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名言名句
1、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2、未知生,焉知死?
3、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7、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8、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2、朋友切切思思。
1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1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6、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18、放于利而行,多怨。
19、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欲速则不达。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5、小不忍,则乱大谋。
26、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2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0、不怨天,不尤人。
3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3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3、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34、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35、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36、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7、吾日三省吾身。
38、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9、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4、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
4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0、当仁,不让于师。
5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2、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5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4、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5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6、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7、诗三百,思无邪。
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60、三思而后行。
6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6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4、小人之过也必文。
6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66、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8、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6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73、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7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7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0、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富且贵焉,耻也。
8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82、德不孤,必有邻。
8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8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的名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译文:士兵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初一的文言文及翻译
1. 初一所有文言文课文翻译 伤仲永》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木兰诗》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孙权劝学》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 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 2. 求几篇初一的文言文和翻译 陶侃性检厉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 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 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的家什很公平,对待顾客也很有礼貌,他家的酒也很是好喝,酒幌子也挂得高.然而就是酒卖不出去,酿的酒都酸了.卖酒人弄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便请教一位有知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是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吧?"卖酒的说:"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呢?"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呀.有人让小孩揣着钱,提着酒壶来买酒,狗就迎面扑来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国家也有狗,有道德学问的人,心里装着治理国家的办法,想告诉国君,可是有的大臣竟象恶狗一样,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能被重视任用的原因呀!说明:韩非是先秦的思想家,战国末期先秦时代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备用"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治世之道.这则寓言故言,却是他本人对当时政治者的报怨,这在封建专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通病.狙公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刘南垣公规劝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3663434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初中文言文翻译第一册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子贡问道:“孔文予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对我来说有什么呀?”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 3. 初一文言文翻译、 刘恕,字道原。刘恕治学,从历史典故、方圆地理、官职名称、家族名姓至前代的公案文书,都要单独取出来求证。为求书数百里都不觉得远,拿到书就开始读并抄写,废寝忘食。同司马光游万安山时,路旁边有碑记,读碑,原来是五代时的各位名将,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刘恕能说出此人的行事以及原委,回去查验旧史,果然是这样。宋次道是毫州知州,家里有很多书,刘恕往他家借览。次道每日备好饭菜尽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的目的,不要打扰我的事情。”都撤去了。独自闭门在阁内,日夜口诵手抄,住了十来天,看完书回去了。刘恕家一向贫困,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一点也不从别人那里取。从洛南回家时,正是冬天,没有御寒的东西。司马光赠以衣服和旧褥子,刘恕推辞不要,司马光强给他,就走了,到达颍州的时候,都封好还给司马光。 自己翻译的 有的地方可能翻译的不对 凑合着看吧
简单的初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 初一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下册的《伤仲永》译 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2. 找一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较简单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七、处之不易①。 3. 初一课外短篇文言文及翻译,急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 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 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难度长度都比较合适。 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初一,翻译文言文,初一简单的,要求100%正确 晋平公向师旷问,说:“我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拿个火把呢?”晋平公说:“哪里有做人家的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盲臣我怎敢戏弄您呢?臣听说:年少时期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期喜欢学习,就如同中午时的日光;老年时期喜欢学习,就如同手持火把时候的光亮!(有)手持火把时候的光亮和闭着眼睛走路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好啊!”---------------------------------------------师旷是晋国的盲臣,晋平公晚年想要学习,但是又害怕为时已晚,师旷用他的聪明才智,将平公说的人在暮年的暮故意理解为一天中的傍晚,所以让平公秉烛(这个“烛”和现代汉语中的蜡烛不是一个概念,应该是火把的意思),引得平公发问,顺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平公。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提问哦,我很喜欢帮助人的。 5. 求几篇初一的文言文和翻译 陶侃性检厉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 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 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的家什很公平,对待顾客也很有礼貌,他家的酒也很是好喝,酒幌子也挂得高.然而就是酒卖不出去,酿的酒都酸了.卖酒人弄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便请教一位有知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是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吧?"卖酒的说:"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呢?"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呀.有人让小孩揣着钱,提着酒壶来买酒,狗就迎面扑来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国家也有狗,有道德学问的人,心里装着治理国家的办法,想告诉国君,可是有的大臣竟象恶狗一样,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能被重视任用的原因呀! 说明:韩非是先秦的思想家,战国末期先秦时代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备用"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治世之道.这则寓言故言,却是他本人对当时政治者的报怨,这在封建专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通病. 狙公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刘南垣公规劝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3663434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初中文言文翻译 第一册 >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道:“孔文予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 6. 初一上,下短篇文言文,也要翻译 1、出自 刘向《说苑·谈丛》 《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翻译: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2、《观于海者难为水》原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缩小了,登上泰山仅觉得天下缩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对于(小)水不易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也很难对(其它)学说感兴趣。 观赏水有讲究,必须观赏那滚滚波涛,太阳和月亮有耀眼的光辉,对小小缝隙必能照射。流水在地面上流,不注满低洼之处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不了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3、《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译文: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4、《范仲淹有志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译文:孟子说:“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 他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他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6、《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 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 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译文: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 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 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 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7、《胸有成竹》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 从蝉蜕壳蛇蜕皮一般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鲜活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端详,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的形象,急速起身跟住它,挥笔落纸,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逮抓一般,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7. 初一文言文翻译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 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 许允回答说:“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 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穿的衣服破旧,明帝就叫赏赐新衣服。 起初,许允被逮捕时,全家都号哭,他妻子阮氏却神态自若,说:“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并且煮好小米粥等着他。 一会儿,许允就回来了。 8. 初一上册的的文言文原文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山市 蒲松龄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高,则明愈小;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寓言》四则中的后两则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⑬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⑫。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