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ppt

时间:2024-08-02 15:35:13编辑:思创君

有关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这个网路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也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蓬勃发展起来。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都成了丝绸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类各地区文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古代知识的积累,也代表着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宝贵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热线,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课题。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通路线,这路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重点,概括地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各条路线上,其交通发达状况与人文环境如种族、战争等有关,而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碍,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逐渐增长的,利用畜力(如骆驼和马)可以绕过沙漠,穿越戈壁,通过山口到达目的地。所以丝绸之路最早发达的路线是绿洲之路、草原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至于海上丝绸之路要到中国的宋元以后(10世纪以后),造船业和航海业取得巨大的突破的情况下,才发达起来。因为航海的成本低而运载力强,并且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相联系,海上丝绸之路结果后来居上。 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即使我们在现今的地图上,沿着古老丝绸之路的路线行进,也会想起许多古老的民族和国度。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民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如今已经渺无踪迹。许多古国消失了,许多古代民族与其他民族融合之后丧失了原来的面貌,但它们在历史上的世纪贡献却没有消失。   丝路上的各国与民族之间,虽然时有纷争,但亦同时携手建设了丝绸之路。正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擅于长途旅行,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而定居的民族则善于经营农业,提供各类产品。他们都为丝绸之路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丝绸之路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更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丝路人物,千古为人传诵。他们之中,有张骞、班超、王玄策这样的杰出使者,有李广利、高仙芝统帅的军队,有法显、唐玄奘等伟大僧侣,有为国远嫁的细君、文成这样的公主,还有艺术家、诗人和探险家……。正因为这些人物,丝绸之路到了今天还令人向往、令人神驰。   在丝路上,使者为了和平,军队为了战争,僧侣为了真理,商贾为了利益……,他们的目标也许不尽一致,但都必须经过长途跋涉的考验,才能达成目标。正因为他们这种坚毅的精神,天马才成为神物,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丝绸之路沟通欧亚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文化的交流,彼此支援,彼此贡献。中国文明沿着丝绸之路西传,就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文明西传,媒介当然是丝绸之路,而具体的商旅、僧侣、使节、和亲公主以至军队,都承担著传载的功能。中国文化的多种精萃都在西传的队伍之中,著名的如四大发明、丝绸、陶瓷,茶叶、药品……等等。   中国文明西传,不仅丰富了西方世界的物质生活,如茶叶和药品便有利于改善日常生活,至于四大发明的西传则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西传,使西方学术、教育从修道院中解放出来,令知识普及。 中国从西方获取新的文化元素,虽然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已经开始,但毕竟是在张骞以后才掀起引进文化 *** 的。西瓜以至带有「西」字和「胡」字的种种物产多来自西域。精神文化方面,是指中国引进外来文化;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本身,比如引进佛教,实际上也为世界佛教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为佛教在它的原产地曾经有过流失的历史,正是由于中国的佛经翻译活动,才保存了大量佛教的经典。至于西域来的艺术,不仅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而且也给纳入中国文化中。 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不仅丰富了彼此的物质生活,也扩大了彼此的眼界,提升了彼此的精神文化。人们在丝路初通时的兴奋,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对丝绸之路带来的种种具体感受,无不跃然纸上,谱写了一篇篇绚丽的乐章。包括有大唐国威的表现,如王维《送平澹然判官》诗句:「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反映唐初强大的国力使西域诸国畏服;有远嫁异邦公主的哀叹,如《乌孙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有渴望立功者的心声,如东汉马援所说的:「男儿当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死于妇人女子手中耶!」有朋友分别时的惦念,如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佳作名句至今仍然令人深受感动。   此外,亦不乏反映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流盛况和记载边疆景色的诗歌,对研究丝路历史有重要意义。如唐代诗人岑参在《过碛》(即过戈壁沙漠)诗中说:「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这首诗描绘出辽阔的戈壁大沙漠,天地相连,一望无际。