔王见到后前来抢夺。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直至六月初六,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之手,姑娘将宝图抛向空中,青山秀水图就变成了如今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活活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便于每年六月初六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
龙船节
为居住在台江、凯里、施秉、剑河等县的苗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由施秉平寨开始,经过龙塘、榕山,于二十七日到达台江施洞,进行龙舟竞赛,同时有斗牛、赛马、踩鼓、跳芦笙等,参与者数以万计。
牯脏节
苗族人民祭祀祖先、亲友团聚的传统节日,在秋后农闲时进行3天,十分隆重热烈。万众欢歌的芦笙会,祝愿吉祥幸福。吃肉,敬牛角酒,跳迎宾舞,青年男女讨花带,谈情说爱,同时还有现代的各种文体活动。
姊妹节
又称吃姊妹饭,流传在黔东南清水江畔的苗族传统节日。根据地区不同,分别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或三月十五日举行。以台江县施洞最富特色,三月十五日清晨,家家户户都备好五彩糯米饭、传统佳肴及芳香四溢的自酿米酒,摆到一处宽敞的院坝里,盛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第二天,主人和客人便走到野外,江边草地沙滩上,人山人海欢聚一堂,或对歌踩鼓,或观看斗牛、赛马、跳芦笙,青年男女三三两两邀约游玩,谈情说爱。
查白歌节
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黔西南州府兴义市郊查白寨举行。规模宏大,吸引了云南、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参加,歌节聚众数以万计。
侗年
侗族地区传统节日。榕江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过侗年,年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猪宰羊。过节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跳芦笙、踩歌堂、斗牛,欢乐无比。锦屏一带则晚一个月,同样举行大规模娱乐活动,走亲访友,谈婚嫁娶等。
侗乡灯节
锦屏一带侗乡的元宵灯会,以花灯、谜语著称。龙灯、花灯制作工艺讲究,造型栩栩如生,玩灯者一个村一个寨地走,龙灯队还要编唱龙灯歌;各种花灯配以谜语,吸引众多参与者。
[create_time]2022-11-21 07:31:23[/create_time]2022-12-05 00:22: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907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雷公山牛王的病逝
雷公山牛王于2013年5月17日在牛王之乡——雷山县望丰乡乌响村牛主圈命终,享年28岁。牛王在世期间,先后在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凯里、台江、剑河、榕江、丹寨,黔南三都,铜仁市等各赛区参赛,总共获得第一名11次、第二名4次、第三名1次、第五名2次、鼓励奖2次等共20个大奖项,总奖金13.03万元。曾被各赛区赛场和斗牛协会授予“牛王”、“雷公王”、“雷公山牛王”等美誉。曾被民族画报、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黔东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牛王年长退出沙场后,牛主依然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直到去年命终后,以苗族最高规格为牛王举行葬礼,将雷公山牛王安葬在牛王之乡望丰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坡节的举办地“五岔路”坡边,并立下墓碑,让一代牛王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我们家和这头斗牛感情太深了,以往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一家把牛喂到老死,但我们家,用心照顾了他23年,直到他白发苍苍离去。他走了,我们以苗家人最高的下葬礼仪安埋他,并给他立碑,全村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斗牛爱好者500余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村里的妇女们还穿民族盛装送行,我们家请了芒筒芦笙队和唢呐队为他送葬。”主人家李正书说。
[create_time]2017-11-24 21:13:17[/create_time]2016-06-08 08:01: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9[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467[view_count]贵州如何养好一头斗牛 怎么养好一头斗牛
1、牛圈建造是关键。牛圈一定要牢固、封闭、阴暗、宽敞,牛圈内随时要保持干燥,可以用干稻草放在牛圈内垫上御寒。苗族和侗族的牛圈一般都是用木头搭建构成的,还有些民族的牛圈是用石头、泥土、砖块混合建造而成的,这样的牛圈使用的时间会更长久。
2、牛在春、夏、秋季节主要以青草喂食,冬季主要以干稻草喂食,为了确保牛王健康成长,使其健壮,有时还要掺上谷糠、米糠、包谷、黄豆之类的精饲料。有些喂鸡蛋、腊肉、猪板油等荤食。有时还要灌啤酒、白酒、药酒、米酒、红牛这些食品来给牛补充能量或胆量。平时还要注意防寒防暑。夏季宜给以充分浴水,牵其至稀泥地翻滚,身上的泥层既可防止日光直射,又能避免蚊虻叮咬。新买的牛王一定要精心饲养,才可以保证牛王的战斗力、拼搏力!
