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之道

时间:2024-10-06 03:22:47编辑:思创君

道家的养生

道家的养生。并不只是养这个肉体。而是养心性。心并不是指胡思乱想的妄想心。而是接近于不生不灭的道,养生养的其实是心性。也许有人会问。心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那么还有必要去养吗?答案是肯定的。道心,不显现出来的时候。完全被妄心覆盖了。道心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如果不养,就很可能又被妄心覆盖了。所以修心养性。并不是平常认为的。修养道德。琴棋书画。弹弹琴,聊聊天。养养花。打打太极拳。练练书法。而是想方设法让本心本性显露出来。而且让它不断茁壮成长。这个过程就是道家的养生。也可以说是养生命。真正生命的本质是心性而不是肉体。虽然肉体可以暂时作为心性

的居所,但他毕竟是有限的。无常的,变化的,

而心境。却是天长地久。常乐我净。就像佛家讲的法身慧命。光辉灿烂,亘古长新的生命。

在心与身,心与物的关系中,道家看重的是心。,因为心是主宰。心是根本。而物和身是枝未。安祥禅的创立者耕云先生也讲,人要活得幸福安乐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宰制官能,惩治我欲。现代科学医学也证明了,心态可以影响到身体,心态也可以影响到自然的灵气。当心养得和谐安宁的时候,一个人的身体也就慢慢健康,当地球上所有国家的人们,心灵清静的时候,大自然的灵气就会显得特别的安宁,宜居,生机盎然||


