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映的影片《芬妮的旅程》为何能得到大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在导演萝拉.多尔伦的奇特视角下将孩子在战争中惊心动魄的逃亡变为--场充满生命体验的嬉闹旅程,避开了传统战争题材电影给人心灵带来的沉重与压抑。虽然没有传统二战电影深邃的痛感,却能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反而这种着眼于凸现孩童天真、自由、美好、纯粹的手法更反衬出战争的残酷)1)影片的小主人公芬妮带着其他几位比她还有小的孩子一起前往瑞士,恍惚间我觉得芬妮是个能带大家顺利达到的那个人,有困难的时候我觉得有芬妮肯定就能解决,但又想想,她也是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呀,她也需要父母的保护的,然后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完成了,她做到了,并且很成功的带着大家到达瑞士。2)电影有两处情节十分打动我,一处是在犹太人避难所被举报,孩子们被迫转移时,一个男生指着车外经过的男子说不要跟他打招呼,就是他举报了我们。这句话可以说明这名男子与犹太人是认识的,并且可能有点头之交。车尾窗户边,还是有一个小孩子对他挥手告别,男子羞愧的低下了头。另一处是孩子们在山里奔跑时,维多爸爸给他留的钱从包里飞出来,在风中飘荡,孩子们眼里的纸币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他们玩起了富翁游戏,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3)反纳粹题材向来是不缺好电影的。导演们对于这段极端残酷血腥的历史的表达往往带有十分冷静肃穆的审视,旨在通过真实且戏剧性的故事对战争的血腥与战争中人性的黑暗进行揭露。看完之后,震撼有余且痛感深长。绵长深刻的痛意其实就是很多人对二战电影又爱又恨的原因。
电影《芬妮的旅程》
很多人对于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都会充满敬畏,以各种不同角色的视角去剖析战争带给人类的改变,包括孩子。
《芬妮的旅程》背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纳粹占领下的生存于法国的犹太人。他们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被迫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被迫成长。影片的结尾,芬妮作为逃亡孩子们里的大姐姐,是队长,带领着十多个孩子努力在去往瑞士的边境上奔跑,最终她们逃过纳粹的枪口……影片结尾打了一些字,它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而那些孩子二战结束后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家乡,但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那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归处。
还是愿这个世界和平,人们永远生活在安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