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野头号虎将,40岁授开国上将,长子授中将,次子是少将
前段时间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一部很火的战争电影《长津湖》,电影讲述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战争,看电影的时候战况是非常之惨烈,我相信现实会更惨烈。据我了解,当时还有一个很出名的部队,叫四野部队,是抗美援朝中的主力部队。当然四野部队的将领也都是很有名的,在为新中国抗日解放建设中做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要讲一讲叫刘震这个人,刘震当时称为四野部队的“头号虎将”。
刘震出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民家庭,没有钱上学就早早辍学了,从小就体验到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痛苦。他立志要反抗,改变现状,当时各地方为解放农民而起事,刘震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解放农民的事业当中。
刘震在他40岁时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这个过程是他一步一走出来的。刚开始热情洋溢的刘震参加到解放军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刘震把军队当家,他在军队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动力,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和士兵”。他铆足了劲,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展现了自己优秀军事才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直接升级为224团1营1连的指导员。
其实当兵最忌讳的就是直接升级,这样会引起其他士兵的不满,不服气,但是刘震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和他平时的表现有很大关系。他的贡献和作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大家都很信服他,对于他的升级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
刘震这个人不拘小节,什么事情都是抢先自己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更多的人敬重他同时更加认可他的能力,都表现出心服口服。
刘震这个人是一个直肠子,遇到什么事情,都是给领导直接说,这样的性格的人很容易得罪人,但是幸运的是刘震遇到了一个好的领导,可以说是他军政上的伯乐,给予他很大舞台展现自己才干。特别是刘震在接下来抗日战争和解封战争中,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自己不要命不怕死的打法,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抗美援朝爆发中刘震又一次展现自己作战的风格,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又一次迎接了战斗的胜利。就此刘震被授予将军称为:“头号虎将”。
刘震育有三个儿子,对于儿子,刘震管教的是非常严格,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刘震的长子叫刘卫东,于1942年出生于湖北孝感,刘卫东与父亲聚少离多的生活是常态,父亲的事迹都是母亲讲给他听。刘震在刘卫东心里的形象是非常高大,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也立志要做和父亲一样的人,在他父亲的影响下积极参军。刘卫东与父亲不一样,他参加的海军,刘卫东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长,在海军领域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年纪青青被评为海军少将、中将军衔。
刘卫东还有一个弟弟叫刘卫平,从小受到哥哥和父亲的影响,刘卫平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希望自己能够向父亲和哥哥一样保卫祖国,报效国家。在抗美援朝的时期父亲临危受命,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刘卫平第一次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此时更让他坚定了长大参军的志愿,为祖国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大后的刘卫平如愿以偿的参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当上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国家也授予他少将军衔。
刘震在自己的努力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儿子们也传承了自己的精神,为报效祖国发光发热,父子三人在祖国建设的长河里留下光辉的痕迹。
[create_time]2022-07-21 04:01:12[/create_time]2022-08-03 06:25: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31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他是四野头号虎将,40岁授开国上将,两个儿子都是将军
55年授衔仪式上,能够获授将衔的开国功臣,每一位都非等闲之辈。他们早在红军时期就投身革命,血雨腥风几十载,经历无数次战斗,身上也留下很多战争带来的印记,幸运的是他们等到了革命胜利那一天。
55位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是萧华将军,当年他只有39岁,另两位最年轻开国上将,则是40岁的陈锡联和刘震,三位年纪轻轻就荣获如此荣耀,令人致敬,今天我们说得就是40岁获授上将的刘震将军。
刘震1915年生于湖北孝感一个农民家庭。儿子降生时,父亲刘德显希望儿子能像辛弃疾一样,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就以辛弃疾的名字(幼安),给儿子取名刘幼安。
要说刘震的童年经历还真是不容易,他五岁时,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既要侍候双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刘震,地里的活也不能停,一年到头得不到停歇。
刘震10岁那年,父亲患上哮喘,干不了重活,年幼的刘震挑起生活的重担,早早尝尽人间的疾苦。
15岁那年,红军来到孝感,带领大家开展土地革命,穷苦百姓翻身过上了好日子,刘震也响应号召参加了赤卫队,两年后红军扩编,他也跟随赤卫队加入红军,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这一年,刘震也只有17岁,年纪不大,胆子也不小。刚参军不久就随部队参加了战斗,第一次上战场的刘震一点不害怕,还靠手里的大刀俘虏的两名敌军,让他一下子出了名。
正因为他这份胆识,几个月后,他被分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一分队一班,这个班后来走出三名开国将军,班长陈先瑞是中将,战士刘震和韩先楚是上将。