道教与养生

  道教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宗教,以贵生、养生为鲜明特色。道教重要经典《度人经》强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生命的神圣,生命的珍贵,已成为道教徒的信仰与人生追求。全生作为道教另一个贵重生命的概念,早在《南华经》中就已有论述。南华真人在《养生主》篇中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吕氏春秋贵生》中也说:“全生为上。”并说:“所谓尊生,全生之谓。”全生就是要体现生命的贵重与神圣,要保全生命的自然本性,让生命得到完善的呈现。   祖天师张道陵立教之始,就明确提出生命乃是道的体现,从而开创了道教贵重生命的修炼传统。这一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与传扬。近代以来,流行的观点认为正一道只重视符箓斋醮、不注重养生,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从历史上三位最重要的天师的有关论述就可得知,珍重生命、注重修炼是正一道一以贯之的传统。诚然,正一道以擅长符箓斋醮著称,这是发挥道教福国裕民、济世利人的社会作用,而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正是精湛的内修功夫。正如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所指出的,“虽科教之设,亦惟性命之学而已”,“非明性命根基,曷得功行全备?”   从祖天师揭橥“生乃道之别体”,到三十代天师提出“养其冲气以全生”,再到四十三代天师强调“性命为学道之本”,彰显的是正一道源远流长的贵生修炼传统。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符箓科教这些外在形式背后的深厚的内修根基。贵生修炼,这既是正一道的精义,也是整个道教的精义。    一、生乃道之别体   生乃道之别体是祖天师立教的重要教义思想。他在《老子想尔注》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四大之中,何者最大乎?道最大也。”宇宙之中,道为本源,它生天、生地、养育万物,是自然造化的枢机,是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是事物运行的规律。道就是正一天师道信徒的最高信仰,祖天师立教行教的过程,也就是阐扬大道的过程。而关于生,《注》中是这样说的:“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生”之所以与大道、与天地并列而居,因为它就是道的呈现、是道的别体。祖天师深刻体悟到生与道的密切关系,赋予“生”以重要意义,并从关怀生命出发,把人的生命提升到与“道”同等的地位。   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祖天师创立道教,开辟了一条使生命获得永恒的道路。祖天师指出,生命的根源在于大道,生命本身就是大道的呈现。正如《太上老君内观经》所言:“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既然生、道实为一体,那么养生之要就在体道、法道、合道。《想尔注》中说:“欲求仙寿天福,要在信道。”人与道相亲则相近,就能将个体的生命与宇宙大化自然融为一体,使个体的生命达到永恒,即:“行道者生,失道者死”,“能法道,故能自生而长久也。”人生天地间,得其钟秀之气而最灵,能够体悟宇宙之间的生机流转,因应自然而体道成真。养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唯愿长生”,把这种生机像大道一样绵延不绝,而这种“愿望”,不是人心刻意为之,而是“如天下谷水之欲东流归于海”一样,与天道运行一样地自然。这其中强调的是生与道的默合,即自然而然的一种结合、与生俱来的一种结合、是生与道的浑然一体。   唯愿长生以得成仙寿的方法。第一,结精自守。《想尔注》认为,“精”是人生存的根本,“精者,道之别气也,入人身中为根本。”因此,人只有宝精不失才能长生。注文中说:“古仙士实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那么,如何才能宝精不失呢?《想尔注》提出的方法是“积精成神”。这便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说的渊源。积精成神的前提是“结精自守”,“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第二,清静无欲。《想尔注》认为,清静无欲乃是道的本性:“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因此,“道人当自重精神,清静为本”,做到“情性不动,喜怒不发,五脏皆和同相生,与道同光尘也”。第三,多积善功。《想尔注》认为,“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要达到宝精长生的目的,还必须多积善功。故求长生者,“百行当修,万善当著”。    二、 养其冲气以全生   祖天师张道陵尊道开立了道教,也奠定了道教特别是正一天师道贵重生命的传统。及至宋代,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提出了“养其冲气以全生”的重要论断。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深受宋徽宗崇信,多次被召问治国之道及养生之术,于崇宁四年(1105)被宋徽宗赐予“虚靖先生”名号。虚靖先生虽生性淡泊、无心于尘间俗事,但出于对国家及百姓的责任,祈愿还百姓一个政通人和的国家,无奈面对徽宗朝的奢侈,所看到的尽是失望,最终还是拒绝了徽宗所授“大虚大夫”名号后归隐江西龙虎山。先生虽一生短暂,但是对于道教法术及内外丹颇有研究,其思想主要收录于《虚靖天师语录》,细读之,可窥见其中与祖天师一脉相承的生命态度。   虚靖天师《题冲虚堂》一诗中首句为:“养其冲气以全生”。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他的生命观。“冲气”一词,见太上道祖《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为宇宙中阴阳二气激荡,相互作用,以致中和。