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确诊患者母亲

时间:2024-07-27 11:36:24编辑:思创君

郑州一罕见病患儿母亲收寄管制药被调查,哪些药品属于管制药?

氯巴占药物属于管制药。河南郑州李芳的儿子在出生第9天时被发现患有婴儿癫痫,这是一种罕见的癫痫症,在儿子出生的一年9个月时间内,李芳一直都在为儿子寻找可以活下去的,希望寻找可以治病的办法,他在求医的过程中有医生向他介绍了氯巴占这种药物。但是这个药物并没有获得许可证,也是属于国家禁止贩卖的药物,在正常的渠道是买不到的。李方爱子心切,为了帮助孩子缓解病症,从一些非正常渠道购买了该药物。本来一切在私下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物品在海关严查,代购者为了逃避海关的检查,便直接以邮寄的方式将该药物寄到了李芳的家中。 李芳的做法虽然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治疗病症。因为该孩子所患的病症死亡率极高,作为一个母亲,想尽办法挽救孩子的生命没有错,况且李芳在知道这个药物还是从医生的口中知道的,因为医生表示能够缓解这个症状的只有这一种药物,但是这个药物也会伴随着不良反应,那就是嗜睡。但是在李芳看来,只要可以挽救儿子的生命,这些不良反应都不算什么。 其实药物之所以被国家管控,正是因为害怕一些违法人员利用此药物去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但是李芳的这个做法只是单纯的为了治病是可以接受原谅的。况且并不只是李方一个人的孩子有这种疾病,有很多的孩子都会因为这个疾病而死亡,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药物去治疗他们甚至是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况且治疗这种病需要家里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面对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只要有任何的办法可以挽救孩子生机,他们都会去做的。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create_time]2021-11-25 18:12:27[/create_time]2021-12-10 11:26:5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吕小鸣[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d039245d688d43f1e6a828c6d1ed21b0ff43b8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擅长社会领域以及事实领域[slogan]擅长社会领域以及事实领域[intro]87[view_count]

郑州一罕见病患儿母亲收寄管制药被调查,事情的始末是怎样的?

事情的始末为该名母亲为给孩子买一种抗癫痫的药物,尽管该药物在我国被列为精神药品,但是该名母亲仍然铤而走险选择购买该药物。之后该母亲在网上认识一名代购者,该名代购者请求她在国内帮忙签收并且寄出一份快递。收寄的快递物为精神药品。帮助行为完成后,虽然该名母亲没有接受相关感谢费,但是事情东窗事发之后,该名母亲仍然就此次寄收快递的行为被有关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最终检察院对该母亲作出定罪不起诉的决定,但母亲声称自己并非毒贩,不服该决定,欲进行上诉。纵观事件起末,该名母亲一开始购买药品的目的在于治疗自家孩子,并且其行为没有牟利性质。从该名母亲没有贩卖毒品的意思表示来说,该母亲不符合卖方的构成要件。然而,该母亲帮助他人运输此类药品。其主观上应当知道该包裹是精神类药品,帮助他人运输此类物品,且有事先合谋,该母亲构成帮助犯。因此,认为其是运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追究其相应责任无可厚非。检察院酌情作出定罪不起诉的决定,不作无罪处理,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该名母亲不需要承担相应刑事处罚,但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确定罪名的责任),也体现了该母亲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较小,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可以依法不予惩处,定下该罪名其目的在于确定该母亲的行为是构成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该种帮助行为为我国法律法规禁止。该名母亲主观上或许没有犯罪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完全责任能力行为人,做出相应行为,就要承担相应后果。任何人所做的行为都应当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之内,一旦超出该框架,势必要遭受一定惩罚。

[create_time]2021-11-25 13:11:55[/create_time]2021-12-09 14:34:59[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大Jaya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b0a637d.Orz62XQ2MC4WvDfEud_0rw.jpg?time=6825&tieba_portrait_time=6825[avatar]TA获得超过15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view_count]

郑州一妈妈给孩子做核酸却被叫谢谢阿姨,孩子为何没认出妈妈?

引言:郑州有一个妈妈给孩子做完核酸检测之后,孩子却将妈妈当做阿姨,并且向其表示感谢。主要是因为孩子们习惯了母亲忙碌的工作,母亲在工作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认出来,所以就非常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谢谢阿姨”,想必孩子的妈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也特别难受,因为工作的需求,很少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一、因为这位妈妈穿着防护服,孩子没有认出来当大家去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都会穿着厚厚的服装,尤其是在给大家取样的医护人员,他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被人们笑称是大白,但是他们的贡献却是值得大家尊敬的。有的地方因为防护服比较昂贵,所以这些人可能从早一直站到晚一天,只用一套防护服,为了节约,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早点拿到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他们也付出了很多,放弃了和自己孩子陪伴的时间,放弃了自己的轻松娱乐时间。这位妈妈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穿着防护服,也许只有眼睛露了出来,所以孩子没有认出来。二、因为孩子习惯了母亲的忙碌在2020年的时候,这位妈妈就已经驰援武汉,所以离开家的时间也比较久,孩子也习惯了母亲的工作,因为他们也知道母亲是为了大家,这些孩子也是非常懂事的,虽然面前站的是妈妈,但是他们并没有认出来,而是向对方礼貌的道歉。三、结束语疫情给大家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有很多人都要奔赴一线,所以就会远离家,远离亲人,每一个人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思念家人。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希望这些医护人员都能够回到家过一个好年。

