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家族

时间:2024-08-06 13:13:38编辑:思创君

石油七姐妹的体系瓦解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对“七姐妹”构成了强烈冲击,以致“七姐妹”巨头体系瓦解。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形成及其活动第一次冲击是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到1970年加拉加斯会议。欧佩克成员国第一次如此紧密地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同“七姐妹”为首的外国石油公司斗争,要求原油标价反映汇率变化,提高税率,增加利润分成。20世纪50年代,中东连续发现特大油田,石油产量增长很快。此时,苏联由于开发“第二巴库”,也把大量原油投放西方市场,石油市场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意大利在发达国家中率先从苏联大量进口原油。50年代末,出现了市价低于标价的情况。1959年,英国石油公司率先单方面把标价压下来,“七姐妹”立即跟进。1960年,新泽西再一次压低标价,“七姐妹”又一次跟进。标价直接关系东道国的收入,“七姐妹”事先不同产油国商量,其我行我素的做法激怒了产油国。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支持下,五个主要产油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发起组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此后,欧佩克成员国发展到13个。欧佩克的团结、斗争,迫使“七姐妹”卡特尔不得不把标价恢复到第二次压价前的水平。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前后,中东产油国共同斗争,迫使各国石油公司普遍接受委内瑞拉的“五五分成”原则。原先石油公司的利润,大体上产油国政府与公司是“三七开”,产油国得到30%,改为“五五分成”后,产油国可以拿到50%的利润。1969年,利比亚发生革命。新上台的卡扎菲政府率先向国际公司发动攻势,要求提高标价,增加税率。它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迫使在利比亚的23家外国公司先后都接受了条件,即标价提高每桶50美分,税率提高5%,政府同公司的利润分成改为55∶45。由于担心利比亚的做法会引起“多米诺效应”,“七姐妹”把在中东的23家外国公司组织成“联合阵线”,共同对抗欧佩克成员国,国际公司形成一个集团来同欧佩克谈判,各家公司不单独与产油国政府谈。如果哪家公司被产油国减产乃至停产,其他公司就向它提供原油。但是由于欧佩克加拉加斯会议推广了利比亚的经验,导致这一策略完全失败。海湾产油国首先迫使国际公司方面在德黑兰协议上签字,利比亚等地中海原油出口国又迫使公司方面接受的黎波里协议。最后原油标价提高了,税率提高了,“七姐妹”在各产油国的控制地位被动摇,它们控制石油价格的特权也被剥夺。 国有化浪潮第二轮冲击波——国有化,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欧佩克国家采取了一步走(接管)和分步走(参股)两种方式。1972年10月5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臣亚马尼率领海湾国家石油部长同相关石油公司在纽约签订参股总协议。总协议规定,从1973年1月1日起,各产油国在相关石油公司中参股25%,稳定5年;1979-1982年,每年增加参股5%,1983年增加6%,达到51%(标志着产油国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保持到租借权期满(约1990-2000年)。事实上,各国都加快了进度。科威特首先提前到1974年1月1日参股60%,1975年取得科威特石油公司100%的股权。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如法炮制。伊朗1973年让国际参股财团立即把经营管理权归还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完成了国有化。伊拉克于1972年接管了伊拉克石油公司的所有权,1973年取得巴士拉石油公司(伊拉克石油公司在南部的子公司)60%的股权。在此之前,阿尔及利亚首先发难,1968年12月初接管盖蒂石油公司51%的股权;利比亚1970年12月接收萨里尔油田中英国石油公司的一半股权,分别开始它们的国有化进程。委内瑞拉自1976年1月1日起,接收全部20多家外国石油公司的石油资产。这样,到1976年初,欧佩克成员国完成或基本完成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国有化对“七姐妹”的打击十分沉重。第一,几十年来高额利润来源的基础——租借权合同全部作废,租借权这种殖民主义性质的控制权从此消灭。第二,“七姐妹”的上游资产大部损失。除了在美国、加拿大的不受影响外,凡在发展中国家的上游资产——巨大的油气储量、高产量的油田、管道、储油设施、自用炼油厂、码头,统统被东道国收走。第三,一批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走上舞台,进入世界石油市场。它们拥有大量的油气储量、巨大的原油生产能力、少量炼油能力,占有本国油品市场(或成为本国市场的主体)。“七姐妹”在世界石油工业中“一统天下”的地位被打破,不再能肆无忌惮地掠夺产油国的石油、天然气。第四,“七姐妹”之间由于拥有租让权、股权而形成的血缘性的关系破灭了,它们不再是不可侵犯的“巨无霸”,它们之间的共生共荣关系转变为以竞争为主的关系。第五,“七姐妹”同产油国的关系,不再是带有宗主国色彩的特权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同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通过产量分成合同或服务合同进行平等、互利合作的关系。国际石油公司从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得到原油供应,向产油国提供资本、人才、技术帮助。同1972年比较,1980年“七姐妹”拥有的原油可采储量从2844亿桶(398.6亿吨)减少到274亿桶(37.5亿吨),减少了90%;在资本主义世界可采储量中的比重从50%减少到5%;它们所掌握的原油供应量,从平均每日3035万桶(415.8万吨)减少到2043万桶(279.86万吨),减少了32.7%;它们掌握的原油产量,由平均每日2772万桶(379.7万吨)减少到824万桶(112.87万吨),减少70%。不过,“七姐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由于油价大大提高,其营业额和利润大大增加了。1980年是“七姐妹”销售收入的高峰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按销售额排序,它们占了前一、二、三、五、六、七、十位,依次为:埃克森、壳牌、美孚、德士古、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海湾。埃克森的销售额独领风骚,突破1000亿美元;“小妹妹”海湾石油公司为264.83亿美元。按资产总额排序,依次是壳牌(685.19亿美元)、埃克森(565.7亿美元)、BP(423.78亿美元)、美孚(327.05亿美元)、德士古(264.3亿美元)、雪佛龙(221.62亿美元)、海湾(186.38亿美元)。按利润排序,名列第一、第二位的是埃克森(56.5亿美元)和壳牌(51.74亿美元),后面分别是BP(33.37亿美元)、美孚(32.72亿美元)、德士古(26.43亿美元)、雪佛龙(24.01亿美元)和海湾(19.15亿美元)。“七姐妹”中,美国占5家,欧洲占2家,美国资本的优势明显。

