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7 23:34:00编辑:思创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
2.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3. 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4. 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 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的图片资料.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这片黄河流域,可是,很多年来,这条美丽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吞噬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这又是为什么呢?怎么变成这样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黄河变化的情况,相信我们能找到答案的.
2.揭题,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黄河变化前后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认读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生字的认读.(指名读或”小老师”带读的方式”)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产生质疑
1.默读课文.
2.产生质疑,师归纳以下几点:
(1)为什么以前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如今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发生变化)的原因?
(3)如何治理黄河?
四.品读课文,解决质疑.
(一)学习1—3自然段
1.划出黄河过去是怎样的句子,并朗读.
2.师归纳板书:
过去-----摇篮: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3.找出描写黄河变化的数字
(1)汇报含沙量,大水灾,改道的数字
(2)通过这些数字了解黄河的变化及其危害性;明白用了什么手法? (列数字)
4.指名读,齐读.(指导用”向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4—6自然段
1.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2.通过汇报,师板书:
如今----忧患的原因{自然:气温转寒,暴雨;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
3.齐读4—6段 (指导读出”忧心”)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科学家们治理黄河的办法.
2.师板书:
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3.齐读最后一段 (指导学生带着期待和信心朗读)
4.齐声朗读整篇课文.
五.交流体会:
1.体会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2.师总结: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以防水土流失.
3.感悟此篇课文的中心
我们要树立环抱意识.
4.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环保的措施.
六.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都知道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及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办法.那么我相信,黄河变回我们可爱的母亲河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七.板书设计: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如今----忧患
  (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自然:气温转寒,暴雨; 保护母亲河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 --------- 保护环境

  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人人有责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
     环 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带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导放结合,合作学习,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垫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
(2)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知识的资料,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采取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用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谁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哪条河?你所知道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2.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视频展示黄河过去和现在)
3.视频看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生看后说感受,质疑)。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师:课文读完了,现在我想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一位同学把词语读一读。齐读。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黄河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4.引导概括:原来——摇篮 后来——祸河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相机板书。
5.现在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课文先讲了 ,接着讲了 ,然后讲了 ,最后讲了 。)

三、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一)师:同学们,高老师不仅是一位语文老师,而且是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老师,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现在就请全班同学帮助我一起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A.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C.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D.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二)请各位同学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学习黄河的过去。
1.导语:刚才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指名回答,课文中说原来的黄河流域可以与今天的江淮流域媲美,现在就请看一下今天江淮流域的美景(课件展示昔日黄河流域,出示第三段)
3.黄河的水哺育了炎黄子孙,所以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面对这样美好的河流,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什么样的语气读?热爱、向往、感激、自豪、骄傲、赞美)指名回答。
4.请各位同学怀着热爱、赞美、向往之情一起向全国人民展示过去黄河之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黄河的现在。
1.过渡:这样美好的摇篮,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你是从课文哪些自然段了解到的?)出示课件。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小结:作者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今天我带来了一段洪水泛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课件展示黄河泛滥)
4.看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读这部分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指导朗读。
5.好,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下1、4段,第一段我读黑字部分,同学们读红字部分,要读出你们的悲痛、伤心来。第四段大家齐读。(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
6.刚才,我们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原来的黄河和后来的黄河,全国人民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
7.本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段)这句话哪个词承上,哪个词启下呢?(摇篮、祸河)板书。
8.现在的黄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了解到的呢?指名回答。
9.写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0.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找一找,请同学们动笔用波浪线画出。请学生汇报。
11.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由于含沙量大,大量泥沙在下游河道沉积,黄河变成了什么?悬河。
12.出示悬河录像,解释悬河。
(五)学习黄河变化的原因
1.是啊!第5段用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2.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指名回答,自然、人为。
3.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更严重的是。出示“更严重……频繁”师生合作读。
4.这一部分一连用了12个越字,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六)学习治理黄河
1.师:黄河的水患使两岸老百姓叫苦不迭,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呢?为了拯救黄河,科学家为黄河设计了哪些治理方案。
2.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小结学法
1.同学们,该我们为黄河出一份力了,拿出纸来写一写你为治理黄河设计的方案。
2.黄河的变化并不能亲眼所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提示得如此清楚、具体?(采用了大量详实的材料)作者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些材料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阅读、搜集、记载)我们也要向作者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材料,这样作文就能意之有物。)
3.黄河发生的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启示?(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善待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你能联系实际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受到处罚的例子吗?(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洪旱)
五、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黄河从过去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后来变成祸河,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破坏,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想出的方案,让我们也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

六、布置作业
任选作业(课件出示)
1.写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
2.写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3.出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手抄报。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维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教学重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教学准备】
  《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
  黄河是母亲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二、初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变化
  1、学会本课生字词:
   ⑴ 读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 读读词,明其义。
  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哪些变化?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三、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汇报形式:
  1、资料展示(抗洪)。
  2、绘画演示。
 
