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有二条: 一、用人单位确定、调整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二、制定的劳动定额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制定出有技术根据的劳动定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有
法律分析: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由定额员或三结合(工人、技术人员和定额员)小组,参照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等有关生产技术条件,根据实践经验直接估算出定额的一种方法;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根据过去生产同类型产品、零件的实作工时或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可能变化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具体又可细分为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等多种;3、类推比较法 类推比较法是以同类型产品的典型零件、典型工序的定额或定额标准为依据,经分析比较后,推算出另一零件或工序的定额的方法; 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预测和分析计算制定定额的方法。法律依据:
什么叫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企事业单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经济核算的一种依据,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法律依据】《建设劳动定额工作暂行规定》第二条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劳动定额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是衡量职工劳动效率的重要尺度,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确定定员和合理组织劳动的依据,也是企事业单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经济核算的依据之一。第三条劳动定额标准是对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统计分析、考核、修订的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及标准条件下劳动消耗量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依据,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劳动定额标准是编制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的基础之一,也是考核劳动消耗的依据。
劳动定额的种类
2017年劳动定额的种类 由于劳动定额涉及的范围很广,为了全面反殃劳动定额的内容和形式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劳动定额做出以下区分: (一)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 1.时间定额。亦称工时定额,它是指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例如,某企业规定加工某一零件的工时消耗为2个工时,即2工时/件;表示产品工时定额时,通常采用双重单位, 如:工时/件、工时/台、工时/千克。 2.产量定额。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例如,服装厂规定缝纫车间工人每天加工完成30件衬衫,即30件/工日。产量定额也是采用双重单位。 3.看管定额。它是指对操作者(1个人或1组)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它是在劳动定额不能直接用工时或产品产量表现时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定额形式。看管定额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1)规定1名(或1组)工人在同一时间内所应看管机器设备的台数。 其计量单位是:台/人或人/台。 (2)为生产线或联动机组规定的工人配备数或工人的操作岗位数。它适用于连续性生产或按节拍组织生产的单位和机组。如食品工业饮料生产线、造纸机生产线、玻璃制品生产线等。 4.服务定额。它是指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例如,1名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打扫lO间客房,1名餐厅服务员每天负责2张餐桌的顾客等。 5.工作定额。它是指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 6.人员定额。亦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岗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 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如销售定额,它规定经营销售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完成的销售金额等。 (二)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 1.统一定额。它是某一部门、地区或行业对所属企业的主要产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定额。这种定额是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水平的劳动定额,其实施范周是本部门、本地区或本行业。 2.企业定额。它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参照统一劳动定额,曲企业厂部组织制定的劳动定额,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在本企业范围内执行。 3.一次性定额。它是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如设计、工艺、材质及规格等临时性褒更),由定额人员会同生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条件下实行。这种定额一般只使用一次,故称一次性定额。 (三)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 1.现行定额。即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它是根据生产的技术条件,考虑了现有的生产设备、工具、使用的原料、材料,按产品零件,分工序制定的。现行定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 2.计划定额。即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它是以现行定额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计划期内生产任务变动的情况、组织技术措施采用的状况、劳动组织的改善、先进经验的推广、劳动者技术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可能性,经过综合评定而最后确定的。计划定额主要用来制定生产、劳动、成本计划及计算产品价格。 3.设计定额。它是设计或计划部门根据产品工艺资料和初步设计的年产量,参照技术定额标准,或者通过与同类蛩产品的现行定额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设计定额主要用于初步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占地面积及劳动力的需要量。也可以作为新产品投入后企业逐步降低工时消耗的努力方向。 4.不变定额。亦称固定定额,它是指将某个时期(年初或年末)的现行定额固定下来,在几年或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不变定额主要用于制定产品的不变价格,核算工业产值,下达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衡量各个时期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四)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 1.时间定额。可具体分为:工步、工序、零件、部件(电子产品为元件、器件)、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 2.产量定额。可具体分为:单项定额,指只包括一道工序作业的定额;综合定额,指包括若干道工序作业的定额。 (五)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 1.经验估工定额。即采用经验估工法制定的定额。 2.统计定额。运用统计资料,经过必要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制定出的劳动定额。 3.技术定额。运用实地观测或技术分析计算方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 4.类推比较定额。即采用类推比较法制定的劳动定额。 (六)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 按照劳动定额所规定的高低松紧程度,可将其区分为:先进定额、平均先进或先进合理的定额、落后的定额三种。 (七)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分类 1.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2.建筑安装业劳动定额;3.煤炭、冶金、矿山业劳动定额;4.纺织、服装、印染业劳动定额;5.铁路、港航、运输业劳动定额;6.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7.玻璃、塑料、造纸业劳动定额;8.制革、印刷、日用化工业劳动定额;9.其他劳动定额,如石油化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饮食业、食品业、修理业的劳动定额等。 (八)按其他标志分类。 如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不同,按工时消耗的不同分类人力资源培训,按定额执行的期限分类,按定额具体实施的程度分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