3、牛王在开战前一定要经常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强化牛王的高强武艺,不同特性的牛王要进行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不同年龄段的牛王,训练的技巧也大有不同。训练一头牛王,要先从斗志、胆量、耐力、打斗技巧等开始训起。先要有好斗、善斗、能斗的气魄。更要有勇猛好斗的性格。牛王在三四岁时必须开始训练,大概两三个月要找牛龄相仿的牛陪斗,切勿找牛龄大的牛陪斗,那样会使牛王的斗志力削弱下降,徒劳无功。其次,斗牛比赛前先要拉牛王去“踩堂”,让牛王先熟悉环境和对手,方可一战成名。
4、幼龄的牛王胆子一般比较小,要经常拉去各种中小场合去参加斗牛比赛,当然,牛王在打斗时牛主一定要在旁边呐喊助威,前呼后拥,给牛王加油打气,提升牛王的胆量,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干掉对手。如遇牛王在打斗时处于下风情况,要及时拉脚不能让牛王战败。在牛王配对时,如自己的牛王不善于对面碰撞,就要避开喜爱勇猛直碰的对手,避免打斗时遭到撞击碰翻倒地,挫伤牛王的锐气,不愿再战,逃之夭夭。
5、一天大约需要跑五公里左右路程,还要进行抗击打训练,用橡皮锤,轻轻敲打头部,脖子和前腿,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慢到快,每日大约半小时左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每日要带牛遛弯、爬山、拉车进行体能锻炼,很多时候还要进行强化体能训练,让牛对着树或小土山包自己练习顶、撞等动作。尤其是一些常被人用来训牛的土堆,牛嗅到别的牛的气味后会加倍兴奋,主动使劲对着土堆撞,让牛的体力发挥到极致,坚持训练一至两年后就可以参加斗牛比赛了。训练期间,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它和母牛交配,避免损坏元气,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create_time]2022-07-02 07:29:18[/create_time]2022-07-10 16:05: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生活轨迹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97a2a18.YZpn1lIqH-wVEOjkj3mX6A.jpg?time=4954&tieba_portrait_time=4954[avatar]TA获得超过25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侗族节日风俗
侗族节日风俗 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 初三 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 爱好 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因为 传说 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为了不忘狗的功劳,因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 春节 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 初一 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 初二 ,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 刺绣 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 收集 、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
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 立夏 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 唱歌 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侗族的风俗习惯
换灯带
侗家婚俗。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革命传统 教育 ,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清明 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远足踏青,尤其爱上尧山,赏花,登攀,或进行野餐。 清明节 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粉蒸肉等。
送春牛
侗族传统习俗,时在农历 立春 日。这天,家家修整、打归牛栏,用嫩草、糯米酒饭喂牛。晚上舞春牛。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一朵大红花。2人提着书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2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一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生活气息。
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 决定 ,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 拜访 。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打油茶
侗族饮食习俗。桂北其他各族也有。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吃时加姜丝、葱花、胡椒粉、鱼腥草等佐料。还有打虾米、鱼崽、粉肠、猪肝、瘦肉等荤油茶的。“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家的规矩。打油茶时,主、客围坐火塘,主妇负责烹调、送茶。第一碗必须端给贵客或长辈。主人说声请,客人方可饮用。连喝4碗,是表示对主人的最大尊敬。农历九月十五日,侗族青年走寨时,更兴喝油茶,要连喝15碗,边喝边对歌。油茶能提神、祛 风湿 、防治 感冒 、增进食欲,有很好的 保健 、医疗作用。
侗族服饰
服饰特点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 手工 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服饰装饰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猜你喜欢:
1. 侗族传统节日介绍
2. 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3.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4. 侗族过年习俗随笔
5.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介绍
[create_time]2022-06-03 08:01:14[/create_time]2022-06-14 09:43: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侗族歌节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侗族有哪些节日 1.花炮节
是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
2.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
