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

时间:2024-08-30 18:19:39编辑:思创君

柳比歇夫的介绍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不顾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来反对和批评当时属于苏联生物遗传学主流的李森科主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

柳比歇夫的简介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全名为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俄语为Любищ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不顾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来反对和批评当时属于苏联生物遗传学主流的李森科主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所有的人,连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柳比歇夫-一个神人的一生

我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情看完这本书的,在一年以前,我站在宿舍楼上,遥望着对面的群山,大雨瓢泼,顺山势滚滚而下,我拿着手机,一点一点地翻完了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


此后三个月,大三忙乱的生活结束,大四开始,我又躲在宿舍的上铺,打开我的手机,同样是一点一点的翻完了李笑来的《与时间做朋友》。


我当时看了很多书,这两本书只是其中写的比较有意义的,我没有发现二者的联系,不过它们的确给了我深刻的教育。


但是等到我这几天看完了《奇特的一生》,我突然发现了这三本书居然会有如此巨大的人生指导意义,它们相互关联,给人以巨大的启迪。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即使死了,依旧仿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柳比歇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十分惊讶,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笑来曾经说过的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首先是一个事实,一个关于柳比歇夫的事实。


从1961年1月1日开始,那年他二十六岁,在部队里服役,在化学家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伊格纳节耶夫手下工作。


时逢元旦,柳比歇夫也是在这一天起的誓。


我不知道他的誓言为何,但是从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七二年他去世的那一天,五十六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下他的所有时间。


在我看来,他的人生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中断过,最关键的是连儿子的死亡也没有让他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


下面是摘录的一部分原文:


“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德国飞机空袭科托夫斯基号轮船——轰炸,机枪扫射。船长及不知姓名的一位大尉殒命,伤四人。明轮损坏,因此未在鲍格鲁奇停靠,廷驻克列曼楚格。”


我难以想象,一个人居然在战争时期居然依旧如此冷静,这种冰冷到残酷的理智,不漏一丝一毫地把这个事件记录。


但是,在我像他一样,记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却能够感受到那种感觉,对某些人来说,生命的存在就在于每天的时间之中,他们的生命不是混沌的,不清晰的,而是精确的,可以量化的,时间的流逝如同水流一般,它看得见的,也是摸得着的,置身于这河流之中,似乎就能看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这是很可怕的力量,当你的生命可以背量化之后,你就可以记录和度量,度量一份工作需要多少时间,你不会焦虑不安于学习的路程是如漫长,你知道你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你自己的目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会变得超级有耐心,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你能够看到未来。


有这样的一份记录:


这是一篇论文《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下面是柳比歇夫写这篇文章的用时,


“准备(提纲、翻阅其它手稿和参考文献)


十四小时三十分


写  二十九小时十五分


共费  四十三小时四十五分


共八天,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至十九日。”


我也曾经做过类似的统计,我知道这样的统计能够给人以多么大的启迪。


他的目光如同神灵一般,看穿了时空,能够看到过去忙碌的自己,时光飞逝,事情正在发生种种奇妙的变化。


虽然无非是时间的累加而已。


但是已经足够让人了解到世界的一些本质。


我一直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无非是值不值得而已。


只要得到的不会让自己后悔,那就不用在意到底付出了多少。


下面是一些他的年度时间报告,这些报告有些冰冷到残酷,但是却无比贴近世界的本质。


一连几年的年度时间结算如下面所记录


“一九三七年 一八四〇小时


一九三八年 一四〇二小时


一九三九年 一三六二小时


一九四〇年 一五六〇小时


一九四一年 一三四二小时


一九四二年 一四四六小时


一九四三年 一六一二小时”等等。


正如作者所说,这是基本科研工作的时间,其它一切辅助工作都没有计入,这些都是创造和思考的时间。


我计算过,一年的时间为8760小时,一个成年人,比如我,睡觉的时间为2550小时,按照每天吃饭时间为一小时计算,也有365小时,上厕所,洗漱时间按1小时计算,这也是365小时。