四、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1、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
  2、小组合作,为治理黄河提建议。
 
【板书】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来    现在
气候温暖 自 人 含沙量大
森林茂密 然 为 河床抬高
土地肥沃 因 原 经常决口
素 因
(摇篮)  原因  (祸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要求: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生:我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认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认为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对!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点评:课前由有关黄河资料的CAI课件导入,激发了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作铺垫。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
  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
  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
  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板书)
  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生进行的第一步,这样做是为确定探究学习目标作准备。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探究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自由分级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点评:课前学生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是为探究性学习建立学习包,提供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为学生在探究学习,协作攻关过程中提供了资源,辅平了道路。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师:好!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师:这几句话,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我认为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
  生:我认为用热爱、赞美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能!
  师:那就请你们结合资料来谈一谈。
  生:我是从《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到的:“据书本记载,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被繁茂的森林草原所覆盖,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河水清澈,为各种动植物的滋生繁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西周时期,这里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达53%”。这些资料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是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里查到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黄河资源网》里找到:“我国古都咸阳长安(现在的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北京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3亿多亩肥沃耕地,黄河用自己乳汗哺充分了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板书:摇篮)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师: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用疼心的语气来读。
  生:用痛惜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疼心、痛惜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这句话。
  师:好!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能!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199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口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爱灾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这说明了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源网》上找到的:1935年,郑州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14900立方米,山东鄄城董庄决口,鲁苏27个县被淹,341万人受灾,更为骇人听闻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豫、皖、苏3省44个县被淹,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文本书中找到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旱灾量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44年的371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有1070次。仅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就有201次,几乎年年有旱灾。1976~1879年晋、冀、鲁、豫4省连续大旱,死亡1300多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祸河)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知道,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在介绍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我认为作者运用了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
  生: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3-4米、10以上。
  师:列举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有力地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生: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师:作者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了我们,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那么,你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出黄河泥多的事例呢?
  生:能!
  师:好!瑞就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60多亿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高达160亿吨,接受于长江多年平均输沙量的4倍,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如果把16亿吨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周。”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多。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找到的: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平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动一年才能运完。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这说明黄河的泥沙确实很多。
  师:是啊!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我从课文的第6自然段知道黄河含沙量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原因分别属于哪两个方面的原因?
  学生齐读写两个原因的句子。
  生:第一个原因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条件变化)
  生:第二个原因属于人为的破坏。(板书:人为的破坏)
  师: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生:有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生:还有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师:人为的破坏又具体有哪些?
  生: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生: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师: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仅是自然条件变化本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的破坏。那么你们还能不能找出资料来说明这些?
  生:能!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细,孔隙多,含有钙质成分,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变成流泥,耐冲性很差。这些特性是黄土高原本身利于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这是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地理知识》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在秦统一中国后,以至两汉,不断向这里移民,推行垦草为田,发展农业的政策,使森林、草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地区。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侵蚀和分割,使水土严重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长江》这本书里找到的:“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人为砍伐和战争的残害,严重恶化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缺少植被的黄土,在暴雨的冲刷之后的大量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料网》上查到的,是属人为的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更换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流流失。”
  ……
  师: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河就这样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生;我们必须治理她。(板书:治理)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交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生: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我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这句话。
  师:要管住泥沙我们必须怎么做呢?
  生:在黄土高原地区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师:还有谁补充。
  生: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这些治理黄河的方法之外,你还从资料上知道哪些治理黄河的方法。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初中地理教材》中找到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找到的:“要减少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为了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0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已修筑了数以万计的坝库工程,植树造林,绿化了许多荒山、荒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不安建成了千万亩水平梯田、条田和坝地,使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师:是啊!解放以来我们党在治理黄河上作出了许多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点评:学生讨论每一个探究学习目标时,既没有脱离课本又结合了课前准备的学习包,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切。学生们在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离的过程。
  五、总结课言语,感悟明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收集和积累材料。
  师:不错!注意积累材料是我们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还有谁说一说。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师:是啊,同学们,主我们一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吧!(板书: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虽然把绿色染上黄土高原,把清白赋予黄河水,目前还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然而,一代必将胜过一代,相信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黄河一定人治理得越来越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拓展练习(或叫开放性练习)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
  1、开一个治理黄河的讨论会。
  2、请同学们根据手头上的资料写一份治理黄河的设计方案。
  点评:课后开放性的作业,是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继续,是把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完全的探究。
  总评:这是一堂探究性学习部分探究的实验课。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依照探究性学习实验的要求,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建立学习包,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是确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其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言语和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再次是交流讨论学习情况,达到成果共享;最后设计的开放性作业是把探究性学延伸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运探究学习,这既突出了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凸现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自然条件变化保护环境
  摇篮→祸河→治理→
  人为的破坏保护大自然


上一篇:马祖旅游攻略

下一篇:单机卡拉ok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