[create_time]2022-01-10 22:36:40[/create_time]2022-01-25 19:25:07[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家居买买菌[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a4973b01fd4728c589f8310c6a2069d5.jpeg[avatar]文本编辑[slogan]为您探索最新、最全的社会资讯[intro]122[view_count]

河南一医生妈妈给孩子做核酸却被叫谢谢阿姨,医护人员的日常有多辛酸

医护人员的日常确实非常艰辛,除了要面临大量的工作之外,还要忍受和家人的分别,看到这一幕很多网友都泪目了,这其实也是很懂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疫情爆发后很多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非常辛苦,他们没有办法和家人团聚,家人也已经习惯了他们在前线忙碌的日子,医护人员把时间奉献了工作,但是却失去了陪伴亲人的机会,这虽然是他们的工作职业,但是也的确让人感到非常心酸,就像很多网友们说的一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其实都是因为别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这里必须要对这些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河南一医生妈妈给孩子做核酸却被叫谢谢阿姨一事曝光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表示瞬间破防,可想而知但是母亲的心情有多么心酸,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她没有办法有那么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自从新冠疫情出现后,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就变得异常忙碌,通过武汉疫情我们了解到很多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艰辛,医护人员的日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辛苦。医护人员的日常真的很艰辛他们每天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需要给无数人进行核酸测试,每天重复的工作却不敢有任何马虎,一天下来他们没有什么时间吃饭喝水,脸上也因为佩戴防护服而留下很深的印记,这些就是他们生活的日常。我觉得最心酸的是与家人的分别工作上的压力他们完全可以承受,我觉得最心酸的是和家人的分别,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法陪伴家人和孩子,这对于他们才是最为严峻的考验。

[create_time]2022-01-11 20:47:03[/create_time]2022-01-26 15:36:1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清清清清喵bA709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7431ea7.8O-Qeg1Sj8G3hsWQqryomg.jpg?time=7025&tieba_portrait_time=7025[avatar]TA获得超过4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8[view_count]

郑州一位妈妈给孩子做核酸却被叫谢谢阿姨,这一幕为何令人感到心酸?

序言:有一位妈妈在给自己的孩子做核酸的时候,因为孩子没有发现医护人员是自己的妈妈,于是最后说了一句谢谢阿姨。但是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感觉特别的心酸。因为很多孩子与妈妈相聚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样就没有办法及时享受母亲的温暖。一、生活在疫情时代的孩子现在疫情几乎与人类共存了,并且在冬天的时候,疫情非常容易反复。有很多的孩子在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需要每天去做核酸检测,很多孩子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感觉特别难受,但是依旧会支持医护人员,这样就能够防止疫情扩散。有很多的孩子生活在疫情时代,并且已经习惯了戴口罩。很多人在看到孩子表现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的可惜,本来孩子需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每天需要被核酸包围。二、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短这个新闻中的妈妈是一个医护人员,并且曾经支援过武汉,由此可以看出妈妈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那么这一次在郑州出现疫情之后,妈妈也是奔赴在前线,为小区里的人做好心理准备,妈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孩子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没有办法认出穿着防护服的就是自己的妈妈。妈妈在看到孩子的时候也非常的激动,但是在听到孩子叫了一句谢谢阿姨之后,也会感觉特别的难受。三、习惯性的回答小编觉得这个孩子是非常有礼貌,相信已经做过很多次核酸,如果生活在郑州的话,一定知道郑州这一年经历了非常多的苦难。无论是水灾还是疫情,让很多众多人苦不堪言,这个孩子习惯性的回答谢谢阿姨。在做核酸的时候,也没有仔细看。觉得是其他的阿姨,但是正在给自己做核酸的,却是自己的妈妈。

[create_time]2022-01-10 11:32:01[/create_time]2022-01-25 11:24:1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天秀池0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04d17fe.eek8cT4M8Gm8nbzdQN4iFg.jpg?time=6260&tieba_portrait_time=6260[avatar]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3[view_count]

郑州新增11+16,疫情主要发生在医院内部,防控面临着哪些困难?

目前的防疫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医生护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确实是非常的煎熬。虽然说防护服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但是这些服装由于是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的状况的,那么人长期在这样的服装里面,身体的温度不断的升高,对于医护人员的考验来说也在逐渐的增大。可以说他们不仅要和病毒做抗争,还要和自己的身体做抗争,两方面相加起来的话确实是非常的煎熬的。那么目前郑州的问题出现在医院也说明这个病毒相对于最开始的病毒来说,它的传染力度似乎变强,那么传染速度也在不断的增快,也告诉我们在原来基础的防疫手段之上还应该再加强防疫的措施。通过各方面的防疫去对这个病毒进行抗争,毕竟像这样的病毒,如果说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控制的话,再次卷土重来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灾难是更大的。毕竟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虽然说具备了一个防疫的意识,也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去防控疫情的模式,但是当这个病毒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之中不断变异的时候,我们的应对措施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最开始的阶段的话,那么和它去进行抗争,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所以说目前就要求我们在面对这些病毒的时候,应该是要更加的警惕谨慎。只有我们从源头开始把关,不让这个病毒得到再一次的扩散,完全的将他扼杀的话,才有可能完整的控制好目前的状况。目前的防疫仍然是比较严峻的,所以说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都为此做出付出,这样的话才能够让目前的病毒传播能够被彻底且完美地控制住。

