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口为何东北化了?
近日,“媒体谈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引发关注热议。在我们印象当中北京、天津一直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城市,像东北三省的小伙伴外出就业首选距离家比较近的北京。怎么突然北京、天津、河北的人口开始变得东北化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实,提到人口东北化,多多少少是一个不好预兆。因为现在所说的“人口东北化”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比在减少的现象,也就是人口流向外省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共流出821万,其中辽宁流出187万、吉林241万、黑龙江393万。
如果京津冀人口持续东北化,是不是意味着北京、天津人口会有所减少呢?有网友表示京津冀人口减少环境不好,北京人不出去,全球人才进不来,户口问题是大难题。也有网友表示,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和地理本身一换一有关。比如云南、广西北冻结的这些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未来可能会迎来快速发展。
东北人口减少和当地冬季气温比较低有关,那京津冀人口东北化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和京津冀近两年常住人口数据变化得出的结论。

1、首先是北京,2020年常住人口2189.3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2188.6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2184.3万人。根据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北京常住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0.4万人,而2022年则比比2021年末减少4.3万人。
2、接着是天津,2020年常住人口1386.8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1373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1363万人。根据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天津常住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13.6万人,而2022年则比比2021年末减少10万人。
3、最后是河北,2020年常住人口7463.8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7448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7420万人。根据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河北常住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16万人,而2022年则比比2021年末减少28万人。

关于“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媒体给出以下三点原因分析:
第一,受南方虹吸因素影响
“南方虹吸”是指中国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人口、资金和资源的吸引力,导致北方地区出现人口、资金和资源的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迅速、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和现代化、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更加充足等因素所导致的。

第二,北京自动调整人口所致
北京市自2017年1月1日起,实行人口控制政策。要求到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200万人以内。北京市实行的自动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控制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和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制定的。
第三,新型产业上表现欠缺


目前,天津和河北地区新型产业支撑不足,吸引不了年轻人。而当前浙江、广东等地的新型产业正蓬勃发展,自然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
京津冀人口持续下跌说明什么问题?
京津冀地区人口持续下跌,说明该地区出现了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具体包括:
1、生活成本高:由于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的经济核心地带,城市化进程较快,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较高,加上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一些居民选择离开该地区。

2、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但由于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该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也是一些人选择离开的原因。
3、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也是选择离开该地区的因素之一。
新东北现象的当前情况
广大受众普遍认为,在当前全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东北经济,非常必要。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调查报告对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剖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深刻查摆存在的问题,放眼全国的大视野,对新常态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进行了准确地形势研判,对东北发展具有启示作用。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龙川说,通过对“新东北现象”分析,总结了东北发展的机遇、发展的潜力,坚定了干部群众的信心,振奋了东北发展的士气。“新东北现象”成为网络上关注的热点。在新浪、搜狐、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每条关于“新东北现象”的报道,都有数千名网民在跟帖讨论。在网易手机上的跟帖达到2.8万多条。网民们既对东北经济增速下滑的现状表示关切,又对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寄予厚望。许多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认为,“新东北现象”与当年的“东北现象”有着本质不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为东北应对经济新常态,推进新一轮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辽宁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昭光说,表面上看,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出现了下滑,这并不可怕,实际上通过前十年的振兴发展,东北已经积累了厚实的家底,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认为,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东北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黑龙江对俄沿边开放相互融合,形成了东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所有这些都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稳定的基础。网友“虞美人”说,虽然东北传统产业遇到困难,但东三省的就业、物价、收入稳定,这就是优势。“冷中有热,降中有升,忧中有喜”,这是调查报告对“新东北现象”的辩证分析。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说,“新东北现象”调查既不回避当前东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忽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闪光点,是对当前唱衰东北经济的有力回应。黑龙江省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刚认为,东北地区这两年的经济形势,是在整体积极发展态势中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新东北现象”有助于我们明确发展方向,不为片面的舆论所左右。集聚着大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对“新东北现象”感受更加真切。区委书记郝方林说,面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高端产业中的低端”相交织,更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正确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
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原因?
近日,“媒体谈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引发关注热议。在我们印象当中北京、天津一直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城市,像东北三省的小伙伴外出就业首选距离家比较近的北京。怎么突然北京、天津、河北的人口开始变得东北化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实,提到人口东北化,多多少少是一个不好预兆。因为现在所说的“人口东北化”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比在减少的现象,也就是人口流向外省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共流出821万,其中辽宁流出187万、吉林241万、黑龙江393万。
如果京津冀人口持续东北化,是不是意味着北京、天津人口会有所减少呢?有网友表示京津冀人口减少环境不好,北京人不出去,全球人才进不来,户口问题是大难题。也有网友表示,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和地理本身一换一有关。比如云南、广西北冻结的这些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未来可能会迎来快速发展。
东北人口减少和当地冬季气温比较低有关,那京津冀人口东北化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和京津冀近两年常住人口数据变化得出的结论。