剩余的时间为:5480小时


但是这时间还不能完全用于工作,你会厌烦,会打盹,会想要娱乐,想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见很多很多的人。


这些时间里,有你的双休日,节假日,路途上消耗掉的时间,被别人占用的时间,这都是一大笔的时间。


如果按照他的最少工作时间来看,那是1941年,为1342小时,换算成天,那就是3.67个小时,可以想像,即使你一年不过节假日,没有休息,没有感冒发烧流鼻涕,每天都干活,都要干3.67个小时才能完成他的工作量。


这种人是很可怕的。


而这个每年的一千多个小时的研究纯学术的工作时间持续了有多久呢?


很长,直到他九十岁。


其余的时间他用来干什么呢,同我们普通人一样,他开会,与朋友交流,写信,陪伴家人,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阅读,学习。


关键是他的时间利用方式显现出一种卓越而非凡的效果。


他对于很多事情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观点,比如对于所谓时间下脚料的利用方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在他眼里就是那种零碎的时间,比如: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等等等等。


他用散步来捕捉昆虫。


在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他觉得,在短距离,比如二三公里路,最好使用步行,第一是省得为了等车浪费时间、损害神经,第二则是顺便散散步,强健身体。


他对零碎时间的利用已经到了一个痴狂的地步,几乎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有下面的一段叙述足以将其行为阐述完毕:


“我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常常出差。一般我要带一定数量的书上火车。如果是长期出差,我就把书打成邮件,寄到一定的地点。带多少书,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决定。


“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在路上看书有什么好处?第一,路途的不使你感觉不到,很容易将就;第二,神经系统的状况比在其它条件下良好。


“坐电车,我看的不是一种书,有两三种书。如果是从起点站坐起(例如在列宁格勒),那就可以有位子坐,因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写字。如果电车很挤,有时候只能把着扶手杆勉强站住,那就需要小册子,而且要比较轻松的。现在列宁格勒有许多人在电车上看书。”


这样的生活,这样对时间的利用,简直苛刻到变态。


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结果就是所有的人,柳比歇夫最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的遗产包括有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


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


他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


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


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


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


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


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


此外,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


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


他还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钦佩和惊讶,脑海里唯有两个字:神人,如同神灵一般的人类。


我曾经看完了《异类》这本书,书里面有一个一万小时成功定律,原理无非也就是时间的累加而已。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所有的描述语言都是苍白而无力的,如果他想,一万小时的坚持简直是轻轻松松,他可以在不止一个领域里成为专家,成功对于这种人而言,就好像是低垂的果实,伸手就可获得。


事实上,他确实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无需他人的,社会的,历史的承认,因为对于一个利用时间,珍惜生命到达极致的人来说,无论风霜日雪,雨雾晴明,他都在那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神人的一生。


本书最令我感到惊讶的一个事实是,作为一个冷酷时间记录者的柳比歇夫,他的一生不是冰冷的,无情的。


正相反,他的一生舒展地如此开朗,人世间的温情与苦难他都一一遍历。


一九四二年,他儿子符赛沃洛德阵亡的噩耗传来,柳比歇夫满腔悲痛,却仍是一丝不苟地继工作。


在最后二十年的生命里,他做的工作一点不比他青年时代少。


但是在他那时所有的信札里面,基本上都在回忆他的儿子,丧子之痛溢于言表。


哀痛永远隐藏在表情之下,内心之中。


而第二次结婚也给他带来了盼望已久的家庭的宁静安谧。


他在给他朋友的信中正好表述了这一点


“连我的学术兴趣也陡然低落了。......这并不是对科学的背叛,而是一个软弱的人度过了严峻的生活,如今来到了草木繁茂的绿洲,流连忘返……”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从来都不是神人柳比歇夫,而是凡人柳比歇夫,他也被生活的苦难所困扰。


他生活在战争年代,战前和战争年代的忧虑、风雨和苦难同样使他困扰,现实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不会是一副温情的面孔。


他同样遭受过不幸,吃过苦头。


这里是书中摘录的原文:


