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

时间:2024-09-30 06:29:09编辑:思创君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大陆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遗诏内容:“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水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

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遗诏里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仅从它的写法来看,改成“传位于四皇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69岁的康熙皇帝玄烨,做了六十一年大清皇帝之后,在京西的畅春园去世。
七天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
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悄悄开始流传。随着时间的流逝,雍正篡位的故事在民间演绎得越来越生动。野史中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归纳起来竟有五种之多。
一是“雍正改诏说”。康熙皇帝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在康熙病重时,本来发了一道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十四子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皇帝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子胤禛。
三是“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认为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取出康熙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四是“雍正投毒说”。康熙在畅春园病重时,皇四子胤禛进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
五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入宫八个月就生下了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史学家和档案学者首先否定了民间那几种雍正篡位传说的真实性。
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诏书不可能只改汉文,不改满文。满文是竖写的,把“十”改成“于”是不好改的。
清代的用语规范,档案中凡写到皇子时,都要写成“皇某子”、”而不能写成“某皇子”。仅将“十”字改成“于”字,岂不是将“传位皇十四子”改成“传位皇于四子”。
再说清代人写“于”字是用繁体“於”,而不是现在简体字“于”字,所以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完全是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出来的。


雍正真的篡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吗?

肯定没有篡位啊,雍正皇帝是否篡位一直是热门话题,民间所传其实都是当时反对雍正的人传播。关于民间所说的雍正私改诏书,这种说法不存在的,清朝的传位诏书分为满汉蒙三种文字形式,即使汉字可以改,满文怎么改。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康熙驾崩前夜,雍正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下后,然后就驾崩了,然后雍正篡位自立。不过都是野史传闻,不可靠。康熙属意四阿哥胤禛继位,早在很久就开始布局了,太子最后一次被废时,康熙注意到了胤禛。我们熟知,胤禛和胤祥在康熙晚期办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那就是追补国库亏空。康熙深知自己对于臣子过于仁慈,导致吏治腐败,而他也老了,无力再刷新吏治,所谓的康熙盛世已经是空架子了,所以急需找一个可以肃清吏治的后继之君,来给大清续命,这个人非胤禛不可。胤禛在群臣之中有冷面王爷之称,追补国库亏空也让康熙看到了他的能力。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康熙想让大将军王十四阿哥继位,其实不然,康熙晚年身体不好,如果真是想让他继位,又怎么会让他去西北打仗?如果康熙看重军事能力,那么十三阿哥也不比十四阿哥差。当时十三阿哥被囚禁,而十三阿哥又和胤禛是一党,让人一度以为胤禛没什么希望了,没有人想到康熙临死前放出了十三阿哥,而更巧的是,当时京畿一带,有七成以上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他肯定会帮他四哥的。这无形中给了胤禛最大的保障。再加上负责京畿治安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又是胤禛的舅舅。这已经很明显了。康熙,如果不属意胤禛,又怎么会把京畿安危给了胤禛的舅舅。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胤禛有一个好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康熙对于这个孙子特别喜爱,有意立其为隔世之君,事实证明,雍正元年就密立弘历为储君。

雍正是篡改遗诏才继位的吗?

不是,关于历史上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人们都以为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才篡得皇位。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原因如下:第一,雍正的表现比其他的皇子要好,深得康熙的喜爱,就连康熙在病重之际都派雍正到天坛祭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康熙把这么大的事情派雍正亲自代他去祭天,意思将来可能让他继位。可见雍正在康熙的心目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第二,就是康熙临死这一天,康熙61年,11月13日,早上寅时,大约四点钟左右,康熙把他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召到畅春园御榻前面,康熙向他们宣布了谕旨说:“皇四子胤_,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康熙口谕,很明确。第三,就是康熙遗诏,康熙死了留了一个遗诏,遗诏很长,最后关键的话和刚才说得一样。所以根据这三点理由来看,雍正登基实际上就是名正言顺的。且雍正谋权篡位说证据匮乏,而其顺理成章继位的说法,史实记载清楚,而其做法亦可解释的通。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_(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上一篇:海贼王最新剧场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