石油七姐妹的由来

在1975 年,一位英国记者写了本关于石油历史的书,这本书中提出了“Seven sisters”一词,自此,“七姐妹”成为了西方石油工业的代名词,也被称为国际石油卡特尔。她们包括:新泽西标准石油,即后来的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即后来的美孚(Mobil)石油公司,1998 年与埃克森(Exxon)合并组成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后来成为雪佛龙(Chevron),2001 年吞并了七姐妹的另外一家德士古(Texaco),名字仍叫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是在前几年一次经济危机中垮掉了,为雪佛龙(Chevron)吞并;海湾石油(Gulf Oil),1984年为雪佛龙(Chevron)所收购;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因为他当时主要的经营范围在伊朗,在伊朗革命后撤走,然后全力经营北海油田,即后来的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leum,“BP”)。也有的把英国石油称为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壳牌公司(Shell),其为英荷合资公司。七姐妹在多次合并重组后所剩只有四家,后来随着新的石油企业兴起,有人把新的“石油七姐妹”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DVSA)、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这些公司总共控制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气生产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油气储量。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发家史

他从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到纵横挥阖的石油大亨,成了美国第一个十亿级的富翁。 比尔盖茨曾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洛克菲勒”。他所提及的正是大卫洛克菲勒的祖父——约翰洛克菲勒。 有其父必有其子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洛克菲勒很早就表现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12岁时,洛克菲勒开始发放“高利贷”,将自己积攒的50美元借给邻居,收取利息,以钱生钱,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因为父亲威廉认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钱才是最牢靠的。”父亲“赚钱就是王道”的思想,激发了洛克菲勒对商业宏图的向往。 1855年,16岁的洛克菲勒便决定退学到商界谋生。他先到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商学院学了近4个霸”——不断面试却一再被人拒之门外。屡败屡战的洛克菲勒,就这样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洛克菲勒终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月薪 12美元。 洛克菲勒除了记好账外,有时也对公司经营出点子。有一次,商行高价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大理石材上有瑕疵。正当商行老板一筹莫展之际,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 家运输公司头上,让它们赔偿损失。此举为公司挽回1000多美元损失,也让老板对其刮目相看,工作第二年就将洛克菲勒年薪提到500美元。 20岁合伙开公司净4000美元 工作第三年,在提出将年薪提高到800美金,被老板拒绝后,洛克菲勒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自己单干。1859年3月,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股创办了“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谷物、牧草和肉类等农产品。年仅20岁的洛克菲勒,一举迈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开业之初,他们的运气并不好。美国中西部的农作物因霜雪严重,几乎没有收成。农民只好用来年的谷物收成作为抵押,但要求公司支付定金。受此影响,许多同类公司纷纷倒闭。合伙人克拉克建议关门,但洛克菲勒却认为:大家退出市场之际,正好放手大干一场。 通过从银行贷款2000美金,洛克菲勒很快将收集的谷物、肉类倒卖到欧洲,赚取价差。由于经营顺利,公司第一年就净赚4000美元。 赵普身逃兵役大发战新财 1861年4月,持续长达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发布了征兵令。