柳比歇夫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的时候,不得不兼课,兼任其它单位的顾问。需要帮助妻子,需要养活一大家子人:


“……我原来想着除了应用昆虫学以外,还要研究分类昆虫学和一般生物学问题……但没有做多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跑商店,去排队买煤油和其它东西。妻子也有工作,很困难。我数学搞得相当多;乘电车,坐火车,都在钻研;甚至在开会的时候演算习题。有一段时间,人家对我侧目而视,但到后来他们发现,我演算习题并没有耽误听别人的发言;这,我是通过我在会议中间的插话证明了的。所以他们也就眼开眼闭了。出门途中;我也看很多哲学书,例如康德的三卷《批判》我都是在路上看的。在哲学问题上,我记得我写过一篇相当长的论文,约有一百张练习薄纸,分析康德的《纯理性批判》。这部手稿在基辅丢失了……。


所以,有时候便可以明白,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切都要付出代价,生活的内容也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


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学者的柳比歇夫也有他自己的坚守,他坚守着内心的公道和正义,有着自己的坚持。


书中也有表述:


三十年代,柳比歇夫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害虫的经济价值。


他通过考察,认为害虫的害处被人们大大夸大了。


他到波尔塔瓦地区去,在受草地螟蛾虫害的地方进行调查。大田看起来很不正常:看不见甜菜,到处长着滨藜。


拨开滨藜丛,柳比歇夫发现了受滨藜影响的甜菜,嫩芽完全无恙。


他开始明白,螟蛾与此事毫无关系。农庄领导人分辩说,螟蛾来过,肯定是它们把甜菜吃光了,后来在田里喷了杀虫药,才挽救了作物。柳比歇夫无法反驳,因为螟蛾已经无影无踪了。


到了第二天,他偶然看到一块种着甜菜的宅边自留地。眼前美好的情景使他大为惊诧:作物长势茁壮,没有一点受害的迹象。


这下一切都弄明白了。事情经过非常简单:主人精心管理了自己宅边的自留地。


最后,农庄主席和农艺师不得不承认,农庄在员不肯到大田去出工,任凭甜菜自生自灭,螟蛾确实与此事毫无关系。


于是他四处调查,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报告,这篇报告论述的观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治农业害虫部门的工作被夸大了。


这个部门本身,似乎有些多余。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一个人并不是像空气一样生活的,他需要朋友,需要同事,需要关心,需要同情。


也就是说,他的行为需要同他的社会关系相适应。


所以,作为一个科学家,需不需要这么一个机构,同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在中国,这叫做懂事,会做人。改革者,破坏规则的人都会受到来自周围的人的压力。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显微镜下的政治生态---大明万历初年的徽州丝绢案纷争》,这本书里详细论述了明朝的政治力量博弈和官场斗争。


和菜头做过精彩的论述:


所有纷争都是利益之争,而权力的用处就在于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所以,在历史进程中的个人成败,取决于最初选择了哪一个利益方。


而我也可以看到,这本书中,当初提出矛盾的那个小人物,最终可能并不是最终得利的一方,他的命运完全来自上层力量的博弈。


生死不由自主,不外如是。


所以,柳比歇夫的命运也可以推测。


当他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那么必然要触碰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防治害虫部门的领导人对节约不感兴趣。


在一九三七年,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令人难忘的会议。


会议讨论了柳比歇夫的著作,时间长达五个小时。遗憾的是,与通常一样,与其说是讨论问题,倒不如说是讨论柳比歇夫这个人。大家指责他有计划地,近乎有意识地缩小害虫的危害性,目的是要搞垮害虫防治工作。


于是,学术委员会宣布柳比歇夫的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并且建议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他博士的学位,决议一致通过。


柳比歇夫并不想悔过,他认为,在学术方面,需要的是证据,举手通过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科学并不是国会。


