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秋姑娘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魔术师秋姑娘作文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魔术师秋姑娘作文2篇1 “秋姑娘来啦!”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一边喊,一边飞,秋姑娘轻轻地、慢慢地走来。这时,秋风来到了,东吹吹,西吹吹,迎来了秋天的凉爽,你看,绿色的叶子一下子变成了黄色,纷纷扬扬地飘落满地,就好像秋风会变魔术一样。 秋姑娘从口袋里拿出魔棒向天空一点,秋雨随即而来,秋雨滴滴答答地下个不停,却换来了无比清新的空气。雨停后,天空那么高,那么蓝,真像无边的海洋,又像一个巨大的天蓝宝石,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秋姑娘拿起魔棒一挥,田野里的稻子熟得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咧开了嘴,露出了满口金牙,大豆笑破了肚皮,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秋姑娘带着魔棒来到果园,调皮的魔棒在果园里转了一圈。顷刻间,红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腰;柿子涨红了脸,头戴小草帽,好像节日的红灯笼,光彩照人;石榴咧开了嘴,冲着你傻笑着;黄澄澄的香蕉弯着腰,好像在对人们说:“快来品尝丰改的果实吧!” 秋姑娘拿起魔棒向花园里轻轻一点,菊花欣然怒放,千姿百态,一串红一下子羞红了脸,鸡冠花骄傲地抬起了她的头,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姑娘拿起魔棒向树林里轻轻一点,法国梧桐的树叶突然变成了黄色,水杉的树叶也失去了往日的颜色,枫林的树叶却一下子变得红了起来,红得那么热烈,只有那松柏依旧那么翠绿,远远望去,恰似绿叶映衬着红花。 秋姑娘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她给大地换新颜,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魔术师秋姑娘作文2篇2 秋姑娘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趁你不注意,把凉风习习的秋天带到你身边。 秋姑娘用她神奇的魔术棒一挥,把大地变成金黄色。你看,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金黄金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地里的黄豆成熟了,豆杆都悄悄地穿上金色的袍子,豆子却躲在豆杆妈妈的`怀里,在和农民伯伯捉迷藏呢;小草悄悄地穿上了金色的衣服…… 秋姑娘把果园变得五彩缤纷。你看,苹果和柿子都红红的,象一张张微笑的小脸;梨黄澄澄的,像挺着大肚子挂在枝头;紫红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躲在葡萄架下。这么多水果真让人羡慕,可乐坏了农民伯伯…… 啊!多么迷人的秋天,秋天是一首欢乐的歌,也是一首丰收之歌,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秋天虽然不及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迷人的香味,也不及夏天的生机勃勃与翠绿;但是,它有着硕果累累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所以,我喜欢秋天。 秋天的果,是最美的。当秋天来到时,麦子熟了弯着腰站成一排排,像上了年纪的老人弯腰站在田野里。一阵微风吹过,麦子随风摇摆,远看就像大海上的波涛一样,汹涌,澎湃,美丽,一浪接着一浪。 麦子熟了,高粱也羞红了脸蛋,红红的脸颊像清晨天边的朝阳,健康,红润。 秋天的果实也包含了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闻起来显得格外香甜。苹果熟了,挂在枝头,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红红的灯笼,仿佛在向人们炫耀丰收的果实。 秋天的枫林也很美。秋天一到,枫林就被调皮的秋风当作画板,在上面涂涂抹抹一番后枫林就红得醉人了,日照下的枫林,火红的一片,就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 秋天,是最美的,也是最让人怀念的,因为它是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又是处处美景如画的季节。我喜欢秋天,怀念秋天。
秋天是个魔术师_100字
秋天是个魔术师,它呼地一吹,树叶变黄了。秋天是个魔术师,它呼地一吹,树叉变秃了。秋天是个魔术师,它呼地一吹,果实都熟了,农民伯伯都笑了!秋天的本领可真大啊! Autumn is a magician. When it blows, the leaves turn yellow. Autumn is a magician. When it blows loudly, the fork bees bald. Autumn is a magician. When it blows, the fruits are ripe, and the farmers laugh! How skillful autumn is!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猜测故事中的对话,从而区分能游泳和不能游泳的动物。 2、体验夏天游泳的乐趣。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小动物头饰;救生圈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这蓝蓝的是什么呢?在什么用的?什么时候游泳呢? 2、这个是不一样的游泳池哦,它是个动物游泳池,小象是动物游泳池的管理员,它想,好多小动物不会游泳,一定需要救生圈,于是,它就把家里的救生圈都带来了,你能看出有几个救生圈吗? 二、猜测理解 (一)听音猜动物 1、小动物们来游泳了,仔细听一听,来了哪些小动物? 2、一共来了几只动物呀? 3、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会发生什么事? (二)分发救生圈 1、小象来到小猫面前问:小猫小猫,你需要救生圈吗?。小猫会怎么说? 教师小结:小猫说谢谢你,我不会游泳,我需要救生圈。小猫有了救生圈后也会游泳了,游泳真开心。 2、小象来到小鸭、青蛙面前,他问:小鸭、青蛙,你需要救生圈吗?小鸭、青蛙会怎么回答呢? 教师小结:小鸭、青蛙说,谢谢你,我们会游泳,我们不需要救生圈。说完,“扑通”一声快乐的跳进了游泳池,游泳了,水里真凉快。 3、小象来到小兔面前,它会怎么说,小兔又会怎么回答呢?谁愿意来做小象和小兔。 4、哎呀,救生圈只有一只了,可还有两只小动物呢,怎么办? (三)欣赏故事 (整体欣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最后小动物们都游泳了吗? 教师小结:原来小鸭、青蛙、小狗会游泳呀,救生圈给了不会游泳的小猫、小兔、小鸡,有了救生圈,大家都能快乐的在水里游泳了。 迁移感受: 你们喜欢游泳吗,你会游泳吗?那让我们一起套上救生圈一起游泳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本来我设计了观察一副池水的图片,进而引出游泳池这个主题,但是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幼儿观察图片时无法联想到游泳池,所以便用救生圈取代了开头的引导,用救生圈的作用、用法来引出活动的主题。在活动开始我没有直接引出小动物,而是用听声音辨别小动物的方法,我认为这样能够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小鸡的声音在小朋友听来也像小鸟的声音,小朋友分不清到底是小鸡还是小鸟,最后我只能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来了。”来引出小鸡,这点我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有待完善。 活动的第二部分,我请幼儿模仿课件中的对话,但是当我问到:“小猫会回答什么呢?你猜猜看?”的时候,孩子们没有领会到我的意思,回答我说:“小猫是喵喵叫的。”这样的突发状况,我认为我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及时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是采用了重新抛一遍问题的方式来应答。最后我讲了一遍,可是到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没能模仿到位,于是我开始思考,可能是因为我前面的引导不够,才导致了孩子的知识点出现了断节。小班孩子的模仿能力不是特别好,在听一遍的情况下没办法模仿出来,如果我在课件中加入这段对话,反复的多放几遍可能效果会更好。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模拟游泳池的场景,让幼儿带上救生圈体验游泳的快乐。我当初设计的时候是想着带领孩子们一起热身然后跳入游泳池中游泳。没想到孩子们一带上救生圈就玩儿开了,没有几个孩子在跟着我一起游泳的,气氛虽然热烈,但给我的感觉还是有点混乱,结束的比较仓促,如果将最后一部分改进一下或许会更好。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尝试各种跳法,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准备: 1、每人一份跳跳糖 2、欢快的背景音乐 3、家长工作:请每位家长在家给孩子吃跳跳糖,预先丰富孩子的经验。 过程: 一、品尝跳跳糖并交流吃跳跳糖的感受。 1、师:“今天围裙妈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样非常好吃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师故做神秘地告诉幼儿,让幼儿充满好奇,调动气氛) 2、师从背后慢慢地拿出跳跳糖 “哈!是跳跳糖!今天跳跳糖要来和宝宝们做游戏呢!你们想尝尝跳跳糖的味道吗?” (师告诉幼儿跳跳糖喜欢坐的神气的宝宝,示意幼儿坐好,维持课堂纪律) 3、分发跳跳糖,并请幼儿尝跳跳糖。 师可以走下去巡视,问问幼儿“你的跳跳糖是什么味道的”“跳跳糖在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吗?” 4、讨论 (1)师:“告诉围裙妈妈,你们吃到的跳跳糖是什么味道的啊?”