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嫡女嫁庶子,这桩不对等的婚事,王家怎么就同意了?
在电视剧《知否》中,王大娘子作为整部剧的搞笑担当而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不过,她与盛纮之间的结合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妥。盛纮求娶王若弗时正是王家的鼎盛时期,而当时的盛家已经落魄。这一来一去,两家的家世悬殊显得更大了,可为什么王老太太还是同意将王若弗嫁给盛纮呢?1、盛家的落魄只是暂时的盛家是落魄了不假,但是余威犹在。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落魄的盛家依然是豪门,这也是其他的小门小户无法比拟的。我们都知道,盛家老太爷是探花郎,盛老太太又是勇毅候独女,自小在宫中长大。这样的家世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家,王家自然不会小看盛家。而盛纮去王家求亲时,更是让王老太太看到了希望。虽然当时的盛纮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盛家在官场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一旦有机会盛纮就可能青云直上。盛纮虽然不是盛老太太的亲儿子,但盛老太太还是费尽心思把盛纮教得很好。凭借王老太太对盛老太太的了解,她自然很清楚养在盛老太太身边的人绝不会差。盛纮上门求亲时的表现,也让王老太太颇为满意。盛纮性格温和,宅心仁厚,同时又很有才情。当时,就连管家都称赞他写得一手好字。若他日盛纮真的得到重用,这桩婚事就很完美了。退一万步说,即便盛纮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同样会有不错的官职和可观的收入,女儿嫁过去也不会过得太差!2、王家的衰败已成必然之势反观此时的王家,衰败已成必然之势。别看这时候王家仍然处于鼎盛时期,可随着王太师的去世,王家就已经开始显现衰败的迹象。毕竟王太师看待事物的眼光很长远,这时王老太太远不能及的。而且,一个家族的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子女的潜力。王太师虽说配享太庙,王老太太也是诰命加身,但这些都只是属于过去的荣耀,不可能延绵至子孙身上。恰巧王家的孩子们都是碌碌无为之辈,要不就是胸无大志之徒。儿子只能靠父亲的功劳荫封,在官场中没有人脉也没有作为。王老太太深知,王家将来衰落是必然的。3、王老太太舍不得大女儿,便让小女儿嫁到盛家大女儿康姨母从小跟在父母身边,吃了不少苦头。对此,王老太太心中很是愧疚,她自然是不愿意让大女儿接着受苦的。当盛家求娶康姨母时,王家其实并不打算将康姨母嫁过去。毕竟对于盛家的未来,王老太太也不敢打包票。但她又舍不得抛下盛家这份希望,于是就只能把小女儿嫁过去了。以盛家的情况,王家把女儿嫁过去当然不吃亏,但这终究是低嫁。虽然都是自然的孩子肯定都是心疼的,但一定对比起来的话,王老太太还是更喜欢大女儿。正因为希望大女儿过得更好,所以才将王若弗嫁了过来。王大娘子脾气火爆,做事直来直去,确实吃了不少亏。但是盛家老太太最看重的是大娘子的善良。大娘子其实很幸福,虽然盛紘并没多多疼她,但是她的儿子、女儿都很优秀。作为一个母亲,这也是很幸福,很满足的事了。
知否中,王家在鼎盛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嫡女嫁过去?
盛家算不上落魄,王家和盛家结亲,主要还是有个社会背景,宋以后科举取士,门第虽然很被世人看中,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人(人品能力和仕途前程),所谓富不过三代,科举取士后的官宦人家兴盛也不过三代左右而已,大家心里有数。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从社会地位来分析王家和盛家——第一,盛家商人出身的家族,盛红狼的亲爹属于家族中基因突变一下子入了科举仕途还中了探花,但是说到底盛家还是庶族寒门,到了盛红狼这一代不过官二代而已,还是寒门第二,那么王家呢?其实王家也是寒门,王家发达是从王老太爷(就是王氏的亲爹)这一辈开始的,就算王家也是读书人出身其祖先也是名不经转没有什么家族郡望,王老太爷虽然做到太师(其实应该是个荣誉称号,真正的官职应该是XX阁大学士也是是明清时的宰相,盛长柏去王家说服惩办康王氏的时候大门上牌子就是敕造王阁部府,那么背景应该是做得明朝的宰相),门生故吏遍天下,但是说到底出身还是寒门出身,后来知否小说里王舅父仕途也一般,王表兄这一辈就更不如盛家了,所以到了第三代,王家实际已经败落了,而盛家却正好日正中天。那么从门第底蕴上说,王家其实和盛家半斤八两,而王太师夫妇又是从贫寒崛起的家庭,选女婿自然看人品前途更胜过门第。而盛家这边盛老太太对盛红狼的一翻包装操作精准到位,王太师还不如何呢,盛红狼玉树临风的相貌先把王老太太的心给抓住了,搞定丈母娘就万事好说了门第家世和个人素质说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盛家是大地主很有钱,别小看这条,盛家在京城三环内买的大宅子当年能让勇毅侯老太爷把独女嫁给盛红狼的死鬼探花老爹就是这所大宅子起了很大作用,那么20年后焉知王家不是因为盛家家财万贯才肯把嫡幺女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