而且多数往往并不正确。


他依旧从容不迫,闲适安然。


唯一的困惑就是,在被处理了之后,柳比歇夫再也没有办法“去吃不花钱的伙食”了。


读到此处,我总是会心一笑,真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


命运总是给人以强烈不可预测感,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


后来,研究所所长被捕,在他的罪状中有一条就是解雇工作人员。这样,柳比歇夫在政治上得到了平反。


而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给柳比歇夫保留了博士的学位。


所以,兜兜转转,最后我发现,他坚持了自己的良心,但是他却并没有失去什么。


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是终究会来。


正如作者所认为的,柳比歇夫不是普遍性的典型,但是也不能说是说是一个理想人物。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天资普通,才能平平。


他不像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一样,年纪轻轻就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贡献,他只是将自己的生命利用到了极致。


正因为如此,在我看来,他的一生才如此的有借鉴意义,他告诉我,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自甘堕落。


坚持你所坚持的,信仰你所信仰的,理解你所理解的,日日总结,夜夜思考,不要为权威所影响,也不要为苦闷而迷茫。


追求你所追求的,喜爱你所喜爱的,人世间诱惑太多,不要为此迷失了方向。


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比起来,他微不足道,在他同一辈的人物里面,他也不是那种首屈一指的人物。


他是凡人。


他更是神人。


他为我们这些凡人指明了方向,并且担当了榜样。


他告诉我,生活的意义为何,只要不辜负自己的一生便好。


明朝那些事结束的时候,当年明月曾经专门拿出来一章,论述徐霞客。


徐霞客遍历全国,没有中央政权的支持,也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从青年到老年,他一直在走,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信我,如果不是有这本徐霞客游记,你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居然还会有这样的一号人物。


他为了什么呢?


他的生命意义又在于哪里呢?


当年明月给出的解答是如此的经典。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相信,柳比歇夫也是这样。


如此而已。


柳比歇夫:人的一生到底可以做多少事

今天,奋斗的起点

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了,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了,而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着人们。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人沉醉在梦幻中,他们期盼着明天,这两种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

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今天,不就是区区的24小时吗?我从明天开始认真工作。今天,不就是一年的1/吗?我从明天开始为主义事业奋斗(有些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朋友,你为什么把要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今天,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无尽的明天。 那么,你的决心,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变为行动、变为现实呢?

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时拔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不在今天及时抢救、医治病人,哪有人们日后健康的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哪有日复一日城的洁净?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哪有千家万户永久的安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几句诗,是先辈千曲百折、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古人有感与此,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勤学佳话。现在我们条件优越了,不是更应珍惜今天、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吗?

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知识的今天;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聪明、勤奋、有志的人,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珍贵。他们决不把今天宝贵的时光虚掷给明天。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向来就珍惜时间,利用在车上报的闲暇做实验,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一切有志气、有成就的人都是如此,他们决不沉湎在昨天,更不空空地观望明天,他们永远从今天开始。

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他的那本日历,撕了这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他们从初懂生活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观望和等待之中度过的。如果人的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留在个人生命史上的回忆,也将拌和着悔恨、痛苦和哀伤的泪水……

虚掷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思想的路。朋友,不要沉湎昨天,不要观望明天,一切从今天开始吧!今天才是奋斗的起点啊!






做时间的主人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岁月更迭如此迅疾,我们迈入了新世纪又一个年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最易流逝的是时间,最难得的是抓住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寸光阴”……自古至今,古人今人,对时间的感悟何其深刻,抓住时间的叮咛何其殷殷。有人这样总结: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

今天,时间这个永恒的话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时间是金钱、效率,更意味着素质和能力。时间对工人来说是产品,对农民来说是收成,对商人来说是利润,对学生来说是成绩,对士兵来说是胜利。经济学家说,时间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商品。科学家感叹,发明创造是时间的催生儿。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充电,我们就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有一位哲学家说,在所有的批评者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时间是一杆公平秤。它老少无欺,不因权贵而逆转,不因位卑而倒流。只要你不亏待它,它就不会亏待你。谁能把握好时间,谁就可能抓住机遇,收获成功。寓居英国伦敦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度过,写出了鸿篇巨著《资本论》。鲁迅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于勤奋笔耕,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牛顿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和时间赛跑,很少在凌晨两三点钟睡觉,有时是灯火不熄、彻夜不眠。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发表了70多部著作。他每天核算自己花费的工作时间,并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大凡有所作为的高素质人才,都能很好地驾驭时间、利用时间、把握时间。