1、首先是北京,2020年常住人口2189.3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2188.6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2184.3万人。根据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北京常住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0.4万人,而2022年则比比2021年末减少4.3万人。
2、接着是天津,2020年常住人口1386.8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1373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1363万人。根据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天津常住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13.6万人,而2022年则比比2021年末减少10万人。
3、最后是河北,2020年常住人口7463.8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7448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7420万人。根据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河北常住人口比2020年减少了16万人,而2022年则比比2021年末减少28万人。

关于“京津冀人口东北化”,媒体给出以下三点原因分析:
第一,受南方虹吸因素影响
“南方虹吸”是指中国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人口、资金和资源的吸引力,导致北方地区出现人口、资金和资源的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迅速、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和现代化、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更加充足等因素所导致的。

第二,北京自动调整人口所致
北京市自2017年1月1日起,实行人口控制政策。要求到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200万人以内。北京市实行的自动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控制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和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制定的。
第三,新型产业上表现欠缺


目前,天津和河北地区新型产业支撑不足,吸引不了年轻人。而当前浙江、广东等地的新型产业正蓬勃发展,自然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
京津冀人口持续下跌说明什么问题?
京津冀地区人口持续下跌,说明该地区出现了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具体包括:
1、生活成本高:由于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的经济核心地带,城市化进程较快,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较高,加上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一些居民选择离开该地区。

2、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但由于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该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也是一些人选择离开的原因。
3、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也是选择离开该地区的因素之一。
东北地区冬天的时候,为什么能够泼水成冰?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天是漫长又寒冷的,尤其是漠河一带,那里堪称“冷极”,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2℃。近几年时间,漠河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旅游项目——“泼水成冰”。顾名思义,就是把水泼向空中,落到地面之前与冷空气发生,物理反应结冰。项目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体验者向空中泼洒的必须是热水,因为如果使用冷水的话,水落地还会保持液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水落地之前能否结冰,其实取决于在空中经过的时间是否足够它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地面上玩“泼水成冰”和站在楼顶向楼下泼水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具体分析一下,“泼水成冰”共有3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外界温度、水在冷空气中的运动经历和时间、水滴大小。按理说,只要外界气温低于0度,从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足够长,落地之前一定会被冻成冰,和原来的水温没有关系。但是要想让水在短时间内冻成冰,第3个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水滴大小。因为水滴越小,与冷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就越大,冷却得越快。而影响泼出去水滴大小的因素正是“温度”。不只是水,温度对所有液体分散成液滴的粒径大小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就比如冬天的食油会结块、柴油雾化,汽车不好启动等等。液体虽然没有固定形态,但是有固定体积,同时又能抵抗并保持恒定密度。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液体中的分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运动得越快,具体的动能就越大,动能可以降低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的温度越高,粘度就越低,分散的颗粒就越小。当液体温度下降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变慢,动能随之减低,粘度变高。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泼水成冰”用热水就是上述的原理。此外还有空气阻力的作用,水滴在空中受阻,无法实现自由落体。其体积越小,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冷却的越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