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

时间:2024-07-30 23:21:15编辑:思创君

“中国太空第一课”王亚平有可能讲哪些知识?

你好自行车”将成讲课工具
锻炼身体,是航天员在太空的重要任务。去年神九航天员花10分钟将天宫里的一辆“自行车”组装好。一身蓝色“运动短打”的刘洋,在景海鹏和刘旺的帮助下率先体验了一番在太空骑“自行车”的滋味。而据央视消息,这辆太空“自行车”,即将成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教具。
相比地面上人们骑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要小巧得多,而且只能在原地运动,并不能骑着它绕天宫一号跑。骑车时为防止飘走,航天员还要通过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车座上,也没有把手,他们骑车时需要一手扶墙。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长期飞行将引起肌肉萎缩,自行车功量计就是用来锻炼下肢肌肉的,它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
在备受期待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中,这辆“自行车”将以怎样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学生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演示如何回收飘浮的水
在失重环境下,水不能倒进杯子里,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别急,有办法。原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装在袋子里,用饮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还有开关,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来。
一旦跑出来,这些水珠不会掉在地板上,而是飘浮在空气中,航天员不小心就会呛到,也会影响很多仪器设备的安全。而无论是喝水,还是做实验,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难免会把水洒出来,那怎么才能把这些飘浮的水收拾干净?
航天员有自己的办法,能把这些跑冒滴漏的“水球”吸干净,具体怎么吸?答案也将在王亚平的太空课上揭晓。
太空授课或持续40分钟
通过媒体全程直播
据了解,此次授课将持续约40分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本次太空授课将在神十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最终确定。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
神舟十号测控通信系统仍采用陆、海、天基测控网。与神舟九号任务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发射入轨的天链一号03中继卫星。03星与01、02星共同构成中国太空数据“中转站”,进一步提升了神十任务测控通信覆盖率。
中继卫星享有“卫星的卫星”之誉,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各类卫星使用效率和应急能力,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数据实时下传。中国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受带宽限制,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地面高清画面。中继卫星建立“空空地”传输链路后,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天地之间沟通交【摘要】
“中国太空第一课”王亚平有可能讲哪些知识?【提问】
你好自行车”将成讲课工具
锻炼身体,是航天员在太空的重要任务。去年神九航天员花10分钟将天宫里的一辆“自行车”组装好。一身蓝色“运动短打”的刘洋,在景海鹏和刘旺的帮助下率先体验了一番在太空骑“自行车”的滋味。而据央视消息,这辆太空“自行车”,即将成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教具。
相比地面上人们骑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要小巧得多,而且只能在原地运动,并不能骑着它绕天宫一号跑。骑车时为防止飘走,航天员还要通过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车座上,也没有把手,他们骑车时需要一手扶墙。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长期飞行将引起肌肉萎缩,自行车功量计就是用来锻炼下肢肌肉的,它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
在备受期待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中,这辆“自行车”将以怎样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学生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演示如何回收飘浮的水
在失重环境下,水不能倒进杯子里,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别急,有办法。原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装在袋子里,用饮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还有开关,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来。
一旦跑出来,这些水珠不会掉在地板上,而是飘浮在空气中,航天员不小心就会呛到,也会影响很多仪器设备的安全。而无论是喝水,还是做实验,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难免会把水洒出来,那怎么才能把这些飘浮的水收拾干净?
航天员有自己的办法,能把这些跑冒滴漏的“水球”吸干净,具体怎么吸?答案也将在王亚平的太空课上揭晓。
太空授课或持续40分钟
通过媒体全程直播
据了解,此次授课将持续约40分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本次太空授课将在神十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最终确定。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
神舟十号测控通信系统仍采用陆、海、天基测控网。与神舟九号任务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发射入轨的天链一号03中继卫星。03星与01、02星共同构成中国太空数据“中转站”,进一步提升了神十任务测控通信覆盖率。
中继卫星享有“卫星的卫星”之誉,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各类卫星使用效率和应急能力,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数据实时下传。中国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受带宽限制,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地面高清画面。中继卫星建立“空空地”传输链路后,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天地之间沟通交【回答】
什么时间授课,是明天下午吗?【提问】
这个具体不确定,你在官网上看看【回答】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1 走路如飞行,转身如花滑,睡在睡袋里 ……12 月 9 日 15:40," 天宫课堂 " 第一课如约开讲。 课堂上,神舟十三号 " 太空出差三人组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除了展示他们在轨工作生活外,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神奇实验。 60 分钟的 " 天宫课堂 ",吸引了亿万目光。孩子们宇宙、太空充满了好奇。 " 最高 " 课堂上的课目表是如何出来的,还能怎么上?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温馨,太空教师王亚平 " 卧室 " 贴着家人照片 在距离地面 400 公里的 " 天和 " 核心舱,太空教师王亚平开启了 " 天宫课堂 "。在失重情况下," 太空出差三人组 " 好像会都会轻功,走路如飞行,可以像游泳一样随意飘来飘去;由于失重,下肢的血液上涌,导致他们的脸部胖胖的。为了对抗这种情况,航天员们每天要在太空跑步机上锻炼身体。健身器材有跑步机、自行车 …… 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睡觉是一件神奇的事。他们可以站着睡,也能倒立睡,高兴时还可不固定睡袋,当一回 " 夜游神 "。这次 " 天宫课堂 ",王亚平特别展示她的 " 卧室 "。她说,航天员们都是睡在睡袋里的。而 " 卧室 " 则按个人的喜好布置。比如:王亚平的 " 卧室 " 里贴着她和家人的照片,以及她自己的小物品。王亚平透露,晚上还可以和家人通电话。 神奇,太空转身暗含时空曲率奥秘 在失重环境中,许多成语比如:脚踏实地、飞流直下、摇摆不定等成语在失重环境中都不适用了,在那里水不再往低处流,竹篮打水不会一场空。 那么,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怎么转身?" 天宫课堂 " 上,只见,叶光富靠旋转手臂,实现了无依托转身;随后,叶光富又展示了伸展手臂转身和抱臂转身 ……" 太神奇 "!围观的网友们纷纷惊呆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是否违背了角动量守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普主管董志川解释说,真空和失重中隐藏着时空曲率奥秘。" 