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内容简介(简短)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临城,峄县,滕县)的一支抗日武装。 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 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铁道游击队队长,王怀文为铁道游击队指导员,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 *** 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 该队以临城(今薛城区)为中心,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 于1945年解散并入华东野战军。 扩展资料: 胜利受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驻扎在峄县和临城一带的日军却拒绝向铁道游击队缴械。 10月的一天,当日军乘坐的铁甲列车趁夜色开出临城车站,在沙沟附近发现前面的铁路已被毁,再试图退回临城,退路也被铁道大队炸断。 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3天之后,只好乖乖投降。 时年23岁的铁道大队政委郑惕代表八路军受降,1000多名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在军事受降史上极为罕见。 1945年12月底,铁道大队奉命到滕县(今滕州市)接受整编。 整编后除留两个连队归鲁南铁路工委领导外,其余100余人编入华东野战军鲁南军区特务团。 大队长刘金山调任鲁南铁路局副局长,副大队长王志胜调任鲁南铁路局办公室主任。 至此,鲁南铁道大队番号撤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铁道游击队》是哪个地方?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现枣庄的临城、峄县、滕县)的一支抗日武装。铁道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铁道游击队队长,王怀文为铁道游击队指导员,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该队以临城(今薛城区)为中心,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于1945年解散并入华东野战军。小说原型铁道游击队因小说《铁道游击队》而扬名,再经影视剧的改编,名声更为响亮。作品中大队长刘洪的原型是洪振海和刘金山。作家刘知侠在《铁道游击队》中把两任大队长的姓组合成刘洪这一英雄形象。洪振海自幼随父亲在路矿谋生,因生活所迫经常与火车打交道,练就了扒飞车的本领,在铁道队中的扒车技术最高,特别快车也能上去,人称“飞毛腿”。他足智多谋,有许多惊人战绩,后在黄埠庄作战中牺牲,并葬在他的家乡滕州市大北塘,由刘金山继任大队长。刘金山后任鲁南军区特务团副团长,主力部队副师长,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任江苏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和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另一位主人公———大队长王强的原型是王志胜,他是枣庄市中区陈庄人,出生在铁路工人家庭,兄弟五人,排行第四,15岁开始跑火车,做小本生意。从小和洪振海是好朋友,自小练了一身“扒飞车”本领,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中“吃两条线”是什么意思?
两条线就是铁路,吃两条线就是沿着铁路扒火车卸货,夺取物资。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隶属于八路军五师苏鲁支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鲁南军区主力由于长期作战,药品匮乏。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命令铁道大队务必想法搞到药品。铁道大队经常派出游击队员飞身上车,找到装载药品的车箱,列车行驶到沙沟与塘湖站之间,战士们迅速将药品掀下,由埋伏的队员运走。铁道大队把这些药品及时运到鲁南军区。铁道队的一系列行动,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做出了重大贡献。扩展资料: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与此同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下令敦促华北、华东日军立即放下武器,向所在地的抗日武装投降。然而,经过几次谈判,驻扎在临城一带的日军却始终拒绝向铁道队缴械,当残留日军乘坐的铁甲列车趁着夜色悄悄开出临城车站,行驶到临城南边的沙沟附近时,发现前面的铁路已经被破坏。当他们又试图退回临城时,铁道队事先埋下的炸药拉响了,日军的退路也被切断。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了3天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只能选择向铁道队投降。1945年10月,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铁道队投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道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