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机

时间:2024-10-27 18:57:11编辑:思创君

灌溉用的龙骨水车是怎样的?

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水车”,亦称“龙骨”。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因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用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东汉末年的马钧在魏国做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就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人力龙骨水车是以人力做动力,多用脚踏,也有用手摇的。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学者完颜麟庆的《河工器具图说》中关于龙骨车的叙述比较详细。它的构造除压栏和列槛桩外,车身用木板作槽,长两丈,宽4寸至7寸不等,高约1尺,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和槽的宽窄一样,比槽板两端各短1尺,用来安置大小轮轴。在行道板的上下处,通周由一节一节的龙骨板叶用木销子连接起来,这很像龙的骨架一样,所以名叫“龙骨车”。人力龙骨水车因为用人力,它的汲水量不够大,但是凡临水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可以两个人同踏或摇,也可以只一个人踏或摇,很方便,深受人们的欢迎,是应用很广的农业灌溉机械。马钧的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我国乡村历代所沿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元代王祯在他的《农书》上记载了水转龙骨水车的装置。水车部分完全和以前的各种水车相同。它的动力机械装在水流湍急的河边,先树立一个大木架,大木架中央竖立一根转轴,轴上装有上、下两个大卧轮。下卧轮是水轮,在水轮上装有若干板叶,以便借水的冲击使水轮转动。上卧轮是一个大齿轮,和水车上端轴上的竖齿轮相衔接。把水车装在河岸边挖的一条深沟里,流水冲击水轮转动,卧齿轮带动水车轴上的竖齿轮转动,也就带动水车转动,把水从河中深沟里车上岸来,流入田间,灌溉庄稼。如果水源的地势比较高,可以做大的立式水轮,直接安装在水车的转轴上,带动水车转动,这样可以省去两个大齿轮。

农田排灌机械的概况

在中国,用桔槔和辘轳提水灌溉农田的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2~前1世纪时已有翻车即龙骨水车出现,东汉时毕岚和三国魏时马钧对翻车都有所改进(图1[翻车])。元代《王祯农书》中,还载有筒车(图2[筒车])、高转筒车等利用自然水流自动提水的工具,说明这些工具在公元14世纪初已得到广泛应用。埃及和印度古代也使用桔槔。在 5世纪,葡萄牙人制造了木质两叶片泵,这是近代离心泵的雏型。18世纪初,法国制成第一台蜗壳叶片泵。欧美各国在19世纪中叶制成多级叶片泵和扭曲叶片泵。19世纪末开始应用喷灌技术,至20世纪5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自60年代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中期起,滴灌装置也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曾引进和制造少量水泵用于农田灌溉,但至1949年以前,大部分农田仍使用传统的提水工具,而农用水泵总功率仅为72兆瓦左右。50年代初发展了各种人力、畜力和机力水车,并从1956年起开始研制各种农用水泵,首先发展低扬程混流泵和中、小型轴流泵,同时发展水轮泵、研制水锤泵和内燃水泵。至60年代研制设计了农用水泵系列,同时开始发展大型轴流泵和混流泵。60年代末开始发展潜水电泵,喷灌设备也逐步在城市郊区试用。至80年代初,全国农用水泵已发展到30个系列,350个型号,1100多个规格品种。1982年,农用水泵年产量已超过100万台。至1984年底,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保有量达615万台,总功率达7 765兆瓦。机电灌溉面积为3.76亿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4%。

龙骨水车是怎样运行的?

龙骨水车是一种比风车还要悠久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提水工具。龙骨水车的动力来源可以是风力,通过风车将空气流动的动能转化为用于提水灌溉或排水所需的机械能,主要是风力提水用作龙骨水车的动力。其原理是利用自然风的动能推动风车的叶片,将气流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风轮绕其轴心线的圆周运动。除了风力之外,龙骨水车也可以由人力或畜力来驱动。龙骨水车都是木制的,主要部件长4~7米、宽20~30厘米、深15~20厘米的开式水槽。水槽当中每隔15厘米左右设置一块木板,用来刮水。通过木链条将各个刮水木板连接起来。水槽下端浸没在水中,当风车运行时,动力输出轴驱动主拔轮旋转,带动刮板把水源源不断地提上来,用以灌溉高处的农田。

上一篇:怎么手机投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