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对接的原理是什么?
空间交会对接涉及两个飞行器,一个是目标飞行器,一个是追踪飞行器。目标飞行器首先发射升空,追踪飞行器作为主动飞行器去寻找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在交会对接过程中,追踪飞行器的飞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远程导引段:在地面测控的支持下,追踪飞行器经过若干次变轨机动,进入到追踪航天器上的敏感器能捕获目标飞行器的范围(一般为15~100千米)。
近程导引段:追踪飞行器根据自身的微波和激光敏感器测得的与目标飞行器的相对运动参数,自动引导到目标飞行器附近的初始瞄准点(距目标飞行器0.5~1千米)。
最终逼近段:追踪飞行器首先捕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轴,当对接轴线不沿轨道飞行方向时,要求追踪飞行器在轨道平面外进行绕飞机动,以进入对接走廊,此时两个飞行器之间的距离约100米,相对速度约1~3米/秒。
对接停靠段:追踪飞行器利用由摄像敏感器和接近敏感器组成的测量系统精确测量两个飞行器的距离、相对速度和姿态,同时启动小发动机进行机动,使之沿对接走廊向目标最后逼近。在对接前关闭发动机,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与目标相撞,最后利用栓-锥或异体同构周边对接装置的抓手、缓冲器、传力机构和锁紧机构使两个飞行器在结构上实现硬连接,完成信息传输总线、电源线和流体管线的连接。
天宫一号什么时候对接。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并进行了二次自动交会对接。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完成自动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天宫一号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扩展资料天宫一号命名由来: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被问及为何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表示,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天宫一号的名字还让人联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宫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