对于这一句的解释,唐玄宗在他注《道德经》中的论述最为透彻:“一者,冲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冲气是大道运行中产生的,亦即道气。冲气调和,阴阳含孕,然后万物阜成。因此,冲和之气可视为连接阴阳万物与道体之间的媒介,也是个体修道、得道的媒介。通过这样的注解,我们就不难理解虚靖天师的“养其冲气以全生”,就是把含养冲气作为育养生命的首要条件,贵生、养生皆以冲和之气为本,具有冲和之气者,必定是阴阳调和、谦卑柔弱,其本质是合于大道的。   对于修道,虚靖天师强调的是生命个体内在的动力及意愿,诚如他在劝诫宋徽宗时所说:“身外无道,重在修己建德。”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是修道在自身,由己不由人。他在《大道歌》里也表达了同样的观念:“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如前所说,人是秉自然灵气而生,体内自然含有道性,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反求诸己,寻找且激发这个道性而已。下一句说:“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何为性?南华真人讲:“性者,生之质也,”成玄英解释为,性是先天赋予人的生命特质。从道教内丹学角度来看:“性则神也”,神去形即死。因此,我们可以视万物为虚空,却要时刻关照我们的神性,才能让冲和之气有所住留,因为:“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神性可安顿体内的冲和之气,有了这个冲和之气,不需其他庞杂的修炼之术便可得长生。关于如何养神、安神,《大道歌》中又说:“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灵台,就是我们的心灵,要想神气不散,就要保持心地不为外物所染触,不被欲念所缠绕,他说:神仙妙用最难窥,学道多因欲道迷。而保持灵明神清的'要妙就是修心,这也虚靖天师生命修炼的落脚点。他的《心说》中这样说:“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心,是道在人身中的体现,人身以此为主,寿夭生死本于此,行善还是作恶亦发源于它,因此,养生需先养心,保持心地的纯净,才能养得住冲和之气:“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以修心为根本,修炼的追求就是要结就金丹,即修性炼命结成真胎、结就金丹。为此,虚靖天师曾撰《金丹诗》四十九首传世,综论金丹之道。诗中说:“我身我命与天齐,只得金丹便出迷,灵质长来居玉殿,圣胎生就步云梯”。    三、性命为道学之本   “性命为学道之本”是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所高扬的主张。张宇初天师世称“道门硕儒”,集历代天师思想之大成。他曾说:“文以彰道,道以文著。”因此不仅自己著述颇丰,还主持编纂《道藏》,泽被后人。张宇初天师在他的著作中对道统源流做了梳理,强调道教源本太上道祖之《道德经》。他在《道门十规》中说:“原其本也,虽有道、经、师三宝之分,而始自太上授道德五千言于关令尹。”要求修道者研习正道:“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于正。”此中所谓归于正,乃归于太上所立清虚无为之教。张宇初天师认为太上立教之本意是教导人们明悟生与死:“盖太上立教度人,正为超脱幻化,了悟生死。”在他看来,太上老子及关尹、亢仓、庄列的学说,“其言一本于修道德,全性命而已。内而修之,抱一守中,所以全生也。外而施之,不争无为,所以利物也”。(《岘泉集玄问》)所谓了悟生死,所谓全生,都是对生命关切与敬重所使然。张宇初天师对生命的关切是以性命的修炼为基础的。他说:“若非究竟本来,了达性命,则何所谓学道之士也?”其对于生命之道的思想阐释,《道门十规》中一句话可概括之:“学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所谓性命二事,性即心性,命即生命,性即是人的灵觉,命即是人的生机。学道修炼,不仅要修炼人的心神品性,也要修炼人的气血身体。   正一天师道素来以符箓开教度人,然张宇初天师指出,性命之学正是天师道法的基础。他说:“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苟能晨夕炼神养气,修持不怠,与神明交格,言行无慊,何患法之不灵、将之不佑!”强调度人以度己为先,行法以内炼为本,行符咒法箓之前,要“明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他在《三元传度普说》中也讲到,正一法箓一方面可“盟誓外邪”,一方面要“内正一炁”,对外要驱除邪魔歪道,对内要修行自己。   生命的修炼要在养气养神。张宇初天师说:“知养夫神气,则性命之道修矣。”他在《玄问》中说:“善言仙者,止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是以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而已矣。”养虚的方法重在虚心净虑。他说:“苟虚心净虑,守之以一,则中虚而不盈,外彻而不涸”。而虚心净虑则要“去芬华、忘物我、绝氛垢,以尽致虚守静之工”。如此“则复命归根也,深根固蒂也,涤除玄览也,抱一守中也”。   从祖天师的生为道之别体,到虚靖天师的养其冲气以全生,再到张宇初天师的性命为学道之本,三位道教史上最重要的天师,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都把目光聚集到了道教最核心的生命问题,而且是一脉相承。尽管宋元以来有正一道只重斋醮符箓不重养生之言语,但从以上所梳理的三代天师对生命的感悟中,我们就知道,在整个正一道的历史长河中,仙道贵生、度已度人的宗教情怀是一贯的。对全生之道与性命之道的探究,虽然已经探索了数千年,但这个探索至今还是没有终点,需要一代一代修道人去继续探索。其中还有更大的空间有待我们做深层次的挖掘,期望有识之士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彰显道教这种对于生命价值独特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有益于人们关心生与死大事,养成良好的生活的态度。也就是升华生命,美好生活。