[create_time]2021-08-02 12:27:35[/create_time]2021-08-17 11:53:52[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己分[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ccc005a.C1siZpfmdsovXpV1hl-BpQ.jpg?time=1081&tieba_portrait_time=1081[avatar]TA获得超过51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4[view_count]

河南2个儿子因疫情不回家过年,母亲挂电话后捂脸哭泣,对此你怎么看?

河南2个儿子因疫情不回家过年,母亲挂电话后捂脸哭泣,对此小编表示非常能够理解这样的感受。由于疫情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回家,家长对于这样的现象是最不能接受的。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家,而且孩子平时上班非常的忙碌,基本上也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回家,因此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家。由于疫情的原因连过年孩子都没有办法回家,所以母亲哭是能够理解的。在当地过年但是无论如何,大家也都觉得两个儿子的选择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孩子如果强行的回家过年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导致疫情的防控出现问题。与其等到后续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倒不如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不回家过年。虽然说一个人在外面过年确实非常的孤独,而且没有办法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所有人的健康着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所以这边也建议在外地工作的人,如果当地的疫情形势比较险峻的话就不要想着回家了。而且河南的疫情也陆陆续续的有所爆发,在完全控制之前大家就不要选择随便的返乡了,因为这样的现象还是非常不可取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己,而且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就做出错误的决定。不回家过年确实是遗憾,但是可以选择将这份遗憾留到以后的时间,用以后的时间来弥补。当疫情过去了以后自己可以选择回家陪自己的爸爸妈妈过个节或者是今后好好的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要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些本末倒置的行为,否则的话自己也有可能会出现后悔的现象。

[create_time]2022-01-12 14:32:51[/create_time]2022-01-27 14:25:05[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叫我社会历史侠[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62c11dfa9ec8a1382815b9fe703918fa0ecc03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文本编辑[slogan]不要犯同样错误,因为有很多错误可以尝试。[intro]98[view_count]

眼癌诈捐事件还原真相是什么?

