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群山回唱》有感
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
待在纸树影子下。
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
晚风把她吹走了。
历经60年的风霜,满头白发的妹妹帕丽,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那一块——哥哥阿卜杜拉。可此时年迈体衰的哥哥早已患上了阿兹海默症,遗忘了心心念念的妹妹,只有那首童谣在脑海里残留不去。
于是美好的团圆在这一刻,重新陷于遗憾,时光的车轮滚滚而过,再聚首物是人非。
在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笔下,《群山回唱》以一个小家庭的聚散离合,揭开了战争之下阿富汗人的颠沛流离,关于家的定义也被重新书写。
帕丽——家是如芒刺在背般寻根的动力
1952年的秋天,一个稀疏平常的日子。3岁的帕丽跟着父亲和哥哥离开了沙德巴格的家,她坐在小小的勒勒车上,入目是无穷无尽的黄沙,身后是渐行渐远的故乡。小小的姑娘还不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身不由己。
从贫瘠的沙德巴格到繁华的喀布尔,她斩断了与哥哥的血脉相连,也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女人——妈芒妮拉。在保守的喀布尔妮拉的才气风情与自我,和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终于在貌合神离的丈夫中风倒下后,她带着帕丽远走他乡,从此定居巴黎。而故土的轮廓也在年幼的帕丽脑海中渐渐远去,甚至在她的记忆里妈芒就是她的亲生母亲。那道子宫手术留下的疤痕成了孕育过她的证据。
可那道疤终究是假的,那里没有子宫,他们也无法成为彼此的救赎。
不顾一切追求幸福的妈芒身陷酒精与男人,而渴望爱的帕丽恋上了妈芒的情人,即使最终分手这也成了压垮两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妮拉自尽于公寓,留给帕丽的是无尽的自我怀疑。
妈芒曾说, “我在你身上看不到我。我不知道你是谁”。
如果连妈芒都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那自己的根又在哪里?
那种如芒刺在背,要去寻根,去寻找答案的动力始终羁绊着帕丽。即时结婚生子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在她的内心深处,那种熟悉的,始终挥之不去的感觉从未离去,她的生命中始终缺失了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某个至关重要的人。
而这一切直到2010年,一个来自喀布尔的电话,所有的谜团才被渐渐揭开。
阿卜杜拉——家是牵挂也是回不去的故土
1952年的那场分离,如果在帕丽的脑海中是模糊的缺失感,那么在阿卜杜拉的记忆里就是血淋淋的骨肉分离。
帕丽出生时,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又忙于生计,继母虽说不坏可自己接连怀孕根本顾不上小帕丽。所以是阿卜杜拉这个半大的孩子养育着帕丽长大,他甚至会为了换回一根妹妹喜欢的孔雀羽毛,献出自己唯一的鞋子。
可这一切在1952年的秋天按下了暂停键,就像父亲当初讲述的魔鬼的故事。为了妹妹更好的未来也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他的小帕丽必须永远留在魔鬼的花园里。
后来的一切作者并未详述,可依然能从书的角角落落拼凑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战争爆发了,苏联人,军阀……各路人马来来去去留下满是疮痍的阿富汗。而阿卜杜拉也在战乱之中随同家人逃往巴基斯坦,随后定居美国。
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给她取名叫帕丽,每天父女俩都会做一个小游戏,将噩梦从脑海中抓走装进一个隐形的袋子里,再将美梦塞入脑海。而已经成为巴巴的阿卜杜拉,唯一想要的美梦,就是和妹妹帕丽一起重回沙德巴格的那颗大树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妻子离世女儿长大,而他也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他的妹妹却还未曾归来。终于在得知自己换上阿兹海默症的那天,满心绝望的阿卜杜拉写下了一封信。
“他们告诉我,我必然要走入水里,很快就将沉没。出发之前,我把它留在岸上,给你。我恳求你找到它,妹妹,所以你一定会知道,在我沉入水中时,心中想着什么。”
随信附上的是一只破旧的铁皮盒,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羽毛,最为特别的是一根孔雀翎。
读《群山回唱》有感
“我需要告诉你,纳比,哪怕就这一次,告诉你我一直爱着你。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纳比,请不要生气。”
我终于明白了妮拉走的时候对纳比说的话,“原来是你啊,纳比。一直都是你。你不知道吗?”