道家思想特征是什么: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 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思想内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长生养生之道中,对后世的养生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长生与养生之道。 你可能喜欢》》 念诵往生咒的好处   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是道家和道教影响深远的长生与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长生养生之道,还是出自道家和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的道教。   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着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其养生理念主要有:   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而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而庄子则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以气养生   《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老子还提出精气之说。他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简介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3、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并防病的。

4、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道家养生方法

  成年人(十六岁以上),尽管身体强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个,即“渐法”,又称补法:亏损多者多补,亏损少者少补,以破而补囵、缺而补圆为目的。当筑基炼己完成后,渐法的任务也告完成。接着由“渐法”转入“顿法”。   什么叫渐法,什么是顿法呢?所谓渐是指渐渐的、一点一点的、逐渐的填补,故谓渐法。所谓顿法,从顿字的意义来说,有顿然、忽然之意,如禅宗的顿悟、顿觉,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谓顿法,是捷径,比渐法进度要快。但倘若炼己不纯,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复失,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其进急者其退速,练功亦然。当然事物的成败各有其因,也不是绝对的。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张伯端主张顿法,称南派。道家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主张渐法,称北派。故有北渐、南顿之称。   当人进入古稀之年时,身体内外的机件磨损殆尽,新陈代谢的功能失灵,生机断,精已竭,西归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线希望。此时修持要用武当张三丰祖师所说的“敲竹斗龟”的法子,将睡龟唤醒,使其焕发青春,恢复生机,可再用渐法补而救之。    道家养生功功效及传承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道家养生功既能,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恢复健康,而且能,增长智慧。例如,“收心求静”一法,可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独到的功效,久练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复和开发;“开通奇经八脉”一法,可舒经活络,使百脉畅通,保持皮肤润滑光泽,对关节炎、脉管炎宰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关门”一法,可使人精足肾健,精力旺盛,对梦遗滑精、阳痿肾虚等病有独到的疗效。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是春秋时代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成为道家著书立说的理论根据。相传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于白云,白云传于王玄甫。另一说:老子传于王玄甫。 又名王少阳(另一说是李凝阳,即李铁拐),东华帝君,后称北五祖之第一祖。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传的'功法。遂隐于昆嵛山烟霞洞,修养性命。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    理论依据   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画,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则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巽西南、震东北、兑东南、艮西北。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画,即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为天为老阳,坤母为地为老阴,震属木为雷又为长男,巽为风为长女,坎为水为中男,离为火为中女,艮为山为少男,兑为泽为少女。道家所谓的抽坎填离,使后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阳,填到离中一阴里去。原来后天的离南坎北,就变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这就是道家的所谓抽坎填离,又谓坎离交垢,使后天返还先天。   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俗说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说成是先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个小天地,看成是由无到有,由生到死的过程。并且通过运用功法延长寿命,推迟衰老的过程,甚至做到返老还童。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样使人返老还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道理来进行论证的。当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圆、瓜熟蒂落,降生后体软如绵,其象属坤。脐带一剪,先天炁断,后天气由口鼻而入;两眼分开,舌亦不接任督;性带气上移于心,命带气下人于肾,性命相距八寸四分(传统说法);元神失位,识神掌权;自少而壮,壮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终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三十二个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铢。从一岁至两岁零八个月生一阳,长元炁六十四铢;至五岁零四个月生二阳,又长元炁六十四铢;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三阳;至十岁零八个月,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四阳,至十三岁零四个月,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五阳;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六阳,体变纯阳,共长元炁三百八十四铢合一斤之数(其中包括天地正气三百六十铢,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钵)。月圆必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阳极阴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到十六岁(这里是指男子;女子为十四岁)身俱六阳,在卦为乾为天姤,六交皆阳。阳极阴生,月圆必缺,盈满则溢,即是破身的年龄。