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向川陕地区转移。刘震所在的鄂东北道特务第四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队,成为鄂豫皖仅有的留守红军。
虽然他们兵员少,但在徐海东、吴焕先的领导下,抵制住敌人的多次“围剿”进攻,肩扛红色旗帜屹立不倒。到了1934年他们还打了一次大胜仗。
1934年5月6日,手枪团在徐海东带领下,偷袭了位于罗田县城的敌军后方仓库。当时徐海东与吴焕先分兵两路,从西门和北门两个方向进攻,城内守敌两面守敌,很快支撑不住,最终被我军攻入,县长吴炳忠见大势已去,带着家人和残余兵力逃出城外。
这一战可真是大丰收,缴获了银元7000多枚,以及大量武器弹药,这也是红25军一年多取得的首次大胜仗,丰厚的战略物资对陷入困境的红25军,可是解了燃眉之急。
回到根据地后,徐海东按照惯例开了党支部总结会议,刘震作为党员当然也参加了。会议上徐军长让大家积极发言,总结一下这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
难得有这么大的战绩,当然大家都是说取胜经验,不过轮到刘震发言时,他却说:
“军长,我认为这次战斗的指挥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要是没有这些失误,战果可能会更大”。
此话一出的,所有人不说话了,这次战斗就是军长和政委指挥的,要说失误,就是批评两位首长了,刘震的胆子可真大。
徐海东也认识刘震,知道他是手枪队的副班长,没想到这个小班长倒有些不同见解,就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让他说下去。
没想到刘震一说就是三条:
先是战术有问题,开始进攻山头时,咱们的火力没安置好,机枪没起到掩护作用,要不可以减少一些伤亡。
其次,安排人员进仓库搬运物资时间不及时,要是再早半个小时,那缴获的物资还要多。
最后就是我们退出城时,秩序有些混乱,幸亏敌人援军还没有赶到,要不然就麻烦了。
徐海东一听,这分析得头头是道,有些连自己都没想到,这可是个人才啊。当时他称赞道:“刘震同志讲得不错,很有远见,肯用脑,以他的能力我看能当指导员了”。
大家以为军长说笑,就都笑了起来,没想到几天后,刘震还真升为连指导员,大家都说刘震,说了三句话就官升了两级半。
抗战胜利后,刘震调任东北,1946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二纵队司令员,纵队政委是吴法宪,两人当年在新四军是上下级关系,如今成了搭档,合作自然没问题。
刘震打仗很有一套,但是会议上讨论任何问题,都会先询问一下政委的意见,领导班子和气,队伍战斗力自然上得去,在两人带领下,二纵迅速成长为以打大仗、硬仗而闻名的“东北猛虎军”,与一纵、三纵、四纵、六纵同为东北野战军主力。
不过在野司眼里,属二纵最能打,尤其二纵五师,被野司称为东北部队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能力强,进步快,战斗力丰富,能攻能守,善于运动夜战,攻坚能力也很强,是东北部队的头等主力师。
有这样的部下,刘震的二纵自然属于东野头号主力部队,他也被称为四野头号虎将。
建国后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入朝作战,当时在彭老总提议下,刘震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此时中国空军刚组建不久,仅有作战飞机一百多架,驾驶员飞行时间还不到20小时,无论什么方面都无法与联合国军相比。
不过在刘震的带领下,志愿军空军是边学边战,十个团按计划进行论战锻炼,先后击落敌机123架,击伤41架,志愿军被击落84架,击伤28架,一个新成立的空军部队,取得这样的战绩非常了不起。
刘震将军这么厉害,他的后人也毫不逊色,三个儿子有两人是将军,一家人竟走出三位将星。
[create_time]2022-07-20 11:07:59[/create_time]2022-07-30 17:39: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2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view_count]
她和弟弟都是少将,丈夫中将,父亲开国上将,一家四将星了不起
她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从小在优秀革命传统耳熏目染下,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几十年后她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也是革命前辈的后代,后来也成为一名将军,夫妻两人同为将军,这在我军中非常少见,她就是杨华荣少将。 1944年,杨华荣生于延安,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生活条件很差,刚刚产后的母亲也没有什么好的食物可以补充营养,平日里大都以黑豆作为食物,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迎来抗日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杨得志一直在前线领兵打仗,建国后也经常在部队工作,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和父亲在一起时,他经常给孩子们讲述战争年代的事情和部队上的生活,在父亲的教诲下,杨华荣希望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军人。 中学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收到山东医学院和济南军区医学院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军医,从而实现成为军人的梦想。 在部队工作的兢兢业业的十几年,她给战友的记忆是她对伤员和危重病人的关心、爱护和体贴,她将人生最青春的时光留在这里,80年代为了与在总政工作的丈夫团聚,离开了那些亲爱的战友们来到了北京。 她在北京的第一个职务是总参计生办主任,计划生育工作当时刚刚实施不久,计划生育工作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她从自身做起,孩子很小时就领了独生子女证,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使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独生子女领证率、晚婚率保持在99%以上,受到总部表彰。 此后杨荣华又历任总参管理局卫生处处长、副局长,在任何岗位她都用心去做,工作成绩受到大家的瞩目,1999年,杨荣华被授予少将军衔。 她的丈夫黄新同样优秀,父亲黄祖炎是一位老红军,红军时期已是纵队政委,很了不起,虽然父亲在1951年就去世了,但是从小他以父亲为榜样,17岁参军,从一位普通战士做起,一步步,最终担任解放军空军副政委,2001年黄新晋升为空军中将。 而杨华荣的家人中除了父亲和丈夫外,还出了一位将军,他就是杨荣华的弟弟杨建华,他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解放军,后进入军校学习,曾在济南军区任职,90年代调到总参谋部工作,如今已是一位解放军少将。 一家人走出四位将军,真是了不起。
[create_time]2022-10-03 03:08:02[/create_time]2022-10-11 22:35: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感情大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ebe8abc.QNRVpq2aXbIL3w5TxMDYkA.jpg?time=4676&tieba_portrait_time=4676[avatar]TA获得超过536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