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2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4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6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7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8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 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9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_ 当00 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派/2<= a <派W<0 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 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_^2/s^2 = 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0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1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2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P=W/t;W:功;t:时间 压强p(Pa)P=F/S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1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3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6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2.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四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5.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五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6.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六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动力学知识点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物理必修一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一).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二).物理学的好可以选什么专业 高中物理学的好可以选什么专业 (三).高中不选物理能考什么大学 不选物理真的不能上好大学吗 (四).学医不选物理可以填报哪些医学专业 学医高中选哪三科目好 (五).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六).2021年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总结 (七).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公式总结 (八).2021年高中物理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九).2021年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十).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真题答案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2/r=ω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