(甜的、桔子味道的、苹果味道的) (2)师:“跳跳糖吃到嘴里会怎么样啊?”(会跳、会发出叭啦叭啦的声音)幼儿交流跳跳糖吃在嘴里跳动的感觉。 5、师小结:跳跳糖的味道是甜甜的,吃到嘴里会跳,还会发出叭啦叭啦的声音,告诉你们,那时跳跳糖在你们的小嘴里唱歌跳舞呢!跳跳糖真神奇啊!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 1、师:“我们也来当跳跳糖吧!宝宝们想一想刚刚吃跳跳糖的时候嘴里的跳跳糖会怎么样啊?” 师示范,引导幼儿跳起来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并观察他们跳的方式。请个别跳的较好的幼儿到前面来,其他幼儿可以模仿的跳。 (师:宝宝们快看,××跳的真好!快来!快来!我们来学他一起跳!) 2、休息并进行初步的点评。 师:“跳跳糖累了,让跳跳糖休息一下吧!”(示意幼儿安静下来) 师小结:宝宝们跳的真好!表扬自己(幼儿做动作) 围裙妈妈看到有的跳跳糖是两只脚跳的,有的跳跳糖是一只脚 跳的,还有的跳跳糖是这样跳的(两脚交叉跳)。 3、游戏:开心跳跳糖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姿势来跳 师:“跳跳糖真开心啊!呀!两颗跳跳糖跳一起啦!” 让幼儿找一个同伴,手拉手一起跳或者抱在一起跳。 5、游戏结束:跳跳糖们我们到外面的大草坪上去跳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子吟》教学挂图、幼儿课本、语言CD。 2、古筝曲、《游子吟》音乐CD。 3、幼儿课本第1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或幼儿课本1第17页,以故事形式讲述部分译文,理解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问: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拿着针线,给准备到外地做事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2、教师观看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感受古诗的凝练,学说古诗。 (1)观看教学挂图前四句部分,朗诵古诗前四句。 (2)分句提问。请幼儿结合诗句,说一说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学说古诗前四句。 (3)讨论:故事中这位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母亲。 (4)继续欣赏挂图。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教师重点讲解译文,并朗诵古诗后两句,幼儿逐句学说。 讲解:小草应为有了春天阳光的照射,才能发芽长大,但小草却很难报答阳光的恩情。儿子也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做儿子的又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绍古诗名称、作者。 3、学习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1)播放语言CD,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完整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3)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4)播放古筝曲,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请幼儿静静欣赏歌曲《游子吟》。 活动延伸: 1、继续阅读幼儿课本,根据画面自由朗诵。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儿学唱。 《游子吟》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认知:结合课文拼音学会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意思。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情感: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爱关爱回报父母。 教学内容 1、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 感情。 2、学习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放映出全诗篇,学生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诵。 汇报朗诵:独诵、齐诵、小组、表演诵等。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进入学生自学阶段 品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品读诗句。 理解:借助工具书及本文注释理解诗意。 (三)话题讨论,深化情感。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延伸。 2、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歌颂母爱)。 3、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感细节,例如:父爱,亲情,师爱等。 4、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情感细节,并分享。 小班教案 篇4 功能: 1、发展爬、钻能力和反应速度; 2、发展创新能力。 玩法: 一名幼儿当小狗,藏在场地边,其余幼儿当小猫,在垫子或地毯上用自己想出的或喜爱的方法爬行。当“小狗”爬出并叫唤时,“小猫”快速爬进由垫子搭起的小“屋”内藏起。“小狗”应用蹲撑跳去追“猫”。被捉到的“猫”应爬到场地边。待“狗”重新藏起时,“小猫”爬出继续玩耍。 规则: 1、必须用商定的方法追捉。 2、“猫”爬进“屋”后即不准去捉。 指导建议: 1、此游戏是由自由爬行和追逐躲闪活动组成。自由爬行是主体活动。 2、自由爬行时应鼓励幼儿变化爬和模仿动作。 3、追逐躲闪时应鼓励“小猫”利用小屋和“狗”周旋,躲进去仍可爬出来,而“狗”则不能进屋。 4、小屋可换成其它器械,也可用幼儿自己搭屋,如俯撑弓起身来当屋或2—3人拉起手来当屋。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向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物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3.音乐乐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出示纸棒) 师: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A:它是长长的。(引起兴趣) 幼B: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戏(自由游戏中探索纸棒,观察幼儿玩纸棒的状态) 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共同探索)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A:放在地上滚。 幼B:当望远镜玩。 幼C:拿在手里拍。 (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重点引导传声筒的玩法) 师:小朋友很聪明,会玩许多纸棒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会玩吗? 幼:想!(齐声高呼) 师:请xx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幼x:听到了。 师:其他小朋友听到了吗? 幼:没有。(齐声说) 师:请xx小朋友把刚オ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幼x:老师叫了我的名字xx。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幼:想。(齐声说)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活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交代习惯和要求) 幼:自由结伴开始活动,有的幼儿在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幼B:xx说妈妈给他买了新玩具。 (评析:开始部分幼儿对纸棒已充满了兴趣,经过老师的示范,而且对着纸棒说些“神奇”的悄悄话,幼儿的好奇心倍增,致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动中自由选择同伴共同游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分享探索的经过和结果。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更换材料,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师: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幼:有的幼儿在摇头,有的幼儿在大声说:听不清,听不清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幼A:听不清楚。 幼B: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师: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幼A:哎呀,这根里有纸团。 幼B:刚オ那一根是空的。 师:刚オ,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的不同。 幼:自由结伴游戏,有的幼儿不时把两根纸棒当望远镜看 3.总结师: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幼A:空心的传出的声音清楚 幼B:有纸团的传不出声音。 