请走在时间前面

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朋友,你想让青春无悔吗?你想让生活萧洒吗?你想让“美丽”永伴吗…… 那么,请君走在时间前面。

早上铃响后,不在磨磨磳磳,一咕碌爬起,出门时比平时早了几分钟,哦,你成功了,如果这成为习惯的话;午饭时,平时“尾食家”的你这次提早离席,哪怕只比一个人早,那么你成功了,如果这不是偶然的话……

没错,对事情的执着加上坚持到底的精神就是走在时间前面了。的奠基人不管对其的,不管生活的窘迫,始终如一,终于创作出巨著《资本论》;太阳中心学说的奠基人哥白尼30年如一日,甚至用他的生命去坚持……

走在时间的前面,还需要一种敢于启程的勇气。

你不要说你想继续学习而因家贫等问题不得不停止,曹雪芹曾身在巨富之家,后家境衰败且亲人多丧,历十多年作《红楼梦》;不要说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有心无力”,司马迁一生大起大落,历尽坎坷,并受宫刑,却花了10年时间出《史记》;不要说资料少没时间,李时珍生在乱世,翻山越岭,尝遍百草,经27年而创《本草纲目》……

给自己一份启程的勇气吧!不要再过多地找借口了。朋友,要想翻到墙那边去,请把帽子先丢过墙去,这样你的勇气自然就来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不要让时光白白地在面前流失,消逝。你不想做鲁迅先生口中的“谋财害命”之人吧?朋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到年逾花甲之时才猛然醒悟,后悔莫及,那才是“有心无力”,到那时,只能是”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青春最终经不起时间的洗礼而逝去,花容会凋谢,月貌会蒙上一片黑纱,没有一生伴你的美丽容颜。不过,只要你拥有一颗不老的心,那么你将一生青春相伴,美丽相伴。

朋友,请上路吧!带着启程的勇气,携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到底的意志,怀着年轻美丽的心上路吧!

朋友,愿你在时间大路上一路走好!






潇洒走一回

时间在轻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好一个潇洒的浪子。

某一天,我将一本练习本交到了语文老师处,练习本上只写了一个问题“时间是什么?”老师的回答是,“时间是个冷漠无情的浪子。当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时,你更不会在乎他的冷漠;当你感觉到他已离开时,你就会怪责他的无情。”老师又写道,“时间是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时间是调和感情的试剂,使用了就会有反应。因此时间不是无情物,软化心灵更有效……”

我感觉老师给了我太多的想象空间,他的回答使我摸不着头脑。第二天,我便跑去问了老师,他是这样说的:“根据主义哲学,时间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接着还说,“既然时间是物质,那么我们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当我们认识它时,要从现象入手再到认识本质……”

老师的解释也未能令我明白,我于是找来了化学老师,他只是简单的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需要时间的,不管是长还是短。”他建议我最好去找物理老师。

好不容易找到了物理老师,我便急切地问他,他有条有理的说:“时间是物理学中绝不可以缺少的。热学,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统统都离不开它,正如人的生存,自然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它一样。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在时间中起变化,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黑洞不存在时间,任何被吸进去的东西都会收缩到极限,也就是不存在了。科学家们是这样推想的……”

当我漫步在校园,还在深深地思考着“时间”时,我遇到了历史老师。他像位精通世事的智者,稳重地谈道:“历史是时间的齿轮,是由于时间的不断推移才形成历史的。你不应该问时间是什么,那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可寻,只有你亲身去体会,慢慢地才会明白它的一切。”一言惊醒梦中人,明白道理之后我继续走自己的未走完的路……