当元身已破,元炁下泄,从十六岁起,每历九十六个月,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从十六岁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如此类推,从二十四岁至三十二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又生一阴,二阴出现;至四十岁又生一阴,三阴出现;至四十八岁又生一阴,四阴出现;至五十六岁又生一阴,五阴出现;至六十四岁又生一阴,六爻皆阴,至此三百八十四铢元炁耗尽。   古人将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变化与人从无到有,直到六十四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岁至六十四岁。三百八十四爻的阴阳变化,则成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铢元炁的消长过程。所以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间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这就是养生功的理论基础。    功能   如果说养生功百病皆治,那是过分夸大其作用。经证明,练好养生功只有百益而无一害。功能有以下个方面:   1.补脑养神。静养功的入静,首先受益的是大脑中枢神经。当心定念止入静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这样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得到补养,从而加强和大了中枢机构的指挥功能,起到补脑养神的作用。   2.固精养炁。养生不固精,结果一场空。只知守死精,不会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为养生忌。养生功法中的固精,是为了精足而下手炼精化炁,炁足而炼炁化神,神足炼神还虚。即使达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养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则神灵。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能产生超人的聪明才智;也只有具备吃大苦耐大劳的健壮身躯,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铁汉。固精养炁正是为筑基炼己奠定基础。   3.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中医学有“肺为百脉之总,位居诸脏之上”之说。肺的一呼一吸,是机体自然的吐故纳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促使血液循环和新陈谢,是机体本身内部的自然规律。养生功的调理呼吸(息),要求深、细、长、匀。这样自然会加强和壮大机体内部运动的力量。   4.调节五脏。养生功的修炼是要使人的机体五行相生,阴阳调和,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内生津。津液多则食欲强,食欲强则肾水足,肾水足则七宝(即涕、唾、津、精、气、血、液)全,七宝全则五脏和,五脏和则内病除。故养生功对医治心脏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肾亏肾寒,以及各种慢性病有独到之处。   5.清神明日。五脏之精华聚于二目(白眼珠属肺,黑眼珠属肝,瞳仁属肾,大眼角属心,小眼角属脾)。二目是心灵的窗户。古称二目为日月,又为金公木母、金乌玉兔。又称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举。在修炼道家性命双修功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二目肩负着最艰巨最复杂而又最重要的任务。如含眼光、返观内照、回光返照、久视、运行日月、大小周天、运河车、转**以神驭气等,都必须借它的神威来达到预想的效果。功纯者不仅耳不聋、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盘活血,通盘活络。养生功中的开通奇经八脉、干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脉流通,筋舒络活,而且能保持皮肤润泽有光,防治脉管炎等病。   7.久炼养生功,对于神经衰弱、长夜失眠、梦遗滑精、阳瘘肾虚、身体虚弱等症有独特的疗效。   8.久炼养生功不但能改变身体素质,也能改变人的精神素质,还能开阔人的视野、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的智慧才能,化愚为贤。   9.修炼养生功而持之以恒,就能运用四步下手炼精化炁,收到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效果。再进一步深造,倘真的达到十三步,就会出现奇迹: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藏相、返老还童,并能出现特异现象。   排除练功方法不对之外,应是执念过重的易象。控制不住自己的气 上冲头顶 必须停止你用什么方法? 如果练功时再出现此类感觉 将双手交叉放于丹田 感觉自己的丹田是一个能量场 将头顶之气收于丹田内 待不适感消退将丹田之气再放出 不过你还是别练了。    简单易学的八种道家养生术    拍打头颈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病,有延缓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练习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双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 遍为一次。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脚健身法   功效:这种方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 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 次,1 秒钟内不得多于1 次,30 次为1 组,休息5~10 秒钟。每次锻炼1~2 分钟,每天锻炼3~5 次。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 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大呼大吸法   功效:这是一种以扩大肺活量为主的呼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发出较大的声音,所以称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桩功   功效:根据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桩增肥,中桩减肥,低桩练武。收势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内),用力收腹提肛,脚趾抠地,收缩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疮。   练习方法:舌头抵上颚,提肛,双手抱圆放在胸前,双腿弯屈,调整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坚持半小时。    女性驻颜法   功效:经常这样做,可以让皮肤变得光滑、滋润,对改善皮肤问题很有帮助。   练习方法:双手对搓,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手搓热后捂在脸上,保持1 分钟,想象皮肤变得光滑了, 再自内而外划圆,感觉要好像抚摸在丝绸上一样。同时以意念配合。    三种道家太一导引术    1、夹鼻   深吸一口气后,闭口,用双手掌缘夹住鼻部,向外出气,待气灌到内耳膜充满后,将双手突然放开,同时鼻喷气,使气到两眼、两耳、口腔、两鼻孔,做9 次。   功效:七窍通畅,气血流通,平衡机体,给大脑加压,加强五官功能锻炼,增强对外界不适气候的免疫力,预防感冒,清醒头脑,治疗鼻炎等鼻部疾病。    2、梳顶   十指如耙,如梳头状从前发际梳到后发根,路线:从前额的“上星穴”到头顶的“百会穴”,从后脑“风府穴”到“大椎穴”。然后左右梳顶,前后左右各9 次。   功效:可以使百脉调和,改善头部末梢血液循环和大脑供血,活跃大脑生理功能,消除疲劳,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增强记忆力,同时可以乌发、黑发,防止发根脱落。    3、拉耳   将双掌根用力挤压耳部,不留一丝缝隙。然后猛然拉开,能有开啤酒瓶一样的“砰”声,反复9 次。   功效:可以增强听力,治疗耳鸣和中耳炎,同时对激发、开发小脑,使骨髓充足,产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时耳部里面有隐痛,说明耳有潜在的病因,要坚持做。

上一篇:成都美容美发培训学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