幼C:有纸团的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幼:传声筒。(齐声说) (评析: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眼观察,有的幼儿用手拍打,有的幼儿用嘴吹纸棒,他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再次玩空心和实心的纸棒时,幼儿情趣高涨,虽然有的幼儿较活跃,但他们都体验着发现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拓展延伸 师:小纸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播放音乐) 幼:自由探索交流。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巩固对鸭子、青蛙、花猫、老鼠走路特征的认识。 2、能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理解句式:会跑又会跳。 活动准备: 幼儿已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一些主要特点,教学挂图、幼儿用书《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过程: 1、了解故事名称: 教师模拟小老鼠的叫声: “吱吱吱,谁在叫?”(出示教具:小老鼠) “听一听,鼠宝宝在说什么?” “我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幼儿动作体验(跑跑、跳跳),初步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引出故事名称《鼠宝宝找朋友》。 “猜一猜,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 2、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播放故事录音。 教师在听故事过程中插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鼠宝宝找到布娃娃,为什么说:不要,不要?”“鼠宝宝找到小鸭子,为什么说:不要,不要?”“鼠宝宝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 鼓励幼儿学说短句并做动作体验,如:“小鸭子会跑不会跳,摇摇摆摆去洗澡。” “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 3、听故事大胆跟讲: 幼儿完整地听故事录音。 “想一想,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再次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指令做出各种动物动作,发展快速反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魔术帽、魔术棒、大螃蟹和小鸭子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教师扮演魔术师出场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一个魔术师。瞧,我有一顶魔术帽,还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想看魔术表演吗?(想) 二、魔术表演 1、魔术师表演: 挥动魔棒:“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出一只大螃蟹”。从帽中取出螃蟹图片:哇,魔术师表演得棒不棒?快给我鼓鼓掌。 同上再变出小鸭子,并请小朋友学学鸭子怎么走。 2、请配班老师一起表演 魔术师挥动魔棒说:“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把赵老师变成美丽的孔雀”配班老师模仿孔雀舞蹈。 魔术师再次挥动魔棒:“变变变,把赵老师变成小猴子”。没变,魔术师用魔棒在赵老师头上一指说:“叮咚”,马上蹲下变成石头。 3、请幼儿学做石头。 4、魔术师用魔棒对着“石头”指两下说:“叮咚、叮咚”,“石头”解除魔法。 5、魔术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1)教师强调游戏规则。 (2)魔术师挥动魔术棒:“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成小白兔”。 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变得不对孩子的用魔术棒在他头上点一下“叮咚”,该名孩子立即蹲下做石头状。 (3)“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成小鸭子” (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成大猩猩) 游戏可循环继续。 (4)邀请幼儿当魔术师进行表演。 教师:魔术师累了,想休息一下,谁愿意来当魔术师表演? 邀请一名幼儿当魔术师,为他戴上帽子,挥动魔术棒,幼儿进行游戏。 继续邀请其他孩子,轮流表演,其他孩子集体表演。 三、结束活动 教师:魔术师今天太高兴了,和小朋友们一起变了那么多游戏。好了,我要回家了,下次再和你们一起玩。拜拜! 小班教案 篇8 来源: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而且喜欢摆弄又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因此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小班幼儿充满好奇、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中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于是,我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区角分组活动及本次正式活动来组成主题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一、辨别声音: 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 (幻灯片:听声音并以图片验证是否正确)2、幼儿猜声音二、初步感知声音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 2、幼儿操作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你们听见了什么? 4、为什么会有声音? 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 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 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 三、让空瓶宝宝发声音 1、(请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放在椅子下)有声音的瓶宝宝被我们找到了,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瓶宝宝也想发出声音来?想请你们帮忙。 幼儿操作交流: 1)我们来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发出什么声音? 2)摇一摇,听一听,验证3)你们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幼儿集体演示) 2、小结:原来不一样的材料放在瓶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东西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施老师也放了一样东西在瓶子里,你们猜瓶子会发出声音来吗?(幼儿猜测并摇一摇) 4、打开验证并追问:明明里面是放东西的,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 5、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有声音的,有些软软的、轻轻的东西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声音,所以我们听不见。 四、延伸活动: 老师把瓶宝宝和材料放在区角里,宝宝在游戏的时候去玩,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秘密。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儿各种感官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环节二中是给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环节,孩子们摇一摇、听一听,寻找有声音的瓶子的举动和我预料中的一样,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也得出了结论,瓶子里有东西才会有声音;没有东西就不会有声音。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儿接受。 环节三中是幼儿再次感知声音的环节,幼儿想办法"给空瓶子发出声音"。然而幼儿在完成后,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来摇一摇,因此在介绍自己"想了什么方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时候,比较混淆。如果采用试教时候"给有声音及没有声音的瓶子贴上不同颜色标签"这样的环节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会清楚的知道哪个是自己制作的有声音的瓶宝宝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东西放在瓶子中,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提升的环节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声音"再次让幼儿兴奋不已,达到了活动的效果。