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东西塔

时间:2024-09-30 18:45:06编辑:思创君

泉州开元寺的塔叫什么?

泉州开元寺的塔叫开元寺双塔。开元寺双塔,中国古代佛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建筑格局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泉州市开元寺内有什么塔?

泉州市开元寺内有开元寺双塔。开元寺双塔,中国古代佛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历史沿革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是什么?

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是开元寺。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始建于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简介据《泉州志》记载,唐代时这里桑园园主黄守恭有一天梦见一位和尚让他舍地建寺,不便拒绝,于是提了一个条件:如果园中的桑树在三天内能开出白莲花,就施舍。不料三天内桑树真的开出了白莲花,黄守恭也就依照约定舍地为寺,故此得名“莲花寺”。至今寺内西面还有一株古桑树,年代久远,开元寺也因此又被称为“桑莲法界”。开元寺布局严谨,建筑宏伟,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戒坛、藏经阁、水陆寺、檀越祠、准提禅林。

泉州古城在哪里

泉州古城在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333号。泉州古城风景区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历来被世人称之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333号。类型:古镇古村。历史发展。1982年,泉州古城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绚丽璀璨的海外交通史迹入选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排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之后,位列第九。据说专家研究排名榜时,对泉州曾有评价:“出类拔萃,当之无愧。”而古城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历史文化影响圈”的核心,拥有众多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典型的传统地方民居、尺度适宜的小街巷系统、完整的骑楼式商业街、丰富的城市水系、地方特色树种,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特色文化。谈及古城的历史价值,泉州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周焜民认为,泉州古城是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是古城丰富历史遗存中的最大特色”。

上一篇:寻找独角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