在他的另一首诗《与独孤渐道别》中亦有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里「花门」指回鹘,「叶河」指碎叶河水,诗中指叶河的「蕃王」懂得汉语,反映唐代汉番文化交流的情景。 丝绸之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有无数的人从这条路上走过,然而多数人都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法显和唐玄奘都曾经写过:在茫茫戈壁上不辨方向的时候,只能沿着白骨行进──许多人悄无声息地在这条道路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旅程,这些白骨就是明证。只有那些到达目的地的成功者,他们留下的记录为千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古代人类交往的点滴证明。   在现有的丝路行纪中,因为作者的差异,对于丝路所做的记录也多有不同。佛教僧侣比较重视沿途的佛教状况。使者则关心与各个政权打交道的情形,如北魏时的《宋云行纪》。对于各自如何度过道路的艰难与危险,有的人记录详细,有的竟然毫不在意。多数行纪是个人的记录,也有是应邀而作,如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是在唐太宗的要求之下完成的。比较《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后者是玄奘自述、弟子记录的,其中关于佛法灵验之事明显是前者不重视的。不过,总的倾向是明清时期的记载反而越发详细,而年代较早的记录,常常留下的只是断简残篇,如唐代杜环的《经行记》。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后,与世界性的大航海时代连接,在世界一体化的新局面下,丝绸之路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当地的人们依然继续行进在这条古路之上,但同一条路已经再不具有原来的那种沟通世界的干线意义了。丝绸之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迎来了它的新价值──丝路旅游方兴未艾,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看到敦煌古老壁画的一个线条,高昌古城颓败的一抹尘土,也许可以牵引起你的千年思绪。chiculture/0126b09/0126b09#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90804618
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这个网路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也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蓬勃发展起来。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都成了丝绸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类各地区文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古代知识的积累,也代表着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宝贵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热线,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课题。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通路线,这路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重点,概括地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各条路线上,其交通发达状况与人文环境如种族、战争等有关,而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碍,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逐渐增长的,利用畜力(如骆驼和马)可以绕过沙漠,穿越戈壁,通过山口到达目的地。所以丝绸之路最早发达的路线是绿洲之路、草原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至于海上丝绸之路要到中国的宋元以后(10世纪以后),造船业和航海业取得巨大的突破的情况下,才发达起来。因为航海的成本低而运载力强,并且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相联系,海上丝绸之路结果后来居上。 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即使我们在现今的地图上,沿着古老丝绸之路的路线行进,也会想起许多古老的民族和国度。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民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如今已经渺无踪迹。许多古国消失了,许多古代民族与其他民族融合之后丧失了原来的面貌,但它们在历史上的世纪贡献却没有消失。   丝路上的各国与民族之间,虽然时有纷争,但亦同时携手建设了丝绸之路。正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擅于长途旅行,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而定居的民族则善于经营农业,提供各类产品。他们都为丝绸之路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丝绸之路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更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丝路人物,千古为人传诵。他们之中,有张骞、班超、王玄策这样的杰出使者,有李广利、高仙芝统帅的军队,有法显、唐玄奘等伟大僧侣,有为国远嫁的细君、文成这样的公主,还有艺术家、诗人和探险家……。正因为这些人物,丝绸之路到了今天还令人向往、令人神驰。   在丝路上,使者为了和平,军队为了战争,僧侣为了真理,商贾为了利益……,他们的目标也许不尽一致,但都必须经过长途跋涉的考验,才能达成目标。正因为他们这种坚毅的精神,天马才成为神物,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丝绸之路沟通欧亚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文化的交流,彼此支援,彼此贡献。中国文明沿着丝绸之路西传,就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文明西传,媒介当然是丝绸之路,而具体的商旅、僧侣、使节、和亲公主以至军队,都承担著传载的功能。中国文化的多种精萃都在西传的队伍之中,著名的如四大发明、丝绸、陶瓷,茶叶、药品……等等。   中国文明西传,不仅丰富了西方世界的物质生活,如茶叶和药品便有利于改善日常生活,至于四大发明的西传则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西传,使西方学术、教育从修道院中解放出来,令知识普及。 