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并得出结论。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有秩序的进区域活动。2.初步培养幼儿养成自觉放与收材料的习惯。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手部的小肌肉运动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区角1.小猫钓鱼(塑料垫剪成的鱼、一次性筷子、吸铁石、回形针) 区角2.穿穿绕绕(塑料瓶剪成的花状、光碟、毛线) 区角3.排排队(塑料垫剪成的图形、硬纸板) 区角4.画画剪剪(勾线笔、色纸、剪刀、白纸、有图形的模子) 区角5.拼拼乐(剪开的图形)区角6.穿鞋带(分享阅读盒子、鞋带) 区角7.送图形宝宝回家(分享阅读的盒子、动物形象、各种图形的卡纸) 区角8.拆拆装装(各种没用的笔) 其中区角3和区角7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重点区域活动:排排队;刘老师重点区域活动:穿鞋带 活动过程: 1.交代活动要求: (1)听音乐拿卡进区域 (2)将卡插入区域袋中,再轻轻搬起椅子坐下,如果不需要椅 子则将椅子架起来。 (3)在操作时可以轻声说话,但不要大声喧哗。 (4)听到收的音乐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动,收拾干净区角,拿卡 出来,轻轻搬椅子坐下。 2.播放活动操作的音乐,幼儿拿卡进区域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重点在区角3和6里) 4.播放活动结束的音乐,幼儿整理区角。 5.用电视机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紧张的这一天终于过完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对自己有所放松,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为这次活动,我和刘老师也算绞尽了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来使我们区域的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活动材料的选择、区域卡的形式、区域卡的摆放、活动音乐的选择等等,每个环节的投放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每做一样东西,都会认真考虑或预测其效果。但真理往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得知,同样活动开展了,孩子实践了,老师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到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1.令我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好的“进”与“出”区域,能较安静地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 2.通过活动孩子真正得到了提高,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很浓,同时也体验到了区域活动带来的快乐。 不足: 1.区角摆放。区角摆放太拥挤,没有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我觉得原因在于椅子的摆放,关于椅子的摆放,我和刘尝试过很多方法,最终选择今天的这样摆放,结果还是影响了活动的开展。还有就是我忽视了孩子没搬椅子进区域这现象,觉得他们愿意站的操作的话也可行。在想如果当初要求孩子搬椅子进区角活动的话,我就会看到孩子拥挤这一现象,那么今天这问题就避免了。 2.教师言行不一致。活动前要求孩子可以轻声交流,可我又在活动规则内注明了嘴巴不可以说话,不过通过老师提出来的建议,我马上就改了。 3.音乐没有真正起到指挥活动的作用。对于音乐的选择,让我的眼睛和耳朵痛过几次,尤其是结束音乐的选择,我考虑过欢快的但怕孩子控制不住的自己的情绪,急躁的收拾区角甚至不收拾,也考虑过童谣、孩子熟悉的歌曲等,又担心孩子会跟着音乐一起唱而忘了要做的事情——收拾区角。最终我和刘老师商量采用舒缓的但有明显转换的音乐。先这样尝试着用,有更好的再更新。 4.活动材料的选择。个别区角里的操作材料难度偏高了点,如穿穿绕绕,孩子不易操作,所以导致孩子乱玩甚至很少有人玩。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师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二是孩子接触的少。 5.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是:椅子的最佳摆放、音乐的选择。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我带小班以来的第一节美工课就要开始了,本节美工课是用糨糊粘贴一串紫葡萄。常规的美工课,一般是由激趣导入、教师示范讲解、幼儿操作及展示欣赏几个环节进行的。而小班这些孩子刚入园没多久,理解力及动手能力还不够。我想,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效果不会很好。并且经过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得知“把一颗颗葡萄紧紧得粘贴成一串葡萄”是这节课的难点。孩子们容易把葡萄散落的粘贴整张作业纸。我想如果一味地说教或讲解,孩子们一定坐不住,会不耐烦听老师的讲解。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一难点?于是我上网查了好多教案,它们几乎都是按常规课进行的。但其中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一颗颗葡萄就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唉,能不能用拟人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呢?于是我思路大开,把葡萄藤比作是妈妈,一个个小圆片制作的葡萄比作是小宝宝。整节课围绕“妈妈找宝宝”这一主题进行,孩子们一定会兴趣浓厚而且在快乐中学会技能的。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形状、色彩,知道葡萄是一串一串的,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2.初步学习用糨糊粘贴的技能 3.喜欢参加粘贴活动,对手工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黑板演示用的大葡萄一串、小葡萄一串、糨糊、抹布、幼儿用书 2.幼:小圆片若干、糨糊、抹布、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一串葡萄引起幼儿的兴趣 “看,这是什么?”(葡萄) “葡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一颗颗葡萄长在哪里?”(棍棍上的)“这叫做藤,小葡萄是长在藤上面的。” 二.学学小葡萄 ◆师:“这一颗颗葡萄就像是葡萄藤妈妈的孩子一样,都紧紧地靠在藤妈妈身边,下面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葡萄紧紧地靠在妈妈身边好吗?” ◆请听好:田老师做妈妈,你们来做小葡萄,我们共同表演一大串葡萄。师幼配合表演。 ◆小结:“小朋友们通过表演知道了葡萄们是一个挨着一个,紧紧地靠在一起的。” 三.在黑板上摆葡萄 ◆“我们这里还有一位葡萄藤妈妈,她的孩子们都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师边说边用黑板出示葡萄藤) ◆“我们帮她找找吧,大家一起喊:葡萄葡萄快回来!”师摆放第一个葡萄(带有磁铁的) ◆“再喊:葡萄葡萄快回来!”摆放第二个。 ◆用同样的方法摆放5、6个之后,其余的葡萄请个别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 ◆检验葡萄有没有紧紧地靠在妈妈身边,是不是一串。“小葡萄们都回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多开心啊!” 四.示范粘贴 ◆“还有一位葡萄藤妈妈也找不到孩子了,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出示幼儿用书) ◆“大家一起喊:葡萄葡萄快回来!第一颗葡萄听见了,赶紧跑到妈妈身边。 ◆“唉,怎么了?”(小葡萄滑掉了)这里我们要用到一个秘密武器来帮他。(出示糨糊)师边讲解边示范糨糊的使用方法。 ◆再喊:葡萄葡萄快回来!第二个葡萄也来了。师再次示范糨糊粘贴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粘贴5、6个之后,其余的其余的葡萄请个别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小葡萄们都回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多开心啊!” 五.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看桌面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让我们也把各自桌上的小葡萄送回家吧!”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作品 做好的幼儿把作品放到前面展示,供大家欣赏、评价。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在爬的游戏中,能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游戏的愉快。 玩法: 1、师生一起听音乐做律动,做好活动前的热身准备。 2、师生一起边说儿歌边玩"小猴爬山"的游戏,活动开手指和手腕。 十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山顶上。 (根据儿歌节奏,从脚开始,十指沿着身体爬到头顶。) 教师问:"摘什么?" 幼儿答:"摘桃子。" 十个小猴来摘桃,摘呀摘呀摘呀摘,摘了许多大桃子。 (根据儿歌节奏,左右手轮流转动手腕) 十个小猴滑下山,滑呀滑呀滑呀滑,滑倒山坡下。 (从头开始,十指沿着身体爬到脚上) 3、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兴趣,"今天森林里会爬的小动物们要到游乐场去玩,谁愿意跟它们一起去呀?" 教师以游戏口吻介绍游戏材料和注意事项。 4、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爬的方法,并与同伴交流、分享,互相模仿等,并说说自己学的是哪种动物。 5、适时调整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再次尝试爬的活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彩虹的气势美。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彩虹图片一张、录像机及录像带 2、字卡若干 3、录音机及音乐带 4、实物投影一台 5、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彩虹 活动过程 1、录像欣赏:彩虹,引起幼儿的注意。 2、录像中有什么?它们都有哪些颜色? 3、彩虹姐姐有几种颜色?她是什么时候才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呀?彩虹姐姐像什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4、老师配乐朗诵诗歌,请小朋友结合图片欣赏。 5、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结合图片说出不同的感受) 6、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然后请幼儿跟着念2至3遍。 7、听音乐做动作退场。 各领域中的渗透 1、科学领域:科学小实验《彩虹的形成》 2、艺术领域:蜡笔画--彩虹 3、生活中的渗透:留意生活中哪些东西像彩虹,引导幼儿观察。 4、环境中中的渗透:制作彩虹布置环境。 5、家庭教育:家长带领幼儿在雨后观看彩虹,丰富彩虹的相关知识。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2.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下雪天的有趣情境。 活动准备: 1.挂图21号;《小朋友的书·冬天里》。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回忆雪天的场景。 师:有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幼:冬天。 师:冬爷爷让我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礼品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想看看吗?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打开冬爷爷的神秘礼盒。 教师请幼儿上来打开礼盒。 师:是什么礼物? 幼:雪花。 师: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呢? 幼儿回答。 二、欣赏并理解儿歌。 1.出示下雪的图片。 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有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从天上飘落下来。 2.教师朗诵儿歌。 师:这么冷的天,谁出来了呀? 幼:是小狗。 师:你觉得他怕冷吗? 3.教师出示挂图,再次朗诵儿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 师:下雪了,屋顶白茫茫的好像戴了一顶什么? 幼:帽子。 师:白茫茫的树林像穿了一件什么呢? 幼:…… 师:雪地上有谁呢? 幼:小狗。 师:小狗怕冷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怕冷?你看它身上有穿衣服吗? 幼:他身子光溜溜的,都没有穿棉袄、戴帽子。 师:那我们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只有小狗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师:小狗跑到雪地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 师:你们发现白茫茫的雪地有什么变化? 幼:多了很多脚印。 师:那会是谁的脚印呢? 幼:小狗的。 师:你觉得小狗的脚印像什么? 幼:一朵一朵的花。 三、幼儿根据图谱学习朗诵儿歌。 四、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对动物脚印的已有的经验,尝试学习仿编。 师:除了小狗不怕冷,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不怕冷的往外跑呢? 幼:…… 师:比如只有小猫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五、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冬天里》第10页“下雪了”,学习儿歌。 活动反思与建议 这活动主要就通过有趣的儿歌,利用拟人的手法将树林、屋顶穿棉袄、戴帽子等,让幼儿感受下雪时的有趣情境。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时,由于前面的活动进行的过快,幼儿并没有很快的理解儿歌,教师就让幼儿跟着图谱朗诵,没有到达很好的效果。在仿编的这一环节,教师也没有引导好幼儿对动物脚印的认识,就进行仿编,主导性过强,幼儿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没有让幼儿进行很好的仿编。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精选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说说、画画中了解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计划中体验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小红做事) 2、自己、家里、大三班、小区的四列小火车样板。 3、幼儿操作的纸和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故事《军军请客》 2.幼儿讨论:军军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观看ppt(小红做事) 1.我们看看小红会做些什么事? a.自己穿衣服 b.在家里扫地 c.帮助班级整理图书。 d.在小区中捡垃圾 三、幼儿制定计划 1、想一想:你为自己、家人、班级、小区做过什么事? 2、幼儿制定计划 用简单的绘画表现为自己、家里、班级、小区做的事。 四、计划归类 1.我们一起把你们做的事来分一分,帖一贴(幼儿将自己计划书,按自己、家里、班级、小区进行归类。) 2.教师总结归类。 五、拓展“我会做……” 引导幼儿尝试做更多的事。 活动反思: 本学期大班的专题内容是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独立计划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引导幼儿逐步地尝试计划呢?我们觉得要选择一些幼儿熟悉,平时经常做的事,这样促使幼儿去计划时能大胆、积极主动地进行,而非因困难度过大而退缩、害怕。 班中的幼儿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会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识还很薄弱,因此这一方面着手,让幼儿去尝试计划一下,我会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儿的兴趣很高。让幼儿进行计划与成人相比很大的差异,成人可以用文字表达,而幼儿只能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故在活动中人物做事的简笔画是主要的表现方式。 在设计的各活动中,为了引出幼儿计划,在前两个环节中运用“军军与小红”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激发了幼儿要学习小红会做很多事。在每个环节之间,老师将四大幅示意图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儿归类黏贴时积极地投入,并能仔细观察,从而将自己的画正确归类。 在最后交流与乃至此后几天中,幼儿常围绕着四大幅画在交流。并时常来告诉我:“老师,我今天又做了××事!”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幼儿的随机反应,并及时地鼓励、提醒、引导。如:汪涵说帮爸爸切菜,我就引导幼儿要小心,避免危险:又如沈子妍说要过节了,帮教室打扮,我马上与孩子谈到了要来临的圣诞与元旦,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 存在的不足: 在活动中,幼儿围绕老师提出的四大主题“自己、班级、家里、小区”计划了做的各种事。但由于老师规定了范围,幼儿在计划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计划做各种不同的事。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等; 2、懂得抢别人的玩具是不礼貌的行为,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故事《明明的变形金刚》、幼儿自带的一些玩具或食物。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等。 2、难点: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明明的故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请你们认真听完故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请幼儿认真倾听。 二、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1、明明的妈妈为什么会开心的笑了呢? 2、小结:小朋友,明明有了新玩具,而且还邀请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一点也不自私,妈妈为他的行为感到自豪,所以高兴、满意的笑了。 