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怎么读?
wèi zhǐ。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相关信息: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负责劝降英国公李勣。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再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后迁侍中,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进封郑国公。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魏征的读音是什么?
wèi zhēng。魏征(唐朝宰相)一般指魏徵。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负责劝降英国公李勣。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李世民多次称赞魏徵: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