这就像陀螺仪。我们在玩指尖陀螺的时候,当我们偏转陀螺会发现有一个无形的力在左右着我们的手,仿佛在阻挡我们改变陀螺的指向。没错,这就是陀螺仪的特性,它有维持初始角动量方向的‘惯性’ ,仿佛有一个无形的温柔小手在不断地纠正旋转轴的偏离 ,这也正是我们可以人类利用陀螺指引方向的原因 。" 董志川介绍说,如同陀螺仪一样维持原有旋转方向的 " 保守力 " 会作用于我们身体的躯体正轴,带动我们旋转。" 猫也会用这种旋转前肢的方法,来实现在空中无依托条件下的转体。" 不易,世界最高课堂这样 " 炼 " 成 " 和 8 年前的太空课堂相比,这次太空教师们的活动空间更大一些,有 50 平方米。"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庞之浩介绍说,太空教育有多种形式。太空授课是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那里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课堂,可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过,要想完成一堂 " 天宫课堂 ",太空教师们要练就十八般武艺。" 在授课前,太空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授课的内容要先演练。甚至对摄像的要求也很高。" 庞之浩透露,上一堂太空课,王亚平的课程内容是几经筛选过的。 8 年前,为了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门成立了太空授课专家组。当时,专家组成员先后研究了 " 竹篮打水 "" 乒乓球 "" 回旋镖 " 等 20 多种方案。然后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两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 庞之浩解释说,这次 " 天宫课堂 " 很成功精彩,相比之下,这次不仅有物理实验,还有生物实验,因而可使青少年开阔眼界;而且太空教师王亚平这次更从容、淡定了。 剧透," 天宫课堂 " 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中国空间站首次 " 天宫课堂 " 让网友们意犹未尽。后续,还会有这样的课程吗?答案是: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后续," 天宫课堂 " 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庞之浩说,2022 年,中国将建成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的大型长期载人空间站,可以相信,届时中国的太空教育会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用视频传输、天地通话、搭载实验、参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或在地面开展太空设计比赛、参观体验和知识讲座等活动。 据了解,我国几年前就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青少年太空实验方案,并且每年都请专家进行评审,其中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未来有望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2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在提问环节,有汶川的同学问,在太空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对此,王亚平回答说,目前没有看到UFO。由于在大气层外,星星也不会眨眼睛了,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 王亚平表示,透过舷窗我们能看到蔚蓝的地球,还有日月星辰,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UFO。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了大气的'阻挡和干扰,我们看到的星星会格外的亮。 王亚平还分享了一个奇妙的现象,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因为每90分钟就能绕地球一圈。 据悉,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3 北京时间12月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这是中国“天宫课堂”的第一课,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二次授课。上一次还是8年前,神舟10号飞船航天员王亚平,曾经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外的天宫一号舱内,为全国8万所学校6,000万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物理课程,展示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如何给物体测量质量、如何进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 而这一次天宫课堂,则是由神舟13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空间站上,为全球网友直播。 此次授课的主讲人仍然是王亚平,这是她第二次担任太空教师。除了给大家展示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外,王亚平还带大家参观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让大家直观感受航天员们如何在太空长时间生存工作。 跟着镜头,我们看到王亚平的太空卧室里,贴满了与家人的合照。王亚平透露,晚上睡觉时,还可以跟家人通个电话。 当然,中国空间站承担着重要的科研项目,各种科学实验必不可少。本次太空授课,王亚平将在翟志刚和叶光富的配合下,完成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以及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等多项内容。 按照预定设计,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天上的主讲课堂是中国空间站,主讲人是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将担任助手。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中国科技馆,但同时新增了4个地面分课堂,分别设置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和澳门。 航天员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会适时与地面进行交流,回答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提问。 四川汶川的同学向王亚萍提问,在太空中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这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话题,对此,王亚平的回答是目前还没有看到UFO。空间站身处大气层外,由于没有大气的干扰和阻挡,在空间站中看到的星星都不会眨眼,显得格外的亮。 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因此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这是在地球上绝无可能发生的奇妙体验。 之所以要开展太空授课,主要是为了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之中。 人类的征途是浩瀚宇宙,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和复兴,必须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不管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与此紧密关联。 要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怎么能够建设自己的空间站,我们怎么能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我们怎么能掌握探索宇宙太空的主动权? 据了解,天宫课堂品牌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设计,这是第1次在空间站上课。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和工程师进入空间站,进行各种各样的太空实验,并继续开展天宫课堂教学任务。 看到视频直播的网友可能会问,太空中没有基站,空间站如何实现与地球的通讯?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手机通讯传输主要依靠基站。但是太空中并没有基站,即使有,信号也无法传出如此远的距离,毕竟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多公里。 为了确保空间站与地球之间的联络,我国专门发射了三颗中继卫星,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可以覆盖全球任何地区,地球和空间站发出的信号,先通过中继卫星接收,再传播出去,从而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信号传送。 中继卫星的传输能力和速度,相当于目前在地球上使用的5G信号,几乎没有太多的延迟,速度非常快。 这样一来,不管是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交流,还是给家人打电话,都可以做到实时传输,有声音有画面,跟在地球上差不多。