3、明明会把自己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那当你们有一件新玩具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做呢?你们会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吗? 4、小结:大家现在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三、请幼儿和别人分享自己从家里来的东西,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1、你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和玩具,你们愿意和别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并且说一说愿意和谁一起来分享。 3、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请幼儿与自己伙伴一起分享自己所带来的东西。 4、小结:小朋友,因为大家都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你们都开心吗?其实与同伴分享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四、结束活动。 1、小结活动情况。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东西。 活动反思: 我讲授了《分享真快乐》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明白了“分享”的概念,理解了分享行为的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小百科:快乐,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一、活动内容: 我和爷爷奶奶同过节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关心老人的情感。 2、体验与老人同过节的快乐。 增进艺术表现能力,学习运用学过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画面,画出爷爷奶奶的形象。 三、活动准备: 1、请爷爷奶奶来园参加活动。 2、幼儿自备自己制作的小礼物。 3、幼儿事先排练表演的节目。 4、纸笔幼儿人手各一份。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节日引题。 以“今天是重阳节”为话题,引发幼儿关注老人、开展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与爷爷奶奶过节要准备什么? 教师总结,如带上小礼物,准备好表演的节目等,会说关心和祝福的话语。 2、启发幼儿与老人们交谈,了解老人的生活。 3、举办联欢会。 ①、请爷爷奶奶讲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②、组织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 ③、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表演歌舞。 4、绘画活动:我为爷爷奶奶画张相。 引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可以画出爷爷奶奶的模样,自己来打扮爷爷奶奶,也可以把爷爷奶奶的工作或干家务的情况画成连环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构思画面。 5、活动延伸: ①、鼓励幼儿回家为爷爷奶奶做件事,如捶背、讲故事等。 ②、请幼儿和家长协商,全家人陪老人一同看戏、郊游等,满足老人的心愿。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 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就决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们开始寻找一个家,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子宫。它们在子宫里安了家,快乐地成长着。后来,它们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脚、有小手的小天使。这个小天使每天都从妈妈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营养,爸爸也特别关心这个小天使,每天和妈妈一起让他听音乐,给他讲故事。爸爸还经常呼唤他、抚摸他,关注他的成长……“长大点儿,再长大点儿!”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说。 就这样,这个小天使过了十个月的幸福生活。这时,小天使觉得子宫大小了,决定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于是,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 小朋友们,和小天使一样,你们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疼爱的那个小天使!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并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幼儿好奇,把自己画在妈妈的肚子里,体验着一种甜蜜的感情,觉得自己就是妈妈的宝贝。有的孩子表示“要温柔地对待妈妈”!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且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孩子们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为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两颗种子,可是生出来的小天使不一样呢?”“为什么小天使们长得不一样呢?”“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怎样大、小便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题我回答了,有的问题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查书,或者去问爸爸妈妈,找到答案,再来告诉大家。 从幼儿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男女的性别特点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又延伸出了下一个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已经读大班了,即将迈入小学,面临的是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同时要结识新同伴,认识新老师,那么孩子在交往方面的能力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这是我关注的,在结识新同伴以前,我要先了解孩子与自己熟悉的同伴是如何交往的,于是我想到了邀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另外,我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的,使我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家长接触、沟通,那么把家长一起请到家中,既能帮助我了解孩子的现状,又能使我和其他家长有沟通交流的机会,于是我想到了请家长们也到家中做客,为了孩子在社会性交往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想到了让孩子做小主人,我来协助她完成这次的家庭聚会,于是有了以下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及玩具,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 2、能主动与长辈问好,有礼貌待人的意识,并尝试自己招呼客人。 3、通过与同伴一起游戏、运动、制作,具有较强的与人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请孩子自己预设,想请哪些好朋友到家中做客,并协助孩子一起制作邀请卡。 2、请班主任老师出面与其他受邀家长沟通,介绍本次活动。 3、和孩子讨论一些关于招待客人方面的常识,并让孩子积极参与购买食物、制定菜单等活动,并尝试制作一张购物计划书。 4、让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像幼儿园里那样归类摆放,便于同伴拿取与物还原样。 活动过程: 一、有客人来 1.今天你邀请的好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快要来了,你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孩子:把吃的东西放在茶几上,把饮料准备好,客人来了给他们倒。 2.客人来的时候你该对他们说什么? 孩子:我会跟小朋友问好,还要跟叔叔或阿姨问好。 3.当客人进屋以后,你该做些什么? 孩子:请叔叔阿姨坐下来,让他们喝茶,吃东西。 4.那小朋友呢,你会让他们做什么? 孩子:我先带他们参观我的房间,看看我的玩具房,然后让他们自己拿玩具玩。 二、和客人玩 1.和同伴一起画画:提供铅画纸、勾线笔、蜡笔等绘画材料 2.和同伴一起动脑筋:提供拼图、积木、飞行棋 3.和同伴一起做运动:提供跳绳、自行车、皮球、羽毛球、滑板车 4.和同伴一起做游戏:提供小医院(针管、盐水瓶等医用材料)娃娃家(娃娃、奶瓶、小推车等玩具)、 三、请客人吃 1、娃娃家的娃娃吃饱睡觉了,我们是不是该给自己做点吃的了? 孩子:恩,我的肚子是有点饿了。 2、今天我准备了饺子皮、肉馅,还有彩色的面粉,我们一起为爸爸妈妈做午饭,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用面塑的形式展示爸爸妈妈看,然后煮熟了请他们品尝好吗? 孩子自由讨论自己准备制作的食品。 