对于公益机构质疑家属不愿意让孩子到大医院化疗,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表示,主要原因还是经济条件问题。后期,他们对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也失去信任,不愿意再接受他们的帮助。“都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变成了这样的撕裂。”5月27日,最早一直质疑王凤雅家属的微博大V@作家陈岚发表微博,表示向王凤雅的家人、向努力奔波的民政和公安及村镇干部等所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河南三岁女童王凤雅,2018年5月4日因视网膜母细胞瘤离世。5月24日,某公众号发布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指责其母杨美芹利用女儿患病在水滴筹、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上募集善款15万元,却没有将善款用于治疗女儿的疾病,而是用来治疗小儿子的唇裂,“利用小凤雅存活的希望诈骗”。随后,王凤雅家人遭网友声讨。在农村贫困家庭面对癌症的两难选择中,家属、志愿者一度陷入互不信任、互相指责的“罗生门”。5月25日至5月27日,河南省太康县张集镇温良村的王家里,始终聚集着大批媒体记者。5月25日下午,面对媒体记者的镜头,说到“没有钱,不能给她最好的治疗”,杨美芹再也说不下去,哭得几乎昏厥,浑身颤抖。她还对记者表示,家人不愿接受陈岚的道歉。接下来,他们将依法维权,如果协商无果,将起诉参与炒作此事的相关公益人士。“诈捐”之争早在今年4月8日,微博“小希望之树”、微博“作家陈岚”就开始在微博上发文,质疑杨美芹一家诈捐。5月24日《王凤雅小朋友之死》一文,更是将王太友、杨美芹一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文章指出的,家属将善款用于孙子治疗兔唇,王太友予以否认。他说,治疗孙子的兔唇是2017年4月,而王凤雅查出眼癌是11月,而且治疗兔唇的费用是嫣然天使基金承担,不存在挪用善款的可能。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王太友的说法。这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杨美芹一家申请了嫣然天使基金,并于去年4月底带孩子到北京动手术,手术费全免,5月3日就出院了。事实上,网文质疑杨美芹将善款用于儿子治疗兔唇,源自于去年12月2日,杨美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的照片,并配发文字“大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干净”。杨美芹表示,这次是带儿子去复查,总共复查了三次,分别是5月、7月和12月,发微博是为了“表达对嫣然的感谢和帮嫣然宣传宣传”。“兔唇手术后,半年内复查三次,这是常规的诊疗程序。复查也是免费的,家属只需要出挂号费。”上述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挂号费现在每次只需160元,去年那时候更便宜。对于网传的“筹款15万元”,王凤雅家人也表示异议。15万只是预计目标,实际没有这么多。5月25日,水滴筹官方发布声明称,杨美芹分别于2017年11月3日至29日、2018年3月15日至27日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两次个人求助,共有2249人次伸出援手,实际筹得款项35689元。同一天,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机构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虽然在爱心人士的呼吁下参与了救助,但此项目我机构未立项未筹款未拨款”。王太友告诉新京报记者,加上微信红包、直播打赏募集的2949元,杨美芹总共募集资金38638元。5月25日下午,王太友在太康县张集镇民政所、水滴筹、媒体等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河南省太康县民政局社会福利股,将剩余的1301元善款捐给慈善组织。为了说明善款去处,王太友根据现有票据和回忆,列出了一张花销明细,包括“拍片费3000元”“奶粉11000元”“救护车费1400元”等14项支出,这些在村里诊所、太康县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和王凤雅日常开销的花费,合计37337元,剩余1301元。王太友表示,这些善款主要用于王凤雅输液治疗、奶粉、玩具等。“我们想满足孩子的心愿,让她吃好喝好点,奶粉都是买两百多一瓶的,想要的玩具也都买给她。”不过,对于这份明细,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长表示,有些数据警方也无法核实真假,“比如买水果、玩具、奶粉到底花了多少钱,我们确实调查不清楚。村诊所的账也没有记录。”对于公益机构质疑家属不愿意让孩子到大医院化疗,王太友表示,主要原因还是经济条件问题。后期,他们对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也失去信任,不愿意再接受他们的帮助。“拿不出这个钱”杨美芹一家住在太康县张集镇温良口村。杨美芹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王凤雅排行老四。杨美芹记得,王凤雅出生几天后,她就发现,照着灯时,女儿的眼睛有点反光,“我还在想她眼睛怎么那么亮呢,再看又没有了。”之后,一直到两岁半,女儿也没出现什么症状。去年9月,王凤雅突然开始眼睛疼。杨美芹带她去同镇的南张楼村一家私人眼科诊所看病,之后一直就在那输液、滴眼药水。“她一开始的症状是眼睛酸疼、流泪,我给她诊断的是角膜炎和白内障。治疗方法是滴眼药水和输液,输液输的是消炎药。”5月26日,这家诊所的医生张连营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10月下旬,王凤雅突然发高烧,挂了一星期吊瓶依然不退烧,还直说眼睛疼。10月29日,杨美芹带着王凤雅到太康县人民医院眼科看病。经过眼轴位CT和脑颅磁共振检查,王凤雅被查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但脑颅未见明显异常。当时接诊的是眼科医生张凯华。“检查完后,我就告诉家长,这个病只能去大医院治疗,县里医院没法治。”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王凤雅看病并非使用本名,而是用了另一位5岁儿童杨某某的名字。当他开转诊单时,家属告知孩子没有参加新农合,“只有参加新农合,转诊才能报销,我让她下次再来开。”11月2日,杨美芹再次带着王凤雅到人民医院找张凯华开转诊证明,这次提供的是真名。对于“借名看病”一事,王太友告诉新京报记者,王凤雅在2017年查出眼癌之前已经办了新农合,但是要到2018年1月1日才能报销。