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陵的影片评价
《刺陵》集结了动作、魔幻、探险、偶像等诸多娱乐元素。动作场面精彩华丽,周杰伦林志玲在表演上较之前作也都有较大的改变。遗憾的是剧情漏洞太多,线索繁多且交代不清。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片中出现的大量植入广告。尤其电影临近结束时“简单粗暴”的广告连播简直让观众错觉是在看电视节目。(网易娱乐评) 说到影片的缺点,作为一部讲究视觉效果与视听享受的商业大片,《刺陵》的故事也和很多同类型的商业大片一样,让人感觉没头没尾。虽然有很多背景故事通过闪回的方式进行交代了,但是很多细节上却欠缺考究,一些情节上的脱节,都让影片无法推敲。而打戏和文戏在节奏的把握上,也让人感觉有点失调。其实电影里并不是没有打的场面,但是场面与场面没有形成递进。(《新快报》评) 影片开场的两场打斗戏和特效堪称惊艳,特别是周杰伦大战幽灵骑士做足了味。《刺陵》最大的硬伤是剧情逻辑不够清晰。尤其是刘畊宏扮演的木乃伊,莫名其妙就出现在酒吧与周董打架,接着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潇湘晨报》评) 这部电影基本看不到表演,只有周杰伦耍酷,林志玲发嗲;实力派的苗圃和陈道明都成了炮灰,前者饰演的叨叨,让人对她的情感归属莫名其妙;后者扮演的华爷,整天沉浸于对往事的感伤;倒是曾志伟,继续本色的起到插科打诨的作用。“金牌编剧”岸西进行了一次砸牌创作,身为编剧总监,却让六个编剧愣是将一个有章可循的类型片讲得乱七八糟。在一切为商业服务的要求下,整部戏变成一场虎头蛇尾的寻宝之旅和周杰伦的个人英雄主义秀,让人感觉江郎才尽。(《成都晚报》评) 偶像明星和风格卖点并不能成为决定一部电影的主流因素,没有一个好故事作为依托,这个庞大构架上再华丽的建筑物还是会出现随时倒塌的危险。无奈的是,本片的故事再次发挥了朱导演拍电影虎头蛇尾的特长,前后故事的明显失调,感觉像是拼凑出来的故事。电影的前半部分最为引人注目,神秘的古城,周董的华丽出场,以及阴谋重重的谜团和五花八门人物的登场,使大家都对这个即将展开的冒险故事充满期待。而本片随后的走势就像游乐场的“激流勇进”一般,从最高点飞流直下后,只是一汪清水。(文/知名影评人梦见乌鸦)
谁可以介绍下《刺陵》的剧情?
刺陵
导演:朱延平
演员:周杰伦
林志玲
曾志伟
陈道明
黄一飞
关晓彤
陈楚河
苗圃
上映日期:2009年12月9日
剧情介绍:
一炮而红的冒险小说作家兰婷(林志玲),与古董商父亲培养多年的手下乔飞(周杰伦),以及曾经的古董大亨华定邦(陈道明)等等一行人由于各种原因,意外的集结到一起,走上探寻宝藏之路。过程里遇到各种离奇、刺激的经历,并成功的阻挡了外来集团掠夺祖国古董宝藏的计划。其间兰婷与乔飞也产生了真挚的爱情。最终一切尘埃落定,回到现实。一切故事都是兰婷的最新小说。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却以完全不同的身份,一一在现实中出现……
谁能告诉我电影《刺陵》烂在哪?
作为一部朱延平导演、周杰伦主演的电影,因为之前二人合作过《大灌篮》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参考标准,我想可能很多观众会对《刺陵》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于周杰伦的粉丝来说,哪怕周杰伦在电影里什么都不干就那么站120分钟,都会有无数粉丝在银幕下尖叫;而对于稍微严肃一点的电影观众来说,《刺陵》则是一部愚蠢到了一个新高度的电影,完全是在植入广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放了一些不带情节的动作场面进去。
讨论这部电影的故事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因为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故事可言。作为观众,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不知所谓的动作场面点缀在花样百出的植入广告之中。之前有人说本片是“《夺宝奇兵》+《木乃伊》+《鬼吹灯》”的混合体,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严重地侮辱了《夺宝奇兵》和《木乃伊》这两个电影系列。因为有了《刺陵》做对比,《木乃伊》这个二流好莱坞动作片相比之下就如同《教父》系列那样经典。(我不得不在这里恶毒地强调一下,《刺陵》中有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然后莫名其妙消失的角色,因为浑身裹着许多卫生纸,它或许勉强可以算成是一个木乃伊。)
作为一个相对稍微严肃一点的电影观众,我个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还会有观众愿意花钱让自己看这样一个愚蠢的东西。尽管本片有六个署名编剧,尽管我已经对合理性、逻辑关系、人物情感等等故事的基本要求都已经彻底放弃,但我还是没能从这个电影中看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出来。
因为不断地有人对我说,你要是认真你就输了。所以我现在不得不经常反思自己对许多华语电影的态度,因为我一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苛刻地要求它们了。虽然我自己很清楚自己对于电影的标准是什么,但对于许多华语电影来说,因为我们的整体电影工业水准的现状,因为我们的市场环境,我不得不也必须要用另一套标准来衡量它们。但是我可以在制作水准上宽容,我也可以在特效技术上宽容,我也可以在许多电影元素上宽容,但我就是没办法在叙事和人物上宽容。如果我连这两个电影的基本元素都可以宽容的话,我或许可以不用再看某些华语电影了。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电影爱好者,在2009年的内地电影市场里,我惊讶地看到了许多已经彻底放弃电影叙事的华语电影。如此之多的华语电影,对观众的基本消费需求要么视若无睹,要么不屑一顾,只是麻木地堆砌着所谓的“大场面”和“卡司阵容”,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观众看到了这些就能马上掏出口袋里的钱,并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出来。
《刺陵》只不过是这波抢钱浪潮中的又一个例子而已。“人傻、钱多、速来”已经成为内地电影市场在某些人心目中的一个写照,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的劣质产品在内地市场上兴风作浪,并用这些所谓的票房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你看,这么高的票房,说明观众还是喜欢看的!观众喜欢的为什么就不是好电影?
这些电影行业中的毒奶粉忘记了一件事情,并不是观众要求你们制造出这样的东西,而是你们只能制造出这样水准的东西来供应市场上的消费者。作为一个迫切需要保护而且正在受到保护的市场,内地电影市场却无奈地成为了一些劣质产品兴风作浪的场合。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选择,那些想让自己从电影中得到娱乐的消费者们,却不得不只能看到这样水准的产品──前提是我们花了超出世界平均水准的电影票价,却消费了远低于平均水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