3、今天做的东西是要吃到我们肚子里的,所以在做之前要做一件什么事? 孩子:把手洗干净。 4、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各种面点。 5、现在我们做好的点心放在锅里煮一下,想想看,吃好午饭以后还可以吃些什么? 孩子:吃些水果。 6、这个想法不错,那我们再一起来制作水果沙拉吧,等会儿吃好饭就可以吃水果沙拉了。 四、和客人交流 1、请爸爸妈妈相互品尝孩子们制作的面点,并以鼓励、表扬等形式肯定孩子的作品以及今天的表现。 2、请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谈谈对今天活动的`想法或感受,或者通过今天的活动学到了什么新的内容。 3、建议其他家长再次组织类似的活动,为提高孩子们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平台。 4、让孩子礼貌地与客人道别,互换礼物。(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优势: 1、活动得到了其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得以顺利开展,为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两位班主任老师无论从联系家长、发放邀请书等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在活动中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爱劳动、勤动脑的意识,以及活动后的点评,都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 3、活动内容健康向上,动静交替,既有技能知识的再现或提高(面塑自制点心),又有锻炼身体的器械,既有游戏活动如小医院、娃娃家,又有常识认知如:面粉是怎样变成面团的,吃好饭马上运动好不好等。 4、整个活动体现了计划性、过程性与完整性,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实录(照片与录象),活动后有反思,可以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5、家长们通过参加本次活动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认知水平及与同伴交往方面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家长之间通过交流与互动就今后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都表示愿意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6、孩子们通过本次活动体验到了到同伴家做客或做小主人,与同伴分享交流或互换礼物等交往方面的礼节,为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点心拿给爸爸、妈妈、老师吃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动手制作的快乐与成功分享的体验。 不足: 1、由于时间调整,孩子们是在兴趣班结束后来做客的,时间比较仓促,预设的部分内容未能按方案完全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 2、活动中出现了男女分化的现象,表现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格差异或兴趣差异,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男孩子们在室外玩运动游戏,女孩则在室内玩区域游戏,出现了短暂的不团结现象,孩子没有自己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交往能力的薄弱环节。 思考: 在组织孩子结伴游玩时,是该注重成人预期的效果还是该注重孩子的真实表现,给孩子实现自我的空间?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活动过程】 1、示范活动: 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活动: 第一次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活动: 大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设计一些诸如"搭建筷子"等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4、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幼儿提供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最后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有关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中几种动物清洁地球的本领。 2、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海鸥、鲫鱼、乌鸦、秃鹫、蚯蚓图片及相对应的背景图各一张。 2、环保图片三张。 3、脏的地球和干净的地球各一个。 活动重点: 了解故事中几种动物清洁地球的本领 活动难点: 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地球上的破坏现象” 1、 我们住在哪里呀?你喜欢地球吗?地球美吗? 2、 可是有一些人总在破坏地球,地球变得越来越脏了。你都看见过哪些不讲卫生、破坏地球的现象? 3、 有谁会来清洁地球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 二、完整讲述、理解故事 1、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地球公公请了哪些动物清洁工? 3、幼儿说出一些动物清洁工,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 4、海鸥、鲫鱼、乌鸦、秃鹫、蚯蚓他们是怎样说的?幼儿集体学说动物的话。 5、地球公公怎么说?(哈哈你们都有自己的本领,太好了,海面上、草原上、陆地上、江河里……处处都需要清洁工,你们个个都合格,都当我们的清洁工吧!) 6、师小结:每个动物清洁地球的本领都不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地球又回到了美丽的样子。 三、讨论 1、除了这些动物是地球公公的清洁工,还有谁也在帮地球公公做清洁工?(环卫工人,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 2、我们会为地球公公做些什么事情呢? 小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地球公公清洁工,都要保护环境。 四、延伸 现在,我们来学习小动物们,去帮忙地球来做清洁工,好吗? 效果分析: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注重幼儿一日生活的培养。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尤为重要。我们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重点抓的是养成有良好的喝水进餐习惯,让幼儿制定生活活动规则,从而促进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乐意与集体成员共同制定生活活动规则。 2、理解规则的意义,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3、能正确判断活动的行为对错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规则卡片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师出示饮水图片,让幼儿讨论图片中行为的对错。 师提问:图片中哪里错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与同伴制定相应规则 1、让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规则。 2、大胆说出自己制定的规则。 3、幼儿说出规则后,教师将相应规则粘贴在黑板上。 4、教师小结。 四、出示进餐图片,讨论并制定相应规则。 五、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制定的规则粘贴在活动区域墙上,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活动延伸: 继续同幼儿一起制定早操、入厕、午睡等活动规则。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在“幼小衔接”主题系列活动中,幼儿对学校的生活非常感兴趣,而且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也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对“课间十分钟”这个环节十分感兴趣。目前幼儿虽然已经认识了时间,但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亲身感受却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把握时间,在课问十分钟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适宜?所以,针对大班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我们开展了“课问十分钟”的体验活动。