时间是这样潇洒。我也带着“时间”潇洒地走了一回。





人生只有三天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跳动,是看着墙上的日历一页一页地撕毁去。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而我们的昨天,早已在不经意中过去了,我们的今天,也在不知不觉中正过去……

昨天

昨天,是历史的过程,是失败的经验,也是成功的记录;是时间的告别,是空间的定格,也是永恒的象征……昨天是我们成长的确良阶段源泉,但它不能再度来临,无法再为我们增添辉煌。生命是需要跋涉的,不管昨天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天你灵园里开满多少花朵,不管昨天你有多少懊悔,那都是属于昨天的。我们不应该唠唠叼叼地诅咒或者怀念过去,后悔不该做的事,忏悔又忏悔。我们要以昨天为奠基,记取昨天,为今天创造辉煌!

今天

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我们前进,还需要我们去孕育。你也许想在今天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你今天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做,于是想待到明天再重来。可是“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富兰克林说过,“今天是人生唯一生存的时间,。”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今天,不然,再美丽的今天也只能铧为昨天了。当时间存在时,要抓紧时间,因为当时间过去,便没有了时间。

明天

明天,是未来,是生命的希望,是令人向往憧憬的。但说真的,世界上何曾有人真到过时间的到来。明天,明天,是不今天,这是懒人们最喜欢说的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对明天寄以浓厚的希望,这是守株待兔的幻想。不要给明天太多的功课,因为我们每天只有一个明天。

当你虚度光阴时,不妨高声朗育一下这首诗: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它也正在你的脚下,分分秒秒地缩短

明天——是未来,是希望,它正在向你召唤,向你招手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好好地珍惜我们的一生吧!

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时间银行

你见过有这样一种银行吗?他的分行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不像普通银行那样担忧收益问题,他的运作程序很简单,只是重复着借出贷款,收回贷款这两道工序。

更离奇的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哪怕是baby也都是他的客户。他有个很奇特的规定,每天都借给客户块钱,让客户去自主利用。但过24小时之后,他就向客户收回借出的块钱一分也不能少,一秒也不能迟,一定要如实如数偿还。这种银行分分秒秒,日日月月,月月年年都在重复着借出,收回这两个工序。

这种银行很公平,并不会因为你权势大,气焰盛,长得漂亮,他就会多借给你。同样的,这种银行也很残酷,哪怕你又是下跪又是磕头,哪怕是你痛哭流涕,要死要活,他也不会因同情你多借给你或是延迟还钱的日期,这种银行就是如此的奇怪。

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银行吗?你也是他的客户。你不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他就是时间银行。他每天给你24小时,分钟,秒,一天过后,哪怕你这一整天都在做梦,还是一整天都在闲逛,没有做过任何一件有作为的事,他还是一样铁面无私地收回你度过的24小时,分钟,秒。第二天,他又会给你同样多的时间任你安排。当然,这些时间性质是不一样的,虽然长度相同,但是这些时间你都要坏给他,是用你的生命慢慢地还。当你觉得时间太长,日子过得很无聊时,时间就在你打呵欠,在你埋怨中飞快地流过,从不为你而停留。

朋友,你也许每天都是24小时,根本没有变化,那么,请你走到镜子前审视你自己,你就会发现本事光洁的额头比以前多了几道皱纹,就是去拉皮也恢复不了青春年少,你就发现乌黑的青丝覆上了几丝白发,不用染发也流行。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匆匆走过,回顾过去所走的路,是了无痕迹,抑或是布满脚印,这只能由你去掌握,时间银行的服务宗旨是:“劝君莫惜金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但是,朋友,我还是要告诉你,据说时间是三支针都被关在形状各异的旷野上,互相追逐,彼此厮杀,残得连血腥味都闻不着,那么,你是要这场战争中成为胜者,还是败者?你来作个选择吧。







有效期限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时间”,英文名字叫“TIME”,相信大家对我不陌生,也许也不熟悉。今天,就借此机会好好与大家沟通沟通。

有人说我虚无缥缈。不错,我抓不到,看不见,连大画家、大诗人也无法描绘我的真正面目;时钟“嘀嗒”作响的声音也不是我的心跳声。可是我虽无形状,但地球上的任一角落都有我的身影。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从你的手指缝里溜过,从你的视野和思想中滑过,从你的脚步下从容走过……瞧,老人额上的皱纹不就是我的足迹?楼林立的城不是我从废墟中雕出来的?红花绿草不就是我从种子中绘出来的?

