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静夜思》古诗 文学作品。这些词按一定顺序排列
《静夜思 / 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版本说明
作者:佚名
明代版本
这是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床前明月光”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评析
作者:佚名
这是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中国文学、诗歌、古诗、文学作品怎么排顺序
顺序:中国文学>文学作品>诗歌>古诗
一. 含义:
1、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都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2、文学作品(literature,literary works),指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3、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
4、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 区别:
1、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
2、“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3、文学作品,可以是独立的个体,如A故事,叫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是谈整体的概念了,如A故事,体现了对民间传说及口头词汇的借用艺术。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是什么意思?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俗语,意思是比喻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不会相聚。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不会相聚。【今译】如果彼此有缘,即使相隔千里也能相会;如果双方无缘,虽然近在咫尺,也不会相逢、相识。【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5回:“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缘,又称因缘,佛教语。《翻译名义集回·释十二支》载:“(僧)肇曰前缘相生,也因;现相助成,缘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前者逝去,后者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两句便由此而来,认为人的分会离合的机会自有其不可改变的前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是什么意思?
世间万物皆有定律,就像是红尘中的人们,也是靠着缘分而生存或是在一起。
有一位哲人说,缘不问因果,有些人遇见只是一场烟花易逝的绚丽,有些人遇见注定会改变一生的命运,有些人遇见注定要终其一生的遗憾。
人与人在一起,都是命中注定,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人与人之间,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从相识、相知、相爱,一切皆有安排。
由于机缘巧合,才会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相遇,通过各自的努力,最终能够走到一起。
面对缘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学会随缘,善待缘分,才能让缘分成为生命中最美的邂逅。
《半生缘》中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相遇,是缘分的安排,但是他们却还是有缘无分,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感情一路坎坷,最终还是错过了,再次重逢,已经是各自有了家庭,心里有多么的不舍,也只能远远地望着对方,心里希望对方过得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即使彼此喜欢,但由于各种原因和阻碍而不能在一起,只能把对方放在自己内心最深处,当成是一生唯一美好的回忆,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真的是人生的一种遗憾。
或许这也是上天的安排的,让自己知道曾经有一个人值得自己去爱,给了自己期待,深爱过,也值得了。
有一种缘分,在一起的时候平平淡淡,不在一起的时候有很是怀念,分开之后,才发现其实自己离不开对方,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原来在自己心中是多么的重要,一刻也不想失去,而是想要狠狠地抓紧。
《生活万岁》中曾志婷和叶耀平,他们在一起是因为父母介绍,因为叶耀平的为人非常好,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人靠谱有担当,懂得疼爱妻子和孩子,还顾家,善良老实,为曾家忙前忙后,是一个不错的人。
而曾志婷,是一个医生,平时工作忙,很少顾家,什么事情都是叶耀平去搞定的,叶耀平在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志婷的依靠和支柱,志婷也感觉到很幸福。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相遇便是一生,很相爱的两个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感情也经得起误会和波折,因为两人在一起就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唯有包容和理解,才能让感情一直走下去。
叶耀平为了支持曾志婷学医,所以,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而选择自由职业做网约司机才更好地照顾家庭,这也让志婷更加感动,特别是在志婷家人出事的时候,叶耀平都是付出最多的一个,为这个家尽心尽力,志婷全都看在眼里。
而他们的婚姻还是出现了问题,因为叶耀平犯下的错误伤害到志婷的自尊心,所以他们离婚了,而离婚后叶耀平想要驳回志婷的原谅,依然就志婷家人尽心尽力,对志婷也是照顾有佳,甚至在危难关头,可能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好志婷,才会让志婷醒悟过来,原来自己身边这个男人是多么好,自己差一点与他天人相隔了。
一场车祸,让志婷和叶耀平重新走到了一起,恢复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两个人,经过了一些波折,还是选择了信任对方,一直走下去。
其实每次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的人,都是你的命中注定,命中的缘分没断,就一定还会走到一起,不过有时候,需要用一些事情来证明,才会让彼此更加珍惜,也更容易认清自己的心。
志婷跟叶耀平在一起,是众望所归,更是上天的安排,因为叶耀平是一个好人,他即使是一个司机,但他的伟大和善良永远值得他拥有一个像志婷能力这么好的人。
有一种深爱,叫做你是我的唯一。
曾志东和文静两个相爱的人,因为有过伤害,但是因为那一段爱足够深刻,始终放不下,又想跟对方在一起,越是靠近对方,越痛苦,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这一生,只能是ta。所以,只有两个人坐下来好好谈,把过去的往事清零,因为对方值得,所以,可以忘记一切伤害,重新来过。
十年前,曾志东因为心理有阴影,所以才辜负了文静,让文静在大雨中苦苦等待他的到来,但是他始终没有勇气站出来,之后文静一走了之,这件事也成了心中的噩梦。一直都没有接受其他人,因为怕自己再次受伤害。曾志东也是一直都没有交往,心中放不下文静。
十年之后,两人重逢,曾志东乞求文静给他一次机会,文静知道,心中的伤害只有去面对才能消失,因为文静一生也只爱曾志东,所以,两个人从此释怀了,志东圆了十年前的梦,跟文静结婚,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有一种相遇,叫命中注定。有一种相遇,叫久别重逢。
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缘来缘去终有因,人来人往总是情。我们一定要相信,不论生命多长、距离多远,只要彼此心意相通、互相惦念,总有一天会穿过人山人海,再次重逢,深情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