因此,家人用了杨美芹侄子的名字给王凤雅看病,这样可以报销,“一开始,不知道凤雅是什么病,但后来查出是这个病后,就坚持要用真名了。”张凯华拒绝开转诊证明后,当天杨美芹又带王凤雅去太康县人民医院老院区重新做了检查。家属提供的一张太康县人民医院11月2日的诊断说明书显示,王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医生建议是:“本院无条件治疗,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第2页 /(共3页)这次接诊的眼科医生张琴告诉新京报记者,那天她建议家属转院,连药也没开,“这病我们医院治不了”。据家属介绍,11月3日,他们就带着王凤雅到了郑州。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看了县人民医院拍的片子后,确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医生说,要找专家会诊,癌细胞没有转移的情况下,马上给她做手术。”11月9日,家属再次带王凤雅到郑大一附院参加专家会诊。王太友回忆道,当时会诊的专家有六七个,他问专家有什么治疗方案,一个岁数大的医生说,手术不能做了,双眼摘了也保不住命,建议化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陈悦参加了专家会诊。她说自己已经记不清具体细节,只记得王凤雅是门诊病人,“我们给家属说了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手术就是眼摘。家属不是很接受眼摘,我说不想眼摘的话就化疗。”一张郑大附一院于2017年11月9日诊断说明书显示,王凤雅的病为双侧眼球内母细胞瘤,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化疗。但是,家属并没有选择住院化疗。王太友说,当时医生说,不管手术还是化疗,谁也不能保证孩子能活多久。而且,住院要先交两万块钱,一个月做一个化疗,“我们拿不出这个钱,就回家筹钱。”癌细胞向脑颅转移王太友说,正是为了给孩子筹钱化疗,这次从郑州回来后,11月初开始,杨美芹才开始在水滴筹平台上筹钱。第一次水滴筹,杨美芹只筹到了一万两千多元。杨美芹说,今年2月,在邻居建议下,她在火山小视频上发王凤雅的照片,吸引关注。有网友留言建议她公布手机号,之后,有一些网友加了她的微信,给她发红包。“3月份,有网友建议我开直播,说直播打赏赚得多。我就开了直播,接受打赏。”但是,王凤雅的病情持续恶化。从郑州一附院确诊回来后,王凤雅就一直在南张楼村眼科诊所输消炎药。医生张连营告诉新京报记者,那段时间大概花费了1700多元,“治疗后,孩子眼睛有些好转,能睁开眼了”。到去年12月底下雪,天太冷,王凤雅被家人转回温良口村卫生室。医生王学良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从今年1月份到3月份,王凤雅一直都在他那里输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抗生素(消炎)和营养液,“总共花了1900多元”。从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里筹到大约2000多元时,3月14日,杨美芹再次带王凤雅到太康县人民医院复查。当天接诊的医生依然是张琴。她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她见到的王凤雅右眼眼球已经明显凸出,家属说孩子已经不吃饭了。医院为王凤雅做了脑颅磁共振,发现癌细胞已经向脑颅扩散,且有梗阻性脑积水。“当时,家属问我,孩子还能活几天,我说,我说不好。”张琴告诉记者,不过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保不住命了,只能治疗延长生命,但她两次给王凤雅看病,均没有表示要采取保守治疗,“我只能是建议他们去大医院治疗。”3月14日这天,曾接诊过王凤雅的医生张凯华也再次见到孩子,她也建议杨美芹赶紧带孩子去大医院检查,当时杨美芹情绪不太好,“她说大医院都看过了,都说没法治疗了。”这次检查完后,杨美芹第二次在水滴筹上筹钱。根据水滴筹的声明,这次筹款日期是2018年3月15日至27日,预计筹款15万元,实际筹款23316元。但是,王凤雅还是没能到大医院治疗。从3月15日开始,王凤雅被送到张集镇卫生院住院。主治医生杨荣光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王凤雅比较烦躁,总是哭闹,也有发烧,但意识还比较清醒,会喊饿、不要输液,“我看了检查报告,癌细胞已经颅内转移了,按常理说,这就要命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只能给她增加营养、能量;发烧就治发烧,咳嗽就治咳嗽,尽量给孩子延长生命。”正是王凤雅在张集镇治疗期间,志愿者开始介入此事,并开始与王太友一家人“争夺”王凤雅。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医疗救助项目负责人白梦雪向新京报记者提供了一份《王凤雅救助过程》,称今年3月18日,有志愿者向一家公益机构求助,说一位微信名为“永远平安”(注:杨美芹微信)的人说孩子病了,需要帮助扩散水滴筹筹款。但当志愿者看到家属提供的诊断证明,发现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王凤雅一直在镇医院治疗,从没进行化疗。志愿者多次提出要提供帮助未果,“我们对此特别疑惑,凤雅得了“视网膜神经母细胞瘤”,恶性肿瘤发展非常迅速,不做化疗根本没有控制病情的可能,怎么只是在镇医院挂水呢?”“争夺”王凤雅4月5日,爱心妈妈马婵娟赶到了杨美芹太康家中,提出要带孩子去北京治疗。杨美芹说,马婵娟来说要提供帮助的时候,她内心很感激,觉得怎么会有这样好的人,“她一来和我抱头大哭。”一开始,王太友对马婵娟也是抱着信任的态度,“她说,已经帮我们联系好北京儿童医院,把我们的证件资料传给北京那边的志愿者,他们会办好一切手续,我们过去可以直接入院治疗,我们才同意跟她一起去北京的。”当晚十一点,王太友一行登上了北上的火车。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到达北京。“当时有七八个志愿者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对我们拍照。”王太友告诉新京报记者,到了医院他们才发现,马婵娟实际上并没有联系好医院。当天,志愿者也没帮王凤雅挂上号,一开始用的是别人的住院卡,中午十一点左右,才在急诊科给王凤雅办上卡。王太友说,当天在眼科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王凤雅病情已经很严重,手术已经没有意义,孩子身体虚弱,不能化疗。中午十一点多,他们抱着孩子去急诊科,要求给孩子输营养液,“从头天下午出发,到第二天中午她都几乎没有进食,在卧铺上的时候,就已经虚弱到喝不下奶粉了。”等了很久,王凤雅也没能输液,王太友决定出去找诊所先给孩子输液。“当天在外面诊所输完液,我们就连夜包车回家了。”