有人说我冷漠无情。当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欢声笑语不能留住我的身影;当艳阳高照,夏满人间,热情奔放不能节奏;当秋阳如酒,硕果累累,丰收喜悦不能挽留我的脚步;当白雪皑皑,寒风呼啸,沉默叹息不能使我停步。可是我想说,我不是无情,而是我有我的原则。历史的车轮不断辗转,催人奋进,我的任务就是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历史,又把历史变成越来越遥远的过去。

有人说我慷慨、公平。不错,无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两袖清风,应该属于你的我者如数奉上;无论你是惊世伟人,还是碌碌庸人,本该是你的我都会给你。谁也不必恳求,也恳求不到,因为我就在你们的身边,你珍惜,或许一瞬会变成永恒;你漠视,或许美好化成泡沫。你就恍若上帝借你一用的贷款,是盈是亏,都是你经营的结果。

有人说我是有保质期的。沿线错,当人们意识到我来去匆匆时,便开始认真看清我的保质期了。越害怕我消失的人,他的脚步就走得越快,生命的半径也就越大,他的我的有效期内收获的也越多;而觉得我多余的人,他的脚步就被他心灵的木条框定,他便只能在我的变质期中拥有狭小的世界。牢记着吧,朋友,世界上所有美好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也包括我——时间。

陶渊明说得好:盛年不再来,今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祝愿大家在我的有效期内尽情地去品味人生的真滋味!






品味昨天

昨天是什么?

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态。然而它涵盖了所有流失的岁月。每个人身后都会有不同的昨天。无论你曾经是一代英雄,还是一个平民,你都有你的昨天,你的故事。

那么,昨天是什么呢?

昨天是一阵秋风过后满目的落英,是一阵流星雨后漆黑的夜空,是美丽的昙花深夜盛放后留下的一抹清香。纵便昨天意味着过去,它却给人生命的感慨:奥秘的夜空,引人去遐想;幽幽的清香,给人以精神的沐浴。所以昨天是美丽的,昨天是值得品味和留恋的昨天。

昨天可以是一本精美的相簿,里面珍藏越你生活的点滴。

昨天也可以是铺满尘埃的史册,记录着过往的沧桑。

昨天可以是脸上的皱纹,满头的银霜,可以是手上厚厚的老茧,总之一切过去的都是昨天。

昨天的回忆是美丽的,人生前浮沉几十载,能有多少个昨天呢?人总是喜欢回首过去,当年老时,你不再能疾步如飞,可你书记中分明凸现出在原野上奔跑如风的画面,这个画面或许和爱情有关,还牵扯出一段心灵深处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你枯涩老年的炉火;年老时你也许功成名就,可你依然装眷恋一路走来的艰辛,那些平常的、以往的日子造就了现在的你,你对苦难的珍视胜过一切,它们能让你的老年丰富无比……

昨天的回忆也是痛苦的,它记录着你一路上的磕磕碰碰,也许是你人生中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又或者是你内心中一道被掩盖很深的伤痕,你不愿回想过去, 因为只要你回想,你的心头就会滴血。你尽力掩盖它,可它却因生活中的某个小小涟漪而令你隐隐作痛。

不管昨天是什么,它已成为你记忆中的一部分。为此,真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惜自己的每一个昨天,做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解脱,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者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与时间赛跑

我在这人生的跑道上已经跑过了18载的光阴。18年的路途,路上什么都有,我经历了许多,风雨使我盘骨更强,肌肉更有力,阳光也温暖过我的躯体,让我在漫漫旅途上,继续赶路,有能停步。