太空课堂都做了哪些实验

太空课堂做了太空“冰雪”实验、水油分离、液桥演示实验、实验太空抛物实验。1、太空“冰雪”实验——温热的“冰球”取出装有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水袋,再进行轻轻挤压,一颗有水泡的液体球慢慢从管口“跑”了出来,并悬停在空间站舱内。随即用沾有粉末的小棒触碰液体球后,带水泡的液体球开始“结冰”。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为大家演示了这一神奇的物理现象。2、水油分离实验——“分不开”的水和油在水油分离实验这个项目上,王亚平手中拿了一个装有两种液体的瓶子,沉在底下的是透明的饮用水,而浮在上面的是一种黄色的食用油。一般情况下,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所以在地面当两种液体混合之后,油会浮在水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即使经过摇晃,但静置片刻后,水和油两种液体还是会进行分层。但在太空中却不同。经过摇晃后,王亚平手中小瓶里的水油混在了一起,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因为在太空中是没有重力和浮力的,所以在摇晃瓶子后,油就变成了小油滴,均匀分散在水里边,而且分散之后,就不会分开了。所以在太空中,需要人造一个重力把它甩起来,这个其实就是离心机的工作原理。3、液桥演示实验——“拉不断”的液桥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在液桥演示实验中,王亚平手持两片透明的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神奇的是,随后王亚平双手将塑料板轻轻拉扯,“桥”依旧也没断开。在太空中,液桥演示的实验是可以拿来研究一些液体微流动的性质。但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很弱,在正常的重力环境下,实现液桥现象不太容易。因为地面上有重力,重力就会把液体拉得向下坠。4、太空抛物实验——翻跟斗的“冰墩墩”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和叶光富依次将“冰墩墩”抛出,它并没有随着抛物线的轨迹,掉落下去,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实际上,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

我们为什么要上太空做实验

王珂这样解释:首先,在空间站这个地方可以提供一个长时间的、稳定的微重力和辐射环境,这有助于开展探索宇宙起源、揭示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性科学实验,以及面向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一系列的实验。其次,人类航天的目标就是有一天要探索更远的深空,更远的地方,就是星辰大海。所以,我们天然的应该在空间做相关的探索和验证工作。王珂表示,说到航天事业,虽然离我们比较远,但是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航天的影子。比如我们的导航系统、智慧城市建设、天气预报、国土资源普查等等,这些都得益于航天技术的发展,才有现在这样便利的生活。


上一篇:儿童食谱大全及做法

下一篇:手工diy废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