其实看完这章我并不觉得纳比和苏莱曼意难平,至少纳比发现了苏莱曼的速写本,知道了苏莱曼对他复杂的感情,但是看到苏莱曼对纳比的爱就很心痛,苏莱曼用了半生的时间去爱纳比,只是联想到他们所处的那个背景,在那个保守的年代那个保守的阿富汗,苏莱曼的爱无法宣之于口,当纳比知道后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份感情,但是他依然选择留下来照顾了苏莱曼半生,两个人心知肚明的度过了一生,直到苏莱曼去世,纳比守着苏莱曼留下的老房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是很遗憾心痛,但是不会意难平,其实妮拉也很让我难过,她和苏莱曼之间,她和纳比之间,她唯一的欣慰可能就是拥有过纳比的真心,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至少纳比是个忠实的倾听者,还有帕丽,让她体会过当母亲的心情。
只看完了前四章,但我觉得《群山回唱》比起《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叙事更精巧,不同的时间线,没有真正的主角,却又转换自然流畅。作者胡赛尼曾经说过,“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他做到了,一个饱受战争灾难折磨的民族,它的人民和人民所讲述的故事,竟然如此温暖,充满力量。
之前读《追风筝的人》跟《灿烂千阳》的时候从开头眼泪就没停过,昨晚开始看《群山回唱》时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要流泪,但看到纳比和苏莱曼这一章时我就投降了,罢了,跟随自己的心吧,眼泪不眼泪也不重要了。
《群山回唱》读后感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有些吃力,主要是作者采用其中人物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各自故事,其中所有的故事人物都有关联,最后串成一个整体,人物之间关系也明了清晰。初读胡赛尼的作品是《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让人潸然泪下;第二本《灿烂千阳》里的.女性地位遭遇让人触目惊心;这本《群山回唱》,写作手法娴熟,措辞用句生动而感人。中途一度读不下去的理由是人物线索过于扰乱和复杂,失去耐心。但硬着头皮越读越感动。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开头:魔王抢去一个贫穷人家五个小孩中最聪明可爱的那个,父亲舍不得孩子越过千难万险发现:孩子在魔王那里生活得快乐自在。父亲通过苦苦挣扎,服用希望药水。而阿卜杜拉最爱的妹妹帕丽,三岁时被父亲送走。阿卜杜拉穷其一生都在寻找妹妹,甚至给自己的女儿也命名帕丽。时隔58年后,帕丽得知自己身世并找到阿卜杜拉,彼时都是苍苍老人,最要命的是阿卜杜拉患了帕金森综合征,他忘记了妹妹帕丽。但记忆里珍藏了帕丽三岁前的玩具盒子。那些美丽的羽毛还在。虽然哥哥因为病症已经忘记了妹妹,但爱一直都在。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群山回唱》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1 暑假是个漫长而无聊的假期,除了我最爱的篮球课,剩下的就是各种补习班。还好有心爱的书能伴随我。偶尔在妈妈的床边发现了一本书《群山回唱》,作者:胡塞尼。看着封面真心没啥特别的,随手拿起来翻翻,就再也不忍心丢下,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后来又慢慢读了好多遍,再结合妈妈和我讲的阿富汗近几十年的历史,我慢慢体会到了很多我以前都没能接触到的生活。 《群山回唱》开篇引用了寓言故事,讲到了一个父亲阿布龙,为了保全其他的孩子和全村的人,他把最心爱的小儿子交给了魔王。从此之后他就浑浑噩噩,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最后他决定去找到魔王,找回自己的孩子。当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魔王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在魔王的花园里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充满了鲜花和笑语。虽然他好想将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搂在怀里带他回家,可是贫困至极的生活让他理智的选择了转身离去。阿布龙活到很老很老的时候,在睡不着的夜间,他回想自己漫长的一生,感谢所受的恩惠和喜乐。他懂得,再有更多的欲求,便未免太贪婪。一枚熟透的果子,一块光洁的老岩石。万籁之中,别有异声,丁丁当当,那是他系在爱儿脖颈上的小铃铛在响...... 这就将故事引入了开端。帕丽一家及其贫困,她的妈妈早已经去世。后妈生的第一个弟弟在冬天冻死了,现在又生了第二个。爸爸每天在和干旱,贫瘠做斗争。家里最爱她的人是她同父同母的哥哥阿卜杜拉,哥哥非常爱她,为了送给她一根漂亮的孔雀羽毛,把自己最心爱的新鞋子都卖了。生活异常的困苦,后来一家人为了活命,父亲不得不将帕丽卖给了大城市的富人。纵使阿卜杜拉和帕丽百般不愿,他们还是像微尘一样被吹落到了天涯海角。五十多年之后,他们再次相遇。但是哥哥已经记忆逐渐流失,而妹妹早已经不记得儿时。这次重逢对他们来说到底是什么呢?小说的结尾再次唱起那样的歌谣,一切都同时来到了,群山依旧回唱: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待在纸树影子下,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晚风把她吹走了...... 