《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3、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4、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5.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6.姑娘节
7.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8、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9、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m 侗族有哪些节日是特有的? 1,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2,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3,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4,侗族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5,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侗族的重要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请问侗族有什么节日。 一、年节
二、花炮节
三、赶社
四、斗牛节
五、播种节
六、姑娘节
七、尝新节
八、赶歌会
九、过冬节
侗族风俗是什么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 等流传最广。音乐曲调既多又美。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腿琴)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邪恶的善良愿望。侗戏是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始于19世纪初,相传是黎平侗族吴文彩(约1798~1845)所创。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乐器除上述者外,还有侗笛、唢呐等。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刺绣恭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鼓楼、风雨桥是侗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 *** 的议事场所。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历史由来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乱战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语言文字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方言区,但差异不大。现在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侗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现在基本通用汉语
侗族(二)
宗教文化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侗族大歌、哆耶舞、芦笛舞、侗戏、斗牛会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习俗及社会
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的访的男青年多为荣。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
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
侗族的春节习俗 侗年(侗族过年)简介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 *** 进贡, *** 带人包围村寨。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 *** 充军戍边。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过年之晚,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祖宗来过年,并包有全家发达幸福。然后全家欢宴。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斗牛,晚上鸣炮宴请胜者。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找伴侣。同时还演出侗戏。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春节受汉族影响, 各地侗族也过春节, 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底, 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 春节” 和汉族一样也俗称“ 过年”, 有大小年之分, 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 汉族过小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 又叫“ 姑婆年”, 是纪念姑婆的节日, 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 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 除过年的食品外, 侗家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 作为“ 飨年”, 并用甜酒祭奠, 说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 就饮甜酒, 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 又有地方性的特点。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 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又用酸汤煮鱼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地区的杨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 还以甜酒祭祖, 到达摩娘娘庙(萨堂、圣母祠) 去祭祀, 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 野鬼”。马胖一带的吴姓侗族不设祖宗神龛, 除夕这天, 杀猪宰鹅,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 然后祭祀土地庙和“ 萨坛”, 最后在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 在饭桌前说几句请祖宗一起过大年的话。初二后, 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请吃油茶或喝酒, 寨上吹芦笙,唱侗戏, 进行“ 月也” 集体交游。榕江侗族称“ 春节” 为“ 达年”,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喂牛的人家要为牛备足年料。