王太友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对志愿者的不信任是一点点累积的,原因包括总是给孩子拍照,没有兑现在北京入院治疗的承诺,还和孩子妈妈说“哭得越厉害,捐钱越多”,等等。对此,马婵娟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拍照片的目的是让关注的人知道事件进展。纠结哭不哭没有意义。而家属坚持要走的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想立刻做手术,不想化疗也不想等。新京报记者多次请马婵娟详细回应家属的质疑。截至发稿时,马婵娟表示“我只想说,我是受爱心妈妈们委托,去那边试着劝说她们去给孩子看病的”,并表示自己知道私募是违法的。关于北京之行的其他问题,记者未获回应。4月8日,大树公益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发布寻人启事,寻找王凤雅。寻人启事称,王凤雅情况已经严重到危及生命。“4月6日,爱心妈妈帮她在北京联系了床位,但家属不顾小孩生死,强行抱着小孩跑了,孩子生死不明。”王太友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7号凌晨回到太康家中,“到家之后,就发现孩子在发烧,烧到了39℃多,就赶紧叫了村里诊所的医生来给孩子输液。当天下午,我们回到了镇卫生院,医生说,你们不要再来挂针了,回家吧,孩子不中了,就在村里输点营养液。”一天两次转院均未被收治4月9日,一直在家中输液的王凤雅突然脸色苍白,输液也输不进去,被送往太康县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病房抢救。“医生不停按凤雅的心脏,她的心跳微弱,几乎就要停了。”杨美芹说,当时医生问她,要不要坚持治疗,她回答坚持,但医生说进一步治疗需要做脑CT看肿瘤有没有破裂,要拔掉氧气,孩子可能撑不到做完检查。如果孩子中途死亡的,就要送太平间直接火化。“医生还说,孩子可能撑不到明天了,这种情况,我只好放弃。如果进太平间火化,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想让她从家走。”于是,杨美芹抱着王凤雅坐救护车回家。“路过张集镇,我给孩子买了好多衣服、鞋子和布娃娃,怕她撑不到第二天早晨,没时间买了。”杨美芹说,但是,还在路上,王凤雅又动了,她赶紧把她带回家输液。第3页 /(共3页)当天晚上,志愿者在网络上发布消息,称王凤雅已经死亡。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后,确认王凤雅死亡消息不实。王凤雅从太康县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病房回到家的这天晚上,太康县、张集镇妇联、公安、民政部门的人来家里查看情况,并让家属把孩子带到镇卫生院治疗。镇卫生院医生杨荣光证实了这一说法。“当晚送来后,第二天上午在我院输液。下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说服家属,把孩子送到县人民医院。但送过去后,县人民医院已经不收了。当天,又送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大一附院,都没有接收。当天夜里又送回家里。”杨荣光告诉新京报记者。不过,新京报记者在太康县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病房查到信息是,王凤雅于4月11日下午17时22分在太康县人民医院入院,18时30分出院。当时接诊的医生聂超群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我们建议的是,去河南省肿瘤医院。”聂超群记得,当时他看到的王凤雅处于昏迷状态,右眼明显凸出,“大概是一个高3厘米,宽5厘米的肿瘤。”聂超群说,他们只给王凤雅做了简单的检查,发现她呼吸、心率都正常,只是发烧38.5度,“生命体征正常,在转院途中不会有什么问题。”当天转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杨美芹说,值班医生告诉她,孩子只能进重症监护室,不能手术、也不能化疗,每天费用要一万多。如果去世了,同样要直接送太平间火化。“政府的工作人员说了,费用由他们出,但是,我一方面不好意思让他们承担这么多费用,另一方面还是想抱着活着的凤雅回家。于是决定不进重症监护室,连夜坐救护车回家。之后就送到镇卫生院治疗。”张集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吴玉杰这天也跟随家属前往郑大一附院,他证实,当时郑大一附院的值班医生还问家属和镇政府陪同人员,王凤雅已经是中晚期,为什么还送到他们医院?家属说,志愿者一直在网上质疑他们,他们承受舆论压力很大。一定要给孩子办住院。“我们镇里还拿了钱,准备给孩子垫医药费的。但医生说,如果实在要住院,只能进ICU,家属就把孩子抱回家了,怕孩子死在医院,直接火化,就见不到了。”“不折腾孩子去任何地方”直到王凤雅生命的最后阶段,志愿者们仍然没有放弃。4月13日,大树公益工作人员白梦雪等三人来到张集卫生院看望王凤雅,并带来救助合同,希望家属能签字接受救助。上述《王凤雅救助过程》显示,大树公益工作人员建议,如果带孩子到郑州就医,待孩子身体指标稳定后,可以根据专家建议,带到北京或者上海就医,医疗资源由大树公益负责,也会持续支付孩子所有医疗费用。另外,在医院附近一公里范围内租赁一处房屋供家属住宿。对此,王太友表示,当天白梦雪一开始提出的方案是在郑州治疗,方案是在重症监护室治疗,还给家属租房。他还提出了大树公益把在发的微博删掉。“这个方案我是同意的。后来她给他们大树公益中心的领导打电话,就改口了,说不能去郑州,要去北京上海。我说除了郑州,别的地方我都不能配合。”对于为什么只接受郑州,不接受到北京上海,王太友表示,因为不管去哪里,都是进重症监护室,都是不能化疗不能手术,去郑州孩子能少受点罪。王太友对上一次北京之行的一路辛苦颠簸心有余悸。“再有就是,我认为他们非要去北京上海,有他们利益的考虑,因为去北京上海能筹到更多钱。”王太友说。《王凤雅救助过程》显示,在等待家属商量结果时,大约13时30分,王凤雅奶奶突然抢走大树公益工作人员手机,并对其进行殴打。王太友则告诉新京报记者,凤雅奶奶看到白梦雪在摆弄手机发微博,就上前抢下白的手机,让她不要再发了。白梦雪把手机夺回来,推了凤雅奶奶一把。对此,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长张磊落对此事的说法是,当时白梦雪在玩手机,王凤雅奶奶以为又在拍视频,就去夺手机,“是夺手机的过程,没有发生争执,这个问题很清楚,我参与调查了。”这次,家属与志愿者之间的协商依然没有结果。大树公益工作人员离开了王家。5月25日,上海仁德基金会发布声明,“因收到网友反馈,提出对‘王凤雅’事件相关方上海大树公益服务中心的争议问题,上海仁德基金会主动暂停上海大树公益服务中心在我会名下筹款。”对此,同日大树公益发布情况说明称,在王凤雅事件中,大树公益未立项未募款未拨款,机构公号也没转发该事件任何新闻,“王凤雅事件和我们的任何项目没有任何关系。”