虽然我的生活经历还无法让我想象,生死离别这是一种什么的感觉。但是我每次看完都是心堵堵的,眼睛涩涩的。由于国家的战乱,世界上多少国家的人民经历了这样的生死离别,家破人亡。就像我们的祖国六十多年前也是战争纷乱,多少人妻离子散,到处是一片废墟,满目残垣。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新中国,祖国强大而富强。生活简单而快乐,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可以暑假到处去旅游。偶尔妈妈也会带我们去吃好吃的。比起帕丽兄妹,我们真的生活在天堂里,可是我还常常抱怨,常常不想写作业,常常因为妈妈决绝我买玩具的要求而伤心失望,现在想想好幼稚啊! 对于一个即将跨入六年级的男孩子来说,我也知道我们的祖国由于崛起强大,而遭到周边以及美国的不停挑衅和打压。一方面我希望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年轻的我们要有骨气,要团结,要真正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国之不存,家何在?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日本的孩子,从小学会吃苦和拼搏,不要做娇生惯养的小花朵。努力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战争远离所有的平民百姓,为世界和平尽一份力!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2 我的朋友,我该如何向你表达那种缺失感呢?也许,有那么一些时刻,会帮助你理解这种感觉:当你在纵情欢笑后突然沉寂,当你在浩瀚美景前满腹酸涩,当你在人生最重要的场合里怅然若失……你隐约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某种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某个亲人,也许是你爱过的人。也许你自己并不清楚那个人究竟是谁,可是在那一瞬间,你由衷地感到,如果他(她)也在这里就好了 故事的尾声,两个帕丽喁喁私语,年轻的帕丽对姑姑说:"我常把我俩想象成两片树叶,从同一棵树上飘落,被风吹散,相隔数里,却仍然找得到深深纠缠的树根。""对我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年老的帕丽扣住侄女的手说:"你说你能感到我的存在,我体会到的却只是一种缺失。一种没来由的模糊的疼痛。我就像一个病人,跟医生讲不清什么地方疼,只是觉得疼。"年老的帕丽的兄长、年轻的帕丽的父亲阿卜杜拉在躺椅上用胳膊肘撑起身体,揉揉眼睛,看着她俩。"你们这俩丫头在鼓捣啥?"他咧开嘴笑了。 "神秘的命运/知晓每一粒尘埃的一生/让我们讲述我们的故事/有如一粒微尘"阿卜杜拉和帕丽小的时候,他们的爸爸萨布尔常常会给他们念鲁米的诗,但是他们更喜欢听爸爸讲故事,故事里有精灵和魔鬼,有贪婪的国王,也有聪明的农人。在他们看来,小小的村庄沙德巴格就是全世界,爸爸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粒尘埃。直到爸爸为了不让孩子再在冬天里冻死,而把帕丽卖给了喀布尔一个富裕的家庭做养女。临走的那天晚上,爸爸给阿卜杜拉讲了一个魔王进村的故事,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末了他说:"这是最好的选择。像所有已经过去的事情一样,随后它会过去的。它过去了。" 纵使阿卜杜拉和帕丽百般不愿,他们还是被分开了,像微尘一般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后,命运让他们重逢。卡勒德?胡塞尼将和兄妹俩有关联的几人的故事串连起来讲给我们听,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聚合在一起,散发出珍珠般的光彩。这是作者对小说技法更加圆融大胆的尝试,是古老的《一千零一夜》的讲故事传统和西方叙事手法的一次巧妙结合。多线索多视角的推进精确平稳,恰如一曲多声部的'动人合唱,让我们再度沉迷。 从没有哪本书像《群山回唱》一样让我如此清晰地看到人的本质——我们只是一块零碎的拼图,在我们身上,总有一个缺失的部分。如果没有其他的部分,我们永远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就像在空荡荡的山谷中呐喊却没有回响。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其他的部分,让我们确定了自己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爱、责任与牺牲,是他们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谁。 就像故事中的帕丽终于找到了离散多年的哥哥阿卜杜拉,弥补了双方人生的缺口;帕丽兄妹的继母帕尔瓦娜和自己的孪生姐妹马苏玛,尽管有过嫉妒和伤害,双方还是为彼此互相牺牲和成全;兄妹俩的舅舅纳比,夹在对主人妻子的单相思和主人对他默默的同性之爱中,明白了爱和责任的真谛……牺牲,横亘在这些不尽相同的故事里的主题都是牺牲。如果你想要幸福,你必须首先要做好牺牲的觉悟。这就是关于幸福的残酷真理,它需要你用爱与责任来交换。然而,如果生命中有那么一个值得为之牺牲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故事中帕丽的养母妮拉是一个特例,一个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身心却承受着最严重的缺失。