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贴春联、门神。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 新郎迎接新娘回来共度佳节( 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 。除夕之夜, 家家燃香点烛, 摆设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时, 鸣炮辞旧迎新。初一早上用茶水祭祖, 传说此时是祖先的“ 斋时”, 晚上才供奉酒肉。当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 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初一饭菜均吃前一天做好的, 意为上年剩下的, 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和初一整天不请客。初二这天, 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 萨岁” 祈求保佑, 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回来吃饭, 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笙会、唱大歌等, 节日期间充满了欢乐气氛, 直至正月十五把龙送下海, 春节结束。□过侗年流行于榕江、通道、三江等地。内容是缅怀祖先, 祭祀农耕。相传侗族祖先从远道而来, 原以打猎为主, 后学会开荒种田, 从事农耕而获丰收, 秋后举行欢庆活动, 从此世代相传为侗年。也有的地方相传杨姓祖先是一位将军, 因被派远征, 担心在春节前不能回家团圆, 族人商议,......>>
侗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create_time]2022-10-27 00:33:42[/create_time]2022-11-06 05:46: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华源网络[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da57034.Ka_C7foUo-WdM44LpZjJrw.jpg?time=707&tieba_portrait_time=707[avatar]TA获得超过465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view_count]
苗族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苗族春节的风俗有:1、过苗年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2、百狮会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3、放鞭炮抢年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4、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相关内容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族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捕鱼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create_time]2022-03-24 12:31:53[/create_time]2022-04-02 17:50: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熊生活百科[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7cdb732a5510b912c9fc2ea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小熊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slogan]小熊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intro]49[view_count]苗族春节习俗
苗族过年的习俗一、过苗年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糕杷,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跳场”,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二、百狮会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统、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三、放鞭炮抢年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四、年夜饭除夕这天一早,各户要将屋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全家人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饭,家庭主妇淘米煮饭,男人杀鸡煮肉。年饭做好以后,首先要在正屋神台上点一盏灯,然后分别在神台、房柱、灶、门、猪圈、鸡圈等处插香烧纸,由主人或请本家族的人在摆好饭菜的桌肉和酒等先祭献祖先,同时燃放鞭炮。祭献完祖上用少量饭、肉和请来的亲戚朋友才正式用餐。有的村子,过除夕有互请的习惯,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吃完年饭,户主要分别给石磨、果树、鸡、狗等都喂上一点好饭菜,表示让它们也像人一样过年。天快黑时,老人要拿鸡蛋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叫魂另外,户主还要找一根粗大的柴头,放到火堆里烧,以便守除夕之夜。所烧柴头越大越好,预示第二年可以养出大肥猪当晚,户主要适时换插烧尽的香,神台上点着的灯不应熄灭,表示让祖先通宵达旦过除夕。
[create_time]2023-02-28 08:23:00[/create_time]2021-05-30 07:20:4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遇苍y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9717948.UTkNILUcECkDD498a4lW1Q.jpg?time=5909&tieba_portrait_time=5909[avatar]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intro]91[view_count]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大年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除此之外,布依族也过端午节、中秋节等汉族节日。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大年节,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平塘、荔波一带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但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并入春节。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正月初一则有姑娘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入畜圈(意为“六畜兴旺”)之俗。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朗绍朗冒”;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有的地方还举行玩龙、舞狮、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娱乐活动。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开始下地干活。
