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亮相红场,他们背后付出了哪些辛苦?
2020年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的第75周年,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5月9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仪式推迟到了6月24日举行。中国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105名军人于6月13日抵达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即将出席红场阅兵。这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隔5年再次踏上红场的土地。此次赴俄的仪仗队选拔标准高:首先是政治思想强、军事技术精、作风纪律严、完成任务好;这是中国解放军仪仗队多次走出国门,展示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也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国人气质。对于此次的亮相红场,在这么多光彩的背后肯定有着很多的不为人知的辛酸,中国阅兵的训练是极为严苛的,这要求中国军人就要有军人该有的气质和担当,他们背后的训练是我们所不能知道的辛酸,在训练的时候为了,脖子不低头,通常会严厉的在标准的范围脖子下面,放置一根针,为了达到更加标准化的训练姿势。军人们为了在走仪仗队的时候可以昂首挺胸,他们专门为自己做了一个十字架,每天训练的时候都会背上十字架,为了达到标准用头顶住,以免会有不规范的动作。为了保持受阅时庄重严肃的表情,训练时甚至需要保持连续70分钟不眨眼睛。另外,女兵在受阅时不同于男兵,需要面带微笑。在训练之余,女兵还通过口含筷子练习微笑。他们有的在烈日下训练,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导致身上出的汗水干了然后在进行站立,最后能把汗渍印在衣服上,最后把汗渍干了成为了盐变成了白白的一大片。他们场面的光彩都是我们看不到的背后磨练出来的。
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亮相红场,你知道第一门面担当是谁吗?
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莫斯科时间24日10时(北京时间15时),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推迟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在莫斯科红场拉开帷幕。1945年的这一天,就是在红场,前苏联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盛大阅兵 。对于中国来说,时隔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将再次亮相红场阅兵。此前彩排中,他们迈着整齐步伐高唱《喀秋莎》惊艳了俄罗斯街头。近年来,解放军仪仗队多次走出国门,展示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点赞行走的“中国名片”!时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再次踏上红场。应俄罗斯方面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仪仗队的105名士兵于6月13日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他们平均年龄20岁,平均身高1.86米,他们将代表中国参加红场阅兵。这是五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的仪仗队将再次踏上红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的仪仗队在俄高歌《强军战歌》,响彻红场!催泪!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尽管这首歌是苏联的歌,但它诞生于中国,见证了中俄之间的友谊。看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看他们那英姿飒爽气势,真不愧是中国第一门面担当,顽强的毅力、健壮的体力、持久的耐力,是对一名合格的解放军的必备条件。为了能够站在阅兵现场,他们定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第一门面担当致以崇高敬意,他们是最可爱,最帅,最有勇气的人,他们忠贞不二,他们是军中精英、他们绝对强悍、他们智力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