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有哪些系列节目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 感悟人生〉》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 于 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我读经典之〈在成长中感悟〉》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我读经典之〈强势由人〉》、《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录制中)、《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录制中) 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正说刘墉》、《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我读经典之〈独特的启蒙〉》、《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我的老师季羡林》(即将播出)、《解读《弟子规》》 金正昆:《身边的礼仪》、《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 《武则天》、《太平公主》(出书时改名《乱世红颜》)、《长恨歌》 乔 良: 《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 《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读经典之〈庄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即将播出)、《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录制中)、《唐宋八大家之三苏父子》》(即将录制)、《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即将录制)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读经典之〈君子与小人〉》 隋丽娟:《慈禧》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读经典之〈毛佩琦七解〉》、《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 《二战人物》、《我读经典之〈有用与无用〉》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八十回后真故事)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走近鲁迅》、《我读经典之〈的魅力〉》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的故事》、《我读经典之〈无形中的指引〉》 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 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智”》、《汉代国策风云》 李 蕾: 《红旗渠的故事》 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杂项篇) 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录制中) 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传奇》(白蛇传奇、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 周岭: 《周岭解密曹雪芹》、《奏折的秘密》(录制中) 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即将播出) 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即将播出)、西夏(即将播出)) 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 江英:《回首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即将播出) 郦波:《大明名臣 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 抗倭英雄—戚继光》(正在播出)、《大明名臣 救时宰相—于谦》(即将播出)、《大明名臣 清官—海瑞》(即将播出)、《曾国藩家书》(录制中) 莫砺锋:《诗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荣:《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谭鑫培》、《梅兰芳》 吕立新:《水墨齐白石》 董平:《名相管仲》《王阳明》(即将播出) 商传:《永乐大帝》 于涛:《走进曹操》 吴桐祯:《成语趣谈》 梅铮铮:《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码关公》 王树增:《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大决战》(即将播出) 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说三国人物》、《正确看待康乾盛世》、《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
百家讲坛是什么节目 都讲些什么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该栏目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截至2006年10月,已播出1000余期,许多学术界著名人士由幕后推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个别议题亦受到大众质疑。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各位讲师(19张) 栏目制片人:聂丛丛,2001年任《百家讲坛》主编,2001年至2004年任《百家讲坛》制片人,2004年至2009年任《法律讲堂》制片人,2009年后续任《百家讲坛》制片人。前任万卫,汉族,祖籍河北涿州,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8月调入中央电视台,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担任《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 《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
国内外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杰出人物有哪些?详细说明下
说起来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方面比较厉害的我感觉就是浙大北航清华这些了, 因为我是浙大的,所以北航清华这边的人物我不熟悉,不过有个叫郭百宁的,是北大数学系出身的,现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我听过他讲座,讲得很好,我还记得那次他讲的是泊松函数的应用,很厉害。具体他的资料你可以从这个百科页面看到,我就不复制粘贴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785248.htm
还有个叫沈向阳的人,这个人我不太熟悉,不过他是郭百宁的人生改变者,可以说是这个人给了郭百宁最大的影响。个人成果我就不复制加粘贴了,这里是百度百科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618581.htm
具体我们浙大这边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做周昆,是2011年全球杰青之一,这个是麻理评的貌似,这个人年龄不大,也就30多岁的样子,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算的上是学长了,可是这个人的牛逼不是简单就能说清楚的。
众所周知浙大有全国唯一一个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他现在就是这个其中图形和并行系统实验室负责人。这个人主要从事的也是图形学相关领域的东西。最出名的也就是它获得杰青的成果就是调动各种各样的硬件设备进行运算而不仅仅是CPU及其内部的协处理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应用GPU(就是显卡上面的中央芯片,负责图形运算,在一定方面GPU的计算能力甚至比CPU强悍)进行高清运算。他自己也做了一套这种通用编程语言SPAP (Same Program for All Processors),还有GPU用的通用计算编程语言,从他主页都可以下载下来。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其他成果,比如RENDERANT这个渲染工具,还有软阴影的一些研究,动态材质相关成果还有全局光的一些成果之类反正很多,具体他的论文还有演示以及介绍都在他个人主页有。
http://www.kunzhou.net/
其实总的来说中国图形学叼人还是多,北航那边清华那边我还没提到,不过看他们的教科书的流行程度就能知道他们的实力了,特别是北航这个地方,现在网上一搜图形学基本都是他们的帖子。更强一点的基本都是在微软亚洲这类的商业研究机构里面了,其实周昆以前也是微软亚洲的,不过现在回归了。好了国内就说这么多。
至于国外图形学杰出人物来说这个太广了,你可以关注一下这本杂志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这个是图形学顶尖学术期刊,上面发表论文的除了一些研究生就是你所谓的顶尖人物了。
其实说个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很多图形学研究都是团队的,教授带领研究生这种很常见,在世界范围内图形学领域个人敢说有几个比较厉害的地方,这里图形学研究人员几乎都是很厉害的图形学领域大牛。
一个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这个是公认的图形学最厉害的地方,还有卡耐基梅隆,MIT(麻理),这两个是全美计算机行业最牛的大学,除此之外就是INTEL公司,AMD公司,NVIDIA公司等等,这些地方是设计硬件的,特别是GPU这个所谓的显卡核心,所以势必涉及到图形学研究。除此之外就是做图形引擎包括和三维软件的公司,比如AUTODESK,其中有几个人不得不说,STEPHEN BINDMAN,NIGEL MCGRATH,这几个人是MAYA这个大名鼎鼎的软件的创始人,最初是做抗锯齿的软件开始的,我提他们是完全处于对MAYA这个软件的喜爱。
除了这些地方当然还有很多地方的大牛人,一般游戏引擎和图形引擎的开发团队的人都很厉害,比如开发寒霜2(战地三)的DICE,开发水晶引擎(FF13) 夜光引擎(这个很牛逼,你可以看看)的SE,德国的CRYTECK公司(CE系列,应用到了孤岛危机),因为做图形学这些研究的都是幕后,我很难真正知道每个小组成会员的具体名字。除此之外也就是微软亚洲之类的地方了,不过微软图形学的实力是很强的,不为什么,因为DIRECT X组建就是他们研发的,里面的一些技术比如曲面细分这些,即使不是他们提出的,也是由他们的研发人员开发出源代码来实现然后封装到DX SDK使得我们进入了DX11的大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