[create_time]2023-07-28 18:17:36[/create_time]2023-08-12 18:17: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大年节、二月二、吃新节、七月半等,除此之外,布依族也过春节、清明节、五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秋、九月重阳等等汉族节日。
布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男人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饰、项圈等细软。我国布衣族人民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
[create_time]2022-03-03 03:50:47[/create_time]2022-01-21 12:29: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挺拔且透亮丶银杏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0237a30.XAVJzpuuSbrfwiEK8Bpkww.jpg?time=8481&tieba_portrait_time=8481[avatar]世界很大,慢慢探索[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1[view_count]
布依族由来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称。“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create_time]2022-03-08 08:50:51[/create_time]2022-03-06 05:45: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票琅b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3c5259d.lpM9W3lzyh1baqbcRnHxXA.jpg?time=8021&tieba_portrait_time=8021[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0[view_count]
布依族的由来
布依族起源? 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可能是古代“僚”、“蛮”、“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都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仲家”、宋代壮族称为“僮”。“仲”与“僮”仍然是同音异写。
【民族简介】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 *** 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布依族的王姓的由来 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的骆越一支。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骆越人属国的臣民,今桂西北和黔西南即古骆越地。布依族至今仍保存古骆越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
今县境南盘江河谷和平乐、北乡、花障、鲁沟、龙广、木咱等地的布依族聚居区,仍沿袭古骆越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即今所称“吊脚楼”及其演变的“地楼”、“半边楼”。布依族贵铜鼓,也是古骆越人的文化特征。
布依族的族称,秦以前称濮越,两汉六朝称濮僚,唐宋元代被称为蛮、番;明清至民国末年被称为仲家。自《元史》首称“仲家”后,明清有的史籍称布依族为“仲苗”、“仲蛮”和“古仲”,民国年间,布依族还被称为“夷家”、“夷族”、“水家”、“水户”、“土人”、“土边”等。
但布依族始终按照古老的族称自称为“濮越”(依)、“濮僚”(饶)(第一、二土语区)和“濮俚”(夷)(第三土语区),这些自称保留有“族”“人”的意思,含有民族自尊。
在布依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上形成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战争、移民、贸易、避难等。据史志记载,自春秋战国以来,县境有十余次规模较大的移民,其中,北宋迄清末移民最多。
明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清乾隆、嘉庆年间招民垦种,咸同之后开通商路等,江南、湖广及四川等地迁来居民不少。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与当地土着通婚,而后成为布依族。
很早以前,布依族本身是没有姓氏的。已婚成年:男性称“抱”,女性称“娅”;青年未婚的男性称“凡(vangz”,女性称“买”;未成年的儿童称“选(xuaix)”。姓氏的产生远远超于辈谱之前。从兴仁县布依族的姓氏中调查,分布在兴仁县境内的姓氏有:王、羊、杨、岑、罗、骆、陈、李、余、陆、韦、何、铁、梁、黄、贺、唐、潘、谢、周、艾、毛、蒙、伍等二十多种。根据各姓氏家谱记载、祖籍迁徙、典故传说诸方面情况归类,大致可分为三种:一、延用汉姓;二、以物为姓;三、仿效起姓。
布依族的王姓应该属于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起源于什么时期 布依族先民一般认为上古时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据《华阳国志》记载,南盘江、北盘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发祥地。红水河古称江,春秋时以江名国。战国时国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汉末年,分布在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
东汉至两晋南朝,布依族被称为“僚”。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民国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统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称“布依Buxqyaix”为族名。
布依族的名字及特点 20分 布依族--简 介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历 史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礼 仪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节 庆