我不能回头,不能停步。

从我睁开眼睛的那一,我便在这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跑道上跑上着,起初我毫无目的到处乱窜,但父母的手总会把我拔回正确的方向。我跑着,用眼睛细细地看,在我的前方总会有个身影,有节奏地摆动着身体,他每一步都是如此沉着有力。我的好奇心驱使我跑得更快,要赶去,看个究竟,我用尽全力去追赶,他还是不慌不忙,但是跑了好久,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老样子。

我脚软了,一下子碰到了一块石头,摔了一大跤。我捂着伤口坐在那里,望着那个人,不断地远去。“喂,等一等”我大声呼喊,一遍又一遍。你没有回答,沉默的你仍然印着你有节奏的步伐。

我呆坐在那里,看着你远去的身影,似乎有什么不对劲了。四周开始黯淡起来了,花草树木褪去了鲜艳的色彩,鸟声不断地远去,直至一片死寂。不一会我就被黑暗包围了,四周只剩下粗糙的线条,我感到窒息,一看自己才知道自己也正消失着。

我不能湮灭!尽管黑暗吸附着我,我用尽力气,我要摆脱这噩梦。凭着我的信念,我离开了噩梦,我又见到了他。我不敢回头看,也再不敢停下来了,停下就是死亡。

经过这次噩梦,我和他之间距离近了。我能见到我的周围都是和我一样的——跑在人生路上的人们。

我看见比尔盖茨啃着方便面,跑在了列。我也看见张海迪迅速地摇着轮椅,在跑道上奔驰,学生揣着书,老师抓着粉笔,工人挑着建筑材料,他们也在跑着。盖茨脚印留下了视窗软件,海迪的车辙上印着她的著作,老师踏出了桃李天下,工人砌起座座……

我们都朝着他奋进,要赶上他的步伐,他是谁?他就是时间。







时间,又仁慈,又无情

天地间最无情的要数她,然最仁慈的亦是他。他是谁?他是我们最熟悉的,又是我们最陌生的时间,熟悉的是他与我们生生世世相伴,陌生的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他。

相信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自己的一生中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上至杰出人物,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懊恼时间的飞逝。

童年时,时间在嘻嘻哈哈中流过,在荡秋千时飞逝。常常慨叹时间的停滞,迫不及待地想快高长大,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年轻时,年轻奔放的心向往着爱情,向往着网络,向往着外面的花花世界,热衷于新奇游戏,荒废了学业,然后尝到了“白了少年头”的悲哀,庸庸碌碌地过完了一生。到了而立之年已想定了成家,时间奔走于家庭与社会两头,养家活口成了一份责任,时间成了烦闷的理由,岁月就这样平淡无奇地滑了过去。到了花甲之年,虽慨叹岁月的无情,却消极地等待时间的判决。岁月就这样把一页页的日历撕下,把一个个今天变成过去,把一个个未来变成今天。

时间走过了一个个白天与黑夜,不因你的欢乐而停歇,更不因你的痛苦而停步。他一刀刀的雕刻着世间万物,他把巨石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和园林,当然,他也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原和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他创造了一个个“可能”与“不可能”。

金钱没能留住他远去的身影,亲情没能停住他远去的步伐,爱情没能吸引他回头的渴望。他漠然地碾碎成千上万颗渴望的心,却也把千千万万陷入绝谷的灵魂拯救出来。他是主宰生命的上帝,毫不心慈手软地带走伟人的生命,也平等地对待平凡人的生命。

你珍惜他,把喝咖啡的时间腾出来,他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你漠视他,把吸取知识的时间用来谈情说爱,他就会在你人生的纪录里留下空白的一页。

他无情,对于荒废度日的人来说。

他仁慈,对于爱惜光阴的人来说。

虽然“一寸光阴一寸金”,但是“寸金难寸光阴”。他留给世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句,敲响了虚度年华的警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要把遗憾留在岁月的记事本上。不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才来慨叹时间的流逝。


以上是十篇与时间有关的作文
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篇


上一篇:舟山中考

下一篇:咏春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