本活动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调动幼儿关于课间十分钟的经验,其次开展了“幼儿自主制订课问十分钟计划——亲自体验制订的计划——反思计划、梳理经验——调整计划——再次实施计划”等几个环节的活动,一方面,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感知时间对于活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计划的制订、调整与实施能力,养成制订计划和按计划行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 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 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 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难点: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 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 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 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 幼儿:喝水、玩、准备书…… 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而且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也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对“课间十分钟”这个环节十分感兴趣。目前幼儿虽然已经认识了时间,但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亲身感受却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把握时间,在课问十分钟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适宜?所以,针对大班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我们开展了“课问十分钟”的体验活动。本活动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调动幼儿关于课间十分钟的经验,其次开展了“幼儿自主制订课问十分钟计划——亲自体验制订的计划——反思计划、梳理经验——调整计划——再次实施计划”等几个环节的活动,一方面,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感知时间对于活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计划的制订、调整与实施能力,养成制订计划和按计划行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 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 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 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难点: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 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 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 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 幼儿:喝水、玩、准备书…… 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我没踢球,要跑到操场上,来不及。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 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综合评价: 1、本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特点,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朱老师既满足了幼儿要求“自主”的愿望,同时又给了他们体验“自主”的机会,自我设计“课问十分钟”的计划,自我落实计划,自我调整计划,其中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的,调整的行为是主动的,自我的成 长是快乐的。 2、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既有幼儿的自主空问,又有对幼儿的必要支持。例如: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我想上厕所,厕所怎么画”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鼓励他自己想想办法来解决,当幼儿提出“用WC表示”的时候,老师给予了肯定,当幼儿再次提出“WC怎么写”的问题时,老师适时的停顿为幼儿相互 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3、在教师小组合作反思中,对于活动本身做出了全面评价,清晰深刻地指出活动的优点,但对于问题的分析较少。小组成员反思活动中可以就教师的疑问共同探讨,如针对教师个人反思时提出的“如果以图示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回顾前期经验是否更有效”,可以引导教师反思,图示支持与墙饰支持的回顾不同在哪里,如何有效利用墙饰的作用支持孩子的活动等,将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使教师在反思活动中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获得可操作的有效策略,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反思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活动过程】 1、示范活动: 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活动: 第一次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活动: 大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设计一些诸如"搭建筷子"等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4、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幼儿提供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最后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尝试复述故事,理解反问句的真正含义。 活动准备 1、小花猫、小黄狗、小熊猫、大象、小老虎、小狮子、小松鼠等故事中角色的头饰以及蒲扇等道具;教学课件。 2、教学CD《等车》。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一只大象在等车时没有排队,但后来小动物们都很感谢它,你们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呢? (2)鼓励幼儿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感谢大象?大象是怎样帮助小动物的? 3、边讲故事边演示多媒体,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内容。提问: (1)这一天天气怎么样?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回答,并表演小动物热得难受的样子) (2)大象没有排队上车,小动物们有什么想法?(启发幼儿从反问句“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大象拖开呢?”中找出答案) (3)后来,大象帮助了小动物们,小动物又有什么想法呢?为什么小动物要大象先上车?(启发幼儿从反问句“可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推上车呢?”中找出答案)小结:故事中的大象是因为要帮助小动物而插到队伍中间,但平时生活中等车时要依次排队,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规则。 4、幼儿分组讨论,跟讲故事。 (1)教师提问:大象没有上车,而是“离开车站,慢慢向池塘走去。”为什么?它接下来想干什么呢? (2)幼儿分组讨论后,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肯定幼儿的不同想法,并请幼儿边看多媒体课件边跟随讲述故事。 附故事等车太阳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空中,天上没有一朵云,没有一丝风。 这儿是一个没有树荫也没有凉棚的汽车站。小松树和小花猫正在等车。他们一边擦着汗水,一边用芭蕉扇啪嗒地扇着,心里想:要是能刮阵风就好了。 小黄狗和小熊猫也来等车了。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他俩直喘气。他俩心里盼,要是能下阵雨就好了。 小老虎和小狮子也来等车了。他俩吃着冰棍,抬头看看火红的太阳,心里想,要是乌云能出来遮住太阳就好了。这时,一头大象从池塘边走来。嘿,大象也来等车了。 大象走到车站,看了看排队的小伙伴,就往小松鼠前面一站。 “大象哥,请排队乘车!” “大象哥,乘车要排队!” 大伙儿都嚷嚷着。大象好像故意没听见一样,站在最前面,还故意挺了挺高高的身子。大伙儿很不高兴,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大象拖开呢? 静静的,大家都在等车。忽然,小老虎和小狮子觉得太阳真的被乌云挡住了,阴凉凉的。他俩抬头一看,哈,不是乌云,是大象的身体,象一座小山,把太阳遮住了。 “沙沙沙,沙沙沙”,咦,哪来的雨啊,淋在身上真舒服。小黄狗、小熊猫抬头一看,哟,原来于是从大象哥哥的鼻子里洒出来的。 ——“呼呼呼,呼呼呼。”咦,哪儿来的风啊,吹到身上真凉快。小花猫,小松鼠抬头一看,原来,风是大象哥哥用大耳朵扇出来的。 大伙儿看着大象,都乐了,他们觉得刚才真不该对大象哥哥嚷嚷。 “嘟嘟”——汽车来了。大家让大象先上。大象说:“我没有排队。你们先上吧!”大伙儿都不好意思。可谁有那么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