布依族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口举行布依族的跳花会。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旁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面是满含花苞的桐树林。那里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少说也有几千人。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令人陶醉!场上,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歌,歌声美妙,舞步轻盈,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又是一番风味。紧靠着桐林边,搭着一个台子。那里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戏,内丰富多彩,整个草坪上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氛。他们唱呀跳呀,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们依依不舍地骑上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草坪。
跳花会又是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搭桥会,他们在草坝上播种了爱情,到了节日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结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会结束了。二十二日是“牵羊”日,意思是订婚约,青年人把“羊”牵回家去(把姑娘带回去相亲),看看男方的家境,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一天,许多小伙子都去草坝把未来......>>
布依族的民族历史 布依族的历史
布依族的历史本,最终于同治十八年(1871年)病逝途中,为其学术活动留下深深的遗憾。莫友芝重要的学术成就有:与郑珍合作的地方志《遵义府志》;诗词方面有《亭诗抄》、《亭遗文》、《影山词》等;目录校勘布依族的历史布依族的民族商机依族的历少数民族族的历史民族风光的历史民族特产历史民族库网史土特产
一、少数民族布依族概述
少数民族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少数民族布依族。
少数民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少数民族布依族与少数民族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少数民族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少数民族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少数民族布依族少数民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少数民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少数民族苗族少数民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少数民族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少数民族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少数民族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少数民族布依族的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少数民族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少数民族布依族地区。少数民族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恶之分,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恶鬼则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灾祸。信仰的神,每一种都是一大集团,每个集团有若干成员。神灵之间有等级之分,各有名字和职司,职司最高者为“报翁”,即皇帝。还有统领军队的将领、执法的法官等等。少数民族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
四、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历史
清嘉庆二年(1797)夏历正月初,为了反抗官府重重剥削及强征农民去镇压苗民起义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南笼府少数民族布依族农民起义。起义坚持近一年之久,势力广达数百里。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少数民族布依族妇女王阿崇(1778―1797,号囊仙)和韦朝元(1768―1797,号光仙,人称“七绺须”)。同年八月,清廷连派重兵镇压,起义军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王、韦等被俘,后被送北京,英勇就义;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185......>>
关于布依族的故事 布依族传说 布依族崇拜自然,以为万物有灵。他们信奉社神、山神、水神、雷神、石神等,也崇拜牛、狗、青蛙、古树等动植物。 崇拜青蛙的由来 有一户家民,只生了3个女儿而没有男孩。一天,3个姑娘扛着锄头去刨地。三妹年纪轻,力气小,刨地比不上大姐、二姐快,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唉,太累了!谁要是能帮我刨刨地,那就太好了,我情愿嫁给他,做他的妻子。” 谁知她话音刚落,田边一只大青蛙竟后腿蹬地站立起来说道:“我可以马上帮你把这片地刨完。”三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青蛙在说话,她认为这是在潮弄自己,便骂道:“你这小小青蛙,只要我锄头一举,马上就把你砸死了,你还能挖地?”青蛙却笑着说:“姑娘,你别生气,你先闭一会眼睛吧。”三妹一听,又生气又好笑,果真闭上眼睛了:“我依了你,先闭一下眼睛,看你能怎么着。”奇怪的是,就在三妹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功夫,青蛙立刻把这一片地给刨好。“地已经刨好了,你该嫁给我了。”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实践诺言,做它的妻子,这可把三妹气死了,大姐、二姐也不答应,她们举起锄头,骂着追着要砸死青蛙。可青蛙又蹦又跳的,怎么也打不着,还是一个劲地说;“三妹,你说了话就得算数,你就该做我的妻子.
中午,三姐妹回家去,青蛙也跟在她们背后,来到了她们家。青蛙进了门,一跳便跳到房梁上,对三妹说:“你说了要嫁我的,和我一块回去吧。不然,我吐一口水,便能把你家给淹了。”父母一听,全都气坏了:“世上那有姑娘嫁给青蛙的事!你快快出去,不然,我就用竹竿打死你这小小的青蛙!”青蛙一听,也发了火:“你们全都不守信用,看吧,我可要吐口水了。”它说着便吐了半口口水,立时便把家里淹了一半。这一来全家人都吓坏了,这才晓得青蛙是神通广大的蛙神,慌忙求青蛙道:“快把水收回去,我们同意三妹嫁给你了。”青蛙把大嘴一张一吸,一口气便把半屋子子水给吸回嘴里了。