[create_time]2018-05-29 12:35:21[/create_time]2018-06-13 12:33: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82[view_count]

女童王凤雅病亡事件背后有什么?

幼年早夭的王凤雅无论如何都不会料到,她的离世让一些网络舆论给她的家人扣上“虐待遗弃”、“故意杀人”的罪名。图为病重的河南太康县患眼癌童王凤雅接受治疗,图片取自网络,具体拍摄时间地点不详。2017年10月,两岁半的河南太康县女童王凤雅在郑州确诊患上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建议其家人采取化疗和保守治疗。因为没有工作,为给孩子赚营养费,王凤雅母亲杨美芹开始尝试发布小凤雅的视频和进行直播。一些用户告诉她可以通过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去申请善款和帮助。这期间有自称志愿者的马女士来到她家中提供帮助。2017年4月5日,王风雅的爷爷、母亲和志愿者马女士前往北京为王风雅治病。在北京儿童医院,他们被告知,孩子病情危急,没法手术,也住不了院。志愿者称可以帮助联系其他医院,但爷爷王太友认为志愿者帮他们看病其实是骗局,因为一些志愿者一路上在给他们拍照,试图让家长哭,说不哭怎么让别人捐钱。在与志愿者撕破脸之后,王凤雅家人回到太康县,在张集镇卫生院继续为其治疗。5月4日,不到三岁的王凤雅不幸离世。5月24日,一篇图文并茂、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网文,令4月间即出现在网络上的对王凤雅家人的一系列包括“诈捐”在内的指控达到高潮。5月24日,针对王凤雅家属在水滴筹获得15万元善款却没有用作王凤雅的治疗,反而用作治疗其弟弟的兔唇这一消息,水滴筹发表官方声明,证实王凤雅家属实际筹集资金为35689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公益组织嫣然天使基金会也侧面证实,王风雅弟弟治疗兔唇的费用该基金会承担。5月25日,河南省太康县警方表示,没有了解到王凤雅家长涉嫌诈骗犯罪的证据,对相关指控未予立案。至此,这一事件暂告一段落。但相关事宜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值得细究。一、女童之死是因“虐待遗弃”还是“故意杀人”?4月9日起,即有微博认证的知名人士和志愿者在网络上认为,王风雅家人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以姐之名为弟治病”,涉嫌“诈捐”、“私吞剩余善款”,甚至“遗弃、虐待儿童”。王凤雅离世后,有网络言论指控:“小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随后一群人跟帖指责:“地狱空荡荡,小凤雅的父母在人间。”甚至有自媒体以漫画的形式,展现了王凤雅被弟弟欺负、被爷爷奶奶嫌弃、因为和弟弟吵架而被妈妈“暴打”的场景。不乏有人建议以遗弃罪、虐待罪甚至是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家人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也就是说“在被抚养人患病的时候不给予有效地治疗”确实涉嫌遗弃。如果事实真如一些网络舆论指控的一般,女童王凤雅家属在筹集的善款足够治疗、治疗条件也满足的情况下,故意、积极主动地放弃治疗,或者消极怠慢地配合志愿者的工作,拒绝治疗,那么他们的行为确实可能涉嫌遗弃罪。但是“故意杀人”在我国刑事法律中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 如果仅仅因为家属在该女童癌症中晚期的时候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这些治疗方案,没有按照志愿者的要求在大城市的医院选择住院治疗而是选择在老家“保守治疗”,就认定家属的行为是故意杀人,这种说辞与逻辑在法律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幼年早夭的王凤雅无论如何都不会料到,她的离世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甚至让一些网络舆论给她的家人扣上“虐待遗弃”、“故意杀人”的罪名。二、公益组织与《慈善法》的触碰根据各媒体的报道,在王凤雅治疗与募捐期间一直有志愿者参与,其中常提及的两个帮助募捐、发布信息、跟进的志愿者组织是“爱兮弘善”和“大树公益”。笔者查询“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与“慈善中国——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查询”这两大平台发现,“爱兮弘善”并未在这两大平台上有任何登记信息,“大树公益”则是在上海市黄浦区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那么,未进行登记的“爱兮弘善”参与为王凤雅募捐的行为是否合法呢?我国《慈善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第九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二)不以营利为目的;(三)有自己的名称和住所;(四)有组织章程;(五)有必要的财产;(六)有符合条件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进一步规定:“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然而,笔者通过各大搜索引擎进一步查询,并未查询到“爱兮弘善”组织的具体住所、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等详细信息及具体的登记信息。如果“爱兮弘善”不是合法的募捐主体,那么该组织触碰了怎样的法律?《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二)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四)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未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验证义务的,由其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慈善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在一则王凤雅家属受访的视频中,王凤娟的妈妈提及志愿者在很多微信群、其他渠道群发捐款求助信息,进行募捐。