按照年龄洛克菲勒应该入伍参军,但他只想着如何发战争财。 为了逃避兵役,洛克菲勒首先装作有脚病,实在装不下去了,他干脆花钱找替身去充当炮灰。在战事爆发前,洛克菲勒尽其所能贷款,投入所有资金,大量囤积生活物资和战略物资。随着战事的扩大,生活物资价格扶摇直上,订单如同雪片一样向他飞来。短短4年,旁人估计洛克菲勒赚了不下10 万美元。 后来,有传记作家说洛克菲勒其实非常关注南北战争。他的办公室就如同陆军参谋部。洛克菲勒花25美元大价钱,买来美国地图贴在墙上。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在地图上标注的位置,实际是他的商业网点:黄色标签代表谷物,红色标签代表火腿。所谓的战况图,实际是一张商业进攻图。 26岁实断公司所有权单干 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石油,吸引着成千上万冒险家涌入,一时间,宾夕法尼亚釆油区井架林立。1861-1862两年间,宾州的油井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面对繁忙的开采现场,洛克菲勒选择了等待。他的判断是:石油应用还没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开釆必然导致油价下跌。不出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 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许多钻油业主血本无归。 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果断出手。与许多人只顾开釆原油不同,洛克菲勒决定先从炼油入手。他发现原油在精炼成煤油后,每加仑就可卖到 30美分左右,其利润远远超过原油开采。1863年,随着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的加盟,洛克菲勒与克拉克成立了炼油厂。安德鲁斯成功从原油中提炼出煤油,此后美国大力发展煤炼油工业以取代鲸油作为照明剂。不到一年,炼油业务成为公司最盈利的行当。 操纵银行,打压小公司致兄弟反目 随着石油产业的兴盛,公司急速膨胀。1870年 1月100 ,洛克菲勒合伙创建标准石油公司。很快,标准石油公司就因煤油质量过硬,为行业树立标杆,并控制了美国炼油业1/10的市场。1870年7 月,欧洲大陆爆发了普法战争,战火的蔓延造成美国石油出口市场萎缩,原油价格每桶由4美元一下降至3.25美元。宾州等地的釆油者自发组织起来,停止开釆3个月,许多炼油厂叫苦不迭。 洛克菲勒用公司股票买通克利夫兰各大银行的总裁,让其不得向当地中小炼油厂提供贷款。小炼油厂既缺原油又缺现金,要么倒闭,要么被标准石油公司吃掉。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克利夫兰26家炼油厂中的21家。洛克菲勒的亲兄弟富兰克林的炼油厂,也宣告破产,兄弟从此反目。 创建托拉斯独IR市场 洛克菲勒得陇望蜀,全力扩张。1884年,洛克菲勒把公司总部迁到纽约的金融中心——百老汇26 号。随着石油帝国的崛起,因本身庞大而难以驾驭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这一弊病。 正在这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于是高额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正是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洛克菲勒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 41家企业,他成功开启了美国经济的“垄断时代”。巅峰时期,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 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美国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创办大学开展慈善事业 功成名就之后,洛克菲勒选择了隐退。退休后,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慈善事业。他投资60万美元创办芝加哥大学,并在其后的10年里,为芝加哥大学捐款3400万美元。这是他第一项大笔的慈善捐款。 对于慈善,洛克菲勒釆用的也是“托拉斯战术”。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员会、基金会先后成立,他的捐款总额超过5亿美元。对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谢,也有牧师谴责洛克菲勒的赚的是“肮脏钱”,因而拒绝了一笔10万美元的捐款。 1937年5月23 H,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据估算,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不少于14亿美元,他成了美国 历史 上第一位十亿级的富翁。美国当年的 GDP为920亿美元,就个人财富所占GDP比重而言,美国至今没有人超过洛克菲勒。

上一篇:劲歌金曲颁奖礼

下一篇:台球俱乐部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