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于是,三妹换上一身新衣服,骑上马出阁了,青蛙则在前面跳着引路。走了好一会,他们来到一片竹林,林中有一个石洞,洞口长满各种美丽的花草。青蛙说:“到家了,三妹你闭上眼睛,我拉你下去。”三妹一闭眼睛,只觉得身子便飘忽起来,不一会儿便被人拉了去似的。青蛙让她睁眼看看,三妹刚一睁眼,只见周围一片光芒,眩目耀眼:高大、宽敞的房屋,一应俱全的用具什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把三妹看得眼花缭乱了.
更奇怪的是,当青蛙让三妹再次闭眼睛之时,青蛙这时突然摇身一变,脱去了青蛙皮。当三妹再次睁开眼睛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壮美的小伙子。三妹又惊又喜,于是,他俩当日便成了亲,从此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日子.蕨菜芽的故事
生长在洼地里的蕨菜,当地人称之为“龙爪菜”。相传,有一年村里那位最善做蜡染的姑娘病了,家里几次请鬼师到家里来退鬼也不灵验,眼看着病体一天不如一天,气息奄奄了。一天,她母亲上山采回蕨菜嫩芽,这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粗蛋白的蕨菜芽儿,既是菜又是药。想不到姑娘吃了后,便觉得舒服多了。母亲见女儿吃过蕨芽儿对治病有作用,又连着上山采蕨。靠着吃蕨芽儿,姑娘的病治好了。她一高兴,便把这种救命的龙爪菜画在蜡染布上,以示永远铭记不忘。别人一看,龙爪菜既美丽,又仿佛充满无穷的生命力,也模仿起来。于是,龙爪菜就慢慢变成了布依族蜡染的赏见图案了。 牛王和牛王节的传说
从前,这一带的村民穷得买不起耕牛,用人拉犁拉耙,又累又慢。一天,一位老者叹息道:“听祖辈说,天庭有神牛,力大无比,唉,要是真有一头神牛来耕田,可就好了。”小伙子阿牛一听当了真,他对老人说:“我一定要把神牛找来!”于是......>>
请问贵州的布依族来源于那个年代 你好,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希望对你有帮助。
布衣族最早祖先来自哪里? 布依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上古时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建国后在平坝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宁草海等地区发现40余种“有段石斧”及“几何印纹陶”等新石器时代的越人文化即是力证,时间是自殷商至战国初期。
春秋战国时期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盘江、北盘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发祥地。红水河古称江,春秋时以江名国。《贵州古代志》考其国境包括今乌江以南延展到两广大部分地。战国时国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汉末年,分布在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仍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
汉唐时期
东汉至两晋南朝,布依族被称为“僚”。唐、宋、元时期则为“番”、“番蛮”、“西谢蛮”、“南谢蛮”等。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布依族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
明清时期
自明、清迄建国前称“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同时在本民族内部,复又有很多互称。如望谟县称彼此为“濮拉”,县境内的各区之间的布依族又称彼此为“濮洛”、“濮榜议”,贞丰县称册亨县的布依族为“濮央”,册亨县和罗甸县称望谟县的布依族为“濮曼”等等。
建国后
1953年经本民族共同商议,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称为族称,统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虽然我不是布依族人,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才比较适合!
布依族人生活在云南与贵州两省,他(她)们以米食为住。
布依族人的性格是比较倔强的,认准的事情他们穿不会放手!
布依族人女人的眼睛基本上都很有神,同时她们也都很爱美!
这就是我说你为什会像布依族人。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你会这在意,
还刻意的来问下这多人。。。。。。。
[create_time]2022-10-30 06:57:48[/create_time]2022-11-14 06:25: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21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2[view_count]
牛魂节是在什么时候
牛魂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牛魂节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农家会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每逢节日这天,桂北地区的壮、侗、瑶、苗等少数民族的群众都要上山采集乌柏等树叶,用煮出的水做一锅糯米饭,呈紫红色,叫做乌饭。人们盛碗这样的饭,并放上几快煮好的腊肉,先端去喂给牛吃,然后自己才吃饭。不管地里的活有多少,这一天都要忌耕牛梨田耙地,免除其一切劳役。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栏,送到绿草如茵和牧场。老人告戒孩子们不准挥鞭甩打牛群,好让牛愉快地度过它的生日。人们还将牛栏内的类便清除掉,撒上石灰,做到栏干草足。有的人家采割新鲜草料饲养耕牛;也有时的用盐水淋湿草料喂养;还有的泡制甜酒或杂梁酒,或者在酒里敲几个鸡蛋,用竹筒喂灌耕牛;更有细心人用蓖子梳去牛虱,用茶油擦涂伤口,做到精心护理,使耕牛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精力。
[create_time]2023-07-28 18:17:36[/create_time]2023-08-12 18:17: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view_count]
牛魂节在什么时候
牛魂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牛魂节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农家会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每逢节日这天,桂北地区的壮、侗、瑶、苗等少数民族的群众都要上山采集乌柏等树叶,用煮出的水做一锅糯米饭,呈紫红色,叫做乌饭。人们盛碗这样的饭,并放上几快煮好的腊肉,先端去喂给牛吃,然后自己才吃饭。不管地里的活有多少,这一天都要忌耕牛梨田耙地,免除其一切劳役。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栏,送到绿草如茵和牧场。老人告戒孩子们不准挥鞭甩打牛群,好让牛愉快地度过它的生日。人们还将牛栏内的类便清除掉,撒上石灰,做到栏干草足。有的人家采割新鲜草料饲养耕牛;也有时的用盐水淋湿草料喂养;还有的泡制甜酒或杂梁酒,或者在酒里敲几个鸡蛋,用竹筒喂灌耕牛;更有细心人用蓖子梳去牛虱,用茶油擦涂伤口,做到精心护理,使耕牛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精力。
[create_time]2023-01-03 17:33:45[/create_time]2023-01-18 17:33: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