但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如果“爱兮弘善”是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那么其募捐行为即违反了该法的规定。更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未履行按照法律规定对募捐信息的真伪性进行的验证,也可能被追究相关责任。在这个事件中,个别公益组织(或者打着公益旗号的组织)的志愿者参与王凤雅的救治、募捐到底是为了公益还是为了名利,我们不得而知。但相关组织是否真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公益组织,是否突破了法律的界限,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尚且值得深究。三、互联网募集与《慈善法》的触碰虽然我国《慈善法》的实施日期是2016年9月1日,但却没有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甚至略显滞后与空白。比如,关于个人利用自媒体、网络平台募捐的合法性,关于善款监督、余款处置,相关事宜在《慈善法》中并未涉及,令这部法律越来越遭人诟病。个人在网上募捐是属于《慈善法》所规定的“公益募捐”还是属于“公益众筹”?《中国公益众筹观察报告》(2014年8月由瑞森德筹款研究中心发布)对公益众筹的定义是:广义的公益众筹是指公众筹资,即面向公众募集资金或者其他资源;狭义的公益众筹是公益机构、企业或个人在众筹平台发起的公益性筹款项目,出资者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并在项目成功后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捐赠式众筹其实是特殊的公益众筹,不能简单用狭义或者广义来概括。根据我国《慈善法》关于公益募捐的规定,个人必须要寻求公益组织合作才可发起募捐,并且公益性质的捐赠不以回报为目的,即要符合公益的基本特性。但在现实中,个人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众筹平台发起求助,平台对发起主体资质无特殊要求,众筹项目发起人需要设置筹资目标金额、筹款时间以及设置相应的捐赠回报。回报内容包括实物或非实物,但是该回报与捐赠本身不形成对等收益。因此, 个人通过众筹进行网络求助是互联网救助和互联网众筹的合成物,不能单纯以个人发起还是公益组织发起为依据,判断其是否为公益性质。 我国《慈善法》尚不涉及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求救的行为,此处的空白理应进行填写。家属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还尚未花完的,应该怎么处理?王凤雅离世后,不少人指责其家属“募集了15万善款,没怎么花,剩下的都私吞了”,后来根据证实,家属通过水滴筹募集的钱款除了用于治疗开销,剩余一千余元,其家属将这一千余元交给了太康县慈善会。按照目前《慈善法》的规定,对于公募的善款,如果没使用完,可以给相应的或类似的项目使用。但是对于私人募款,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如何处理这种私人募集用于治病的款项的余款,学界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依据金钱的属性,应该作为救助人的遗产进行处理;有学者认为应当归还给捐款人,至于是按比例归还给所有捐款人还是按时间归还给后来的捐款人,尚无定论;也有学者认为应当捐给与相应的基金会,用于救助同类病人。笔者更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四、理性面对互联网捐赠事件,不能因噎废食虽然支付宝、微信等社交网络以及诸如“水滴筹”等互联网众筹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被使用的募捐手段,但在《慈善法》立法者眼中,它们并不是“合法合规”的募捐工具。事实上,与这些互联网募集平台相比,“合法合规”的慈善募集方式程序太过繁琐,审核条件与时间很长,耗时耗力,为受助人的求助带来不便。相反,互联网平台尽管漏洞大,容易受到质疑,但是门槛低、传播快、影响大、互动强、效率高,使用善款畅通无阻,可以让求助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许多重病家庭选择求助互联网平台,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更加实际管用。因此,公募慈善机构更应该反思,研究出便捷、人性化的网络平台众筹和审核制度,让求助人获得便利,倒逼网络众筹回归合理。慈善事业有特殊性。公众宁愿相信,每一个求助事件都是真实的,但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求助募捐越来越普遍,“诈捐”等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好好规范互联网募集平台,任何一起“诈捐”事件都可能严重影响公众对公益行业的信心。虽然大多数人对别人的苦难都是同情的,但对欺诈也几乎都是“零容忍”的,只要出现一个欺诈性募捐者,就会伤害很多爱心人士的公益之心,受伤的公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有专家呼吁,网络募捐要进入有序状态。他们主张,依法成立且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有权通过互联网开展募捐活动,可以进行网络募捐的网络平台必须经由民政部门统一审核或指定,希望以此来促进网络慈善活动健康发展,杜绝鱼龙混杂的现象。行文至此,笔者认为,规范互联网募捐活动是一方面,但加强《慈善法》的立法,将个人募捐合法化也必不可少。最重要的是, 公众要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诈捐”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求助者都是真正需要公益与慈善救助的人,不能因为个别受助人的不轨举动而自毁爱心,不能因噎废食。同时,在真相尚不明了的情形下,网络上的围观者应当克制语言暴力的使用,理性围观,守护住人心的温度。

[create_time]2018-05-29 18:12:33[/create_time]2018-06-13 18:11: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45[view_count]

上一篇:郑州市商务局

下一篇:天基人才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