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百年一见如故,紫禁城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说到紫禁城的历史故事,我们就不得不提起紫禁城建立的背景 。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而主张建设紫禁城的,正是当时在位的永乐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紫禁城是在朱棣完成迁都后,萌生出的又一个巨大的工程---紫禁城的建设。 建立紫禁城的起因源于《后汉书》里关于星象的描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在古代天文学上来说,位居中央位置,并以北极星为中枢的紫微星,位置亘古不变,是天帝居住之处,也称之为“紫薇”“紫垣”,自古以来,皇帝都称自己为天帝之子,那么天帝之子居住的地方一般成为“紫城”而一般皇帝及其子女们居住的地方一般除了宫内的太监和宫女外,都禁止一般人接近,那么就成为了一个禁地。由此,就取名成为紫禁城。 永乐元年,在经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大臣上书关于迁都事宜,称北平属龙脉之地,理应将帝都迁移至北平。 朱棣在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后,开始下令提升北平府的地位,并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同时,下令让大部分人民迁移至北平府,迁移的主要人员有富商、流民以及江南大户人家。次年,永乐帝朱棣下令以南京的紫禁城为模板在北平府也建造一个紫禁城。紫禁城从建设到完工经历了14年的时间,仅仅是紫禁城建筑所用的柱子及所需的木料、大理石等材料光是从选料到运输花去了近11年的时间,仅仅是选取木料和开采大理石这项工程上,就已经耗费了上万的人力,在选取木料和开采大理石的过程中,就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的说法,可见当时的建设过程的残酷性。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永乐帝朱棣正式就迁都北平一事提出商议,但是还是遭到部分大臣们的反对,永乐帝对此表示不满,并将所有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逐一革职,至此,朝中再无任何一人反对迁都一事。次年,北平紫禁城正式进入到建设阶段,并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建成。同年,永乐帝朱棣就此宣布将北平府设定为帝都,并将原应天府改为南京,将北平的顺天府改为京师。
古往今来紫禁城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
1、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又称宫女弑君,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嘉靖帝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嘉靖帝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企图杀死嘉靖帝。而后又因打了死结,杀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凌迟处死,首犯凌迟处死后诛灭九族。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宁嫔也一并斩首。2、夺门之变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