她不停地用爱情、香烟和酒精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她甚至用帕丽来填补自己不能生育的空缺。然而她都失败了,因为她一直在索取爱,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先付出一些爱。她追逐幸福,却不断地从责任中逃离,直到逃无可逃。她始终是一块孤零零的拼图。 我们也许都曾经孤身一人迷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但只要我们呐喊出声,群山间的回音会回应我们,连绵不绝。它们会填平我们的不安与忧惧,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我们不会孤单,我们不再孤单。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3 世人熟知他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却爱聆听他心中的群山回唱。 《群山回唱》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中讲述了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我们看到了伤害,看到了背叛,看到了牺牲,也看懂了他们如何去爱。除了小说本身的故事,它所运用的类似短篇小说集的形式也很吸引我。每章都是以一个人物的视角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而将所有人的故事串联起来的时候,我所得到的只是感动与惊叹。 “终其一生,我们只为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故事的开始,阿卜杜拉与妹妹帕丽的分离为整个故事笼上了悲悯的色彩,失落成了群山回唱重要的主题。但最后,年老的阿卜杜拉终于迎来了一个灿烂着悲伤的重聚。 胡赛尼的小说总让我想到一句话:世界翻起新篇章,阿富汗的世界依旧荒凉。“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个悲剧。”这些残忍的时刻,就这样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到来。这个世界看不见你的内在,它一点也不关心你的希望、梦想,以及忧伤,他们都被皮肤和骨骼遮蔽着。这是如此简单,如此荒谬,又如此残忍。 踉跄前行中,你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丢失的那一部分自己。我们在峰峦之巅呐喊,而群山回唱。希望总在绝望后生根、发芽。就像小说最后说的那样“她闭上眼,飘进来了睡乡,没有烦忧,一切都是清澈的,灿烂的,一切都同时来到了。” 有时我们虽身处黑暗,却执着追求着灿烂千阳。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4 一个分隔重洋的家庭,一种遭受坎坷的悲欢离合,一次无私却不为人知的选择许许多多的不同人生都交织在卡勒德胡赛尼的精巧新作《群山回唱》中。由六十年无数变故组成的生活,在父子兄妹间化成别样的命运。他们经历了千万回悲伤与痛苦,也看到过偶然而至的一缕希望之光。合上书页,我不禁开始沉思一个问题:那个被我们在踉跄前行中丢失的自己,到底在哪儿? 曾经的我们,根本不会去顾虑家庭、未来、事业我们从来不会垂头丧气,只会乐观积极地向上看。然而在前进中,在行走中,我们被生活折磨得半死不活。那个总是笑着的自己,已然不知在何时何地闭上开心的嘴,转而默然地无用挣扎。似海水般袭来的不幸将我们倏地淹没,须臾之间便已屈服在命运脚下。其实我们又何必如此?只需要紧紧抓住曾经的自己,用永不言败的高尚意志去面对未来,面对现实就好。 有顽强,有希望,就能重拾丢失的自己。踉跄前行中,你总能在它们身上找到过往的影子。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5 本书讲述了一对兄妹六十年的悲欢离合。其中穿插着姐妹、主仆、养母女、母子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们追随着主人公从喀布尔到巴黎,到旧金山再到希腊,最终回归到满目苍夷的祖国阿富汗。小说的结尾并不完美,年过六十的帕丽与哥哥阿卜杜拉终于重逢,曾经夜思日想的亲人近在咫尺,可惜岁月洗涤了阿卜杜拉的认知,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首哄妹妹入睡的摇篮曲“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待在纸树影子下,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晚风把她吹走了······”群山依旧回唱,唱到该归的人终于归来。 至此三部曲全部看完,不分伯仲,都是经典,只能说个人更偏爱哪部了,对我而言,还是最爱《灿烂千阳》。每读完一部总是由衷的要感谢译者富有艺术性的流畅翻译,让我们能欣赏到如此佳作。 ?一直在思考胡赛尼的作品为何能在世界范围内畅销,大概是小说中的人物对家庭、对祖国的忠贞和深厚的大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吧,尽管阿富汗被战争摧残的民不聊生,但在作者笔下,战乱和逃亡并非这三部书中的主调,隐忍、坚强、亲情、希望和淳朴的爱贯穿于整个战乱中,阿富汗人民深爱着这块土地,他们坚信祖国母亲一定会在群山之中张开臂膀迎接着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孩子归来。如今世界已经翻起了一个新的篇章,真心祝福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能够灿烂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