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血染南梁宫

时间:2024-10-09 10:09:40编辑:思创君

潮剧有哪些好看的,潮剧有哪些经典剧目

  很多人了解完潮剧的由来以及潮剧发展的历程之后,都会想要看看潮剧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剧目都有什么,从而可以更完整的去了解整个潮剧的发展。但是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剧目开始看起,接下来潮剧文化,我就介绍了这些潮剧经典剧目,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记》(演蔡伯皆赵五娘故事),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宋代南戏已把它搬上舞台,明代徐渭《南词叙录》中所录的早期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就是演“伯皆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故事。可惜这个被称为“戏文之首”的早期剧本,没有流传下来。

  现在见到的《琵琶记》,是元代末年浙江人高则诚(高明),根据《赵贞女蔡二郎》重新编写的。明清以来,《琵琶记》在各地演出中,经过不断的修改,不同的刊物刻本不下数十种,其中保存、或接近高则诚原本(即元本)的,有陆贻典钞校的《新刊元本蔡伯皆琵琶记》(简称陆钞本),和嘉靖刻本《新刊巾箱蔡伯皆琵琶记》(简称巾箱本)两种。

  而揭阳出土的这个抄本,结经专家考证,认为是继陆钞本和巾箱本之后的第三种“元本”,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是“琵琶记现存最早的舞台演出本”,“对研究《琵琶记》的版本、文学、唱腔、表演各方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出土的《刘希必金钗记》(即《刘文龙》,演刘希必与发妻萧氏的故事),是一个在《永乐大典》、《南词叙录》等史籍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剧本。写本的末页有“宣德七年六月口日晨胜寺梨园置立”字样。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七年,即公元1432年。

  定本的全题是《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刘希必金钗记》是剧本的全称;“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是书坊广告性的文字,元明小说戏曲刊物刻本,常在首页上刊上这类广告式的文字。这段书坊广告的文字也抄在这个写本上,说明这个写本来源于刊物本。

  这虽是一个写本,但从文献价值上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样元南戏剧本,在宋元时未有刊刻本流传。明初编纂的《永乐大典》,抄录有宋元南戏三十三本,但已散失。现在见到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是嘉靖年间重抄本。

  而出土的《刘希必金钗记》,就是继《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之后,第四本宋元南戏剧本。这是从文献价值来说。如果从文物意义来说,“是迄今所现的戏曲剧本中,无论是刊印本或是手写本,都是时代最早的第一个古本”,比被认为我国年代最早的戏文刻本明代成化年间刊物的《白兔记》,还早三十多年,在我国戏曲文献宝库中,是十分珍贵的海内孤本。

  三块宝石:《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


郑健英的介绍

郑健英,女,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樟林,国家一级演员,潮剧旦角。澄海市人。 从艺以来演出剧目有《蝶恋花》等四十多个,录音、录像有三十多个,发行国内外。扮演过50多个主角和主要配角人物,获得成功的剧目有《白兔记·回书》的岳秀英、《美人泪》的冯香罗、《六月雪》的窦娥、《告亲夫》的文淑贞、《血染南梁宫》的毕皇后等;现代戏有《迎风山》的林英、《彭湃》的蔡索屏、《蝶恋花》的杨开慧等。

谁能告诉我3个潮剧的名字和内容

《郝摇旗杀妻》、《赌钱恨》、《选婿》
三个潮剧, 善于从纤芥琐事中,反映重大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其编导手法 是值得称道的。

以摇旗呐喊、力挽残局而名噪义军上下的猛将郝摇旗,在李自成的义军被困潼关南原、面临 全军覆没的险恶关头,为了轻装突围,竟横心拔剑,追杀爱妻牛氏。�

《郝》剧成功地攫取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的这场不忍卒看的悲剧场面,加以匠心独 运的处理,扣人心弦地把人物的命运摆在了观众面前。随着牛氏的阵阵哭诉和郝摇旗的举剑 难下,直到最后牛氏的决心饮剑自刎的层层人物情感的波澜,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郝摇旗和牛 氏深晓大义的思想品格。而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样一场对各自身世的甜酸苦辣相交织的回 顾和在生死面前的内心剖白,不但反映了李自成义军的人心向背,同时,我们似乎还可以看 到这支民众拥戴的起义队伍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小中见大地领略了这幅壮丽的历 史画卷。

据小说《天板兰兰》改编的《赌钱恨》,写的是刘富贵和吴半斤这两个在近年来落实党在农 村的经济政策以后,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年农民。手中有了钱,刘富贵想添置单车、缝纫机改 善生活,吴半斤却企图赌钱牟利建新屋。他俩邂逅相遇,一个使用“激将法”,一个推却不 得而赌气“下大注”。赌的结果,一心想赢的吴半斤反而输了,刘富贵却意外地“发了财” 。此刻,两人的心境都难以平静:吴半斤懊丧不迭“神不定”,刘富贵心惊脉跳“似逃兵” 。为了更好地表现剧情,编导巧妙地运用了“双棚窗”的手法,同时描写这两人一夜之间在 不同地点处于失态状态下的活动过程。其篇幅虽短而容量甚丰,戏似分散却焦点集中。而且 ,把一般较难在舞台上表现的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也惟妙惟肖地刻划了出来。让人们看到了 正在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是如何发挥作用,促使人物完成思想转化的。�

相比之下,《选婿》在编剧手法的运用上,似乎就没有很突出的特点。但是,由于剧本提供 了较好的喜剧基础,又比较重视现代剧戏曲化,所以全剧看来清新流畅,悦人耳目,而且通 过对喜姆重钱不重才的选婿标准的批评,使人受到一场生动的道德教育,因此也不失为一出 很有现实意义的好戏。

如果说这三个小戏有什么不足的感觉,那就是仍不够精练。小戏的长处在于小,小戏的难处 也正在于小。编剧者应能惜墨如金,一以当十,这对于继续提高编剧技巧,是很有益处的。


上一篇:2011雅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