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战斗机发动机质量那么好?能否弄到一台F-18或f-16的战斗机发动机进行分析分析?
第一,基础科学扎实,在流体力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设计出的东西有先进性
第二,材料科学先进,单晶材料是人家先弄出来的,现在都进化到第三代了。工业上有这么一句话,材料决定先进性
第三,加工工艺先进,人家可以实现极高的加工精度,公差范围极小,保障了设备运行的效率
再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你问的实际是能不能通过逆向工程进行仿制。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很难,工作量和重新设计一台差不多
我们不妨按照流程走一遍,你就知道有多难了
获取人家的设备并不难,拿到之后你可以把它拆开,进行测绘,画出图纸
但这时候,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公差到底是多少?标准尺寸应该是多少?(一般情况下,设计部件时都有一个公差范围,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都是允许的。但你怎么知道这个原始数据?你手头的样品到底是正公差还是负公差?)你又要重头开始测算
就算过了这一关,你讲面对第二关,材料关。这个部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我们是否有相同材料?如果没有就只能使用替代材料,但替代材料的机械、化学性能是否能满足需求?这就要重头开始进行形式试验
等着两关过掉了,你就要面临加工关。如何加工?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材料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是多少?加热曲线是什么?加热时间是多少?完成之后的退火时间是多少?环境温度是多少?
最后是工艺关。工艺路线如何设计?工装要什么样的?设备是否需要改造?加工精度如何?一切都不知道,都要重头尝试
由此可见,仿制谈何容易?
中国曾在88年的时候,通过东德搞来过一台美国的404发动机,可到现在为止都不能彻底仿造出来,只能引用部分技术用于WS13的研发
震电式战斗机的性能评价
震电战斗机是为截击B-29而紧急研制的高空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推力式螺旋桨驱动,飞行速度极快,可以迅速爬高到12000米高度,火力与装甲都非常强大,能够轻易的击落美军B-29轰炸机,当时美军没有护航战斗机可以对横冲直撞的震电构成威胁。这种飞机机身两侧开有吸气式进气道,飞的速度越快,发动机进气效率越高,所以无需增压涡轮也能使发动机在高空获得足够的进气,也合适安装喷气式发动机。但研制太晚,加上东海地震对震电使用的三菱新式发动机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推迟了震电的生产,所以震电计划是1946年才大量装备部队,但战争1945年8月就结束了,不然大量震电服役,美军的B-29很可能遭到灾难性的损失。截至战争结束,生产出来的震电只有2架,其中只有1架交付部队,战争结束时正在训练中,另1架则在一次试飞结束着陆时因接地仰角过大,螺旋桨击中跑道破损,战争结束时还在修理中,所以震电并未对美军B-29实施打击。总之,震电是一种对B-29极具威胁的高空战斗机。另外,该战斗机采用的是鸭翼布局。根据二战时美军相似气动布局的XP-55战机的试飞情况来看,XP-55有方稳定性不好,低速机动能力差,易失速等毛病,只有水平飞行能力还能勉强。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的《空中杀手》中的飞机也有震电的影子,由此可见日本人的震电情节以及当时对它寄意的厚望。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德国的亨舍尔公司也曾研制过一种与XP-55和震电布局极为相似的HsP.75重型战斗机,尺寸比这两者大一圈,采用两台发动机同轴反向对转驱动,速度也更快,但是由于后来战局恶化导致项目下马,所以未能对战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