中国从西方获取新的文化元素,虽然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已经开始,但毕竟是在张骞以后才掀起引进文化 *** 的。西瓜以至带有「西」字和「胡」字的种种物产多来自西域。精神文化方面,是指中国引进外来文化;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本身,比如引进佛教,实际上也为世界佛教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为佛教在它的原产地曾经有过流失的历史,正是由于中国的佛经翻译活动,才保存了大量佛教的经典。至于西域来的艺术,不仅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而且也给纳入中国文化中。 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不仅丰富了彼此的物质生活,也扩大了彼此的眼界,提升了彼此的精神文化。人们在丝路初通时的兴奋,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对丝绸之路带来的种种具体感受,无不跃然纸上,谱写了一篇篇绚丽的乐章。包括有大唐国威的表现,如王维《送平澹然判官》诗句:「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反映唐初强大的国力使西域诸国畏服;有远嫁异邦公主的哀叹,如《乌孙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有渴望立功者的心声,如东汉马援所说的:「男儿当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死于妇人女子手中耶!」有朋友分别时的惦念,如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佳作名句至今仍然令人深受感动。   此外,亦不乏反映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流盛况和记载边疆景色的诗歌,对研究丝路历史有重要意义。如唐代诗人岑参在《过碛》(即过戈壁沙漠)诗中说:「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这首诗描绘出辽阔的戈壁大沙漠,天地相连,一望无际。在他的另一首诗《与独孤渐道别》中亦有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里「花门」指回鹘,「叶河」指碎叶河水,诗中指叶河的「蕃王」懂得汉语,反映唐代汉番文化交流的情景。 丝绸之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有无数的人从这条路上走过,然而多数人都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法显和唐玄奘都曾经写过:在茫茫戈壁上不辨方向的时候,只能沿着白骨行进──许多人悄无声息地在这条道路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旅程,这些白骨就是明证。只有那些到达目的地的成功者,他们留下的记录为千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古代人类交往的点滴证明。   在现有的丝路行纪中,因为作者的差异,对于丝路所做的记录也多有不同。佛教僧侣比较重视沿途的佛教状况。使者则关心与各个政权打交道的情形,如北魏时的《宋云行纪》。对于各自如何度过道路的艰难与危险,有的人记录详细,有的竟然毫不在意。多数行纪是个人的记录,也有是应邀而作,如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是在唐太宗的要求之下完成的。比较《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后者是玄奘自述、弟子记录的,其中关于佛法灵验之事明显是前者不重视的。不过,总的倾向是明清时期的记载反而越发详细,而年代较早的记录,常常留下的只是断简残篇,如唐代杜环的《经行记》。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后,与世界性的大航海时代连接,在世界一体化的新局面下,丝绸之路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当地的人们依然继续行进在这条古路之上,但同一条路已经再不具有原来的那种沟通世界的干线意义了。丝绸之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迎来了它的新价值──丝路旅游方兴未艾,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看到敦煌古老壁画的一个线条,高昌古城颓败的一抹尘土,也许可以牵引起你的千年思绪。chiculture/0126b09/0126b09#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1、历史: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西汉的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2、地理条件: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也称陆路丝绸之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高中地理,中亚,西亚,非洲的知识点!!

亚洲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
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3)
亚洲的地形(4)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长河,如长江(6300千米),叶尼塞河(4102千米)印度河(2900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珠穆拉马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260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死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总有岛屿二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降水也多
亚洲的气候类型:(7)非洲气候:(9)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六十一,
世界上超过人口一亿的国家(10)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12)
亚洲共有民族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文化: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
亚洲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亚洲人类文明的发祥地(12)
亚洲不同地区住房服饰等的差异(13)
三类产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流动部门和服务部门


上一篇:上海伊莱克斯

下一篇:新三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